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目录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上一页下一页
这一回,又回到林黛玉和大观园的女孩子们身上去了,她们好久没有作诗填词了。海棠诗社成立以后,开过几次诗筵,作了海棠诗,作了菊花诗,冬天又在芦雪庵联句,然后就停了很久了,所以“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又回到她们诗的生活。
宝玉等大家都仰面看天上这几个风筝起在空中。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下面两回,就是贾府的命运从盛到衰的大转折马上要来了。外面还没有抄家,先自己抄大观园,那一抄完了以后,大观园就开始离散,像风筝一样,所以这一回有意无意地都在写这种命运。二十二回的时候,探春做了一个谜语:“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也是风筝。《红楼梦》很多细节常有弦外之音,我们看《红楼梦》就要看这些弦外之音,这是《红楼梦》很微妙的地方。表面写实,写实到了极点,其实写实的背后,还有更高一层的意义在后面撑着,所以它的写实不完全落在写实主义的层面,而有更深刻的东西往上提升到象征,我觉得这也是很好的例子。放风筝也很有趣啊,其实它是点题点到了,跟前面的词,跟柳絮的飘零,互相对应。这一回非常饱满地写完了,春天走了,柳絮飘了,风筝飞了,清明过了,春去秋来,秋天肃杀之气很快就到来。
我要提醒一下,大家记不记得第五回,宝玉不是在太虚幻境看册子吗?每一个人有一幅画讲她的命运,像薛宝钗跟林黛玉是雪里面埋个金簪,树上面挂一个带子;探春那一幅是一个人在江边,仰头望着放风筝。探春的命运就像风筝一样,最后飘走了。大家恐怕也不太记得元宵的时候,她们每个人都打一个谜语,黛玉讲的是“更香”,烧着心的香。宝钗讲“竹夫人”,是一九_九_藏_书_网个空的枕头,恩爱夫妻不到冬。记得吗?探春的谜语是风筝,风筝在那边放走了。所以探春这句“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不光她一个人像柳絮飘走,以后这些姐妹们也各自分离。“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是秦氏的鬼魂告诉王熙凤,最后贾家的命运就是如此,探春在无意间讲出来了。看看林黛玉这首《唐多令》: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正在起劲的时候,又有别的事情打岔了,因为贾政出差前规定了很多功课给宝玉,现在贾政有信来,说快回来了,那不得了,还作什么诗社?宝玉紧张了。算一算,书法才写了几篇,根本不够。那时候要写书法的,我记得我们从前当学生时的寒暑假,要写多少大楷,多少小楷,要交的。怎么办呢?后来几个姑娘通通当枪手,大家一起来替他临摹,写了汇集过来也就够了,赶出来了,而且贾政因事又延期才回来。宝玉紧张一场,现在又能在园子里照样游荡了。
讲柳絮留也留不住,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似乎有一种预警。这一群女孩子后来死的死,散的散,探春本人也流落到海疆去,分离就是她的命运了。有意思的是,作完词她们又放风筝,风筝到处飘,最后把风筝的线一剪,通通飘走了。这也是她们最后一次聚在一起作诗填词,探春无意间写到了聚散无常的命运。
表面上讲黛玉放风筝,后来一剪就随风去了,好像一缕芳魂慢慢飘走的味道。清明节放风筝,都是往上飘的、散的、飘掉的、剪断的……我想曹雪芹是有意无意地借着风筝讲大家,讲这些女孩子在大观园里的命运,很快像风筝一样四处飘散了,“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他用风筝来做人的命运的象征(symbol)。
庚辰本这里又有小错误。宝琴说:“你猜是谁作的?”宝玉说当然是潇湘妃子的稿子。宝琴说:是我作的呢!宝玉笑道:“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所以不信。”蘅芜是指宝钗嘛!宝琴讲是我写的,怎么会扯到宝钗去了呢?程乙本没有的,只有“迥乎不像”,不像你写的意思。下面庚辰本又错了,它说:宝钗笑道:“所以你不通。”程乙本是:宝琴笑道:“所以你不通:难道杜工部首首都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等语。”她讲杜甫从前《秋兴》八首,非常有历史沧桑感,可是他也有“水荇牵九-九-藏-书-网风翠带长”这种写景很细腻的不同的媚语,这“媚语”二字不好,我想老杜的诗好像没有媚语,程乙本是“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等语”。宝琴故意开玩笑哄宝玉,说这是我写的。宝玉说绝对不可能,就是你想写,宝姐姐她也不容许你写这么伤感的话。讲完了以后,说好久没有起诗社了,就干脆把海棠社改成桃花社好了,大家来作桃花诗。
