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目录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上一页下一页
这一回吟菊花诗,曹雪芹真想得出来,弄出个菊谱,有虚有实,十二个题目,从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到菊影、菊梦、残菊,通通列了出来,大家比赛作诗。这个秋天风雅热闹,再过一个秋天,就不对了,再往下走,到七十三回以后,就是一片肃杀,贾府的声势往下滑了,中秋夜的时候,凄凉冷清就来了。
宝钗懂人情世故,你看,这里收一个人,那里收一个人,把她们的心通通拢住了,而且不着痕迹,在很恰当的时候,史湘云、花袭人,甚至贾母、王夫人通通跟她连成一线了。她的人缘那么好,每一步都那么得体,整本书里,宝钗没有讲过一句不得体的话,即使骂人,也是不着痕迹、不让人难堪。她就替史湘云筹划了,做得又漂亮又不得罪人,她说:“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的。”湘云当然感动,都替她着想嘛!湘云说:“好姐姐,你这样说,倒多心待我了。凭他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成个人了?我若不把姐姐当作亲姐姐一样看,上回那些家常话烦难事也不肯尽情告诉你了。”宝钗完全有大姐之风,后来连她的劲敌黛玉也收过来了,宝姑娘的手腕很高明。这下子两个人就商量了,一边赏菊花吃螃蟹,吃完以后还要吟诗,因为诗社已经起了嘛!想想看,秋高气爽,这个秋天还是贾府极盛的时候,大观园里的菊花,不得了的一大片,这一群女孩子持螯赏花,还作诗吟赋,这种生活也是中国贵族生活到顶的时候。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一炷香快点完了,大家勤于书写,宝玉看黛玉还在走来走去无所谓,急得不得了,说你还不快点写。最后一刻,黛玉一挥而就。黛玉的诗才,其实是最高的,可是评下来屈居第二。谁来评呢?李纨来评,李纨对诗词不见得很有修养,不过因为她是大嫂子,地位上当然要尊重她。李纨这个角色在《红楼梦》里是难写的,比起其他突出的人,她太平稳、太平淡,完全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规中矩,她是一个寡嫂,在贾府,凤姐得宠,凤姐有先生,她丈夫贾珠早逝,她当然很清楚,非常
九九藏书
有分寸,从不多言,讲话非常合理合适,这次她作为诗的评判员,她怎么评呢?
当时中国的文学传统,诗常常是互相酬和的,大家在一起作诗作词,以诗传情,那种情当然不仅是爱情、友情,很重要的是一个媒介(media),传送个人的感情,也是社会习俗(social convention)。很多文人常常聚在一起,定一个题目,或者有所感,大家写下来,这东西就变成后世很重要的文学作品。《红楼梦》的这些女孩子跟宝玉他们,也是继续了这个传统,可能当时女性这种场合较少,但也有,清朝一些女诗人、女词人互相唱和也有的,《红楼梦》很多方面继续这个文人传统。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探春是介乎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人,她的理性有时比宝钗更冷一点,但她既可以持家,也有雅兴召集大家成立诗社,有点豪门之后、大将之风的味道。有意思的是,跟在这封信后面,宝玉同时收到了贾芸奉承他的信。因为园子里面树木花草他管的,他就送了两盆白海棠给宝玉。怡红院里有很多海棠,白海棠应该是很漂亮的,送花给宝玉是美事,可是看看他这封信,一起头:“父亲大人万福金安。”再跟探春的信函一比,大家就看穿了这两个人了。曹雪芹真是会捉弄人,让贾芸送两盆花就够了,给他弄出这么一个柬来,出他的洋相。当然贾芸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是个穷亲戚,一封信都写不通,而且也看出来,大叫父亲大人万福金安,攀着宝玉当干爹,分明在拍马屁。两个一比,一雅一俗。就像贾宝玉跟薛蟠一比,一雅一俗。曹雪芹下笔,哪怕一封信,一首歌,都有它的作用。如果写了贾芸送两盆白海棠来就没了,那就缺掉一大块,看不到这两封信一雅一俗的对照。
贾府的兴衰,也就是大观园的春夏秋冬,从三十七回到四十一回,贾府的声势一直是往上扬的,越来越热闹,他们结了海棠社,作诗吟赋,度过他们最快乐、最青春的年华。当然这个中间,有几个人她们的关系常常很尖锐的,第一对当然就是宝钗跟黛玉之间,她们是竞争的关系,后来才慢慢地和解。她们的缩影,就是袭人跟晴雯,也是针锋相对。
