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战区杂记
一些串起的点滴
目录
第一篇 印度从军
第一篇 印度从军
第二篇 军训岁月
第二篇 军训岁月
第三篇 激战印缅
第三篇 激战印缅
第四篇 盟军友谊
第四篇 盟军友谊
第五篇 战区杂记
第五篇 战区杂记
第五篇 战区杂记
一些串起的点滴
第五篇 战区杂记
上一页下一页
记得一天夜里,有个日本散兵偷袭到我们在孟拱的驻营地的便桥下,被我们的哨兵发现了。哨兵一吼,像是冲锋号一样,营房里冲出一群提着半自动步枪的人,然后一阵密集的枪响,再看那个日本兵已经被打成了筛子。我还是速度慢了点,只好当了个看客。
我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大家族,是家里的长孙。父亲在我四岁的时候过世,家人对我的疼惜自然可想而知。而我的淘气更是出了名。虽然皮了点,但救国救民、誓死不做亡国奴的道理我却一直都懂。
(江天一口述 尤颖整理)
因为觉得美国人很友好,我们有时候还会很大胆地跟他们玩恶作剧。那就是趁他们看电影的时候,偷偷地把他们的车子开到我们的营地去放着,让他们电影散场的时候,得等着MP(宪兵)帮着他们巡查到,弄点小周折才让他们离开。美国人也从来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要追究责任,下次,还是照样开车过来看电影。
当时美军有个机械化的部队负责敷设油管,他们是分段包干的,就一个人带着机器修筑个两三公里。我们在孟拱的时候看见,美国人每天准时自己上班,无人监督,非常自觉。
美国人很多时候给人以自由、散漫的感觉,就连许多美国女兵,穿着军装闲坐的时候,也都是叉着腿,不停地摇椅九九藏书子,不讲一点军风军容,但他们做起工作来,却让我很佩服。

盟友

美国人还喜欢和我们一起活动。我还在学生大队的时候,美国人就主动邀我们进行篮球友谊赛。高大的美国人走空中接力,个矮的我们就只有采取打下三路的套路。他们猫腰来抢球的动作特别滑稽,像是动作不协调的大猩猩,现在想来都觉得好笑。不过最后的比赛还是会扣篮的他们赢了。
生命,在叫战场的地方,不管是前线还是后方,都是很脆弱的。
江天一(中国驻印军50师学生大队三中队士兵)
当时中国步兵有个持枪卧倒的动作,是这样的:先是单腿侧跪卧倒,然后抬左手,接着上右手架枪。而美国步兵做这个动作却是另外的程序:单腿侧跪后,是右手的枪把先着地,然后再抬左手、架枪。就这点小小的区别,其实就能很明显的感受到:美国军队在战场上看重的是人的生命,而中国军队则看重的是武器的安全。但当我们在训练这个动作的时候,就根据孙军长的要求,完全按照美国人的动作来训练了。
班长是个湖南人,很矮小。他开口就说:“我嘛,是个大老粗,多了的话不会讲,就讲一句,鸡蛋是长在树上的!好,解散。”此话的意思就是长官说什么就是九九藏书网什么,长官说鸡蛋是长在树上的,就是长在树上的。军人要绝对服从的道理,就这样很深刻地刻在我的脑子里。
美国人不像英国人,后者老是摆个绅士的派头,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从来不和我们中国兵亲近。当时在战区,只要你在路上招手,说“HEL-LO”,大拇指朝下示意要搭车,美国人总是微笑着说“OK!”,而英国人却从来就是绝尘而去。