《红楼梦》的小说情节(plot),很重要的一条线是贾府兴衰,经常明的暗的来铺陈这条路。表面上看起来她们在作诗填词,其实暗中指说她们各人的命运,所以黛玉这首“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大家点头感叹。又来看宝钗的《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一上来,她的调子就是豁达的。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我不一定往下坠的,柳絮本来就是个轻薄的东西,我讲它好的特质。这就是薛宝钗的命运,跟她们不一样。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平步青云,这是宝姑娘的追求,她的视野看得不一样,你们在哭哭啼啼,在悲伤,我要借着风往上爬,最后达到了青云。不过呢,到了青云上面才发现,还是空一场,这就是宝钗的命运。宝钗抽花签,一抽是牡丹,牡丹花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宝姑娘她有点泰山崩于前不动声色的样子,她镇定、理性,对人生基本上是乐观的,这就是儒家的哲学,知其不可而为。这首词大家都说:“果然翻得好,自然是这首为尊。”庚辰本这个地方是“果然翻得好气力”,多了“气力”两个字,用不着。所以他们整个的文学观,基本上还是儒家道统那一套,“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可是整个来说,还是最认同宝钗。
正讨论得热闹,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唬了一跳。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一个大蝴蝶风筝落下来挂在竹梢上面,“不知是谁家放断了绳,拿下他来。”宝玉讲,我认得,这个风筝是大老爷那里的“娇红”姑娘放的。庚辰本错了,应是“嫣红”姑娘,没有这个娇红姑娘的,贾赦买的丫头叫嫣红。“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讲到风筝,曹雪芹真的什么都懂,有人考证出来他很会做风筝,手很巧的,而且他是风筝专家
九九藏书网
,找到了他画的各种样本。所以他这里写风筝,写得兴致勃勃。有人放风筝,这些姑娘丫鬟都跑出去看了,本来紫鹃说把大蝴蝶风筝拿来我们放,姑娘们说你们家也有一只风筝,放自己的吧!人家的说不定是在“放晦气”。这么一说,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风筝通通拿出来了,有蝴蝶、美人、大鱼、大红蝙蝠什么的,通通放到天上面飘去了。宝钗也来,宝玉也来,黛玉也来,放得满天的风筝在飘。大家要记得,中国人放风筝常常是清明的时候,曹雪芹写这层,看起来是放风筝而已,事实上有更深的寓意。大家看看程乙本这一段:
这个时候春天又来了,林黛玉伤春悲秋,对这种季节的变换最敏感。第一个春天的时候,她想到自己的命运,已经写下《葬花吟》,最后那个命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现在她们又想恢复诗社的时候,黛玉看到桃花盛开,又写了一首《桃花行》。桃花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轻薄桃花逐水流”,台湾比较看不到很大片的桃花林,台湾樱花比较多。我两次去看桃花,一次在太湖边上,春天开的时候那种灿烂,整个一片桃林无边无际,但是呢,从上面看到下面,落英遍地,桃花很容易就凋零的,碰一下就哗哗下来了,非常脆弱。这么一种花,很薄命的,我想中国桃花跟日本樱花好有一比,都是极灿烂、极短命,非常灿烂的时候一下子就通通落地了。黛玉以她的极端敏感,看到桃花的时候当然有所感触,写过的《葬花吟》是讲所有的花普遍的命运,桃花诗是专指桃花,讲人比桃花。看看她的诗《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下面庚辰本是:雾裹烟封一万株,程乙本我觉得比较好:树树烟封一万株,“树树”我觉得比“雾裹”好,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九-九-藏-书-网