黛玉的这首诗http://www.99lib.net的确风流别致。“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半卷湘帘”跟“珍重芳姿”完全两回事,她隐在那个地方,不让你看到的,这两个美人如果画出来不一样的。林黛玉的内心,不管怎么样,她总是要隐藏了一半。“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她都是别有意境的。“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黛玉跟宝钗,一个是黄昏,一个到夜晚去了。两个人的诗风不一样,风流别致与含蓄浑厚,李纨、探春都觉得应该是宝钗,难怪后来贾府选定了宝钗为继承人。诗为心声,诗风也就反映人的个性,决定以后的命运。
探春发起诗社,大观园那几个女孩子都来了,迎春、惜春,然后李纨、宝玉,黛玉、宝钗都非常兴奋。他们说今天做个诗社,刚好送来两盆白海棠,就叫海棠诗社吧!作什么诗呢?就海棠诗好了。有人说还没有看到海棠啊,在怡红院,找人搬过来吧!有人说作海棠诗哪里要看真的海棠,吟的不就是心中的花、心中的海棠吗?作诗还有讲究的,要限韵、限时,点一炷香来计算时间,韵脚必须是几个字:门字、盆字、魂字、昏字,这个韵当场抽签。
从这一回开始到四十一回、四十二回,是大观园里的高潮,写贾府之盛,写大观园之盛。大观园经过了春夏,葬过花了,吟过《葬花词》了,现在第一个秋天来了。这个秋天秋高气爽,大观园正是极盛的时候,“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他们在秋天的时候想到了结社吟诗。
黛玉的诗,一起头就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宝玉立刻先喝彩起来,他当然捧黛玉,大家也讲起得与众不同。可是第一次诗的比赛,李纨选的是宝钗第一,她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讲黛玉那一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评语是含蓄浑厚。看看头一句“珍重芳姿昼掩门”,珍重两个字就够了,珍重芳姿就是宝钗的风格。黛玉是“半卷湘帘”,完全不同的境界。宝钗是雍容的,很端九九藏书庄的,“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是冷香丸的清淡,淡极,她的风格,她从不是很过分的,所以说她“任是无情也动人”。为什么李纨这样评她?李纨本人就是儒家系统培养出来的,儒家的价值观她做得很好,宝钗的诗风就合乎她的价值。探春也在旁边讲应该是这一首,探春也是这一路的,宝钗的这首诗,合乎她们的胃口。
看看宝钗这首诗:
乾隆时代富庶,生活中的文化也已经熟到顶了,《红楼梦》里描写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喝的茶,玩的物,已经是非常过度奢侈。乾隆时代的那些艺术品,陶瓷、景泰蓝、精雕细琢的椅子、桌子,巴洛克式的装饰,是一个文明到了极盛的时候才有的,从贾府及时行乐的生活中通通表现出来。曹雪芹不自觉地留下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贵族生活极细致的工笔画,真的要找一部代表乾隆时代盛况的文学作品,就是《红楼梦》了。我曾经说过《红楼梦》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天鹅之歌”,这个时候一过,到了十九世纪往下滑得非常快,文明到顶的富庶一下子过了。
这一回里,宝玉有一天折了新开的桂花枝,插了瓶,叫丫头秋纹拿着,送去给贾母和王夫人。贾母当然很高兴了,孙子这么孝顺。到了王夫人那里更高兴了,脸上有光,而且赵姨娘也刚好在旁。秋纹沾光得了赏钱和太太年轻时的衣服。秋纹得意得不得了,跑回来在晴雯、袭人面前讲。晴雯就说,你还得意,这是人家选剩下才给你,要是我宁愿不要。她是讲早就先给袭人了。还记得上几回吧,袭人在王夫人面前下了很大的功夫,已经得了王夫人每月特拨的二两银子,等于得到王夫人的默许,让她作宝玉的妾了。当然晴雯心中酸溜溜的,秋纹就说,得了这个也是好彩头,哪怕给这个屋子里的狗,我也喜欢的。大家就取笑,早先的“可不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讲的就是袭人了嘛!这些丫鬟之间,你来我往,写得有意思。后来呢,她们说了,怡红院不是拿了一对瓶子送花给王夫人跟贾母吗?另外还有一个玛瑙碟子,装了荔枝送给探春,去拿回来吧!晴雯就说,到王夫人房里拿瓶子是吧,那个给我去拿,为什么?要抢啊!这是个巧宗儿,说不定王夫人看藏书网着我很勤谨,也从她银子里面划二两来给我呢!她故意说给袭人听——我知道的,你不要捣鬼。晴雯知道袭人这个时候已经在王夫人面前得宠了。她们这几个女孩子,也不是那么容易和平相处的,所以一直有一种张力(tension),某种紧张在那里。
