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目录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上一页下一页
宝钗是极端理性的一个人,她晓得宝玉之所以疯傻,他的心病就是因为黛玉,干脆给他一下震惊,告诉他,她死了,让他一下子断掉,除去这个心病,他才可能好过来。别人没有那么大的胆量这么做的,本来王夫人还怪她鲁莽,莺儿也说,你太急了。宝钗不管别人怎么说,她晓得怎么医治宝玉。这就是薛宝钗,极端理性,极能够处事的一个人。作为贾宝玉的妻子,以后她要担大任的。别忘了和尚给她什么东西——一把金锁。金子是最重的,等于挂在脖子上的枷锁一样那么沉重的东西,她要扛起来,以后贾府还要重新兴盛的,要由这个戴金锁的媳妇、吃冷香丸的女人,以最高的理性把颓下去的贾府撑起来。“情”在宝钗心中是放在第二位的,“理”在前面,她的情是已经理性化(rationalized)过后的情感,不能说她无情,她“任是无情也动人”嘛!曹雪芹写人物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他也不偏哪一个,告诉你人生有这么多的现象,你自己去看,都是真实的。
紫鹃看黛玉恐怕马上要断气了,就请李纨赶快来,这时候探春也来了,探春很有正义感,她来陪黛玉也很合适。紫鹃见了,忙悄悄的说道:“三姑娘,瞧瞧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下。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还没讲完,断气了。她最后怨的是宝玉,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们两个那样的情?过去的山盟海誓怎么一旦就没有了?她当然不知道,宝玉是被唬弄去成婚的,她以为宝玉最后也放弃她了,当然一腔的怨恨,满怀着怨气,走了。你看,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黛玉断气了。下面这一段虽然是短短的,写得好。黛玉死了以后非常凄凉,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紫鹃等都大哭起来。李纨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也便伤心痛哭。因潇湘馆离新房子甚远,所以那边并没听见。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这时候的写景,淡淡的几句,那边隐隐地好像有音乐,那音乐就是宝玉跟宝钗成婚了,远远传来。竹梢风动,这是潇湘馆嘛!有湘竹。有一次宝玉到潇湘馆的时候,看到竹子很茂盛,凤尾细细,像那个凤的尾巴,声音好像龙吟。那是夸大地讲,其实就是竹子在响。这时候,竹子在响,探春、李纨听来是一股凄凉之音。那边是成婚的音乐,这边是死后的凄凉,用对称的手法,写得完全戏剧化(fully dramatized)。我觉得黛玉之死写得很精彩,把这条线撑起来了。如果是一个手九*九*藏*书*网法低一点的作家,写得很夸大或者写得不够,就糟了!曹雪芹用各种侧面的人物、侧面的场景来衬,用这么几句非常到位的对话,把这一幕点出来,也把黛玉的个性写出来。到最后看出黛玉有非常刚烈、决绝的一面,林黛玉这个人物,最后给她一个总结,写得非常好。
第一首〔终身误〕,讲宝玉、黛玉、宝钗三个人的关系和命运。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虽然是金玉良姻,宝玉心中最恋的还是木石前盟,就是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缘定在灵河畔的前世盟言。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虽然是对着薛宝钗,雪就是薛。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还是忘不了黛玉。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人生的美中不足现在信了。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虽然宝玉跟宝钗是一段美满姻缘,像梁鸿、孟光夫妇间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可是心中还是有遗憾的。
