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破宋五路
目录
第一章 党项兴起
第一章 党项兴起
第二章 固守西北
第二章 固守西北
第三章 夹缝求生
第三章 夹缝求生
第四章 关门称帝
第四章 关门称帝
第五章 元昊立国
第六章 延州之战
第七章 元昊南侵
第七章 元昊南侵
第八章 宋夏议和
第八章 宋夏议和
第九章 元昊之死
第九章 元昊之死
第十章 淫行太后
第十章 淫行太后
第十一章 破宋五路
第一节 御前定计
第十一章 破宋五路
第十二章 大小梁后
第十三章 左右逢源
第十四章 得敬分国
第十四章 得敬分国
第十五章 西夏灭亡
第十五章 西夏灭亡
上一页下一页
梁太后还朝政于李秉常之后,西夏朝政发生动荡,宋神宗认为讨伐西夏的时机已到,决定集结大军,兵分五路,大举进攻西夏。那么,西夏朝政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故?内忧外患之下,他们将如何招架宋神宗派出的这五路大军呢?
梁太后领兵伐宋,被人骂跑了,她感觉很丢人,窝了一股火。随着儿子长大成人,梁太后就把政权还给了儿子夏惠宗。惠宗一亲政,觉得我可有今天了,老妈压了我这么多年,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所以一反母亲的执政路线。第一,你用蕃礼,我用汉礼。第二,你跟宋打仗,我跟宋和好,你占领的宋朝土地我全部要归还。这样一来,梁太后和国相梁乙埋就不干了,兄妹一心,其利断金,俩人联手把李秉常幽禁了,梁太后第二次执政。皇帝被幽禁,很多支持皇帝的大将拥兵自重,不再听朝廷调度。甚至有的将领投奔了宋朝,把夏国的虚实尽数告诉了宋朝,请求宋朝出兵,讨伐国贼,助我们皇上复位。当时宋朝在位的皇帝是宋神宗,北宋第六代皇帝。神宗皇帝一心想恢复太祖太宗时期的荣光,当政时重用王安石推行变法,国力强盛,府库充盈,西夏是他心腹之患,念兹在兹。坐镇西北的大将种谔,禀奏皇上:“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宋史种谔传》)西夏国中无人,李秉常一个小破孩儿,微去他国中,捆李秉常送于阙下。
神宗觉得自己国力很强,又有这样知兵的大将,而夏国无人,母子失和,君臣离心,良机已到,稍纵即逝,此天赐夏国于我,如果不取,对不起老天爷啊!秉常是朝廷所封的夏国主,什么罪过都没有,就被他妈给囚禁了,于天理不合,于人情不通,于国法不容,没有一样说得过去。因此宋朝以李秉常被幽囚为借口,发布圣旨,我们大宋替天行道,“兴问罪之师”,号召夏国军民起而攘之,“共诛国仇”,希望夏国军民明晓大义,配合宋朝大军一举把梁氏集团铲尽,好让弱主复位。诏书堂而皇之,气势轩昂,大部队就调动起来了。宋朝这一次志在一举消灭西夏,兵分五路伐夏。
第一路,宦官李宪任主帅,领兵七万。
第二路,宦官王中正任主帅,领兵六万。
第三路,太后的叔父高遵裕任主帅,率兵九万。
第四路,就是跟皇上夸口,秉常孺子,我一拎胳膊把他给拎来的那位大将种谔任主帅,领兵九万。
第五路,兵力最少的一路,主帅当然也就是官职最低的,都总管刘昌祚,领兵五万。
五路大军总共三十六万人马,旌旗蔽日,金鼓震天,杀向西夏。

第一节 御前定计

北宋派出的这五路大军,领兵的主帅不是宦官就是外戚,外加一个牛皮将军,听起来似乎都不是能征善战之将,但是,毕竟五路大军加在一起,人数多达三十六万,来势汹汹。如此大军压境,西夏会如何应对呢?
