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世界文学
中欧
目录
第一部分 对延续性的意识
第一部分 对延续性的意识
第二部分 世界文学
第二部分 世界文学
中欧
第二部分 世界文学
第三部分 进入事物的灵魂
第三部分 进入事物的灵魂
第四部分 小说家是什么
第四部分 小说家是什么
第五部分 美学与存在
第五部分 美学与存在
第六部分 撕裂的帷幕
第六部分 撕裂的帷幕
第七部分 小说,记忆,遗忘
第七部分 小说,记忆,遗忘
第七部分 小说,记忆,遗忘
上一页下一页
中欧。可这究竟是什么?位于两个大国,德国与俄国之间的一批小国的总和。也就是西方的东部边缘。好,可那又是些什么样的国家?波罗的海沿岸三个国家算不算?罗马尼亚呢?它由于东正教会而被拉向东边,由于它的罗曼语又被拉向西方。那么奥地利呢?它在很长时间内代表了这一总体的政治中心。奥地利的作家一般只在德语的环境中得到研究,如果看到自己被赶到中欧这一多语言的烂摊子是会不高兴的(要是换了我,我也会不高兴的)。况且,所有这些国家是否曾经表达过创建一个共同体的明确、持久的愿望?根本没有。在几个世纪中,它们中的大部分都从www•99lib•net属于一个大的国家,哈布斯堡帝国,然而,到最后,它们只想着从中逃出来。
中欧不能被简化为Mitteleuropa(我从不用这个词)。那些只透过维也纳的窗口知道中欧的人就喜欢这样叫它,即使是在非日耳曼语的语境中;中欧是多中心的,根据是从华沙,还是从布达佩斯,还是从萨格勒布去看它而不同。但不管从哪个视野去看它,总是有一种共同的、大写的历史浮现出来。从捷克的窗口去看,我看到十四世纪中叶在布拉格出现的中欧第一所大学;我看到十五世纪胡斯的革命预示了宗教
http://www•99lib•net
改革;我看到十六世纪哈布斯堡帝国渐渐从波希米亚、匈牙利、奥地利开始形成;我看到在两个世纪中,那些为了捍卫西方不受土耳其侵略而进行的战争;我看到反宗教改革运动,巴洛克艺术的绽放,它为这一广袤的、直至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领土打上了一种建筑统一性的印记。
在世界的大环境和民族的小环境之间,我们可以想象还有一级,可以称之为中间环境。在瑞典与世界之间,这一级是斯堪的纳维亚。对于哥伦比亚来说
99lib•net
,是拉丁美洲。那么对匈牙利来说呢,对波兰来说呢?在我的移民过程中,我曾经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我当时一篇文章的题目对此加以概括:《一个被绑架了的西方或中欧的悲剧》。
到了二十世纪,在一九一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从哈布斯堡帝国的废墟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独立国家,而且,除了奥地利,所有国家在三十年之后都被俄国统治:这可是在整个中欧历史上都从未发生过的情况!接下来是一段长长的反抗苏联时期,起先是在波兰,接着是在血淋淋的匈牙利,接着是在捷克斯洛伐克,接着,在很长时间内,又是在波兰,而且是以十分激烈的方式。在整99lib.net个二十世纪的下半叶,再没有比这一系列反抗形成的金链更让人钦佩的了。正是这些反抗,在四十年中,削弱了东方帝国,使它变得无法管理,并为它的统治敲响了丧钟。
以上这些意见都足以将中欧这一概念的意义相对化,证明它模糊、约略的特征,但同时又将它明确化。中欧的边界是否真的不可能长久地、确切地划定?就是!这些国家从来都不是它们的命运和边界的主人。它们绝少是主体,几乎总是历史的客体。它们的整体性是非意向性的。它们互相邻近,既非出于意愿,也非出于好感,也非出于语言上的相近,而是由于相似的经历,由于在不同的时99lib•net代将它们汇集在一起,形成不同形状,有着变动的、从来都没有确定下来的边界的共同的历史处境。
十九世纪,所有这些国家人民的爱国热情高涨,拒绝被同化,也就是被日耳曼化。即使是奥地利人,尽管他们在帝国中占有主导地位,也未能逃避选择的命运:选择他们自己的奥地利身份,还是选择从属于他们将融化其中的大日耳曼统一体。我们又怎能忘记犹太复国主义,它也是在中欧诞生的,出于同一种对同化的拒绝,出于同一种犹太人要求作为一个有自己语言的国家而生活的意愿!欧洲的基本问题之一,也就是小国的问题,在任何别的地方,都没有凸现得如此令人深省,如此集中,如何具有代表性。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