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清军攻占桂林、广州
第二节 孔有德占领桂林与瞿式耜死难
目录
第一章 明朝覆亡后的全国形势
第一章 明朝覆亡后的全国形势
第二章 弘光朝廷的建立
第二章 弘光朝廷的建立
第三章 弘光朝廷的偏安江淮
第三章 弘光朝廷的偏安江淮
第四章 大顺政权的覆亡
第五章 弘光政权的瓦解
第五章 弘光政权的瓦解
第六章 清廷统治者推行的民族征服和民族压迫政策
第六章 清廷统治者推行的民族征服和民族压迫政策
第七章 各地抗清运动的兴起
第七章 各地抗清运动的兴起
第八章 隆武政权同鲁监国的争立
第八章 隆武政权同鲁监国的争立
第九章 隆武政权的作为和覆败
第九章 隆武政权的作为和覆败
第十章 大顺军联明抗清
第十章 大顺军联明抗清
第十一章 大西军的经营云南
第十二章 郑成功起兵与鲁监国在浙闽抗清
第十三章 永历朝廷的建立
第十三章 永历朝廷的建立
第十四章 郑成功在闽粤沿海地区的军事活动
第十四章 郑成功在闽粤沿海地区的军事活动
第十五章 吴胜兆、王光泰等的反清
第十六章 金声桓、李成栋的反清归明
第十六章 金声桓、李成栋的反清归明
第十七章 北方各省的反清运动
第十八章 1648—1649年湖南战局
第十九章 永历朝廷内部的党争
第十九章 永历朝廷内部的党争
第二十章 清军攻占桂林、广州
第二节 孔有德占领桂林与瞿式耜死难
第二十一章 大西军的联明抗清
第二十一章 大西军的联明抗清
第二十二章 1651—1653年浙闽赣抗清势力的消长
第二十二章 1651—1653年浙闽赣抗清势力的消长
第二十三章 孙可望部署的湘、桂、川全面反攻
第二十三章 孙可望部署的湘、桂、川全面反攻
第二十四章 清廷加强推行以汉制汉政策
第二十五章 李定国的两次进军广东
第二十六章 1654年会师长江的战略设想
第二十六章 1654年会师长江的战略设想
第二十七章 李定国迎永历帝入云南和孙可望的降清
第二十七章 李定国迎永历帝入云南和孙可望的降清
第二十八章 清军大举进攻西南及永历朝廷的播迁
第二十九章 郑成功、张煌言长江之役
第二十九章 郑成功、张煌言长江之役
第三十章 永历朝廷的覆亡
第三十章 永历朝廷的覆亡
第三十一章 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三十一章 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三十二章 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第三十二章 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第三十二章 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上一页下一页
恭城失守使桂林东南面已受到威胁,另一路清军由全州、兴安进攻严关,构成南北合击之势。明留守桂林大学士瞿式耜于十月十三日召集诸将开会讨论战守事宜。当时桂林地区的明军还相当多,兴安、严关有开国公赵印选部,桂林城内有卫国公胡一青、武陵侯杨国栋、宁远伯王永祚、绥宁伯蒲缨、宁武伯马养麟。瞿式耜认为凭借手头兵力即使不能打败孔有德部清军,至少也可以守住桂林。因此,他竭力筹措粮饷,鼓励诸将备战。不料,这些养尊处优的将领已成惊弓之鸟,毫无斗志。十一月初五日,赵印选传来兴安塘报,说严关一带设置的塘兵都被扫去,清军即将迫近桂林。瞿式耜大吃一惊,急忙催促赵印选领兵扼险防守。赵印选见清军势大,畏缩不前,这天下午他和胡一青、王永祚、蒲缨、杨国栋、马养麟带领部众保护着家属离开桂林向西逃窜,城中顿时大乱。刑部尚书(原两广总督)于元烨“微服出走,甫至月城,遂为乱兵所杀”。