娶了宝钗,宝玉很糊涂,刺激更大了嘛!林妹妹到哪去了?他的病更加沉重,起都起不来了,一天重于一天,很多医生来看都没用。他娶的怎么是宝钗?宝玉心中不是没有知觉的,这个知觉是因为黛玉的关系。他有时候糊涂,有时候有片刻的清醒。清醒时看见房中只有袭人,就拉了袭人说:“宝姐姐怎么来的?我记得老爷给我娶了林妹妹过来,怎么被宝姐姐赶了去了?”他讲的是小孩子话,当然也是真话啰!“他为什么霸占住在这里?”这种话都讲明了。他对宝钗是敬爱,敬爱中又加了一点敬畏,他怕她的。宝钗这个女孩子可能什么人都会怕她,动不动讲一大堆道理出来,她太正派了,太有道理,太有逻辑,谁也讲不过她,宝玉对她跟对黛玉完全两回事。宝玉并不讨厌宝钗,但是他对她不是跟黛玉那种情,完全不一样的。宝玉心里困惑,他讲:“我要说呢,又恐怕得罪了他。”你看,怕她的嘛!对宝钗还是有几分敬畏的。他不晓得林黛玉已经死了,他说:“你们听见林妹妹哭得怎么样了?”袭人不敢讲黛玉死了,说她在生病。宝玉说:“我瞧瞧他去。”说着就要起来,可是身体虚弱动不了,就哭了。他讲的这个内心话有意思,“我要死了!我有一句心里的话,只求你回明老太太:横竖林妹妹也是要死的,我如今也不能保。两处两个病人都要死的,死了越发难张罗。不如腾一处空房子,趁早将我同林妹妹两个抬在那里,活着也好一处医治服侍,死了也好一处停放。你依我这话,不枉了几年的情分。” 讲出来了,他对黛玉死也要同穴,两个人在一起死,是这么深的感情。袭人听了当然也很伤心,但也无法劝他。宝钗来了,又是一番大道理:“你放着病不保养,何苦说这些不吉利的话。老太太才安慰了些,你又生出事来。老太太一生疼你一个,如今八十多岁的人了,虽不图你的封诰,将来你成了人,老太太也看着乐一天,也不枉了老人家的苦心。太太更是不必说了,一生的心血精神,抚养了你这一个儿子,若是半途死了,太太将来怎么样呢。我虽是命薄,也不至于此。据此三件看来,你便要死,那天也不容你死的,所以你是不得死的。只管安稳着,养个四五天后,风邪散了,太和正气一足,自然这些邪病都没有了。”讲得也对,也是实情,你死了,上有祖母,还有母亲,还有我,怎么办?她完全从儒家宗法社会那一套来讲,宝玉讲的完全是他跟黛玉两个人的爱情,一个“情”字,一个“理”字,这两段对话形成尖锐的对比。宝玉听了,竟是无言可答。宝玉讲不过她,半晌,嘻嘻笑地跟她闹:“你是好些时不和我说话了,这会子说这些大道理的话给谁听?”干脆跟她耍赖,撒娇起来。宝钗听了这话就说:“实告诉你说罢,那两日你不知人事的时候,林妹妹已经亡故了。”干脆下猛药,你最担心的林妹妹已经死了。你看宝玉的反应——宝玉忽然坐起来,大声诧异道:“果真死了吗?”宝钗道:“果真死了。岂有红口白舌咒人死的呢。老太太、太太知道你姐妹和睦,你听见他死了自然你也要死,所以不肯告诉你。”宝玉昏过去了,魂游起来,像是做梦一样,看到黛玉好像成仙了。九*九*藏*书*网
这个地方先写一段,这个时候他不可能一个人来的,他要来哭灵,一群人也来哭灵,再怎么伤心,都没法把他心中最深的感情表达出来,所以在写的时候,虽然讲他哭得死去活来,也是泛泛几笔,他留到后来第一百零八回“强欢笑蘅芜庆生辰,死缠绵潇湘闻鬼哭”的时候,宝玉才一个人又到大观园里面去,故意到那个潇湘馆,他听到里面有人哭,好像是黛玉,可能也是他的幻觉,宝玉一边叫一边痛哭,那才叫心碎,那时才写得叫人痛心,宝玉的伤心在那个地方,哭的时候叫了几声林妹妹,心碎肠断,那时才写出真痛心。所以,曹雪芹写宝玉哭灵是有层次的,这时候贾母、王夫人大家都在哭,宝钗也在哭,宝玉怎么能够表现他最哀痛的情?总是一个人的时候,才能够对黛玉讲一些私心话。等到一百零八回再写一次,他整个的写作方案(scheme)是有层次有计划的,这是小说的铺陈。所以《红楼梦》伏笔伏得最好,伏到后面,又来了!