林姑娘真是生来满腹幽情,曹雪芹也是顺着她那种情绪,写出这些诗来。前面《葬花吟》还没有提到“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黛玉爱哭嘛,她是绛珠仙草到人间来还泪的,泪尽人亡,眼泪还完,她就枯萎死去。黛玉这时候哭多了,眼泪有点枯竭了,她这里自己写的,“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最后“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在杜宇声中死去。林黛玉时时刻刻都觉得凋零的命运在她身上,有极端的不安全感,甚至宝玉对她很好、对她交心的时候,她说她很感动,但是她晓得自己身体这么脆弱,可能不能久等,没法接受宝玉那份深情。她经常有这种死亡来临的预感,看到桃花也想到自己本身,所以写了这首《桃花行》。别人看了也许只觉幽怨缠绵,宝玉不是的。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泪来,又怕众人看见,又忙自己擦了。他知道这首诗透出来的消息,他懂得她,他体恤她,他怜惜她,无微不至。宝玉也是很敏感的人,虽然他对自己的命运,要慢慢一步一步到后来才清楚,但他能体会黛玉的无常感,听了《葬花吟》的时候宝玉也哭,这个《桃花行》宝玉看了也是暗暗地掉下泪,他感动,他是她的知音。在这部书里,宝黛是真正的知音。宝玉自己也讲,林姑娘懂我,不催我去考功名。这两个人之间,有种互为知己、惺惺相惜的感情,两个人是心灵上的、精神上的交流感应。我们前面几回都看到,宝玉听说她要走,简直是疯掉了,黛玉看他这样,也激烈地反应,他们两个人之间心是通的。所以宝玉看到《桃花行》就掉泪了。
暮春,杨柳开花,柳絮到处飘。史湘云也蛮有才的,她的诗虽不是最顶尖,人家作一首,她一下子可以作几首出来,还不错,有捷才。看到柳絮在飘,她兴致来了,作词。《红楼梦》里词不多,都是诗,这一次词有几首也不错的,曹雪芹真是诗词歌赋样样行,所以,《红楼梦》是集所有文类大成,散文不用讲了,还有诗、有词、有赋,这些有形无形的都增加它的厚度。很多中国章回旧小说有理无理就作几首诗,可是曹雪芹他写诗、写词,都有用意的。柳絮的特征是什么?飘泊、飘零,史湘云就作了一首小令,调寄《如梦令》99lib.net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庚辰本这一回延续了前面的问题,小戏子芳官在宝玉怡红院里,她们不是把她打扮成胡人,改了一个“耶律雄奴”的名字吗?跟芳官根本不配,芳官哪里像个胡人的样子,她很可爱、很机灵的一个小女孩,这里也要改过来,前面那一段程乙本没有的,庚辰本多出来的不合理,又破坏气氛。庚辰本这几行:如今仲春天气,虽得了工夫,争奈宝玉因冷遁了柳湘莲,剑刎了尤小妹,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这个怪得很,什么冷遁了,剑刎了,金逝了,不通。程乙本是这么写的:争奈宝玉因柳湘莲遁迹空门,又闻得尤三姐自刎,尤二姐被凤姐逼死,又兼柳五儿自那夜监禁之后,病越重了。这不是很通顺吗?发生了这么多事以后,宝玉就有点疯疯癫癫了,或许受到刺激,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疾。有点精神恍惚了。的确是,宝玉出家是一步一步来的,他看到接二连三的事情,从最早秦氏死了,秦钟死了,金钏儿死了,尤三姐死了,柳湘莲出家了,尤二姐也死了,对宝玉来说,这种刺激都是累积起来的,让他最后看破红尘。后来没有多久晴雯死了,最后黛玉死了,对他的觉悟,对他的超越,对他的寻找解脱,终于了决定性的作用。
好是好,太悲了,也好像一首悼词,哀悼柳絮,写她自己。“飘泊亦如人命薄”,她这里用了一个典,关盼盼啊,那些燕子楼的薄命女的典故,“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东风吹走了,春天留不住,人聚散无常,也留不住啊!
蛮有趣的一首小词,心中得意找黛玉来看,她说,我们这几次都没有填词,干脆来填个词,换个新花样。她们就研究了各自抽签,抽出词牌,宝钗拈得了《临江仙》,宝琴拈得了《西江月》,探春拈得了《南柯子》,黛玉拈得了《唐多令》,宝玉拈得了《蝶恋花》,他们点了一炷香,香点完,要把词作出来。一炷香很快,探春说,我只得了半首: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