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四川北路巡礼
路上的书店
目录
01、弄堂里的小伙伴
01、弄堂里的小伙伴
02、从小学到初中
02、从小学到初中
03、四川北路巡礼
路上的书店
04、在初中的开心日子
04、在初中的开心日子
05、从少年到青年
05、从少年到青年
06、难忘的大学生活
06、难忘的大学生活
06、难忘的大学生活
06、难忘的大学生活
06、难忘的大学生活
07、山雨欲来
07、山雨欲来
08、我的“文革”岁月
08、我的“文革”岁月
08、我的“文革”岁月
09、干校风云
09、干校风云
09、干校风云
10、我的工厂岁月
10、我的工厂岁月
10、我的工厂岁月
11、“文革”风月
11、“文革”风月
12、拒绝遗忘
12、拒绝遗忘
13、坎坷的婚姻之路
13、坎坷的婚姻之路
13、坎坷的婚姻之路
14、忆父亲
14、忆父亲
15、岁月如歌
上一页下一页
我小学时期没有零用钱,只有早点心钱,如果要买什么就得开口向母亲要钱,相当麻烦。如果到“小书摊”租借连环画册,花费有限,没有问题;买书,要把我在书店看的书都买回来,绝无可能。除非我们家也要开书店。
当年从余庆坊往北,书店有好几家,我去得最多的是四川路东侧的“兄弟书店”和“进步书局”。这两家书店挨得很近,都在四川大楼的底层,离我余庆坊的家很近。每天下午放学后我总要去书店待一阵子,看看连环画、“开明少年”杂志或者有插画的“大人书”。书都是开架的,随便拿,我有时站着看书的时间很长,店员不会赶我走,尽管我从来只看不买。
1949年秋天我随父母去了杭州(1950年春才回沪),临走前我还到书店去玩。兄弟书店的店员们(也有可能是老板)知道我要离开了,送给我一本连环画《陶行知传》作纪念,虽然我只是一个从来不买书只看书的小家伙。
既然我是旧书店的租书客户,我站在书店里看一些不租只卖的旧书老板当然不会说什么。我看了不少前清、民国的小说:《野叟曝言》、《老残游记》、《文武香球》,还有张恨水先生的著作,大概张先生在1950年代初也被看成另类,所以他的书也放在这里。99lib•net
我已经是初中生了,有零用钱了。我常常租书回去看,租的尽是武侠小说:白羽的《十二金钱镖》、郑证因的《鹰爪王》、王度庐的《剑气珠光》和《铁骑银瓶》、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等等。这些书一般书店和图书馆是没有的,当年也是官方不提倡的,不像现在金庸古龙的作品可以大行其道——金庸的武侠小说成了博士论文的题目,“金大侠”本人当上了大学教授、院长99lib.net。宫白羽、郑证因这些人若能活到今天不知作何感想?1950年代他们的书不能出版发行以至于吃饭都困难(又不会写新书)。王度庐的作品被拍成大片“卧虎藏龙”,他九泉之下会有点开心吧。
那时“读者书店”有许多翻译文学作品。小学生的首选是童话和儿童文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斯蒂文逊的“宝岛”(金银岛)、乌克兰民间故事、俄罗斯民间故事……我看过好几册俄罗斯乌拉尔山铜矿的民间故事:绮丽的孔雀石山洞、奇异的森林、漂亮有魔法的铜山娘娘、铜山娘娘的巨大神猫……这几册有插图的书我一口气看完,直到书店打烊,回家因为太晚延误了晚饭时间而被母亲骂了两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在“读者书店”开始看“大人书”。《狄康卡近乡夜话》这一果戈里的名作我就是站在书店里看完的,从此记住了果戈理的名字。朱生豪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著作是一册一册单行本,每一册有两部或一部戏,我看了许多册。在“读者书店”看书的“壮举”是读了但丁的《神曲》。老实说我是被书中精美绝伦的插画所吸引才开始阅读这部巨作的,我很喜欢“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则看不大懂,尤其是“天堂篇”涉及许多神学问题我一点也不懂。我抬起头时曾经见到书店营业员好奇的目光:迪只小居头看介深的书,看得懂伐?http://www.99lib.net
书店里的连环画和“小书摊”的连环画有很大的不同,“小书摊”的连环画都是武侠故事和旧电影(我也爱看);书店的连环画有历史故事、童话和人物传记,而且是新书。我还看过一本连环画册,是说米老鼠办了一份报纸叫《战鼓报》,唐老鸭是记者,他们专门和坏人斗争(坏人是一些凶恶的胖狗);《大林和小林》也是一本看了记得住的连环画。此外印象深的就是丰子恺先生的著作,因为他的画很有趣www•99lib•net,顺便也就看了他的文章,尽管文章的意思我不太明白。杂志和“大人书”中许多字我不识,半看半猜,有些字的读音我自己发明,从来不去查字典,这就养成了一个很坏的习惯,受害无穷一辈子。
不过他们从未加以干预,对我东翻西翻但永不买书的行为始终宽容。
大约到了1955年夏天,海宁路上的旧书店消失了。又过了一阵子吧,在四川北路海宁路附近出现了一家规模不小的旧书店。一直到前几年这家旧书店才关闭。
1950年代以后书店减少了。从余庆坊往北,四川路众多书店只剩下两家:一家是在山阴路口的“自由出版社”,不久变成了“新华书店”;另一家“读者书店”开在四川路西侧,离永安里不远。“读者书店”坚持了很久,大概到1950年代末才消失。整个上海乃至全国都成了新华书店的天下,一提到书店必是新华书店——官办的新华书店。
沿着四川北路往南也有好几家书店,不过我并没有进去,我的目标是在海宁路北海宁路交界处胜利电影院斜对面的两家旧书店。旧书店的门99lib•net面很小,里头都是1949年以前出版的旧书。书可买可租,尤其是武侠小说,只租不卖。
我小学毕业前总是去“读者书店”看书,进初中后有了学生证能去图书馆借书了,就去得少一些;但书店里有些书特别是新书图书馆往往没有,还得到书店去看。书店仍然开架,随便拿。拿一本翻翻觉得没啥意思,再拿一本翻翻;不错,于是看下去;今天没看完明天再来看。我看书毫无功利性,与正儿八经的上课学习无关,全是“闲书”。所以我是看书不是读书。

3

这两家旧书店也出租外国畅销小说,如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亚森罗苹侠盗故事等,但是有一部小说永远借不到,那就是《基度山恩仇记》。后来我到黄陂北路南京路上海图书馆去,才读到了大仲马这部名作。

1

从7岁开始,我常常去书店。
目前四川北路只有两家新华书店。

2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