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左右逢源
目录
第一章 党项兴起
第一章 党项兴起
第二章 固守西北
第二章 固守西北
第三章 夹缝求生
第三章 夹缝求生
第四章 关门称帝
第四章 关门称帝
第五章 元昊立国
第六章 延州之战
第七章 元昊南侵
第七章 元昊南侵
第八章 宋夏议和
第八章 宋夏议和
第九章 元昊之死
第九章 元昊之死
第十章 淫行太后
第十章 淫行太后
第十一章 破宋五路
第十一章 破宋五路
第十二章 大小梁后
第十三章 左右逢源
第一节 乘胜求和
第十四章 得敬分国
第十四章 得敬分国
第十五章 西夏灭亡
第十五章 西夏灭亡
上一页下一页
小梁太后被辽国使节设计毒死之后,儿子崇宗李乾顺得以亲政,他对内实行改革,对外采取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那么,夏崇宗李乾顺为什么要左右逢源?西夏国又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呢?
辽主派遣使臣联合西夏反对梁氏专权的贵族,在国宴上毒死了专权的小梁太后。小梁太后一死,崇宗亲政,他采取了依附于辽,并且与宋修好的策略,发展生产,休养生息,偃武崇文,恢复因连年战争而遭受严重损失的国力。崇宗下旨追究小梁太后出兵打败仗的责任,清扫手中有兵权,又依附于梁氏的将领,该下狱的下狱,该处死的处死,兵权收归皇家手中,皇族势力战胜了后族势力,皇权得到巩固。
崇宗取法中原王朝,分封王爵,封自己的异母弟弟察哥为晋王。察哥天生神力,一员名将,尤其善射。据说察哥百步开外射出的箭,能够穿透三层铠甲。西夏的铠甲可不是一般的铠甲,一般的铠甲表面是平的,西夏的铠甲上表面都是突起物,像青铜器上的乳钉纹。铁甲在身,箭矢根本就无法穿透。当年韩琦为了检验夏国的铠甲是不是真的如此精良,把夏国的铠甲用衣服架子挑起来,命士兵用强弓劲弩射。从三百步外开始射,一箭射出,弹落在地。三百步不行,二百步试试,还不行?一百步!还是射不穿。最后离着铠甲五十步,终于有一箭扎在铠甲上。韩琦很高兴,看来夏国的铠甲并非射不穿。小校赶紧把铠甲取来,韩大人您看,是射在两片甲叶连接处的缝隙之中。射手也不是神射手,纯粹是蒙的,射偏了,正好射缝儿上,只此一箭。这样的铠甲,察哥一箭能射透三重,你想他射人得射穿多少个啊!
察哥虽然是皇上的异母弟,但全凭军功起家。有一次,察哥跟随大将与宋军激战。激战中,夏军失利,前有大河阻挡,后有宋军紧追不舍,濒临绝境。察哥回身一箭,把宋军的副统帅射落马下,吓得宋军就不敢追了。察哥一箭退敌,勇冠三军。
因为察哥很会打仗,所以被封为都统军,镇守首都兴庆府。皇上一看我弟弟这么能打,手里又有兵权,就封他为晋王。察哥跟皇上说,我军打仗为什么失利?夏国军队的数量虽然比宋朝少,但我们全民皆兵,我们能够集中优势兵力。论兵器的精良程度,咱的铠甲,宋军射不穿;夏国的铁剑,宋朝人得到一把都引为至宝,连宋朝皇帝佩带的都是西夏宝剑,夏国宝剑是削铁如泥的利器;我们的弓也是天下闻名,宋徽宗在位时,有一个人想走大宦官童贯的门路,要给童贯送礼,但什么东西才能让童大公公看在眼里啊?于是,此人在边界上高价买了十几张夏国弓送给童贯,童贯非常高兴,足见我们弓之精良。察哥又说在平地打仗我们有骑兵,山地打仗我们有步兵,但是为什么我们打不过宋朝呢?就是因为我们太墨守成规,从景宗皇帝开国,几十年下来,打仗的方法一成不变。咱们一列阵,宋军就知道咱下一步要干吗,就知道怎么抵挡,所以一成不变不行,咱们必须学习宋朝的长处,弥补咱们的不足。宋有什么长处?修建堡寨啊,边境所有险要之处都建有堡寨,易守难攻。咱们花费很大的气力,去攻城略地,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宋军死一万不算啥,咱死几个三千咱就没人了,所以咱也要修堡寨,采取守势。让咱们的士兵半耕半战,不打仗的时候种地,平时练练兵,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宋朝不就这么干吗?所以咱们学人家的长处才能打胜仗。
崇宗听完弟弟的一番话,哎呀,你真一个军事家啊,太有见解了,兵权就交给你了。同时,还有两位宗室仁忠、仁礼被封为濮王、舒王,这两位精通蕃汉之学,学问非常大。这样,濮王、舒王凭文,晋王察哥凭武,文武兼备,皇族势力大大加强了。
以前小梁太后的弟弟做国相时,很瞧不起皇族,公开质问:“你们嵬名家的人能立此战功吗?”嵬名家的人之所以什么也干不了,是因为自打景宗皇帝归天,嵬名家没有人才出现。现在有了,三位王爷在朝,辅佐国家长治久安。到了崇宗时代,西夏的风气由尚武逐渐转化为崇文。
