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在萤火虫的亮光中踽踽独行
——有关童年的阅读
我自己的残破不堪童年书单
目录
0、书与册——一间本雅明的、不整理的房间
1、好书是不是愈来愈少了?——有关阅读的持续问题
1、好书是不是愈来愈少了?——有关阅读的持续问题
2、意义之海,可能性的世界——有关阅读的整体图像
2、意义之海,可能性的世界——有关阅读的整体图像
3、书读不懂怎么办?——有关阅读的困惑
3、书读不懂怎么办?——有关阅读的困惑
4、第一本书在哪里?——有关阅读的开始及其代价
4、第一本书在哪里?——有关阅读的开始及其代价
5、太忙了没空读书怎么办?——有关阅读的时间
5、太忙了没空读书怎么办?——有关阅读的时间
6、要不要背诵?——有关阅读的记忆
6、要不要背诵?——有关阅读的记忆
7、怎么阅读?——有关阅读的方法和姿势
7、怎么阅读?——有关阅读的方法和姿势
8、为什么也要读二流的书?——有关阅读的专业
8、为什么也要读二流的书?——有关阅读的专业
9、在萤火虫的亮光中踽踽独行——有关童年的阅读
我自己的残破不堪童年书单
9、在萤火虫的亮光中踽踽独行——有关童年的阅读
10、跨过人生的折返点——有关四十岁以后的阅读
11、阅读者的无政府星空——有关阅读的限制及其梦境
12、数出7882颗星星的人——有关小说的阅读
12、数出7882颗星星的人——有关小说的阅读
13、作为一个读者
13、作为一个读者
附录2 书街,我的无政府主义书店形式
附录2 书街,我的无政府主义书店形式
附录3 有这一条街,它比整个世界还要大
上一页下一页
多坦白从宽一点。三年级时,我认为全世界最好看的书是《十五少年漂流记》,四年级时被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取代,之后比较对劲了,我一看再看花最多时间的变成了房龙的《人类的故事》,时至今日我仍想它才是我真正的启蒙之书,到小学六年级,我认为人间最满藏智慧、一句句背诵下来努力想读懂参透的,则是青春期完就再没翻过一次的《泰戈尔诗集》,哪天应该再拿回来重念看看。
当然,不会没有的,我爱做梦的大姊紧跟着也进入青春期,一定会冒出来几本唐诗宋词的集子,李商隐、李后主、李清照、李白等以李氏宗亲会为主,搭个晏殊、朱淑真什么的,家家户户都有的青春热病家庭常备良药。
在如此看不见未来又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意思展开的童年阅读,依几率九*九*藏*书*网,是不会那么准正巧挑中什么多有价值的了不起之书的不是吗?事实的确如此没错,但到得今天这种年纪我们回头想这件事,应该有资格讲句粗鲁点的话了——那又怎样?
这怎么会是一张好书单呢?怎么会是给成长儿童的好读物呢?也许我个人就是这样不自知地被毁了这辈子也说不定,要说这些书中哪本影响我个人最大,我猜我的朋友们会一致推选那本笑话两千则,我自己的答案也是如此。
我的人生为自己真正买的一本书,则是史蒂文森的《金银岛》,小学六年级要到台北比赛排球前夕,在长达三小时半满是隧道乌浊空气的慢车上读,老实说非常失望,完全没想像中海盗航行七海加大把大把金银珠宝的预想画面,还被史蒂文森阴郁沉缓的说故事语调吓个半死。
再来,则是我二哥考大学那两年的悲壮岁月(高三一年、重考一年),有四五位他的同学借住我家集中读书,也因此带进来一批不同的书。其中一位考上成大、日后在宜兰还干过民进党主委的,是他们之中最好读书的,陆陆续续借过送过我不少书,送的依序是《基督山恩仇记》、《人类的故事》和糜文开译的《泰戈尔诗集》,借的比较多,主要是杰克·伦敦的动物类小说,彼时今日世界出版社的大美国读物,像《白鲸》《湖滨散记》、《爱默生文选》、《基甸的号角》、《苏醒的大地》三部曲等等,以及纪伯伦包括《先知》在内的几本哲理诗,还有稍后印象良深一本欧玛尔·海亚姆的《鲁拜集》,书名当时是“饮酒歌”,有插图的,很漂亮一本书。99lib•net99lib.net
对了,还有我二哥抽屉里藏了一本悠悠写的古典艳情小说,那种吹熄灯就以下全凭想像的《中国古代名人恋爱故事》。
一是大约我小学三年级时,班上有位家里卖米、望子成龙的李姓副长,忽然手中有个七八本崭新的,至今还买得到的东方出版社少年读物,节译有注意符号的,像《鲁滨孙漂流记》、《十五少年漂流记》、《爱的教育》云云,我的同学很慷慨地每一本都借给我过,我猜我是看得比他本人还彻底。
然后,大约四年级开始,我那位后来一辈子再不读书的反智型大哥(借口要和罪恶的中国文化划清界线),人生仅此一回地迷起战争类中国平话小说和一、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秘辛,也就是薛仁贵、薛丁山、薛刚、罗通、狄青五虎、岳飞岳云那一堆征过来征过去的东西(可想而知不可能有《红楼梦》),以及附着模糊不清黑白老照片、隆美尔、山本五十六、巴顿、麦克阿琴(麦克阿瑟?)的英雄杀戮往事。http://www.99lib.net
当然,除了固定“藏书”之外,一些因人生偶然际遇、如天外飞来闯入我贫乏童年的书,用祖国大陆的话来说,“质量”明显好多了,主要来源,我回忆起来大致可归为三处:
一九七一年秋冬之交,我十三岁刚升初二,便带着这么凌乱邋遢的阅读成果来到台北,面对完全陌生的大城市,更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
事实上,在三四十年前我们当小孩那个年代,你连赌几率的机会都不会有,只因为一般人家根本没几本书可挑可拣——就以我个人为例,我童年家里有的,除了上头四位兄姊的课本参考书之外,只有一本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本霍桑的《红字》,一本我从未读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一本拍过电影的意大利温馨小说《爱的世界》,一本只到卢俊义登场就没了、缺了后面好几页的《水浒传》,一本同样没结尾的琼瑶小说《几度夕阳红》,一本香港依达的小说《斗室》,一本禹其民的言情小说但名字忘了,一本《世说新语》,一本以《笑林广记》为主体的厚厚《历代笑话两千则》,一本《学生作文范本》,一本我当空军风流舅舅留下来的《情书大全》,记忆里就这么多了,纵有遗漏,也不会有一两本。99lib•net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