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烽烟又起
功亏一篑
目录
第一章 杨国忠的美好时代
第二章 两虎相争
第二章 两虎相争
第三章 叛乱前夜
第三章 叛乱前夜
第四章 范阳鼓起
第五章 潼关内外
第六章 自作孽,不可活
第六章 自作孽,不可活
第七章 马嵬坡
第八章 李亨当政
第八章 李亨当政
第九章 快乐的猪
第九章 快乐的猪
第十章 两京光复
第十章 两京光复
第十一章 微妙平衡
第十二章 烽烟又起
功亏一篑
第十三章 棋逢对手
第十四章 造化弄人
第十五章 二帝归天
第十五章 二帝归天
第十六章 重回一统
第十六章 重回一统
第十七章 天下多事
第十八章 天壤之别
第十九章 前赴后继
第十九章 前赴后继
第二十章 新旧更迭
第二十章 新旧更迭
第二十章 新旧更迭
上一页下一页
特战队穿着唐军军服,打着唐军旗号,一见到唐军运粮队便扑上去装模作样地检查,然后没事找事,毫无理由地杀人。几次下来,给唐军运粮的民夫们便吓破了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不敢往前线运粮了,只是作出运粮的样子,在远离前线的运粮路上磨洋工。
在鼓声伴奏下,史思明从每个大营里挑选出五百名精锐骑兵,从各个方向杀向邺郡城下,任务也很简单:骚扰。如果唐军出击,他们马上撤退;如果唐军不出击,他们继续骚扰。
为了逼迫安庆绪出城,郭子仪他们用了一个损招:截流河水,倒灌入城。
眼看邺郡城内已是这幅光景,郭子仪等节度使以为大局已定,破城只是时间问题,索性不着急,慢慢等,总有城破的那一天。
邺郡城成了一盘死棋。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惊慌失措的九大节度使都以为唐军输了,其实唐军并没有输,因为唐军在跑,史思明也在跑,而且一竿子跑到了河北沙河。
没有办法,邺郡城里的士兵和老百姓只好搭木架子,晚上就在木架子上过夜。
邺郡城成了一片汪洋,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
史思明外围打鼓,唐军士兵心里打鼓。
可惜李光弼不是主帅。建议报到“最高领导”——观军容宣慰处置使鱼朝恩那里,鱼朝恩犹豫了半天,说道:“这个,这个,不可行吧!”
李光弼不愧是中兴名将,他的眼光比别人独到,如果他的谋略实现,魏州的史思明就会被堵住,困在邺郡的安庆绪必死无疑。
史思明一下子撒出了多支特战队,向唐军的粮道直扑过去。
唐军士兵并没有想到,艰难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藏书网去年冬天被围开始,邺郡的粮食便吃一粒少一粒,吃到春天,粮食吃光了,老鼠迅速通货膨胀。以前老鼠没人吃,现在一只老鼠售价四千。
洛阳守不住了,郭子仪只好引兵退到了河阳、缺门一带,其余八个节度使率领部队返回各自战区。
九大节度使还在“各扫自家雪”时,史思明已经从魏州出发了,他要管一管邺郡的瓦上霜。史思明不是活雷锋,他要救的不是安庆绪,而是邺郡。安庆绪对于他而言,没有用处,邺郡却不一样,可以成为他争夺天下的重要基石。
与史思明接住厮杀的是李光弼、王思礼、鲁炅的部队,几次冲杀下来,双方死伤基本相当。
时间走到公元759年正月一日,占领魏州城的史思明做了一件大事:称王。
这场无厘头的奔跑对于唐军而言损失巨大,九个节度使中,除了李光弼、王思礼将所属部队全建制带回外,其他节度使都是损兵折将,包括名气最大的郭子仪。
如果说水深的滋味还可以勉强忍受,那么挨饿的滋味就没法忍受了。
经过特战队连续不断的破坏,效果终于出来了,六十万唐军濒临断粮,军心不稳,人人自危!
史思明不理会九大节度使轻蔑的目光,他率军向唐军扑过了过来。
因为史思明盯上了唐军粮道。
一天,营中突然鼓声大作,李嗣业以为有叛军袭营,顿时一个激灵,他正准备走出大帐查看,箭疮崩裂,李嗣业大叫藏书网一声,血已经从箭疮处汩汩流了出来。
震天响的战鼓很快震动了围城唐军的耳膜,唐军士兵仔细一听,鼓声居然从四面八方传来,对方到底来了多少人啊?
时间长了,郭子仪、李光弼也知道了特战队的存在,便派出巡逻部队搜索,然而史思明的特战队伪装得太好了。即使巡逻部队与他们面对面走过,也无法识别他们的真实身份,但奇怪的是,他们内部,彼此之间却能轻松识别。
外行领导内行,就是这个结果。
奇怪的是,史思明没有直接称帝,而只是称王,可能是感觉自己实力单薄,因此先谦虚一点。
仗没法打了。
更大的意外接着发生了。
这次南下救援,史思明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在我看来,安史之乱中,有两个人可以称为真正的名将,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就是史思明。至于郭子仪,处世才能远在这二人之上,而军事才能,却相去甚远。
不久,一个噩耗不期而至,九大节度使之一李嗣业箭疮复发去世。
身体真好!
