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目录
第一章 红卫兵文艺浪潮的兴起
第一章 红卫兵文艺浪潮的兴起
第二章 最初的地下文艺沙龙
第三章 从郭路生、依群到童话诗的泡灭
第三章 从郭路生、依群到童话诗的泡灭
第四章 黄金时期与“白洋淀诗群”的产床
第四章 黄金时期与“白洋淀诗群”的产床
第五章 “知青歌曲”的泛滥
第五章 “知青歌曲”的泛滥
第六章 军中地下文学活动
第七章 知青文学
第七章 知青文学
第八章 旧体诗词在“文革”中的复兴
第八章 旧体诗词在“文革”中的复兴
第九章 郭小川、郭小林父子对床夜雨
第十章 监禁文学的诗人群像
第十一章 1974年江青集团对地下文学的围剿
第十一章 1974年江青集团对地下文学的围剿
第十二章 爱情文学与性文学
第十二章 爱情文学与性文学
第十三章 民间口头文学
第十四章 “文革”中的秦城监狱秘密写作
第十五章 丙辰清明天安门运动前前后后
第十五章 丙辰清明天安门运动前前后后
后记
上一页下一页
笔者采访当年的当事人,一般回避询问——“文革”仍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即使提供材料的人,也吩咐不要挂名,包括提及的人名也请笔者在书上免提。万不得已,有时只好化名。
杨长征同志曾为本书提供诗歌材料。姚莽老师、郭赤婴同志曾通阅全稿,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衷心
九*九*藏*书*网
向他们致谢。
作为本书这样一个大题目,至少应该有四五十万字的分量。“文革”中最具特色的政论文、小品文、杂文因材料不足,只是一笔带过,是一桩憾事。特别是,本书内容多集中在首都,外省市材料有限,可谓挂一漏万。以现在这样菲薄九*九*藏*书*网的成绩交卷,实在有些汗颜。希望它能为“文革”文学十年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这本书第一版是在出版社催稿下,用四个月写成的,其中还包括钻图书馆、跑采访。在匆忙“交卷”时,心中不免有些恍惚。
本书写作中受到不少朋友的关心、帮助,特别是一99lib•net些以往并不相识的同志,承蒙他们热情接待。他们是张淑文、李家平、李晓龙、郭小林、杨桂香、郭赤婴、林证、徐晓、张扬、邢奇、朱宗强、董兰娣、杨军等同志。
对于书中收入的作品,笔者试图避免下过多结论,只作了必要评点、提示。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深感具体历史问题实在不易置喙。九九藏书部分也出于对提供材料人的尊重。总之,本书材料比重偏大,而理论归纳、总结不够展开,我想,只要材料在,过若干年会有公正、明确的定评。当然,凡是本书疏漏和错误之处,笔者当文责自负。
本书大量引用了“文革”后公开的诸多材料和他人的文字。这些作者的名字及书目、文章列于书末,可供进一步九-九-藏-书-网查阅。
一九九二年十月于北京虎坊桥取静楼
在编写此书时,笔者力图加强它的资料性。希望此书不仅使读者了解“文革”地下文学10年的概貌,也能成为理论工作者的一本资料集、工具书,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本书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错误,请读者、专家加以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本书再版时加以修正、补充。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