第七章 元昊南侵
第三节 好水川之战
目录
第一章 党项兴起
第一章 党项兴起
第二章 固守西北
第二章 固守西北
第三章 夹缝求生
第三章 夹缝求生
第四章 关门称帝
第四章 关门称帝
第五章 元昊立国
第六章 延州之战
第七章 元昊南侵
第七章 元昊南侵
第三节 好水川之战
第八章 宋夏议和
第八章 宋夏议和
第九章 元昊之死
第九章 元昊之死
第十章 淫行太后
第十章 淫行太后
第十一章 破宋五路
第十一章 破宋五路
第十二章 大小梁后
第十三章 左右逢源
第十四章 得敬分国
第十四章 得敬分国
第十五章 西夏灭亡
第十五章 西夏灭亡
上一页下一页
在宋夏两军交战的前线,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一些奇怪的盒子?如果这些盒子是李元昊故意放在这里的,那盒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东西?这些盒子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韩琦收拾残部,徐徐退回国境。回来的时候,出征阵亡将士的家属捧着死者生前的衣物,撒着纸钱,攀衣拦马,顿足痛哭。韩琦也是驻马不前,掩面而泣。范仲淹听说之后,仰天长叹。这一败代价太大了,给宋廷造成了又一次强震。
任福带出来的一万八千人马,战死者多达一万零三百人,剩下的大部分被俘,只有朱观领着一千多人突围出去了。宋朝十几员大将在好水川全部战死,或者自杀殉国。史籍上对好水川之战这样评价:“好水之败,
九九藏书
诸将力战以死。噫,趋利以违节度,固失计矣;然秉义不屈,庶已烈士者哉!”(《宋史任福传》)任福兵败固然是因为大意,导致兵败辱国,但是这些将领在战场上宁死不屈,临危不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后全体殉国,体现了当时中原王朝的铁血豪气。所以史籍对他们不吝褒扬,朝廷也没有追究诸将兵败之过,都赐予谥号,厚待他们的家人。
此役失败,作为任福上级的韩琦,首先上表弹劾自己,此役失败的责任在我,请朝廷撤我的职吧。朝廷就把韩琦降为知州。夏竦派人收拾残局,打扫战场,找到了任福的遗体。在任福的衣甲内,发现了韩琦给他的命令,韩琦告九-九-藏-书-网诉他不许浪战,稳扎稳打。拿到这个命令原件之后,夏竦赶紧报给朝廷,此战失败不在韩招讨,而是大将不听命。但是将领已经殉国了,这个事不要再追究了,韩琦后来又官拜经略安抚使之职。
盒子一打开,一万多只鸽子飞起来,像庆典典礼似的,有家鸽、有哨鸽。这东西是元昊事先搁在这儿的,鸽子一飞起来,就暴露了宋军的行军位置。元昊一看,群鸽飞舞,知道宋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圈。于是夏军伏兵四起,把宋军团团围住,掩杀上来。
西夏方面可是得意扬扬,张元看到漫山遍野的宋军尸体,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在寺庙的墙壁上题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九*九*藏*书*网兵机。”(《西夏书事》卷十五)夏竦耸不起来,韩琦也没什么稀奇的,照样打大败仗。
宋军主帅殉国了,但是底下的宋军将领还在率部激战。特别是宋将王珪,闻听任福被围,自羊牧隆城率四千宋军赶来增援,将帅一心,袍泽情谊,忠勇之气,感天慨地,无奈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这四千人一入阵,基本上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王珪眼见大势已去,面朝东方,对着汴梁、朝廷的方向,整理铠甲,下马行了三跪九叩的君臣大礼,诀别朝廷、皇上、父老家乡,然后翻身上马,“复入战,杀数十百人,鞭铁挠曲,手掌尽裂,奋击自若”(《宋史王珪传》)。手持铁鞭,冲入敌阵,杀了百八十人,铁鞭都九九藏书打弯了,手掌都打裂了,仍然奋战不已,最后壮烈殉国。
任福等人仓促列阵,跟夏军展开激战。先锋桑怿一马当先,率领骑兵冲击夏军大阵,以此为主帅赢得时间。毕竟寡不敌众,宋军一共只有一万多人,又是远道而来,夏国十万大军以逸待劳,冲阵没能成功。待到夏国的铁鹞子军出发,一下就把宋军的阵形冲乱了。宋军将士此时还算是冷静,领兵的这些久战边塞的大将实至名归,阵形一被冲乱,军校指挥部队各自为战,俱听命于官职最大的人指挥,如果大家官一般大,就听岁数最大的人指挥,与夏军展开激战。激战当中,宋军想攀爬山岭,强占有利地形。夏军强弓硬弩,一通猛射,攀爬山岭的宋军将士大多坠崖身亡。夏九*九*藏*书*网军在山顶上竖起一面两丈多高的大旗,这是元昊的令旗,宋军向左,令旗就往左摆,宋军向右,令旗就往右摆,夏国的将士看令旗行动,宋军插翅难逃。激战当中,先锋桑怿首先阵亡,主帅任福身中十几箭,自知不免,仍然手持一把四刃铁锏,与夏军将领格斗。危机之时,小校对任福说,元帅不如趁着军乱,赶紧突围,尚有一线生机。任福表示:“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尔!”(《宋史任福传》)正是因为我轻敌大意,把一万多弟兄领进这条死道,我有什么脸活着回去?身为大将,既然兵败,就以死报国吧!任福最终身中十几箭,浑身是伤。夏国将士一枪刺中了他的脸颊,打了个贯通伤,铁锏掉在地上,任福拔剑自刎,壮烈殉国。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