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儿童能力的培养
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
目录
第一章 婴儿的出生
第一章 婴儿的出生
第二章 生命最初的动力
第二章 生命最初的动力
第三章 婴儿的成长
第三章 婴儿的成长
第四章 尊重个体生命
第四章 尊重个体生命
第五章 怎样带好孩子
第五章 怎样带好孩子
第五章 怎样带好孩子
第六章 怎样爱孩子
第六章 怎样爱孩子
第七章 儿童能力的培养
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
第七章 儿童能力的培养
第七章 儿童能力的培养
第八章 怎样教育孩子
第八章 怎样教育孩子
上一页下一页
我们的研究,就是从儿童的出生、发育开始的。因为我们认为,只有充分了解了儿童的自然行为,才会找到新的研究方向,也就能够真正理解性格的含义。通过对儿童行为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儿童性格的发展需要儿童自身做出一系列的努力行为,跟外部因素没有多大关系,它主要是由孩子自身的创造潜能,以及儿童的生活对这种创造力的影响来决定它的发展,是促进还是阻挡。
尽管只是心理上的问题,但往往会引发身体上的一些毛病。例如,这些孩子不喜欢吃饭,有的甚至没有吃饭的欲望,而有的却好像永远吃不饱,结果出现了消化问题。这种儿童睡觉时还老做噩梦,他们怕黑、怕孤独,睡眠质量不好;甚至有些孩子可能产生贫血和肝脏等疾病。另外,这种儿童神经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上面说的那些生理疾病,一般是由心理缺陷引发的,用药物治疗基本不管用。
另一类型的儿童则不是这样的,消极被动型的他们通常不引人的注意。看上去,他们的行为也没有什么问题,母亲们觉得他很乖巧,是个好孩子。这种孩子对母亲过于依赖,总是赖在她们身边,不过他们很安分,不招惹是非,因此母亲们认为这样很好。她们还会自豪地说,孩子离不开她,没有她的陪伴孩子就不会上床睡觉。然而一段时间之后,母亲就会发现,孩子走路和说话都比较迟缓,母亲们虽然有点担心,但是仍然会说:“我的孩子很健康,只是比较敏感,有点胆小,害怕很多事情。他不喜欢吃东西,若是让他吃一碗饭还得给他讲故事。他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诗人,因为他是那么的喜欢独自静坐,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学校还专门制作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可以让孩子们随意使用,而且这些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集中他们都注意力。一旦儿童们能够集中精力,也就达到了我们的要求,他们就可以投入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中去了。慢慢地,存在于他们身上的缺陷就会消失,从前的混乱也变得有条理了,消极被动的状态也没有了,取而代之是主动与热情,原来的调皮捣蛋也被乖巧取代。这些又在向我们证明,儿童的性格缺陷并非与生俱来,它是后天形成的。
强壮儿童的性格缺陷一般表现为:反复无常,时常伴有愤怒和暴力倾向。不肯服从命令,是这种孩子的共同点,我们将其称为“毁灭性本能”。他们大多十分自私,嫉妒心强,并且占有欲极强,甚至时不时就抢别人的东西。行动盲目,是此类儿童的又一常见特征,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协调不了自己双手的活动,握不稳手中的东西,一不留神就掉到地上。
如果这些母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有一九_九_藏_书_网定的认识,或者接受过我们的培训,类似的问题就不会再出现了。因为我们已经明白,父母的某些错误做法导致了儿童的性格缺陷。要是在这一时期,父母对孩子有所忽视,那么孩子就会丧失很多机会,致使他们的大脑得不到充实,这样饥饿的大脑就会出现许多问题。
这样,无可奈何的父母只好选择规劝孩子,讲一些“为什么你总惹妈妈生气”之类的话,这类话明显没有任何作用。最终,无奈的父母们失去信心,任由孩子随意发展。
由此看来,道德教育对以上这些问题爱莫能助,因为成人的说教对性格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儿童的性格形成或者性格缺陷的消失,都无济于事。
