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激战印缅
征战缅北记
目录
第一篇 印度从军
第一篇 印度从军
第二篇 军训岁月
第二篇 军训岁月
第三篇 激战印缅
第三篇 激战印缅
征战缅北记
第四篇 盟军友谊
第四篇 盟军友谊
第五篇 战区杂记
第五篇 战区杂记
第五篇 战区杂记
第五篇 战区杂记
上一页下一页
我军收复八莫、南坎后,1945年1月28日,中国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在芒友举行会师典礼。新38师派步兵一个团,包括我所率领的重机枪连参加了庆典。会场指挥官由李鸿将军担任,参加庆典的高级将领有卫立煌、索尔登、孙立人及陆军大学将官班30余名学员。首先升旗,放礼炮,接着卫立煌开始致词。我现在还记得其中有这样几句话:“今天会师,是会师东京的先声,我们要打到东京去,在那里开庆祝大会。滇缅战场在今后要更加合作,来共建世界和平。”然后索尔登将军也讲了话,他说,今天是大家顶快乐的一天,也是中美合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天,预祝孙立人将军,芒友会师是东京会师的先声。

八莫城郊战

张祖基(中国驻印军新一军新38师114团第二营机枪二连上尉连长、少校营长)

胜利回国

(杜娟整理)
日军在于邦战败后,即向太柏加(Tainpa Ga)撤退。在于邦阵地前,有一条孟阳河(Mau九九藏书网gyang Hka)横贯其间,阻碍着日军逃跑,日军便在河对岸构筑了防守工事。于邦夺取后,英军派印度兵与我军接防,接替担任第一线攻击,以便后续部队过孟阳河继续攻击前进。当时日军在河对岸顶多留了一个排的兵力掩护撤退,很快日军知道了英军命印度格接防,便也戴起了格拉钢盔,以示轻视,并数日固守不退。我军本想乘胜利之余威追击敌人,但印度兵战力不强,武器训练都远不及中国军队,且长期以来他们已形成严重的恐日症,因此要想将当面之敌击退,其难度可想而知。无奈之下,史迪威、孙立人、李鸿三位将军只得在战地上策划新的攻击战法:欺敌战法,即命印度兵改戴美式钢盔,欺骗敌人误认为是中国兵在护防。结果敌人果然上当,中国兵令他们胆战心惊,双方交手不久日军便弃阵地而逃。新38师114团当夜乘机在孟阳河上流偷渡成功,自侧翼迂回,截断敌人后路。第二营营长李卓或派一个加强步兵排和我连一个重机枪排偷渡过河,在对岸森林地埋伏,掩护我后续部队安全偷渡孟阳河。时至黎明,日军才发现我重机枪排和步兵排。我们用最猛
www.99lib•net
烈的火力扫射敌人,很快便使得日军向孟关方向逃窜而去,我们共击毙日军10余人。翌日拂晓,史迪威和李鸿穿着野战服,亲自前来阵地巡视慰问两排战士,并逐一与我们每个人握手。