被袭

军长治军虽然严格,但爱兵如子也的确不假。
日本军队军纪很严格,没有接到撤退命令的时候,是不能下战场的,而当士兵所在的师团被打退撤离后,一部分没有接到撤退命令的士兵是无法回到原来所在的师团的。于是,他们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散兵。由于中国军队的节节胜利,当时在印、缅的日军散兵有几人。
在学生大队,我们首先开始的是三个月的入伍训练。步兵的基本操练、各种先进武器,如轻、重机枪、半自动步枪的使用等,都是我们的训练内容。每天的训练时间大概是在8到10个小时左右。当军人的苦我算是尝到了,在印度如火烤般的日头下训练一天,从钢盔、99lib.net鞋子、衣服上渗出的汗水能汇成小河是一点也不夸张的。但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严格训练绝对是其坚固的基石,而严格也是军长孙立人治军的风格。
成都盐市口、祠堂街被轰炸后大火熊、残臂挂树的情景,早就像刀刻般地印在我幼小的记忆里。上学后,春熙路上流亡学生群情激昂的宣讲,我驻足听过,振臂挥动小旗的那一刻,我懂了什么叫使命。而当时住在成都的美国大兵,开汽车的那股洋盘劲(“洋盘”,四川方言,意思为得意),也让我这个小男子汉对从军充满了向往。
于是,偷袭军营、放冷枪就是他们常干的事情。
说完日本人,我想说说我们的盟友——美国兵。虽然我跟美国人接触得不多,但他们的豁达、开朗、友好和敬业,却给我很深的印象。

训练

到印度后,我被编到了在孟拱的50师学生大队三中队,我们中队大概120人左右。新兵的第一个任务不是训练,而是接受各个级别的长官训话,我至今还记得的是我们班长的讲话。
那时候,看电影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娱乐活动,电影有战争片和爱情片等。我们营区www•99lib•net要放电影,美国人会开着车子过来跟我们一起看。虽然我们之间也不交流什么,但那种大家坐在一起的感觉还是不错,至少他们对我们是很亲近和尊重的,而英国人是绝对不可能和我们一起看电影的。
我当时觉得不可想象,这看起来散漫的美国人,干工作却是如此的尽职尽责。于是我就当起个临时监工,每天“监督”他们。结果我发现,他们真的像是设定精确的程序一样,一丝不苟地工作。每天早上准时上班,也准时下班,中间有间歇的休息时间,大概10多分钟,用来抽口烟,10多分钟过后,非常自觉地开始了工作,不会多歇一分钟。这种自觉和敬业,我们中国人在当时是绝对做不到的。不过,该休息的时间到了,他们也绝不会多干一分钟。这就是我看到的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工作态度。该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该休息的时候尽情休息,这点也是美国人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这一小点的改变,或许当时在国内是很难实现的,毕竟在印缅战区,武器的供应(相比国内)太充足了。
痛打日本人确实是当时我们每一个远征军人的心愿。
在树德读完初中后,我这个总爱到处乱跑、惹点小事的家伙,被母亲干脆送到了在眉山做捐税局长的叔叔家看管,但他们谁也没想到,我却借送婶娘到成都生孩子的机会,成功地躲过了叔叔和母亲的监管九_九_藏_书_网视线,悄悄地溜了,到隍城报名参加了驻印军。
我们那个年代有这样一句俗话——“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从过军的爷爷,当过兵的父亲,或许早就体会了其中真意,所以,不能从军的念头,是家里人一直向我灌输的。但人往往就是这样,你越不让干的,他偏偏就越想干。于是,我到成都隍城参军的方式只能是——偷跑。后来,听家里人说,当他们风风火火地赶到成都新津机场,想最后阻拦时,我坐的飞机刚翩然飞走。这样的一步之差,终于促成了我从军的愿望。

偷跑

我没机会打日本人,却被日本人袭击了一次。那也是在孟拱的时候,由于执行任务,我们十几个人被派往伊洛瓦底江附近的一个地方。晚上需要宿营,恰好那里有个四面皆空,有底有顶的木头建筑,于是,我们就在四周钉上了白色的降落伞,变成了一个临时住所。拂晓时分,卟卟的子弹声就在耳边响起,我心想完了完了,听到这种响声子弹可是近在咫尺啊!幸好,下面的木板离地非常的低,子弹刚好在我们头上飞,如果木板再高点,我们肯定都完了。这时,有聪明的同学,开始用脚蹬开木板,让身体往下滑,我们中很多人也都跟着做;只有一个同学,因为心急想站起来跑,结果被子弹打中了脚踝,其他人都安然无恙。而用机枪扫射我们的,就是对面一江之隔的日本兵。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