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讲 京畿苑囿
三、清漪颐和
目录
第43讲 太上皇宫
第44讲 明宫太后
第45讲 清宫太后
第46讲 皇家外戚
第47讲 天潢贵胄
第48讲 理亲王府
第49讲 诚亲王府
第50讲 恭亲王府
第51讲 金枝玉叶
第52讲 宫廷太监
第53讲 宫女闺怨
第54讲 宫廷御膳
第55讲 宫廷造办
第56讲 御医御药
第57讲 皇家敬畏
第58讲 庙学联珠
第59讲 宫外三宫
第60讲 西苑三海
第61讲 宫外三堂
第62讲 京畿苑囿
三、清漪颐和
第63讲 避暑山庄
第64讲 沈阳故宫
第65讲 国宝南迁
第66讲 大哉故宫
第66讲 大哉故宫
第66讲 大哉故宫
上一页下一页
第三是前山区。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临湖长廊273间,长728米,每个开间,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步移景异,绚丽多彩,是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画廊。经排云门、排云殿,通往佛香阁,直到山顶的众香界、智慧海,从下到上,金碧辉煌,组成了一幅壮观的画景。牌楼前面的码头,是端阳、中秋等节日湖上筵宴上下龙船的码头。慈禧太后曾在排云殿内接受百官朝贺。慈禧太后享尽人间的威权风光,却没有尽到历史责任。殿上佛香阁八面三层四重檐,高40米,是园内最高大的建筑物。阁内用八根铁梨木做擎天柱,结构复杂,巍然耸立。阁西山坡上的宝云阁,又称“铜亭”,重檐屋顶,上有宝刹。铜亭高7.55米,重207000公斤,与武当山金殿都是世界文化珍品。万寿山上的众香界,正中建琉璃阁,名为“智慧海”,没有梁枋,壁嵌佛像,雄踞全园最高处。据统计,园内共有佛像15120尊。两侧山坡上有听鹂馆等20余处亭台楼阁。听鹂馆原是戏园,为什么戏台坐南面北呢?传说是乾隆帝自编自演昆曲给太后看,皇帝必须面南,所以戏台成这个样子。这里后为慈禧看戏之处。今听鹂馆变成仿宫廷菜肴的著名餐馆。
颐和园依山临水,园外借景,自然与建筑、宫殿与园林,巧妙结合,妙趣天成。园中殿堂楼阁,厅馆轩榭,亭台
http://www•99lib•net
廊坊,桥塔寺庙,名花异木,奇峰怪石——这座京城仅存的最大的皇家宫殿园林,集中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华,也成为世界园林艺术之杰作,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后到光绪年间,慈禧为庆贺自己生日,重新修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改名颐和园。慈禧修颐和园花了多少白银呢?有人说3000万两,也有人说8000万两。无论哪个数字准确,耗费都是极惊人的。
说到佛香阁,有一个故事。原佛香阁供奉着一尊千手观音铜佛,英法联军侵入后失踪。慈禧重修时,尊造泥塑佛像。年久已毁。1989年大修佛香阁时,得知北京西城一所寺庙夹壁墙里,发现一尊巨大佛像,与记载中的佛香阁观音像相似。几经周折,这尊高五米,有十二面二十四臂,重达万斤的铜塑大佛,终于安放于佛香阁。大佛高阁,珠联璧合。但观音佛像顶部还应该有一尊小佛,叫作化佛,其时已失,只剩底座。这时有人想起在颐和园库房里还保存着一尊小铜佛,那是在昆明湖底清淤时发现的。工作人员将这尊小佛像安放在大佛头顶的底座上,完全吻合,天衣无缝。这段双佛百年奇缘,成为颐和园的文物佳话。
青芝岫里狐夜啼,绣绮桥下鱼空泣。
玉泉悲咽昆明塞,唯有铜犀守荆棘。
第三个故事。慈禧太后是个戏迷。九九藏书网清廷专门设立皇家戏班——昇平署,先是演昆曲,后来演京戏。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外地戏班进京献艺,后吸取其他戏剧之长,形成唱念做打并重的新剧种——京戏。在紫禁城建畅音阁戏楼,在圆明园建同乐园戏楼,在避暑山庄建清音阁戏楼,又在颐和园建德和园戏楼。据张田《老北京戏楼的前世今生》统计,清皇家宫苑的大戏楼有:紫禁城宁寿宫畅音阁大戏楼、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圆明园同乐园大戏楼(已无存)、避暑山庄清音阁大戏楼(已无存)和寿安宫大戏楼(已无存)。还有紫禁城重华宫漱芳斋的宫中最大单层戏台和后殿风雅存小戏台,长春宫戏台和怡情书史小戏台,储秀宫丽景轩小戏台,宁寿宫景祺阁室内小戏台,乾隆花园倦勤斋戏台、如亭小戏台,颐和园听鹂馆戏楼,西苑中南海内颐年殿戏台和纯一斋戏台(均修缮),北海晴栏花韵戏台(现为仿膳饭庄餐厅)。