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叛乱前夜
谁来担保
目录
第一章 杨国忠的美好时代
第二章 两虎相争
第二章 两虎相争
第三章 叛乱前夜
谁来担保
第三章 叛乱前夜
第四章 范阳鼓起
第五章 潼关内外
第六章 自作孽,不可活
第六章 自作孽,不可活
第七章 马嵬坡
第八章 李亨当政
第八章 李亨当政
第九章 快乐的猪
第九章 快乐的猪
第十章 两京光复
第十章 两京光复
第十一章 微妙平衡
第十二章 烽烟又起
第十三章 棋逢对手
第十四章 造化弄人
第十五章 二帝归天
第十五章 二帝归天
第十六章 重回一统
第十六章 重回一统
第十七章 天下多事
第十八章 天壤之别
第十九章 前赴后继
第十九章 前赴后继
第二十章 新旧更迭
第二十章 新旧更迭
第二十章 新旧更迭
上一页下一页
不是所有人都没有看透安禄山的祸心,新任宰相韦见素一眼识破。
韦见素对杨国忠说:“安禄山早有野心,今天又提出这样的要求,这说明他已经下定决心谋反了。明天面圣,我将向圣上指出这一点,如果圣上不认可,请您发言支持我!”
好大一只鸵鸟,头上面好大一堆沙。
韦见素自顾自地说了起来,却没有意识到李隆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正月二十二日,安禄山的副将何千里来到长安,带来了安禄山的最新要求:
想了半天,李隆基决定再考察一下安禄山,于是便派宦官辅璆琳以给安禄山送水果的名义去了范阳。
很快水果特使辅璆琳回来了,他给李隆基带回了范阳水果之旅的心得体会:安禄山竭忠奉国,决无二心。
用三十二名番人将领替换原来的三十二名汉人将领。九*九*藏*书*网
这一想,又是若干天。
臣有办法消除安禄山的祸患。如果将安禄山委任为宰相,召到长安任职,把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河东节度副使杨光翙扶正,那么安禄山的势力就自然瓦解了。
韦见素不疑有他,顺势接过话头:“圣上所言极是,臣等早已怀疑安禄山谋反,他所要求的以番将代汉将断断不能允许。”
面对韦见素的抱怨,杨国忠一笑了之,他没有时间跟韦见素解释,当务之急,是要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遏制安禄山的办法。
李隆基很自然地进入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的状态,他对杨国忠说:“安禄山,朕诚心待他,他必无二心。东北的奚、契丹还要靠他防范。朕可以替他担保,他绝没有问题,卿等就不用杞人忧天了!”
说你呢http://www.99lib.net,李隆基!
诏书很快起草完毕,放到了李隆基的案头,只要李隆基点一下头,诏书就会下达。
容朕再想想,再想想。
这就是安禄山的“以番易汉”。
几天后,杨国忠与韦见素又来见李隆基,杨国忠将自己的办法和盘托出:
遗憾的是,七十岁的李隆基没能看透背后的玄机,他居然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韦见素和杨国忠灰溜溜地退了出来,直到这时杨国忠的舌头才恢复正常。
平心而论,杨国忠的提议有一定道理,如果能安禄山架空,把他手下的三个副手扶正,那么安禄山的势力就会被瓦九九藏书网解掉。即便安禄山抗命,拒不到长安任职,那么至多裹胁范阳战区叛乱,平卢、河东都不会参加,因为被扶正的节度使会火速地将大权抓在自己手中。
在这些天中,李隆基没有闲着,他的脑海里一直在左右互搏,一个小人说下达诏书吧,一个小人说别下,安禄山值得信任。两个小人不停打架,李隆基迟迟拿不定主意。
杨国忠诚恳地点了点头,放心,我一定会的。
时间走到天宝十四载,杨国忠与安禄山的争斗还在继续。
历史的机遇摆到了李隆基面前,就看他能不能抓住。
从长安往范阳送水果,看起来有些诡异,其实一点不诡异,这在李隆基和安禄山之间早已成为惯例。每逢李隆基吃到可口的东西,都会想起远在范阳的干儿子安禄山,便命令属下打包一份,快马加鞭送到范阳。
http://www•99lib•net李隆基沉思良久,还是没有下定决心,他挥了挥手,让杨国忠、韦见素退了下去。
第二天,韦见素与杨国忠一起来见李隆基。
听完杨国忠的办法,李隆基觉得有些道理,便传令下去,即刻起草诏书。
等韦见素说完,李隆基的脸色更加铁青。
这次宦官辅璆琳从长安往范阳送水果,也是“父子”间惯例的延续。
没等韦见素开口,李隆基劈头就问:“卿等都怀疑安禄山要谋反吗?”
这个心得体会很致命,它直接左右了李隆基心中的天平。
善于察言观色的杨国忠见状,顿时失语,眼神上下翻飞,舌头却一动不动,急得韦见素恨不得挠墙,杨国忠依然如故,装哑依旧。
功夫不负有心人,办法终于被杨国忠和韦见素想出来了。
这时的李隆基已经七十岁,老小孩进入自欺欺人的阶段,一藏书网方面他信任安禄山,一方面他也忌惮安禄山。他在信任和不信任之间摇摆,现在他想听听第三方的意见,这第三方就是他所信任的宦官。李隆基以为宦官靠得住,却没有意识到,一个拿了安禄山贿赂的宦官还靠得住吗?
“以番易汉”的背后包藏着安禄山的祸心,安禄山此举是要将他不信任的汉族将领全部换掉,取而代之的是他信得过的番人将领,这是为将来的起事作准备。
脸色铁青的李隆基最终没认可韦见素的说法,他坚持了昨天的决定,同意安禄山“以番易汉”。
人这一辈子,脚上的泡是自己走的,头上的包是自己磕的,所有的福是自己积的,所有的祸也都是自己惹的,总结陈词:人这一辈子,都是自己作的!
如果诏书就此下达,中国大历史上或许就没有了安史之乱,即便还会有,祸害程度也会相对降低。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