瞿式耜眼看诸将不战先遁,捶胸顿足道:“朝廷以高爵饵此辈,百姓以膏血养此辈,今遂作如此散场乎?”在绝望当中,他决定自己留下来,与城共存亡,派中军徐高携带朝廷颁给的敕印送往永历帝行在。傍晚,总督张同敞听说桂林兵将星散,只有瞿式耜仍留在城内,就从漓江东岸泅水入城,要和式耜一道殉义。瞿式耜对他说:“城存与存,城亡与亡。自丁亥(1647)三月已拼一死,吾今日得死所矣!子非留守,可以无死,盍去诸?”张同敞毅然回答:“死则俱死耳!古人耻独为君子,君独不容我同殉乎!二人于灯下正襟危坐,夜雨淙淙,遥望城外火光烛天,城内寂无声响。天亮前,守门兵来报告清兵已经占领桂林各城门。初六日上午,瞿式耜、张同敞被清军押往靖江王府(即王城,独秀峰在其中)见定南王孔有德。靖江王朱亨歅父子也拒绝出逃,同时被清军俘虏。瞿、张被俘以后,不管孔有德婉言相劝,还是威加逼迫,二人始终英勇不屈,只求速死。孔有德无计可施,把他们软禁于桂林。二人赋诗唱和言志,合计一百余首,名曰《浩气吟》。其中式耜有句云:“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同敞诗云:“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后诗。”过了一个月,瞿式耜见不是了局,惟恐讹言流传,就写下一封密信派一名老兵送往原驻平乐府的焦琏,信中说:“徐高、陈希贤重兵在城未散,城中俱假虏,若援兵疾入,可反正也。”老兵出城时被搜获密信,孔有德耽心留下有后患,下令将二人处斩。闰十一月十七日,瞿式耜、张同敞在桂林遇难藏书网九-九-藏-书-网九*九*藏*书*网
瞿式耜、张同敞在可以转移的时候不肯转移,宁可束手待毙,这种现象在南明史上并不少见。究其心理状态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南明前途已经失去了信心。张同敞在桂林失守前不久对友人钱秉镫说:“时事如此,吾必死之。”钱氏开导说:“失者可复,死则竟失矣。”同敞伤心备至地回答道:“虽然,无可为矣!吾往时督兵,兵败,吾不去,将士复回以取胜者有之。昨者败兵踣我而走矣,士心如此,不死何为?”瞿式耜的经历比张同九*九*藏*书*网敞更复杂,他既因封孙可望为秦王事不赞成联合大西军,对郝永忠、忠贞营等大顺军余部忌恨甚深,而倾心倚靠的永历朝廷文官武将平时骄横躁进,一遇危急或降清或逃窜,毫无足恃,已经感到前途渺茫了。其次,根深蒂固的儒家成仁取义思想也促使他们选择了这条道路。与其趁清军未到之时离开桂林也改变不了即将坍塌的大厦,不如待清军入城后,以忠臣烈士的形象博个青史留名。尽管这种坐以待毙的做法多少显得迂腐,还是应当承认瞿式耜、张同敞的从容就义比起那些贪生怕死的降清派和遁入空门、藏之深山的所谓遗民更高洁得多,理应受到后世的敬仰。
孔有德在度过炎暑之后,于秋天进攻湘、桂两省交境的要隘龙虎关。明永国公曹志建率部阻击,被孔有德军击败,士卒死者有一万多人。清军占领龙虎关,曹志建引败兵逃入其弟曹四驻扎的广西灌阳,永国公印也在混乱中丢失,另用木头刻制一枚。九月十二日,孔有德命董英、何进胜等攻灌阳,曹志建兄弟望风先遁,逃至恭城青塘窝。次日,清军进迫曹营,分兵三路合力进攻,明军大败,将军刘大胜等四名、总兵林永忠等七名阵亡,士卒被杀三千多人,曹志建兄弟领着残兵逃入深山徭峒。清军缴获木刻永国公印、大炮二十八座、枪铳三百一十五只以及马匹、火药、刀枪、盔甲甚多
藏书网
1649年(顺治六年)夏天,孔有德率部行至湖南,驻于衡州,“相机进剿广西”。清廷为了使孔有德能够专力攻取广西,在次年(1650)二月调驻守山东济南的续顺公沈永忠带领官兵移驻湖南宝庆,拨固山额真图赖标下总兵张国柱、郝效忠两部归沈永忠指挥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