尽管对于性格这个概念到现在大多数人仍未接受,但是性格的重要性,所有人都有一定的感触。而最近几十年对性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身体、道德、智力、意愿、人格和遗传方面。
此外,还记录了儿童家庭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儿童是否受到过惊吓?父母对儿童寄予的期望是否合理?对孩子的管教是否过于严厉?假如某个儿童有怪僻性格,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档案发现其中的缘由。我们学校的3岁儿童一般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只要方法运用地恰当,这些缺陷就能够被矫正过来。
正是由于某些障碍影响了儿童的正常发展,致使他们的身体产生疾病,性格出现缺陷。不管儿童存在哪种缺陷,成人都不会喜欢,特别是那些强壮型的儿童,更是让他们的父母异常头痛。于是,他们的父母往往希望摆脱这些痛苦,他们要么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保姆看管,要么把孩子送到学校。这样的话,尽管这些可怜的孩子拥有父母,但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就如同“孤儿”一般。虽然这些孩子身体健康,但心理上却不健康,还有性格缺陷,这些都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不好的影响。
我们学校被认为办得很成功的原因在于,进入我们学校的儿童,不少都带着某种症状,不过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缺陷就完全消失了。我们学校的环境,适合儿童自由地发挥,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对儿童的性格培养方面,西方教育做的比较好,尽管他们不清楚性格究竟是什么,更不用说如何进行性格教育了。西方传统教育理论极为重视人格发展,它认为人的发展除了包括智力教育和实践的教育,还应当包括性格教育(用“X”表示)。此外,西方人对人的美德一直十分重视,比如勇气、坚毅、责任感及他人的良好关系等。于是,道德培养在西方传统教育中也是十分重要,并占有一席之地。
0至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创造九_九_藏_书_网性阶段,对它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尽管初生儿还没有什么性格,不过性格就在这个阶段形成,这个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性格发展关键时期。大家都知道,对襁褓里的婴儿,我们并不能给予任何影响,换句话说,大自然已经为性格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婴儿还意识不到好与坏,也就无须受道德观念所约束。其实,我们并不能用好坏与否或道德来评价第一阶段的儿童,由于他们充其量就是太过顽皮而已。所以,在本书中,读者不会看到“好、坏、道德”之类的字词。
在我们学校的档案里,还详细记录着每个儿童父母的遗传信息,如身体情况、父母的生育年龄、母亲怀孕期间的情况等;记录了儿童出生时的情况,如分娩过程正常与否、婴儿出生时健康与否、还有儿童出生后的表现等。
6至12岁这个阶段,儿童才开始接受好与坏这类的观念,才能够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进行评价。这时的儿童,其主要特征就是可以辨明是非,与此同时,道德意识也就产生了,最后,这种道德感就提升为社会意识。
对于出生创伤,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婴儿在出生时所受的创伤,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以及引起衰退。不过和这些相比,危害更大的是不良嗜好和遗传疾病,比如酗酒和癫痫等。
假如0至3岁造成的缺陷没有在3至6岁加以纠正,那么它们就会一直保留下来,还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到6岁时,它就会使这个儿童发生人格偏离等缺陷。步入第二个发展阶段之后,儿童是非观念的形成也会受到这些缺陷的影响,并且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假如成人出于道德的愿望,威胁并利诱儿童,那么,给儿童带来的只是伤害,不是好处。将正常的生活环境提供给儿童,才是我们需要做的,也是我们能够做的事情。
