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936——殊途同归
绥远的捷报
目录
第一章 1931——东亚历史的分水岭
第一章 1931——东亚历史的分水岭
第二章 1932——南与北:孤独的抵抗
第二章 1932——南与北:孤独的抵抗
第三章 1933——城下之盟
第三章 1933——城下之盟
第四章 1934——中国:岛国的后院?
第四章 1934——中国:岛国的后院?
第五章 1935——谷底
第六章 1936——殊途同归
第六章 1936——殊途同归
绥远的捷报
第七章 1937——到了最后关头
第七章 1937——到了最后关头
第八章 1938——以空间换时间
第九章 1939——积小胜为大胜
第九章 1939——积小胜为大胜
第十章 1940——窒息时刻
第十章 1940——窒息时刻
第十一章 1941——内与外
第十一章 1941——内与外
第十二章 1942——结盟后的远征
第十三章 1943——光与影
第十四章 1944——两条生死线
第十四章 1944——两条生死线
第十五章 1945——永载史册的胜利
第十五章 1945——永载史册的胜利
第十五章 1945——永载史册的胜利
上一页下一页
这场战争接近尾声时,猝然爆发了西安事变,全国、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西安,关注着被扣留的蒋介石的命运。连德王也就此事变发出一个奇怪的通电,从而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停战借口,趁势下台。而在这敏感的时刻,日本政府也不想刺激中国人的情绪。绥远的局势终于缓和下来。
从绥远战事开始后,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停止中日两国的外交谈判。
第三个亮点是攻占锡林木勒庙(又称大庙),在军事上它更有价值,这一战令王英的“大汉义军”主力尽丧,不能再危害绥远了。这一战中,有一胜利关键,即王英第二师金宪章等部在绥远方面策动下,决定投诚。先后投诚的还有石玉山、安华亭、王子修等部。12月9日凌晨,金宪章手下突击队攻入大庙的日本顾问驻地,杀死日本军官27人,并袭击蒙古军,10日率领2000人正式投诚。金宪章、石玉山的部队占王英“大汉义军”的80%以上,而且是精锐所在。绥远战事急转直下。剩余的只是如何收编投诚伪军九_九_藏_书_网,安抚战区民众和救济灾民的问题了。
11月26日,《大公报》发表题为“绥北大捷之意义”的评论:“吾人为东亚大局计,甚望日本认识新中国的精神,制止援助扰绥之举动,由外交交涉,求一新两国关系之道,此其时矣!此其时矣。”但日本关东军打破了人们的幻想。11月27日午后3时,关东军以谈话方式对绥远问题表示意见:“关东军对于内蒙军之行动,有莫大之关心而愿其成功。同时万一满洲国之接壤地受此战乱之影响,治安为之紊乱,累及满洲国或发生中国全土濒于赤化之危殆的事态时,则关东军将不得不讲求认为适当之处置也。”中国朝野对关东军这种威胁性的宣言非常愤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了态度强硬的谈话:“此次蒙伪匪军大举犯绥,政府负有保卫疆土戡乱安民之责;不问其背景与作用如何,自应予以痛剿。此任何主权国家应有之行为,第三者无可得而非议”,“惟领土主权之完整,为国家生存必九九藏书具之条件,不容任何第三者以任何口实,加以侵犯或干涉。万一不幸发生此种非法之侵犯或干涉,必竭全力防卫,以尽国家之职责也。”
第二个亮点是奇袭百灵庙,此庙曾为蒙古自治运动的策源地,也是德王常住之所,地位显赫自不待言。傅作义用奇袭取胜。11月29日上午9点,蒋介石在出席洛阳军分校总理纪念周上训话时,高度评价绥远的胜利,他称赞说:“百灵庙之收复,实为吾民族复兴之起点,亦即为我国家安危之关键。”
日本驻华大使馆武官今井武夫记录了当时在北平的所见所闻:“绥远傅作义军击败内蒙军的捷报,瞬间传遍整个中国,新闻纪录片也及时在北平及其他各地上映。我也曾身着中国服,混在中国人中间去北平电影院观看。群众随着影片的解说而鼓掌、跺脚,兴高采烈。每当出现蒋介石和傅作义的特写镜头时,观众肃然起立,对救国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看到他们高昂的爱国热情,穿着服只身一人的我,被他们挤得推来撞去,不禁有些毛骨悚然。”
九_九_藏_书_网
第一个亮点是首战红格尔图便告大捷,使军心大振。
日本政府没有预料到绥远的军队如此骁勇善战,在向国际社会解释时备感尴尬,甚至无法自圆其说。在北平的日本武官否认日本军队参与绥远肇事,声称也没有日本军官个人参加。但上海日本领事馆喜多诚二武官直言不讳,称蒙古军队中有日本军事顾问。驻南京大使馆武官和知鹰二则表示喜多诚二的言论不可思议,坚决否认有日本军官参与绥远军事行动,因为绥远是中国领土,中国军队尽可以自由剿匪。当记者问到如果中国军队在察哈尔采取军事行动,日本方面会做何反应时,他也爽快地回答,那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军队当然可以自由剿匪。当记者问及德王军队的大炮来自何处时,武官怀疑是从日本走私来的。
11月的绥远,室外温度www.99lib.net降至零下37摄氏度左右。南方人很难忍耐这么寒冷的天气。先后到那里集结的20多万中国军人备受严寒的折磨。而各国军队享受的便利,中国军队都难以得到,军人服役时间长,交通运输、后勤补给、防守救护等均不及外国。但绥远将士却打出了三个亮点,赢得了胜利。
绥远的军队表现得富有攻击意识,这和傅作义平常训练有方,战时用兵果断有关,无愧“国之干城”的称号。顷刻间,他成了继马占山、蔡廷锴以后最知名的民族英雄。这场战争得到了举国一致的关注和支持。北平学生节食省下伙食费捐助给前线的官兵,支持抗战。11月21日,一位10岁的女孩子也献上了5元,这对她是非常巨大的数目。广西、东北军、南京政府等一致支持绥远的抗战。
绥远抗战是以“剿匪”的名义进行的。“匪”是指得到日本支持的武装,即“大汉义军”的王英、“蒙古军”的李守信等人指挥的队伍,他们奉蒙古的德王为首领,而德王想借助日本的力量实现蒙古“独立”的酣梦。日本关东军提九*九*藏*书*网供经费、枪支、军事顾问,甚至飞机。绥远的军队有山西做后盾,两省唇亡齿寒,而且阎锡山是傅作义的老长官。南京政府也准备全力支持绥远抗战。
绥远,在今日的内蒙古西部,是一个只有177万人口的小省。而绥东到绥北,防线长500多公里。在这个很难出现奇迹的地方能够出现奇迹,是因为这里驻有一支善战的军队,他们的指挥官是傅作义,是中国最有能力的将军之一。
虽然这场军事行动被称为绥远抗战,但它的内容与“一·二八”淞沪抗战和长城抗战并不相同。日本关东军策动了这次侵略行动,提供武器、资金和军事顾问,但日本的正规军确实没有直接参战。而南京政府的中央军汤恩伯部第十三军开往绥远增援后,也没有直接参战。这是一场真正主角隐身其后的奇怪战争。但当时的中国人愿意将这场胜利看成是直接打败了日本军队。它给了国人以强烈的胜利了的心理暗示。中国需要这样一个胜利来鼓舞自己的斗志,在经受了太多的失败和侮辱后,此刻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持续处在亢奋之中。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