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讲 大哉故宫
目录
第43讲 太上皇宫
第44讲 明宫太后
第45讲 清宫太后
第46讲 皇家外戚
第47讲 天潢贵胄
第48讲 理亲王府
第49讲 诚亲王府
第50讲 恭亲王府
第51讲 金枝玉叶
第52讲 宫廷太监
第53讲 宫女闺怨
第54讲 宫廷御膳
第55讲 宫廷造办
第56讲 御医御药
第57讲 皇家敬畏
第58讲 庙学联珠
第59讲 宫外三宫
第60讲 西苑三海
第61讲 宫外三堂
第62讲 京畿苑囿
第63讲 避暑山庄
第64讲 沈阳故宫
第65讲 国宝南迁
第66讲 大哉故宫
一、一脉相承
第66讲 大哉故宫
第66讲 大哉故宫
一、一脉相承
上一页下一页

导语

公众创造了大故宫,大故宫为公众共享。于创造,大故宫是中华五千年各族文化的集萃,薪火相传,永世不熄;于共享,让海内外公众尽情观赏大故宫的华美,享受艺术,热爱中华。
《大故宫》的电视播和图书出版,从启动到现在,已经整整两年。《新京报》在《大故宫》开播和出版之后,发表长文,标题是“大哉故宫”。此处借用这个标题,既作为本讲的题目,也作为本书的结尾。
“大故宫”的“大”是如何大?其外在时间与空间格局之博大,我在《大故宫》开篇做了交代。“大故宫”的“大”是为何大?我在《大故宫》结尾试做回答——“大故宫”就纵向来说,是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脉相承;就横向来说,是百川归海,就是五种文化溶合、盛清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当今五十六个民族近十四亿人口;就总合来说,“大故宫”是珍藏与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筋骨、血肉、灵魂和生命的圣殿。

一、一脉相承

第一个千年,主要是商周时期,地域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和渭河中下游流域。西周东迁,裂变为春秋和战国。北方的齐鲁、燕赵、秦晋、河洛等,南方的吴越、湘楚、巴蜀、两粤等,各个地域,各个集团,争战、厮杀、兴替、分合,为此而付出惨烈的代价。仅秦将白起,先后斩杀八十九万余人,其中秦赵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五万人!白起引剑自刎前叹道:“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白起列传》卷七十三)白起也以自杀为时代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国都纷呈,多个中心。历史的结局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出现“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中原地域实现中华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但是,秦祚短暂,刘汉取代赢秦。人们把这个融合后的中原民族,称为汉族。
第二个九*九*藏*书*网千年,从秦初到唐末,大数算也是千年。这个时期,除中原地区农耕文化内部继续融合外,又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就是西北草原文化。汉高祖平城被围,卫青、霍去病等西征匈奴,唐太宗大战突厥,原六国长城连接成万里长城等,都是这场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表象。汉、唐两大帝国出现在世界东方,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西北草原文化融合的结果。这个时期,政治中心,东西摆动,但以西安为重心。当然,也为此付出惨重代价。苏武牧羊,昭君出塞,蔡文姬《胡笳十八拍》,花木兰代父去从军,欢歌而又哀泣,凄美而又悲凉!
这个千年,文化繁荣,气势博大,世人震撼。秦陵兵马俑,汉墓马王堆,司马迁的《史记》,司马九九藏书网相如的汉赋,王羲之的书法,阎立本的绘画,李杜的诗篇,大唐的宫殿,等等,都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盛大光明。这个千年留下珍贵的文物典籍,也是世代相传,至今还有许多通过明清皇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和其他博物馆等处。
第三个千年,从两宋到明清。北宋、辽、南宋、金、西夏、元、明、清,历经八代九十帝。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继续融合,东北森林文化登上中原历史舞台。先是森林文化的契丹、女真,占有半壁山河,而后蒙古入主中原,铁骑劲旅,驰骋欧亚。满洲定鼎燕京,则是这次文化大碰撞的集中展现。这个时期,政治中心,南北摆动,但以北京为重心。大碰撞,大融合,大代价,大发展,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文天祥之丹心,朱元璋之义旗,袁崇焕之磔死,史可法之壮烈,顾炎武之气节,张煌言之英魂,以及“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悲剧,还有《桃花扇》之血泪,都是这段悲壮历史的血泪实录。当今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多为此期文物的精粹。元青花瓷,明宣德炉,清珐琅彩瓶等等,《册府元龟》、《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争奇斗艳,竞放异彩。http://www.99lib.net
在这个千年里,殷商甲骨文,周朝钟鼎文,商周青铜器,西周石鼓文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物珍宝。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诗经》的情志,《周易》的智慧,《孙子兵法》,屈原《离骚》,诸子百家,竞相争鸣,思想精华,令人惊叹!这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放射出文明的灿烂光辉。这个千年留下珍贵的文物典籍,世代相传,至今还有许多通过明清皇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和其他博物馆里。99lib•net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在元明清盛时的中华大地上,主要有五大文化板块: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西南高原文化和沿海及岛屿海洋文化。其中,高原文化和海洋文化,虽特别重要,但在历史上没有成为主导或主体文化。中国自甲骨文以来三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农耕、草原、森林三种文化,或长或短地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或主导文化。而农耕、草原、森林三大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特点是:三个千九_九_藏_书_网年,三大变局,文化姻系,一脉相承。
中国到康雍乾时代,出现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高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中华文化空前大融合。在明清盛时,中原农耕文化核心地区面积约三百多万平方公里,而草原文化、森林文化、高原文化其面积也各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再加上沿海地区及岛屿,还有其他地区,展现了总面积达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大中华版图。中华文化以强大的包容性,融汇了上述五种文化形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保证了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未中断,也为与世界其他文化交流储存了足够的正能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文化将多种文化的江河,汇聚成为中华文化的海洋。“大故宫”所讲述、诠释、展示、播散的,主要是这种大中华文化的奇葩和精粹。中华文化五千年精粹最集中的珍存和展现,就是大哉故宫!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