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天竺之国的哲学传统
罗汉
目录
第一篇 哲学·爱智之学
第二篇 西方哲学的诞生
第二篇 西方哲学的诞生
第三篇 雅典·思想的盛宴
第三篇 雅典·思想的盛宴
第三篇 雅典·思想的盛宴
第三篇 雅典·思想的盛宴
第四篇 基督来自美索不达米亚
第四篇 基督来自美索不达米亚
第五篇 耶稣的千年
第五篇 耶稣的千年
第六篇 启蒙之光照耀欧洲
第六篇 启蒙之光照耀欧洲
第六篇 启蒙之光照耀欧洲
第六篇 启蒙之光照耀欧洲
第七篇 哲学在德语中升华
第七篇 哲学在德语中升华
第七篇 哲学在德语中升华
第八篇 200年的现代舞台
第八篇 200年的现代舞台
第八篇 200年的现代舞台
第八篇 200年的现代舞台
第八篇 200年的现代舞台
第九篇 东亚的智慧
第九篇 东亚的智慧
第九篇 东亚的智慧
第九篇 东亚的智慧
第九篇 东亚的智慧
第十篇 天竺之国的哲学传统
第十篇 天竺之国的哲学传统
第十篇 天竺之国的哲学传统
罗汉
第十篇 天竺之国的哲学传统
第十篇 天竺之国的哲学传统
第十篇 天竺之国的哲学传统
第十一篇 俄罗斯·思想者的大地
第十一篇 俄罗斯·思想者的大地
第十一篇 俄罗斯·思想者的大地
第十一篇 俄罗斯·思想者的大地
上一页下一页
罗汉称谓,由来已久,按北凉道泰《入大乘论》所载,16罗汉(尊者)在佛涅槃后,常住世间,护持佛法;西晋竺法护《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舍利弗问经》中均有五百罗汉结集法藏、重兴圣教的记载。而作为崇拜对象的罗汉形象则出现较晚,一般认为是玄奘法师译出《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之后才被世人所供奉。《法住记》记录了16罗汉名称、住地,并扼要地称其皆具“三明六通八解脱等无量功九九藏书德,离三界染,诵持三藏,博通外典,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乃至世尊正法应住常随护持,乃与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报。……时此16大阿罗汉及诸眷属随其所应,分散往趋,现种种形,蔽隐圣仪,同常凡众密受供具,令诸施主得胜果报。”
由于佛经中并无罗汉形象的具体描述,只是说修得罗汉果位的就是罗汉,因此罗汉造像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民间信仰性质。九-九-藏-书-网在一定意义上,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尽现人间世态悲欢的罗汉形象是隋唐以后,佛教在中国进一步世俗化和本土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事实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综合五戒十善,称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法修行而解脱生死的,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称为解脱道;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九_九_藏_书_网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
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略称,含有三意:一不生、二杀贼、三应供。就是依小乘佛教修持的方法进修而得到破除烦恼、解脱生死轮回而决定得入涅槃的果证的出家弟子。我们经常在神话电影里看到有关五百罗汉的说法。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对象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藏书网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便是菩萨的大乘。
仅在人天道中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证了解脱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圣人,因他们只顾自己乘着佛法而得解脱,不愿回头过来救度其他的众生,所以称为小乘。菩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而同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
九-九-藏-书-网
大乘。
乘指载人用的车子。佛教用车子载人来比喻佛法能够使人超脱生死轮回,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小乘佛教偏重于个人解脱,认为佛只有一个即释迦牟尼佛,修佛的目的是“灰身灭志”,以获得阿罗汉为最高追求。与小乘佛教相比,大乘佛教宣扬普渡众生,致力于一切众生的解脱。大乘佛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修佛以成就佛果为目标。成佛的理想不在于灭除生死,而在于达到众生平等、物我融会的涅槃境界。
何谓“大乘”?何谓“小乘”?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