12至18岁这一阶段,儿童就会有自己属于某个特定群体的意识,也懂得了热爱自己的祖国,由此就会产生一种民族荣辱感。
探讨完儿童的心理、生理和行为之后,我们要探讨的是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的儿童的性格及形成问题。
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营养,更不能没有精神上的养料,因为人是有智慧的动物。与依靠本能生活的动物不同,人必须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如果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借此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完善,那么就不会有问题出现,一切都会趋于正常。即使他们以前有什么问题,现在也能被解决。由于他们的心理偏离得到了矫正,他们将不再有噩梦,不再厌食,不再闷闷不乐,一切都回到正常的状态。
假如0至3岁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遭遇阻碍,导致心理和人格产生缺陷,那么最www.99lib.net好是在3至6岁对其进行治疗。因为这一时期,是大自然全面培养和完善儿童各种能力的时期。
学校的教育实践对我们研究3至6岁儿童的工作有巨大的贡献。我们凭借这些研究成果,就能够给儿童提供必要的帮助。也就是说,我们获得了更科学的教育方法。
首次使用“性格学”一词的是本哈森,那是在1876年,发展到现在这个词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学科门类,但它至今仍然不够完善。
接下来,我就简单说一下几种常见的儿童性格类型。儿童性格缺陷多种多样,因此它的治疗就必须对症下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于是,我将这些缺陷分成两种:一种是发生在强壮儿童身上的缺陷。这里的强壮,是指这些儿童可以克服障碍。还有一种发生在软弱儿童身上。这里的软弱,是指在困难面前这些儿童选择屈服。
人的生命是在母腹孕育的,假如父母双方都无不良嗜好,比如不酗酒,并且身体十分健康,那么他们孕育的胎儿必定是健康的。同时,母亲的生活环境可能对婴儿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它主要作用于妊娠后期。假如母体中的生活环境对胚胎十分有利,胎儿也会得到正常发育,那么孩子生下来肯定是健康的,强壮的。
软弱儿童的性格缺陷一般表现为被、消极、懒散。他们好哭,利用这种方法来博得别人的同情与帮助;他们总是寄希望于成人的援助,渴望得到他人的欢心,喜欢有人的陪他们玩;这种儿童往往烦躁不安,惧怕面对任何事情;撒谎是他们惯用的伎俩,还有些小偷小摸的坏习惯。
一般来说,这些儿童讨厌安静,喜欢热闹,喜欢大喊大叫。他们混乱的心理,老是在异想天开。他们总是不断地打扰别人,捉弄人,也不懂得友善地对待小动物或弱小儿童。而且这种孩子十分贪吃。
很明显,我们认识性格是依靠研究人的行为。正如在第一章所说的那样,一个人从出生到18岁能够分为三个发展阶段:0至6岁、6至12岁和12至18岁(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第一个年龄段),各阶段还能分为两个小阶段。对这些阶段的研究表明,在各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差异很大,而且个体之间也存在极大的差异。
这样地自我安慰显然,不能给她们带来帮助。最后,母亲们才确信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只好求助医生,因此终于发现孩子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
不过,真实的情况却不能让人乐观,即使在今天,对性格的含义许多人仍然不太清楚,对道德教育也缺乏明确的认识。就这个问题而言,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长久以来一直在讨论着,但是始终不能提供一个准确的答案。人类一直在探究这个问题,从泰奥弗拉斯托斯到弗洛伊德、荣格,从古
九-九-藏-书-网
希腊到现在。实际上,就像心理学家罗姆克说的那样,“关于这个问题,人类始终处于试验阶段”。
尽管孩子的先天禀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会太大,他们身上出现的所有不正常现象,都是因为我们忽视儿童的心理生活,使他们“营养不良”。那么,什么样的建议是我们应该为母亲们提供的呢?