这些将领向朝廷报捷的时候,这个说把西夏皇宫御庄里藏的一百万石粮食全部缴获了,那个说我缴获了三十万石,另一个也说缴获了几十万石,惨点儿的也奏称缴获了一万多石。朝廷一看大军能够取粮于敌,太好了,不用送粮了。朝廷哪能想到这帮将领全是谎报,到哪儿去找一百万石粮食?夏国人走的时候把粮食搬得一粒不剩。真有一百万石粮食,带着它怎么行军啊?大军越往前走,越陷入无水无粮的困境。
一开始西夏到处布防,你几路来,我几路挡,你来了三十六万,而我们夏国全民皆兵,能战之军号称五十万,分兵抵抗。但是宋军有备而来,夏国猝不及防,连连失败,丧失了很多堡寨。在这种情况之下,梁太后召开了御前军事会议,群策群力商量这仗该怎么打。
种将军这一路人马虽然多,但皇帝的旨意是,这一路兵马要受王中正王大公九九藏书公调遣。种将军打了胜仗之后,给朝廷上表说能不能我这一路独立行军,见机行事,别受王大公公调遣了。神宗皇帝当时正在兴头上,种将军把那么多州县都收复了,好啊,既然你愿意独立一路,朕准奏,你就单独行动吧,不用听王中正的了。
御前军事会议召开的时候,《宋史》卷四百八十六记载:“梁太后问策于廷,诸将少者尽请战。”年轻将领都要求跟宋军决战,有什么可怕的?矛来盾挡,水来土掩,打他个稀里哗啦,让他们知道知道我们党项武士的厉害。但是,“一老将独曰:‘不须拒之,但坚壁清野,纵其深入,聚劲兵于灵、夏而遣轻骑抄绝其馈运,大兵无食,可不战而困也。’梁后从之”。一位老将跟梁太后说,太祖、太宗、景宗的时代,之所以屡败宋师,咱们的法宝就是游击战,不要跟他两军对圆,兵对兵,将对将,枪对枪,杆对杆,咱不干这种事。把他放进来,诱敌深入,关门打狗,咱们坚壁清野,囤积重兵,准备反攻。在囤积重兵的时候,轻骑四出,截断他的粮道,大军无粮,不战自溃。梁后一听,果然是好主意,九_九_藏_书_网采用了这员老将的计策。
本来宋军兵分五路,就犯了大忌,等于把拳头岔开了,五个手指头伸出去打人。宋军是一个大拳头,西夏是个小拳头,拳头碰拳头,西夏可能就完了。问题是宋军五指一伸开,西夏攥紧了拳头一个一个砸,这就没问题了。宋军如果有一位总帅,还能居间调度配合,现在谁也不听谁的了。种将军得到圣旨之后,信心大增,收复了银州。银州是当年党项世袭的五州之地中的一州,从拓跋思恭时代就被党项占有的领土,居然被收复了。捷报送到朝廷,皇上高兴疯了。
眼见王大公公、李大公公、种大将军都立功了,高外戚就着急了。我乃是太后的弟弟,皇上的舅舅,此番统兵手下也有将近九万大军,到现在为止尺寸之功未立,回去有什么脸见外甥?高遵裕下令,抓紧时间行军。兵至西夏的一座堡寨,西夏守将开城投降。这位守将姓嵬名,显然是皇族,皇族都投降了。高国舅十分得意,下令大军继续进发,沿途攻无不克,战无不取。
王中正王大公公这一路行动缓慢,王大公公手下的将领们就按捺不住了。你看人家九_九_藏_书_网都已经收复了那么多州郡,咱们一直在沙漠边缘慢吞吞地走,损失了不少兵马,咱这六万多人,可能还剩五万了。到目前为止,咱才弄了三十多颗脑袋,拿什么跟朝廷请赏啊?再不进军的话,这功劳可就都被人家抢走了。王大公公一听也是,种谔原来是我的手下,现在虽然不听我调遣了,但他毕竟是武将,他会打仗,他立了大功,我心里不痛快归不痛快,但我还能忍。李大公公跟我一样啊,我们俩都是皇上身边伺候的人,人家也立这么大的功。我再不行动的话,靠什么去请赏啊?所以王大公公下令,冲进宥州。宥州也是党项世居的五州之地,宋军冲进去一看,城里只有五百多男女老幼,通通杀掉,把人头献给朝廷,现在咱有五百三十颗脑袋了。宋军克复宥州,捷报频传。
高遵裕不懂兵法,但是地位太高,没人敢劝他,他就没有看到自己沿途攻占的所有州县,没有杀死或俘虏一个夏兵,基本上都是一座一座的空城,而且也没有得到一粒粮食。
国相梁乙埋下令给十二监军司的统军,宋兵一来,能战则战,不能战就跑,不能跑就降,不要求你们誓与阵地共存亡,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保住有生力量是最主要的。你就算投降宋军,朝廷也不追究你,等什么时候大军反攻的时候,你再回来就好了。十二监军司得到旨意之后,干脆就开开大门迎接王师,宋军进展得非常顺利。尤其是李大公公这一路,一进夏境,夏国的守将望风而降,一路上光俘虏就抓了一万多。宋朝大军离夏国的城寨还二十里地呢,守将带着一千多士兵,就在地上跪着迎接了,跪得这帮人都烦了,宋军怎么还不来?一会儿宋军终于来了,大喊着夏军投降,一看四门大开,早在那儿迎候您呢。但是不好意思,您来了,我们这儿没粮食,既然我们已经归顺王师,我和手下这一千多弟兄,您得管饭吧?李大公公说没问题,你们顺天应命,归降大宋,给我们做向导,管饭不算什么,来吧,军中有什么好吃的,尽管吃!我吃肉不能让你喝汤。这些降卒给宋军当向导,净带着宋军走瞎道,在沙漠里转了一天,哎呀,对不起,我记错了,应该往北,得,咱折回去吧。沙漠里缺水少粮,随军所带的给养如何经得起这般折腾,李大公公这一路,不用开仗就被拖垮了。七万多士卒,逃散的就三万多,都不是被西夏军队打的,而是被沙漠、缺水、缺粮给弄的,被这些降卒给搞的。降卒好心好意给你带路,谁想到你们这么娇气呢?谁想到你们就逃散了呢?宋朝每次跟西夏打仗都是这样,一开始很顺利,这是人家诱敌深入,只要一进夏境,人家就刨好坑了,宋军记吃不记打,前仆后继地往坑里跳。从李元昊的时候,几次大仗下来,宋军都犯这毛病,改不了,见城就抢,见骆驼就牵,见马就骑,就没想到前面要啥没啥。李大公公这一路一开始很顺利,后来就被拖垮了。九九藏书www.99lib•net
种谔那一路,九万大军攻入夏境,首战米脂。米脂的夏军统帅也是梁后家族成员,率八万大军迎战,大败而回,也不知道真败假败,反正是被打跑了,米脂守将打开城门投降。种大将军进入米脂后,围攻下一个州县。州县守将一看,八万大军都没挡住宋军,就我这千把来人,逞什么能啊,开开城门也投降了。种将军非常得意。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