宝钗跟宝玉的婚事写完了,一直到宝玉知道黛玉死为止,这整个交代了,也合情合理。镜头又一转,回到潇湘馆,就是黛玉最后走的那一刻了。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把个李纨和紫鹃哭的死去活来。到了晚间,黛玉却又缓过来了,微微睁开眼,似有要水要汤的光景。此时雪雁已去,只有紫鹃和李纨在旁。紫鹃便端了一盏桂圆汤和的梨汁,用小银匙灌了两三匙。给她最后补了一点。黛玉闭着眼静养了一会子,觉得心里似明似暗的。这个时候所谓的回光返照,人死之前,有这么一刻,是比较清楚的时候。李纨看到黛玉回光返照了,可能还会有一阵子,所以就回到她自己的稻香村去理理事情再来。作九九藏书者故意让李纨离开,只剩了紫鹃跟黛玉,她最后的遗言交代给紫鹃,这是很叫人伤心的一段话。这里黛玉睁开眼一看,只有紫鹃和奶妈并几个小丫头在那里,便一手攥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服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她跟紫鹃的感情很好的,紫鹃也赤胆忠心地来服侍林姑娘,不想我……”没想到自己不争气要走了。说着,又喘了一会子,闭了眼歇着。紫鹃见他攥着不肯松手,自己也不敢挪动,看他的光景比早半天好些,只当还可以回转,听了这话,又寒了半截。半天,黛玉又说道:“妹妹,叫她妹妹,这很有意思的,跟下面一句话很有关系。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我这里并没亲人”,这一句话讲完了她心中的怨,她没有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通通不必讲。妹妹,你才是我妹妹!人最后死的一刻,可能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在旁边,是最亲的这么一个人,其他的人都不算数。“我的身子是干净的”,这个地方是肮脏的,千万不要把我埋在这里,送我回去,我的身子不要在这里,我这里并没亲人。黛玉完全讲绝了,讲到底了。说到这里,又闭了眼不言语了。那手却渐渐紧了,喘成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促疾的很了。
黛玉《葬花吟》里面有一句诗,写那些落花,不让那些落花沾到污染,所以把它葬起来让它干净离去,她说“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讲那个花也讲她自己。本来我这个人是干净的、纯洁的,我不要到那个泥淖里边被污染。现在她把贾府看作是一滩泥淖,她被这些人欺负了,她那样高洁的感情被奚落了,所以她说我这里并没亲人,送我回去,我的身体是干干净净的。这就是林黛玉:“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个时候她让人尊敬,她最后维持了自己的尊严。死了,也不葬在这里,离开贾府,要葬回她自己苏州的老家。黛玉从苏州来到这边,事实上她在贾府里头一直不安心,不认为这里是安身立命之所,总觉得她是一个外人,不是贾府的一部分。她的疑虑也是对的,她是个外孙女,不是贾姓的这一家,也不属于宗法社会家庭真正的主干。在贾府中有地位,是贾母对她一时的爱宠,贾母要选孙媳妇的时候,对她的爱宠当然就有偏差了。到底宝玉是孙子,孙子的婚礼在中国人的大家族,是不得了的一件事,这一次也因为宝玉生病,已经算是草草了事,即使这样,这件事对老太太来说还是最重要的。所以她讲了“我这里并没亲人”,她觉得是被贾府的人遗弃了。事实也如此,只剩下一个寡妇李纨来看她,最后才是探春,其他人都不来了。因为那边在成大礼了,强烈的对比下,黛玉的确是没有亲人。
