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1939——积小胜为大胜
共产党武装的迅速成长
目录
第一章 1931——东亚历史的分水岭
第一章 1931——东亚历史的分水岭
第二章 1932——南与北:孤独的抵抗
第二章 1932——南与北:孤独的抵抗
第三章 1933——城下之盟
第三章 1933——城下之盟
第四章 1934——中国:岛国的后院?
第四章 1934——中国:岛国的后院?
第五章 1935——谷底
第六章 1936——殊途同归
第六章 1936——殊途同归
第七章 1937——到了最后关头
第七章 1937——到了最后关头
第八章 1938——以空间换时间
第九章 1939——积小胜为大胜
第九章 1939——积小胜为大胜
共产党武装的迅速成长
第十章 1940——窒息时刻
第十章 1940——窒息时刻
第十一章 1941——内与外
第十一章 1941——内与外
第十二章 1942——结盟后的远征
第十三章 1943——光与影
第十四章 1944——两条生死线
第十四章 1944——两条生死线
第十五章 1945——永载史册的胜利
第十五章 1945——永载史册的胜利
第十五章 1945——永载史册的胜利
上一页下一页
10月25日,日军从涞源、易县、满城、唐县、完县出动,分5路合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驻地管头。从涞源到银坊沿途多为谷道,群山连绵,八路军方面计划将日军诱至雁宿崖地区加以伏击歼灭。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海军上校卡尔逊曾经访问过八路军,他随八路军走过5个省,共2000多公里。卡尔逊和八路军战士一起生活,一起吃高粱米饭,一起和他们穿过日军封锁线。
“我有一次在敌战区,和组织游击队的国民党士兵在一起,年轻的士兵和我共四个人。我们在日军占领区不断活动,被发现了,我们拼命逃跑,被追赶九*九*藏*书*网了一整天。夜里,好不容易到达一个村庄,人困马乏,要村里人给马弄草和水,这时一个士兵从旁边插了一句,我们是八路军。对此,我感觉很惊讶,士兵小声告诉我,假如知道我们是国民党,他们就不会给我们弄了。这时我才知道,毛泽东和共产党把手伸进了日本占领区,影响很深。”
中共抗日敌后武装的快速发展以及它的特别之处给许多国际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美国生活周刊记者白瑞德曾经在文章中描绘在敌后根据地穿行的情形:
11月3日,1500多名向银坊进犯的日军进入雁宿崖伏击区,第一军分区主力将日军团团围住,将日军村大佐以下500多人全部消灭,缴获大量武器。日军北线指挥官、独立第二混成旅旅团长阿部规秀闻讯大怒,不待其他军配合,便于4日凌晨亲率1500人向雁宿崖方向急进,准备对八路军进行报复。阿部规秀到达雁宿崖后,未发现八路军,连忙下令部下收拾日军尸体及八路军未能运走的重武器,然后调头沿崎岖山路向黄土岭方向寻找第一军分区主力决战。黄土岭是2.5公里长的山谷,晋察冀军区迅速调动大批军队,在日军毫无察觉时将他们四面围住。号称山地战专家的阿部规秀旅团长在指挥所中炮身亡,日军被歼900多人,其余在飞机掩护下脱逃。阿部规秀的死引起日军的震动,日军将领悲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日本《朝日新闻》也称“中将级指挥官阵亡,皇军成立以来不曾有过”。九_九_藏_书_网http://www.99lib.net
日军在正面战场停止战略性的进攻以后,华北的日军兵力达到15个师团,另外还有11个独立旅团,从而对华北平原九九藏书抗日敌后武装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从1939年1月到1940年3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发动了3次“治安肃正”战。
1939年冬,日军调集第一一〇、二十六师团等部万余人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区实行冬季大扫荡。2000多名日军在90多辆军车的输送下占领了涞源县城,企图寻找机会消灭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部队。
几个月的朝夕相处,八路军给卡尔逊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官。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朱德是一个伟大的组织家与战术家,他的亲切引起人们的爱戴,八路军全体人员没有一个不敬爱他;周恩来出身九九藏书网宦家,是一个有良好教养的人,也同样有着高贵的个性与谦虚的精神;彭德怀的举动是粗率的,但这是由于他那动力的个性,他憎厌迟滞和懵懂,无时不在竭力清除八路军兵员中的这些缺点;刘伯承、贺龙、徐向前和徐海东等,也都是最诚恳的和深谋远虑的军人,在计划时非常谨慎小心,在执行计划时则非常机敏和迅捷。”
1939年后,八路军发出了多次整军训令,将八路军建立的许多游击队编成正规军。到1940年,八路军已经从战争初期的3万多人,增加到150个团,40多万人,大大突破了重庆政府规定的编制,并拥有共计4000多万人口的解放区。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