于邦立功

112团在原阵地担任防守侧翼,以防敌人突破,114团在攻击敌人坚固的阵地时,以第一、二营主攻为第一线,第三营为预备队。当时我是第二营重机枪二连上尉连长,指挥全连重机枪,以猛烈火力支援营主力正面攻击。我指挥重机枪两挺在树上扫射,其余6挺在地面掩护四、五连主攻。我们首先用七五山炮、重八一迫击炮超越射击,压制敌人不敢抬头,再用轻重机枪、六0迫击炮猛烈快攻,掩护四、五连利用森林掩护逐步接近敌人阵地,在主阵地前面破坏敌人铁丝网鹿砦障碍,再发出信号,各种炮向敌后延伸射击,然后发起冲锋,跳入战壕,与敌进行白刃战。
驻印中国军队反攻缅北任务就此全部完成,我们在腊戍待命。不久,李鸿将军接到命令,命我们开始向广州进发。我们连夜拔营起程,沿广西南宁至广州湾公路向广州急行。抵达广州境内后,日本已www.99lib•net宣布投降,李鸿所率部队又被命令在广州接受日本投降,并接管广州城。孙立人、贾幼慧、李鸿、唐守治、葛南杉、陈鸣人等新一军将领,在广州参加了受降典礼。我因在缅北作战有功,孙立人军长报请军委会记功一次,并晋升为新38师步兵114团少校营长。李鸿派我营为师之前卫营——进广州城之先头营。我手持国旗,骑上高头大马,全营官兵全副武装,步伐整齐,高唱抗战胜利歌,领先入城。街道两边,家家悬挂国旗,燃放鞭炮,高呼口号,欢迎驻印新一军38师凯旋。
八莫城区南北长10里,东西宽6里,呈一椭圆形。城区内既有众多湖沼,又有起伏高地,凹凸交错,彼此都能相互策应。在城区,敌人有东南北三大据点。为构筑秘密工事,据说在半年前敌人就禁止民众进入市区,其掩蔽部、堡垒和指挥所都用钢筋水泥和大树枕木筑成几层,重炮榴弹击在上面也毫无损坏,一切都是作死守的准备。李鸿副师长指挥112团和114团向八莫城形成包围主攻,113团为预备团,在八莫后方占领阵地,并随时与30师保持联络。全师不分昼夜,空、步、炮联合作战猛轰敌阵,逼敌人龟缩在阵藏书网地内不敢出掩体活动。战斗持续有一个月之久,敌人伤亡甚大,战力也日渐减弱。伊洛瓦底江对岸亦被我军封锁,敌补给中断,连水也没得喝,其阵地日见缩小。到12月15日,我军已全部把东南北敌阵地占领,八莫城终于被我们攻下。
经过七昼夜的激战,新38师最后完全攻占于邦和大龙河(Tarun Hka)右岸的日军据点,反攻缅甸战役首次获得胜利。据统计,敌军比我军伤亡多出数倍。
于邦,是胡康河谷西北的一个重要村镇,在大龙河下游的右岸,是水陆交通要道。此地三面皆是森林,森林作战搜索困难,易中埋伏。敌人在森林边缘,在树顶和地面上构筑掩体工事,主要阵地都是由据点群构成。阵地前设有鹿砦和地雷,搜索兵接近阵地前几米内才能发现。最先攻击于邦的是112团。开始盟军的情报有误,认为大龙河沿岸各据只有几十个缅甸兵和土人看守,由一两个日本军官率领指挥。后面通过我军进一步侦察,才知是敌人第18师团55和5九九藏书网6两个联队的主力,且增加了许多山炮。因此,为保证胜利,我军也增加了许多山炮,由孙立人指挥113团和114团在山炮第二营炮火的掩护下进攻。
1943年10月至12月,孙立人将军和李鸿团长由新平洋(Shingbwiyang)赶到于邦前线,和史迪威将军一道,亲自指挥与日军18师团55和56两个联队的主力血战。
战斗中,四连连长湛茂棠立功心切,在全连伤亡过半的情况下,带第三排一鼓作气,冲进一个最坚固的碉堡阵地,不幸中弹身亡。重机枪连徐桐生排长在掩护前进中,也被敌枪榴弹炸死。晏香贵班,包括班长全部成仁。在此情况下,营长即命第五连从敌侧翼攻击,才把敌阵地完全占领。第一营的许炳新在我炮火掩护下,向敌阵地多次冲锋均受挫,最后跳出战壕与敌展开肉搏战,壮烈牺牲。敌人多利用拂晓和黄昏时攻击,白天防守,深夜则扰乱射击。黑夜间,敌人在森林内发射照明弹,借弹光观察我阵地兵力行动。我方在阵地交通壕内,除用无线电联络外,还用绳索系在铁皮罐头筒上,连接到每个士兵掩体内,如发现敌人偷袭便会有人立即牵动绳索,铁筒一发出响声全体战士即会得到信号准备射击敌人。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