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隆武政权的作为和覆败
第三节 郑芝龙兄弟的跋扈
目录
第一章 明朝覆亡后的全国形势
第一章 明朝覆亡后的全国形势
第二章 弘光朝廷的建立
第二章 弘光朝廷的建立
第三章 弘光朝廷的偏安江淮
第三章 弘光朝廷的偏安江淮
第四章 大顺政权的覆亡
第五章 弘光政权的瓦解
第五章 弘光政权的瓦解
第六章 清廷统治者推行的民族征服和民族压迫政策
第六章 清廷统治者推行的民族征服和民族压迫政策
第七章 各地抗清运动的兴起
第七章 各地抗清运动的兴起
第八章 隆武政权同鲁监国的争立
第八章 隆武政权同鲁监国的争立
第九章 隆武政权的作为和覆败
第三节 郑芝龙兄弟的跋扈
第九章 隆武政权的作为和覆败
第十章 大顺军联明抗清
第十章 大顺军联明抗清
第十一章 大西军的经营云南
第十二章 郑成功起兵与鲁监国在浙闽抗清
第十三章 永历朝廷的建立
第十三章 永历朝廷的建立
第十四章 郑成功在闽粤沿海地区的军事活动
第十四章 郑成功在闽粤沿海地区的军事活动
第十五章 吴胜兆、王光泰等的反清
第十六章 金声桓、李成栋的反清归明
第十六章 金声桓、李成栋的反清归明
第十七章 北方各省的反清运动
第十八章 1648—1649年湖南战局
第十九章 永历朝廷内部的党争
第十九章 永历朝廷内部的党争
第二十章 清军攻占桂林、广州
第二十一章 大西军的联明抗清
第二十一章 大西军的联明抗清
第二十二章 1651—1653年浙闽赣抗清势力的消长
第二十二章 1651—1653年浙闽赣抗清势力的消长
第二十三章 孙可望部署的湘、桂、川全面反攻
第二十三章 孙可望部署的湘、桂、川全面反攻
第二十四章 清廷加强推行以汉制汉政策
第二十五章 李定国的两次进军广东
第二十六章 1654年会师长江的战略设想
第二十六章 1654年会师长江的战略设想
第二十七章 李定国迎永历帝入云南和孙可望的降清
第二十七章 李定国迎永历帝入云南和孙可望的降清
第二十八章 清军大举进攻西南及永历朝廷的播迁
第二十九章 郑成功、张煌言长江之役
第二十九章 郑成功、张煌言长江之役
第三十章 永历朝廷的覆亡
第三十章 永历朝廷的覆亡
第三十一章 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三十一章 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三十二章 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第三十二章 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第三十二章 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上一页下一页
朱聿键为了提高朝廷的威望,特别注意网罗人才,以礼敦聘各地名声较高的官员入朝任职,延请入阁的大学士名额超过了明代任何时期。郑芝龙却凭借实力根本不把这些文官看在眼里。朝廷建立不久,就发生了朝班事件。郑芝龙自以为帝由己立,朝见时自然应当排于文武诸臣的前面,首席大学士黄道周却以祖制勋臣从来没有位居班首的先例为理由,坚持不让。在隆武帝亲自干预下,黄道周赢得了表面上的胜利。接着在一次朝见群臣的时候,郑芝龙、郑鸿逵当着皇帝的面挥扇去暑,户部尚书何楷上疏劾奏他俩“无人臣礼”;隆武帝嘉奖何楷敢于直言,立即给他加了左佥都御史的官衔。郑氏兄弟怀恨在心,处处加以刁难,何楷被迫请求致仕回籍,隆武帝违心地同意他暂时回乡养病。郑芝龙仍不肯罢休,派部将杨耿在半路上割掉何楷的一只耳朵,借以向朝廷示威九九藏书网
