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讲 皇家敬畏
三、斋宫斋戒
目录
第43讲 太上皇宫
第44讲 明宫太后
第45讲 清宫太后
第46讲 皇家外戚
第47讲 天潢贵胄
第48讲 理亲王府
第49讲 诚亲王府
第50讲 恭亲王府
第51讲 金枝玉叶
第52讲 宫廷太监
第53讲 宫女闺怨
第54讲 宫廷御膳
第55讲 宫廷造办
第56讲 御医御药
第57讲 皇家敬畏
三、斋宫斋戒
第58讲 庙学联珠
第59讲 宫外三宫
第60讲 西苑三海
第61讲 宫外三堂
第62讲 京畿苑囿
第63讲 避暑山庄
第64讲 沈阳故宫
第65讲 国宝南迁
第66讲 大哉故宫
第66讲 大哉故宫
第66讲 大哉故宫
上一页下一页
明帝斋戒在文华殿(或武英殿)。斋戒时,皇帝白天在文华殿的东室斋居,西壁上写有“正心诚意”字样,门楣上写有“敬一”字样,晚上在西室斋宿。当时文华殿西北有“省愆居”,为简陋木制小屋,地基高三尺,木墙下不接地,好似大囚笼,国家逢大祀和遭大灾时,皇帝要在这里修省。崇祯年间,内外乱事不断,崇祯帝多次来省愆居修省。
祭祀是宫廷的重要典礼,凡是皇帝亲祭,则要先期斋戒。祭祀与斋戒,是对受祭者诚敬的一种礼仪,表达对所祀之神的自省,也是对敬祀者的一种约束。斋戒时要外净其身(沐浴),内净其心(修省),讲“三斋五戒”。“三斋”是大祀斋戒三日,“五戒”是不饮酒、不吃荤、不
九-九-藏-书-网
作乐、不理刑名、不近女色,以示敬诚。斋戒时进铜人,明制铸铜人高一尺五寸,手执牙简,大祀书“斋戒三日”,中祀书“斋戒二日”。据传“铜人”是以唐朝著名谏臣魏征的形象铸造的。
清帝宿斋宫斋戒时,进铜人。自雍正十年(1732年)始,致斋之日,皇帝与王公大臣、宫中行走人员,都佩戴斋戒牌(胸牌)。《清会典》载:“斋戒牌木制,饰以黄纸,以清、汉文书斋戒日期。”斋戒牌,宽一寸,长二寸,形状质地,各有不同,有方形,也有圆形,有银、玉、木、象牙质地等,悬于衣襟之前(类似胸牌)。遇斋日,宫眷不得在其附近行走。斋戒期内,宫中各门额均悬挂斋九-九-藏-书-网戒木牌,结束后撤去。如遇祭天,斋戒三日,皇帝在斋宫只住两日,第三日住天坛斋宫。
宫内斋宫:雍正九年(1731年)在紫禁城内建斋宫,将斋戒仪式改在宫中进行。斋宫位于乾清宫东、毓庆宫西、景仁宫南,为独立宫院。斋宫门内,两进院落。前院正殿,斋宫5间,内悬“敬天”匾,为乾隆帝御笔。宫内藻井,雕悬蟠龙。东暖阁为书屋,西暖阁为佛堂。后院为寝殿,初名“孚颙殿”,后改为“诚肃殿”,寝殿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东西配殿,各为3间。规定祭天、祈谷、常雩(求雨)等大祭,祭三日,皇帝御大内斋宫斋戒;祭地、太庙、社稷等中祀,祭前二日,在养心殿斋戒。养心殿东暖阁后室东一间小室,无窗,内有仙楼,为供佛之处,室内有床,为皇帝在殿内斋戒时寝室,有乾隆帝《御制养心殿斋居诗》为证。九*九*藏*书*网
说到斋戒,必讲斋宫。
到天坛祭祀,明朝最勤的皇帝是成化帝和弘治帝,每年都亲祭;最懒的是万历帝,在位48年,仅去天坛祭祀4次。清朝皇帝最勤的是康熙帝(87次)和乾隆帝(158次);较懒的是咸丰帝(12次)。
天坛斋宫西为神乐署(神乐观),是祭祀乐队联合演习的场所。里面的鼓,有两面、四面、六面和八面等,藏书网笙箫管籥(yuè,古乐器),中和韶乐。
开头我提出:皇帝有敬畏之心吗?有。我举两个史例。康熙帝一次在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昼夜,日惟淡食,不御盐酱,到第四日,步诣天坛,大雨如注,水满两靴,衣尽沾湿,步行回宫。其敬诚之心,诸臣莫不感动。(《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七十五)唐太宗说:“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贞观政要·谦让》)所以,唐太宗时以“常谦常惧,日慎一日”自警。然而,明君有畏,昏君无惧。总之,做帝王将相,做平民百姓,常敬常谦,日勤日慎,都是应当去做的,也是很难做到的。人,不可没有敬畏之心。学点历史,以此共勉。
天坛斋宫,坐西面东,由两重宫墙
九九藏书
、两道御河围护,平面呈“回”字形清乾隆帝建斋宫后寝殿时,将内御沟西面填平,呈“冂”(jiōnɡ)(字形。),有前正殿、后寝殿、钟楼、值房等建筑。斋宫正殿为无梁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高约18米,绿琉璃瓦庑殿顶,五间,殿内为砖券拱顶,没有梁柱,殿前月台,崇基石栏。无梁殿是皇帝白天斋戒场所,殿内陈设朴素,悬乾隆帝御笔“钦若昊天”匾。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肃静,是中国祭祀斋戒建筑的杰作。斋宫后寝殿,也是五间。乾隆帝《斋宫诗》云:“引仗青旗出禁城,祥凝楼雪晓风轻。祈辛预日斋宫宿,又得新诗纪上庚。”(《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七)先农坛斋宫在东外坛,围墙护卫,清中期改为庆成宫。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