郭子仪、李光弼等节度使表示同意,双方约定于公元758年三月六日决战。
公元758年三月六日,唐军步兵骑兵总计六十万列阵于安阳河北,史思明则率领五万精兵从容对阵。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这时,大军不设统帅的弊端便彻底暴露出来了:九个节度使各自为政,都不着急,没有一个人提议主动进攻,也没有一个人主动向李亨汇报,九个人各忙各的,都不着急,都不负责。
六十万唐军惊了,五万叛军也惊了。惊慌之中,六十万唐军往南跑,五万叛军往北跑,不一会儿工夫,人都
九_九_藏_书_网
跑光了,只留下满地的兵器和辎重。
相比之下,史思明大军刚刚南下,士气正盛。
其实,此时决战对唐军很不利,因为他们已经疲惫不堪。从去年冬天包围安庆绪开始,唐军已经在邺郡城下苦熬了几个月,精锐之师早已熬成了疲惫之师。
史思明将部队分成了几部分,每部分都以邺郡为圆心,五十里为半径,扎营完毕,每个大营发给战鼓三百面,任务只有一个,日夜不停地敲。
接下来鲁炅的举动更让人意外,他居然不打招呼率领自己的部队退出了战场!鲁炅这一退不要紧,要命的是,他的部队后面紧挨着的是郭子仪的部队,被鲁炅的部队一冲,郭子仪的部队也乱了。
沙尘暴毫无预兆地从天而降,大风骤起,吹沙拔木,天地之间顿时变成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咫尺对面不能相辨。
史思明没有直扑邺郡,而是驻扎到邺郡外围。
九大节度使一看,对面只有五万士兵,便以为只是一支偏军,大家都没把这支偏军放在眼里。
这日子没法过了!
抱怨归抱怨,但谁也不敢出头,只好继续困守在邺郡城下。
这时史思明的挑战书到了。
郭子仪部队战前有战马一万匹,现在只剩下三千匹,另外还有十万件兵器遗弃殆尽。
北庭节度使李嗣业在邺郡城下延续自己勇猛的作风,每次与叛军作战都冲在最前面。不料,在一次交战中被流箭射中。李嗣业没有把箭疮放在心上,他只是在营中休养了数日,眼看即将伤愈。
特战队不仅使得运粮民夫磨洋工,而且遇到大批粮草时,还经常一把火,付之一炬,火光冲天而起时,他们已经潇洒地离开。
藏书网时围困邺郡的唐军士兵总数达到六十万,粮食供应成了大问题,李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粮食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邺郡,现在史思明盯上了粮食。
这时,意外发生了,淮西节度使鲁炅被流箭射中。
史思明在魏州城北兴筑高台,他登上高台举行了盛大的称王仪式,自称“大圣燕王”。
李嗣业去世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军,众人咂舌不已,尤其是八位节度使。节度使们不免有些抱怨,如果有一个主帅统一指挥的话,邺郡早就拿下了,而现在,邺郡是围住了,同时也把自己困住了,这下还白白搭上了一个节度使。(在李嗣业去世后,李亨任命兵马使荔非元礼接任节度使。)
哗啦啦的河水源源不断地流进邺郡城,时间不长,邺郡城就成了水城威尼斯。原来邺郡城内水井的水面离井口还有好几米,现在好了,井水自动往外流,改自流井了。
史思明称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邺郡城下,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坐不住了,他想北上魏州,堵住史思明。李光弼说:“史思明在魏州按兵不动,主要是想等我军懈怠,然后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我建议河东兵团跟朔方兵团一起进逼魏州,向他挑战,他前年在嘉山曾经惨败给我们,一定不敢轻易出击。时间一长,邺郡城必破,那时安庆绪一死,史思明就没有借口驱动他的士兵南下了。”
原本,按照李光弼的策略,可以下成一盘活棋,既牵制史思明,又围死安庆绪,现在,鱼朝恩一票否决,活棋下成了死棋。
数十万唐军将安庆绪困在了邺郡,也困住了自己。
沙尘暴来了!
时间一长,唐军的日子难过了,不仅每天都有人马牛车损99lib•net失,甚至连日常的砍柴割草都成了难题。
兵败消息传到洛阳后,洛阳官员和百姓便开始往城外跑,一直跑到洛阳城外的山谷藏身。相比之下,有两位官员跑得更彻底:东京留守崔圆一口气跑到二百二十公里以外的襄州;河南尹苏震则一口气跑到三百公里以外的邓州。
五万大军放在平时看已经不算少了,然而跟六十万大军相比,五万大军就有些寒酸了。
围困还在继续,安庆绪的日子没法过了,他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损失惨重的郭子仪总算还保持了名将风度,尽管慌乱,但头脑依然清醒,他果断地毁掉了河阳桥,然后准备退保洛阳。然而,洛阳也保不住了,士兵百姓已经被兵败的消息吓破了胆。
我查了一下从河南安阳到河北沙河的直线距离,两者之间火车里程为八十八公里,这就意味着,当郭子仪他们向南狂奔的时候,史思明在向北狂奔,而且一下子跑出了至少八十八公里。
从公元758年冬天到公元759年春天,九大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前后整整围了四个多月,结果被一场沙尘暴搅得功亏一篑。
人艰难如此,马的日子更难。幸好,那个年月筑墙时采用泥土混杂谷皮,现在墙里的谷皮也被盯上了,叛军士兵把墙拆了,用水淘洗谷皮,然后集中起来喂马。到最后,墙被拆光了,叛军士兵便采用“绿色循环法”,从马粪里提取植物纤维,再来喂马。
这本是一场没有胜负结果的战争,只是郭子仪他们以为自己输了,最后他们真的输了。
史思明不愧是一个军事天才,他不仅懂得大兵团作战,还会熟练运用特战队。
医官赶到时,已经晚了,李嗣业失血过多,不治身亡。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