像我们一样,重视儿童发展的学校里每个儿童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档案,在档案上详细记录着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情况。这些档案对教师熟悉儿童各阶段的发展情况有一定的帮助,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面临的心理问题,及时对症下药。
孩子生活的环境应该是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对孩子自己的事,母亲不必事事亲为,因为有些帮助不但没有必要,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如果孩子开始做一件事情,最好不要打断他;对于那些处在精神饥饿中的孩子来说,过分的关爱或者过于严厉,都不会对他们有所帮助。这就好比面对一个饥寒交迫的人,你的责骂和痛打,或者苦口婆心的劝慰,都不能使他的心情变好,因为他们需要的只是食物,其他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同样的道理,对于儿童的心理缺陷,成人对他们严厉还是慈祥都无济于事,因为这与问题的根本无关。
当然,假如这个理论已经非常完备,那么就能够解释人生不同阶段的性格。不过由于儿童的个性形成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只好把儿童的生活暂时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个性的不同发展形式。
由于缺乏精确的理论指导,使性格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实验阶段。很多优秀的心理学家和科学家都投身于性格研究的工作中,虽然他们在性格的研究上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些研究全部是针对成人,甚至包括那些从教育角度研究性格的人,似乎也把儿童抛之脑后,尽管它也涉及遗传和出生前的影响,但这样还是令人惊讶。从对人格发展的理解方面来看,这的确是很大的纰漏。更糟糕的是,很少有人去弥补这个纰漏,真是令人遗憾!
缺少创造性的活动是另一个导致性格缺陷的原因,这样的儿童,也不可能充分发展自己。他们总是一个人待在家里,或者被孤零零地留在某个地方,除了睡觉,他们做事情的机会很少;要么就是他们的父母包办了一切属于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使得他们没有机会动手做事情,很多贵族子女的童年就是如此。这些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只关注自己手里的物件。长此以往,当他们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却又无能为力,即便是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例如小虫子或花朵,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去玩,只会把它弄坏了。这就是这种教养方式带来的严重后果。
父母们也在想方设法地改www.99lib.net变这种状况,有的父母较为谨慎,他们虚心向人求教应对的方法;还有的父母则一意孤行,他们一般会对孩子严加管教,严重的时候还会打、骂、不给饭吃,这样粗暴的教育方法,只能收获到相反的效果,导致孩子更加不服管教,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了。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兴趣也就转移到对人心理发展的探讨。这样的话,我们的工作只好从头再来,从儿童呱呱落地开始,从儿童刚开始形成个性开始,一直到他们的个性最后定型为止。我们研究发现,植根于潜意识之中的自然规律对人的心理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和其他动物类似,人们后天的生活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人都会面对很多障碍,正是这些障碍影响着不同的人的心理。
尽管各个发展阶段的差异很大,但是每个阶段同时又在为下一阶段打基础。若想让第二阶段可以正常地发展,那么第一阶段的发展就绝不能有所闪失。好比蝴蝶的生长过程,不管是外形还是生活习性,蝴蝶和毛毛虫都是大相径庭,不过幼虫的形态却决定着蝴蝶的美丽,这种美丽不是依靠模仿其他蝴蝶的样式。人们常说拥有现在才可以创造未来,世界上每一种生命的发展全是如此。只有个体在前一阶段获得的满足越多,才能使后一个阶段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所有的缺陷都会在人的心理和智力上留下烙痕。假如缺陷是在前期形成的,就会使6岁儿童产生一些不正常的特征。要是在第一个阶段儿童的潜能没有得到发展,那么就会影响到他第二阶段的发展。这个年龄应有的道德特征就不会从这种孩子身上表现出来。这种孩子智力也低于正常水平,致使自己的性格难以形成,使自己难以适应学习要求。结果到了最后一个阶段,这些缺陷还会导致更多问题的发生。
我们已经在前面讨论过童年时期至关重要的原因。儿童最初2至3年的生活时期所受的影响,可能会决定他的一生。倘若在这一时期儿童受到了伤害,个性发展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换句话说,假如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障碍,就可能导致性格异常。当然,如果儿童能够自由发展的话,性格也逐步完善。
倘若我们能够将科学的方法运用到受孕、妊娠、出生和婴儿养育的每个环节,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然而,这仅仅是一种假设的理想状态,并不能严格实施于现实生活中,因为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障碍无处不在。还有,胎儿出生后所受的影响产生的后果,远远比不上他们在怀孕期间所受的不良影响,产生的后果严重,特别是有毒物品,例如药物带来的危害,那种危害是灾难性的。
很多儿童会莫名其妙地产生恐惧,这种状况可以在早期的生活中找到答案。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