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烽烟又起
邺郡之围
目录
第一章 杨国忠的美好时代
第二章 两虎相争
第二章 两虎相争
第三章 叛乱前夜
第三章 叛乱前夜
第四章 范阳鼓起
第五章 潼关内外
第六章 自作孽,不可活
第六章 自作孽,不可活
第七章 马嵬坡
第八章 李亨当政
第八章 李亨当政
第九章 快乐的猪
第九章 快乐的猪
第十章 两京光复
第十章 两京光复
第十一章 微妙平衡
第十二章 烽烟又起
邺郡之围
第十三章 棋逢对手
第十四章 造化弄人
第十五章 二帝归天
第十五章 二帝归天
第十六章 重回一统
第十六章 重回一统
第十七章 天下多事
第十八章 天壤之别
第十九章 前赴后继
第十九章 前赴后继
第二十章 新旧更迭
第二十章 新旧更迭
第二十章 新旧更迭
上一页下一页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跑的只是同罗部落军队,多数叛军还在长安原地不动。自知惹祸的崔光远索性脚底抹油跑了,一路跑到李亨所在的灵武郡,继续当唐朝忠臣,后来辗转出任河南节度使。
一天夜里,同罗部落叛军从长安马厩偷出数千匹战马脱离安禄山阵营而去,崔光远误以为整个安禄山叛军都要撤退,他立即下令包围了叛军将领在长安的宅邸。
魏州城里虽然是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坐镇,但打仗主要靠将军李处崟,现在史思明兵临城下,李处崟便披挂出征。若论单兵能力,史思明根本不是李处崟的对手,但论整体作战,史思明明显处于上风,他的兵多,李处崟的兵少。几次交战下来,史思明连战连胜,逼近了魏州城大门。
他冲着魏州城墙上的士兵喊道:“李处崟约我们到这里,他自己怎么不出来啊?”
眼看邺郡陷入重重包围,安庆绪只能向史思明求救,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安庆绪承诺,愿意将皇位相让。
史书对此的解释是,李亨考虑到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元勋,彼此之间很难协调,因此不设元帅。郭子仪与李光弼资历相仿只是借口,李亨真正担心的是,在围剿安庆绪的过程中,有节度使趁机坐大,那么战后就有可能尾大不掉,造成祸患,无论郭子仪,还是李光弼,他们都是李亨忌惮的对象。
一切都晚了!
李亨交给九位节度使二十万大军,而且这二十万大军还只是一部分,稍后,还会有源源不断
http://www.99lib.net
的大军派给九位节度使指挥。
蔡希德已经与唐军取得联系,计划诛杀你,然后举邺郡投降。
紧跑慢跑,安庆绪脱离了危险,一盘点阵容才发现,弟弟安庆和丢了。安庆绪派人一打听才知道,卫州城陷落,弟弟安庆和被俘。
史思明无奈地摇了摇头,顺手拿过了地图。
一切布置停当,郭子仪引军迎战安庆绪。
安庆绪这才意识到自己中计了,立即拨转马头往回跑。
九个节度使包括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北庭节度使李嗣业、关内节度使王思礼、淮西节度使鲁炅等九人。这九人是李亨手上最能打仗的节度使,现在李亨把他们一股脑都甩了出去,目的就是把安庆绪打残打死。
实际上,李亨高看安庆绪了,安庆绪压根儿不是造反的材料,明明手中有筹码,也不会好好利用。
郭子仪乘胜追击,一路追击到卫州城下,与此同时,鲁炅、李嗣业等节度使也率领各自人马抵达卫州城下。
张通儒斩钉截铁地说:“可靠!这是蔡希德的左右透露出来的!”
史思明已经开始公然叫板,但李亨暂时还顾不上他,眼下李亨急需解决的是邺郡的安庆绪,只有把安庆绪解决了,李亨才能腾出手对付史思明。
本以为这样可以弥补一下损失,没想到,崔乾祐刚愎自用,暴戾好杀,根本无法服众。
武将出身的蔡希德,性格刚烈,遇事喜欢直来直去,一来二去99lib•net,就把张通儒得罪了,张通儒恨死了蔡希德。张通儒决定报复,他要借安庆绪的刀杀蔡希德。
公元758年十月初,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军渡过黄河,向东攻打安庆绪控制下的获嘉城,没费多大工夫,获嘉城破,斩首四千,生擒五百。获嘉城守将仓皇出逃,率领残兵退守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
双方在卫州城下拉开了阵势。
郭子仪令旗一指,唐军又如涨潮的潮水一样追了上去。
“以皇位换救援”的计划很快得到了史思明认可,史思明立刻动员范阳十三万兵马,准备南下救援安庆绪。然而转念一想,史思明又变卦了,十三万兵马可是自己全部的家当,万一在邺郡拼光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由谁担任呢?宦官鱼朝恩。
好景不长,安庆绪感觉最踏实的蔡希德被张通儒算计上了。
战不多久,郭子仪假装败退,唐军如退潮潮水一般向本方大营败退,安庆绪一看有机可乘,马上挥军追击。眼看要追上了,就听郭子仪大营中一声梆子响,营墙上突然出现无数弓弩手,叛军士兵一愣神的工夫,弓弩手万箭齐发,无数弓箭向叛军士兵飞了过去。
借着夜色掩护,崔光远只身逃出魏州城,把魏州城一城百姓和军队都抛在了身后。
史思明眼睛一转,顿生一计。
筹码越来越少的安庆绪只能退入邺郡城内,当起了缩头乌龟。
这一嗓子,要了李处崟的命。
嗜酒如命的安庆绪不理政事,便给了大臣争权夺利的99lib.net机会,高尚和张通儒互不买账,一见面就斗个不停,有这么两个斗鸡在,邺郡不乱才怪。
安庆绪只能暗暗叫苦,想要找个人代替崔乾祐,又无米可炊,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安庆绪不甘心,马上组织人马在愁思冈反击,然而,一仗下来又被斩首三万,生擒一千。
卫州是邺郡的门户,卫州一失,邺郡难保。安庆绪不敢怠慢,连忙动员邺郡所有部队,七拼八凑,凑足七万人,开到卫州城下。安庆绪将七万大军分成了三部分,崔乾祐领上军,田承嗣领下军,安庆绪自己领中军。
他的高招是,自己撒丫子跑先!