诗在《红楼梦》占有很重要的角色,第一,《红楼梦》也像一本史诗(epic),那么大的篇幅写各种情,像一本描述“情”的史诗。第二,《红楼梦》完全继承了中国的唐诗、宋词、元曲、传奇,抒情诗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第三,诗又常拿来作为每个角色的心声,像宝钗、黛玉、探春、宝玉,他们写的那些诗,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情感和精神的表现。诗都不是随便作的,不管是《葬花词》也好,《红豆词》也好,或是下面的菊花诗、咏白海棠,通通有点题的功用。曹雪芹本人有诗才,能够写出这么多不同风格,按照每个人的个性、身份、才气而且又合乎他内心世界的诗,真不容易。《红楼梦》在文体上也是集大成,除了散文,诗词歌赋通通用上,雅的俗的各种形式,以他天才的手法糅合起来,呈现新的面目。有时候我们看传统小说觉得很麻烦,突然来一首诗,诗对整个小说的叙述又有点碍眼,《红楼梦》不是的,它安排一个场景,在大观园里吟诗、作诗,等于是一幅生动的有画面、有人物、有声音的人间仙境图。大观园是尘世上的太虚幻境,在某方面给予了这群少年男女最快乐的日子,他们在一起作诗、吟诗,这一刻忘掉了红尘中种种的不快。
开始的时候谁起的头呢?“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秋爽斋,三姑娘探春住的,探春懂事能干识大体,虽是庶出,靠自己在贾府争得一席之地。她也有诗才,她住的秋爽斋,后来刘姥姥去看的时候,都是文房四宝,她在学问方面有一定的修养。另一方面她理家的才干完全不输王熙凤,她的正直、不假以颜色,连王熙凤都要让她几分。当然,王熙凤晓得,在这个家族里头,嫂子再怎么凶,对小姑99lib•net总要让几分,这是中国人的礼法,如果嫂子跟小姑吵架,那就是嫂子不懂事,有句老话,“大姑大如婆,小姑如阎罗”,嫂子对大姑小姑原要敬三分的。不过,王熙凤是一个特别厉害的嫂子,探春能顶住她,可见得三姑娘也有一套。看看章回开篇她给宝玉的这封信就知道了,充分显出三姑娘的雅兴和文采,海棠社是她起社的。庚辰本跟程乙本的这封信,有几个地方不太一样:开头“娣探谨奉”,“娣”这个字不常用,是妹妹的意思,程乙本直接用“妹”字,“妹探谨启”。这封信写她有雅兴要建立一个诗社,中间这两句“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程乙本是这样子的:“幸叨陪泉石之间,兼慕薛林雅调。”谈写诗用技术来形容我觉得不好,“兼慕薛林雅调”这个就对了。最后一行,庚辰本:“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这个“娣”字,改成“妹”字更好。程乙本是这样的:“若蒙造雪而来,敢请扫花以俟。谨启。”“敢请”两个字用得好。结束时,“谨启”两个字就够了。这封信一方面看出探春的才,同时铿锵有声,看出她的志。她说:“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馀脂粉。”这几句显示出了她有这种不让须眉的胸怀。后来看到贾府衰弱下去,她曾说,可惜我不是个男人,是个女孩子,又是庶出的,如果是个男人的话,可能会帮着贾政,把这个家撑起来。
海棠诗社做成了,趁送东西之便告知了史湘云,史湘云着急得不得了,说做了诗社还不请我,马上逼着要把她接来。史湘云也很有诗才,一下子作了两首,写得也挺好,大家很赞赏,她一时性子来了,说她要请客!秋天赏菊花,请客吃螃蟹。到了晚上,她就把这个事情跟宝钗商量了。宝钗说,你虽然请个小客,也是要钱的,你是向这里要呢,还是回家向叔叔他们要?其实史湘云的处境蛮艰难的,她自己父母已经过世了,靠叔叔婶婶生活,叔叔虽然是侯爷,婶婶对她并不是很好的。湘云是个很天真的女孩子,她说要请客并没想过这点,现在不免踌躇起来了。怎么办?身上也没钱,又夸下海口,要把贾母她们都请来。宝钗说,这样吧,我们当铺里有一个伙计,他家田里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我跟哥哥说再要个几篓,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来,就请大家吃螃蟹吧!宝钗家里开当铺的,从前开当铺很有钱的,她还讲一句:我是为你好喔!你千万别多心。一下子,史湘云就感动了。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