崇宗皇帝一心求治,不愿意再打仗了,为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思想文化上向中原王朝靠拢。具体怎么办?建立国学。西夏本有国学,实际上就是汉学。元昊当了皇帝之后,废了国学,用蕃学来代替国学。史籍记载,他是“以胡礼蕃书抗衡中国”(《西夏书事》卷十三)。不管学校的教材、考试的试卷还是政府的公文,一律用西夏文字。同时把大量的汉文典籍,像《尔雅》、四书五经等都翻译成西夏文,把佛经也大量翻译成西夏文,所以西夏文的使用面很广,今天考古发现了很多,不像契丹文基本上只在出土的墓志铭上有。元昊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党项的特殊性,突出自己的文化不同于中原,但是缺乏恢弘的气度。把汉文典籍翻译成西夏文,不一定准确,不如直接看原文。崇宗皇帝在位的时候,恢复了国学,下令蕃汉两学并举,既保留党项的民族特色,又在文化上向中原王朝靠拢。平时国家给儒生三百个名额,在国学学习,教授课程。崇宗的所作所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利用与宋朝修好的机会,休养生息,孜孜求治,使西夏过了多年的太平日子。

第一节 乘胜求和

当时金还没有兴起,宋与辽打仗没借口,也知道打不过,何况两国百年和好。为了开疆拓土,最高军事长官大公公童贯跟奸相蔡京勾结,唆使徽宗皇帝对西夏开战。这正中徽宗皇帝下怀,于是下令伐夏。宋朝派经略使刘法率兵两万从统安城出兵。统安城在地理位置上是个突出部,深入夏境,三面环敌。刘法不愿意,觉得跟西夏打仗没把握。童贯特别生气,我作为一个公公都敢打仗,你身为大将竟然不敢?你当初跟皇上夸下海口,现在如此胆怯,成何体统?刘法内心痛苦不堪,你个公公,连胡子都不长几根,真上前线你去吗?我可得藏书网拎着脑袋上去拼命。但是没办法,公公代表皇上,刘法只得率领两万人马到了统安城,跟夏军开战。
夏国领兵的大将正是晋王察哥。察哥一看刘法的军队到了,就把部队列成三层,步兵往前攻,骑兵绕到刘法的背后。激战了七天,宋军不支,眼瞅着要失败。刘法见统安城守不住了,下令退军。宋军一贯如此,顺利的时候,绝对是一个胜仗连着一个胜仗,不顺利的时候,就是一个败仗接着一个败仗,死中求活、反败为胜,这种事从没发生过。只要一下令撤退,就变成溃退,转身就跑。跑的时候毫无章法,哪支部
九九藏书
队掩护,哪支部队先撤,没那个,先跑先捡条命。到了这个地步,刘法也只好跟着跑。他点太背,跑的时候从马上掉下来,落在山崖里,腿摔折了,一个做杂役的夏国小校冲上去一刀砍下了他的首级,献给了晋王察哥。
徽宗皇帝见跟西夏打仗,没得着什好,就跟夏国说,你如果承认你错了,我就不打你了。夏国赶紧就坡下驴,因为知道自己的国力
藏书网
不如宋朝,虽然在战场上赢了,要拼下去还真不是宋朝的对手。崇宗皇帝赶紧派人去请和,我错了,再也不敢招你了,两国总算又相安无事了。崇宗继续与辽、宋和平共处,美滋滋地过日子。可没想到的是,很快就出事了,出大事了。
夏军趁热打铁,接下来攻打宋军的另一个突出部,宋军出战迎敌又败了。众将建议晋王察哥,咱一鼓作气,把宋朝的这个突出部占领了。察哥说留着它,这突出部三面被我包围,要维持这个城市和城内的驻军,运水、运粮、择将、更换武器,可以消耗宋朝大把的人力物力,留着它给宋朝增加一点儿负99lib.net担吧,我想占的时候,随时可以占,干吗非要现在占?性价比太低。况且我要占了此城,宋朝反而没负担了。
察哥看到刘法的首级之后,十分惋惜,刘法将军几次在边境上打败我,是一员天生神将,我很崇拜他,虽然他是我的敌人。没想到他今天死得这么窝囊,被我军一个小校斩首。随即察哥问小校你叫什么名字?小校说了一遍,王爷没记住。这么一个不出名的小校,居然就把刘法将军杀了,说明什么?刘法将军恃胜而骄。他老打败我,就不拿我当回事了,所以我军要引以为戒。咱们打了胜仗之后要冷静,要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的,骄兵必败九*九*藏*书*网。实际上刘法也不是狂妄,他是被迫出兵,兵败身死,统安城被夏军占领了。
虽然崇宗励精图治,但在军事形势上,还是宋强而夏弱。北宋末年,徽宗在位,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在国内大兴土木,对外一心想恢复祖先的光荣,甚至欲建祖先所没能完成的功业——收回幽云十六州,联金灭辽,最终是自掘坟墓。
夏崇宗李乾顺自亲政以来,改变了西夏以往的治国方略,提倡发展生产,休养生息,偃武崇文,蕃汉两学并举,再加上又有三位能文能武的王爷辅佐,西夏国因连年战争而遭受严重损失的国力逐渐恢复了。可是,西夏的太平日子没过几天就出事了……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