郑芝龙原先是海盗,受明政府招抚后,在崇祯年间曾奉命镇压福建、江西、广东的“山寇”和“海寇”,由参将逐步升到总兵官。弘光时加封南安伯。他的接受招安,既为明王朝效力,使东南沿海地区相对稳定;主要意图却是借用朝廷命官身分,扫除海上异己势力,垄断福建、广东等地的对外贸易。到明朝覆亡的时候,他在福建已经拥有左右地方军事和经济的实力。1645年六月,他的弟弟郑鸿逵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权,自然是得到他的同意的。然而,这种结合却难免貌合神离。朱聿键的意向是以恢复明室为己任,具体目标是首先恢复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他称之为“半功”),进而收复北方(他称之为“全功”)。郑芝龙的用心却大异其趣,他以迎立隆武作为定策勋臣第一,借隆武朝廷的名义巩固自己在福建等地区惟我独尊的地位,带有很大的割据色彩。这样,隆武朝廷从建立开始,就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之中。朱聿键得到了除鲁监国据守的浙江东部地区以外南方各省的支持,至少在名义上他是公认的南明第二个正统朝廷。然而,他的政权是依靠郑氏兄弟的支持才得以建立,又处于郑芝龙集团实力控制下的福建,一切作为都必然要受到郑芝龙的挟制。朱聿键即位以后,大政方针基本上是正确的,他为抵制和摆脱郑氏家族控制也作了相当大的努力。隆武朝廷建立不久,朱聿键和郑芝龙、郑鸿逵之间的蜜月很快就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九九藏书网
朱聿键和忠于他的臣僚作的这种战略部署,连当时任清朝江西提督的金声桓也看得很清楚,他在给清廷的奏疏中写道:“以臣今日细观福建(指隆武朝廷)陈兵之势,俨然一常山之蛇,以浙东为首,江西为腹,湖南、广西、云贵为尾,敌畏江南满州,故宿重兵于浙东以拒钱塘之渡(这是指鲁监国政权的兵——作者按),乘臣江西兵力之单弱,意欲夺路而出,以震动江宁;何腾蛟拥重兵从上游而动武昌,满州有数,东南半壁岂不一鼓而复乎?臣计南赣、建昌、广信之贼虽号有三十余万之众,若得满州二万从江西来,合臣兵二万,臣效前驱,立可翦灭无余,随由南赣直捣闽广,凭腰肋之间铲为两断,敌人首尾不能相顾,钱塘可一苇而渡矣。然后合力平定云贵,一统之业岂不易易哉!”可见,明清双方都认识到江西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问题是,南明方面隆武帝既调不动郑芝龙的军队由福建入江西,他寄于厚望的何腾蛟派精兵强将由湖南入江西迎驾也全盘落空;而清方洪承畴却抽调了柯永盛、高进库等部赴江西协同金声桓部作战,先后攻陷吉安、赣州、南安等府。江西战局的逆转,归因于郑芝龙、何腾蛟的私心自用,它不仅直接导致了隆武朝廷的覆亡,而且对后来南明局势的发展影响极大(顺治五年,金声桓、李成栋反清归明时都是在赣州城下屡遭挫败,不能全力北上,详见下文)。
www.99lib.net
99lib•net
朱聿键原本希望郑芝龙、郑鸿逵统兵出福建,建功立业。在他的一再训令下,郑芝龙不得不派永胜伯郑彩带兵出杉关,援救江西建昌义师。郑彩到达杉关之后却按兵不动,无论监军给事中张家玉怎样催促,他一概置之不理。不久听说清军将至,拉起队伍就跑,三日夜退到浦城。张家玉极为愤慨,上疏劾奏;隆武帝下诏削去郑彩的伯爵。1646年(隆武二年、顺治三年)正月,又因郑鸿逵部将黄克辉从浙江省江山撤退回闽,隆武帝大怒,指责郑鸿逵“始则境内坐糜,今复信讹撤转,不但天下何观,抑且万世遗耻。未有不能守于关外而能守于关内者”,下诏将郑鸿逵由太师降为少师。这些事实表明隆武帝致力于中兴事业,不愿充当郑氏兄弟的傀儡。
随着双方矛盾的激化,隆武帝明白除了离开福建,摆脱郑芝龙兄弟的控制,不可能有任何作为。于是,他决意亲征,目的是第一步把行在移到江西赣州,然后视情况而定,如果江西用兵得手,局势稳定,可以西连湖南何腾蛟部,东接福建郑芝龙部,南靠广东,收就近指挥之效。即便江西作战不利,还可以西移湖南,南下广东。朱聿键决策移跸明清双方激烈争夺的江西,而不是迁往比较安全的广东,说明他确实是有恢复之志的,和后来的永历帝不可同日而语。隆武元年八月,江西督师万元吉上疏请移跸赣州,疏中写道:“赣(指赣州)居上游,豫(豫章即南昌)不能仰面而攻,且左为楚,右为闽、浙,背为东粤,足以控制三面,宜驻跸。”十二月十六日离开福州,二十六日到达建宁,开始作向西转移的准备。http://www.99lib.net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