并有南府(昇平署)戏楼(在原北京六中和二十八中院内)等。故宫内的漱芳斋戏楼,从清嘉庆到宣统的百年间,演出过多出折子戏和宫廷连台本戏,宫外的民间艺人和民间戏班也多次进宫在此出演,直到溥仪大婚后梅兰芳还在这里演出过《游园惊梦》。德和园戏楼同畅音阁戏楼一样,都是三层,设有天井地井,演鬼神戏时,鬼魅从地下钻出,神仙由天上而降,慈禧太后九_九_藏_书_网就坐在戏楼对面的颐乐殿看戏。慈禧每到颐和园的第二天就开戏。她过生日时,要连演九天大戏。她50岁生日时,仅制备戏衣就耗银11万两。慈禧有穿戏装的照片,可见她爱戏确实是着了迷。她还讲穿,仅收藏在颐和园内她穿戴的珍宝服饰就有3000多箱。然而,慈禧太后动用军费,恣意挥霍,其结果呢?既加深了中华民族灾难,也加速了大清朝的灭亡。
第一个故事。乾隆帝不在清漪园过夜。据记载,他到园共132次。但是,乾隆帝一夜也没有在园里住过。为什么呢?乾隆帝曾说过修园劳民伤财,他却修了清漪园。为此,他自责:“园虽成,过辰而往,逮午而返,未尝度宵,犹初志也,或亦有以谅予矣。”就是说,每次早上去,过午返,不曾在园里过夜,以此自律和反思,或可得到天下对自己的谅解。
第二个故事。乐寿堂东侧的玉澜堂,原是光绪帝的寝宫。但“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住颐和园时,将光绪帝囚禁在玉澜堂。为防光绪帝逃逸,命在堂外,构筑高墙,严加防守;堂内砌墙,隔断窗户;皇后住后院,不能来往:玉澜堂成为一座顶级的囚笼。这只是慈禧的“颐”,而不是母子的“和”。所以我说是“颐和不和”。
我们展开颐和园地图,全园可分为五部分:
第四是南湖区。从空中俯瞰,昆明湖像一个寿桃。传说乾隆帝以湖为蟠桃,为母亲祝寿。九九藏书网湖中南湖岛上有龙王庙。南湖岛和东堤之间,有仿卢沟桥的石桥,桥长150米,宽8米,十七个券洞,俗称“十七孔桥”,桥上石狮544只(比卢沟桥石狮多59只)。桥东有一铜牛,工艺精美,生动逼真。湖西的西堤和六桥,是仿杭州西湖苏堤及六桥而修造的。园内的谐趣园,是仿无锡寄畅园而建造的。谐趣园以池为中心,环池“一堂一轩一楼一斋一亭一桥一径一洞”的“八一景观”,也都是借鉴的江南园林景致。
第一是宫殿区。以东宫门为正门,仁寿殿为正殿。殿为灰瓦卷棚顶,没用黄色琉璃瓦。庭院中点缀松石,构筑花台,使它和园林风格协调。仁寿殿正中设宝座,慈禧太后开始听政时坐在宝座后面,后坐在宝座正中,光绪帝坐在宝座右边。慈禧太后,独御宝座,君临天下。
第二是内廷区,由乐寿堂、玉澜堂等院落组成,用五六十间游廊加以连通。乐寿堂南临昆明湖,北倚万寿山,东有德和园戏楼,西为长廊与前山景区相连接。慈禧太后每年农历四月初到十月初住在这里。堂内东暖阁是慈禧用膳和休息的地方,西暖阁是慈禧的卧室,凤床、帐幔、黄枕、被褥,至今仍保持当年的样子。室内悬挂着五彩玻璃吊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换成电灯。
清帝围猎为了骑射习武,八旗铁骑却被英舰重炮打败;疏浚昆明湖为了练水师,北洋水师却被日本海军击败。英、http://www.99lib.net日都从海上打来,大清却忽视海洋发展。清帝耗费巨资兴建“三山五园”,却忽视强固国防——出现了一幕幕历史悲剧: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但是,英法联军入侵,清漪园遭焚掠,出现一幕悲剧:
第五是后山区。沿山北麓,种植花木,点缀山石,使后山后湖一带景色幽丽宁静。开辟一条苏州河(后湖),沿河一条买卖街,设立各种店铺,每当帝后游幸时,由太监们装扮成商人和顾客,侃价买卖,异常喧闹,以博得帝后的欢心。
“三山五园”的清漪园即颐和园,二百多年,历经风雨。为什么要修这个园子呢?乾隆帝的《万寿山昆明湖记》说目的有三:一是整修水利,二是操练水师,三是为庆太后六十大寿。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兴建清漪园,改瓮山为万寿山,改西湖为昆明湖。又拓展湖面,使原在东堤上的龙王庙,坐落在南湖岛上。在今佛香阁的位置上建有九层宝塔,后湖沿岸一带建有仿照江南苏州水乡的街市房屋,后山兴建喇嘛庙和藏式碉楼。又全面地整理西北郊的水道,引湖水出闸,沿长河入城。清帝可以乘辇出宫,到西直门外高梁桥附近的倚虹堂,弃辇登舟,溯长河至清漪园游幸。疏浚整理长河水道,是清代北京除治理永定河之外的一大成绩。经过乾隆时期的修整,清漪园的景色更为秀丽:“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关于清漪园和颐和园,我讲三个故事。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