斩完蔡希德,邺郡的军心便散了,蔡希德麾下数千名士兵一哄而散,再也不肯给安庆绪卖命。与此同时,目睹蔡希德悲剧的将领们也抱怨不已,从此与安庆绪离心离德。
安庆绪一听,顿时跳了起来,什么?消息可靠吗?
斩完李处崟,崔光远如梦初醒,坏了,反间计!
崔光远紧张,与他的一段特殊经历有关。
李隆基从长安出逃时,崔光远担任京兆尹,长安陷落后,崔光远继续担任京兆尹,所不同的是,以前给李隆基打工,现在则是给安禄山打工。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崔光远给安禄山打工的时间还会延长。
史思明决定先作一下试探,派李归仁率一万兵马进驻滏阳(距离邺郡三十公里),与安庆绪遥相呼应。很快,李归仁给史思明发回消息:邺郡已被围得水泄不通,短期内无药可救。
正因为有过长安那一九*九*藏*书*网段特殊经历,崔光远神经过敏,看谁都像叛国投敌,现在一听史思明如此说,他便认定李处崟要与史思明里应外合。偏执的崔光远把李处崟绑了起来,然后推出去,腰斩!
九位节度使,二十万大军,这是李亨登基以来最奢华的阵容。出人意料的是,李亨居然没有设立主帅,九位节度使各自为战。
这一缩,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
唯一令安庆绪心安的是大将蔡希德,此人不仅有谋略,而且麾下都是精兵,有这么一个人在,安庆绪觉得心里踏实。
虽然不设元帅,李亨还是设了一个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相当于李亨的战地特派员。
安庆绪有些后悔,但为时已晚,只能硬着头皮将另一位大将崔乾祐扶上马,任命崔乾祐为天下兵马使,总管邺郡内外军事。
智商偏低的安庆绪就此相信,马上下令将蔡希德公开处斩。
然而,魏州城易守难攻,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
郭子仪令旗一挥,将邺郡城团团围住,这时,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军赶到,八大节度使在邺郡城下聚齐(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在魏州作战)。
说来说去,皇帝谁也信不过,只信得过宦官。
机不可失,史思明马上率军到了魏州城下。
安庆绪不可救药地走上下坡路,李亨针对安庆绪的重点打击也拉开了帷幕。
第二天,魏州城破,三万军民被杀,这一切都源于倒霉的崔光远。
安庆绪逃到邺郡时,虽然同党分崩离析,但手中依然有七个郡总计六十多个九九藏书城池,兵器、辎重、粮食应有尽有。如果换一个有经验、有野心的人经营,这些都会成为争夺天下的筹码,安庆绪却对这些不以为然,他最在乎的还是个人享受,只求每天能喝个痛快,仅此而已。
经过研究,史思明决定在魏州城(今河北省大名县)做文章。据他所知,几天前,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刚刚攻克魏州城,还立足未稳。
值得一提的是,死太监边令诚东施效颦,也仿效崔光远从长安颠颠跑到了灵武郡,本以为能得到李亨重用,结果李亨只冷冷地说了几个字:“拉下去,斩了!”
蔡希德被张通儒算计,主要是性格惹的祸。
最后,崔光远终于想到了高招,而且一招就灵!
久在安庆绪身边,张通儒知道安庆绪的软肋:害怕属下投敌。张通儒决定抓住这个软肋。不久,张通儒向安庆绪报告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
这时郭子仪提前作好了部署,他把三千弓弩手埋伏到本方营墙后面,嘱咐道:“一会儿,我会假装败退,叛军一定会趁势追赶,到那时你们就登上营墙,乱箭发射!”
公元758年九月二十一日,李亨点将,一口气点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兵马使。
士兵们很快向崔光远汇报了史思明这句话,崔光远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心知不好的崔光远连忙开动脑筋想补救办法,然而,想了半宿,一无所获。
顾不上伤心,安庆绪一路逃回邺郡,这时形势更危急了,关内节度使王思礼等人已经带兵逼近了邺郡,留给安庆绪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