宝玉一到,想起未病之先来到这里,今日屋在人亡,不禁嚎啕大哭。想起从前何等亲密,今日死别,怎不更加伤感。众人原恐宝玉病后过哀,都来解劝,宝玉已经哭得死去活来,大家搀扶歇息。其馀随来的,如宝钗,俱极痛哭。独是宝玉必要叫紫鹃来见,问明姑娘临死有何话说。紫鹃本来深恨宝玉,见如此,心里已回过来些,又见贾母王夫人都在这里,不敢洒落宝玉,便将林姑娘怎么复病,怎么烧毁帕子,焚化诗稿,并将临死说的话,一一的都告诉了。宝玉又哭得气噎喉干。探春趁便又将黛玉临终嘱咐带柩回南的话也说了一遍。贾母王夫人又哭起来。多亏凤姐能言劝慰,略略止些,便请贾母等回去。宝玉那里肯舍,无奈贾母逼着,只得勉强回房。九九藏书
宝钗给宝玉一针扎下去,让他醒来,宝玉的心病才能医治。她们背底下都说她那么性急,宝钗道:“你知道什么好歹,横竖有我呢。”那宝钗任人诽谤,并不介意,只窥察宝玉心病,暗下针砭。好像给他针灸一样,慢慢地医治他。宝玉渐觉神志安定,虽一时想起黛玉,尚有糊涂。更有袭人缓缓的将“老爷选定的宝姑娘为人和厚;嫌林姑娘秉性古怪,原恐早夭;老太太恐你不知好歹,病中着急,所以叫雪雁过来哄你”的话时常劝解。宝玉终是心酸落泪。用这些话相劝,宝玉当然是心酸落泪,但是呢,欲待寻死,又想着梦中之言,又恐老太太、太太生气,又不能撩开。又想黛玉已死,宝钗又是第一等人物,方信金石姻缘有定,老早就说金玉良缘嘛!自己也解了好些。宝钗看来不妨大事,于是自己心也安了。宝玉心渐放宽,慢慢恢复了。宝钗也常劝慰“养身要紧,你我既为夫妇,岂在一时”。那宝玉心里虽不顺遂,无奈日里贾母王夫人及薛姨妈等轮流相伴,夜间宝钗独去安寝,贾母又派人服侍,只得安心静养。又见宝钗举动温柔,也就渐渐的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在宝钗身上。“略移”,这个“略”字用得好,不是全盘过来,稍稍地移一点到宝钗身上。没办法,黛玉死了嘛!宝钗已经娶来做太太了,而且是个好太太,他本来也很喜欢宝钗,这时爱黛玉的心慢慢略移过来,此是后话。作者用字遣词,写的每一笔都不是随便的,轻重都有分量。
黛玉之死是这本书的大高潮,我们回到第五回太虚幻境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等于是对金陵十二钗的挽歌。
第二首〔枉凝眉〕,讲的是宝玉跟黛玉之间的缘分。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指绛珠仙草、神瑛侍者。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没有奇缘怎么偏偏又遇他呢?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如果有奇缘,最后又是一场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他们两个那一段情终是镜花水月。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这是哀悼他们两人之间以泪还情、泪尽就人亡了,这眼泪哪禁得起流那么多啊!第五回的时候那两首挽歌,哀挽宝黛之间的爱情如水中月、镜中花,最后还是一场空。
黛玉在宝玉跟宝钗成婚当天就死掉了,王熙凤最后来看了。凤姐在贾府里面就是一个执事的人,贾母选定了宝钗,她唯一的任务就是把这场婚礼弄成功,所以不管她施了什么计,在逻辑上她也很合理,不这样做的话,这个婚事成不了,当然这样做也觉得对不起黛玉。她就自己到园子里面来,到了潇湘馆内,也不免哭了一场。她就问李纨跟探春黛玉的后事,说你们两个做得很好,还是你们两个人可怜她些。我那边还要去打招呼,那个冤家,指宝玉,还麻烦得很,我不去回老太太也不行,回了又怕老太太一下子受不了。她去那边,缓缓地跟贾母讲了。贾母王夫人听得都唬了一大跳。贾母眼泪交流说道:“是我弄坏了他了。但只是这个丫头也忒傻气!”讲了话,贾母哭起来了,她的泪、她的难过是真的,便要到园里去哭他一场,又惦记着宝玉,两头难顾。外孙女儿死了当然很心痛,可是这个孙子疯疯傻傻的,也很着急,顾哪一头呢?她们都劝老太太身子要紧,只好叫王夫人代她去吧。老太太就说了:“你替我告诉他的阴灵,告诉黛玉听:‘并不是我忍心不来送你,只为有个亲疏。讲真话了,有个亲疏。你是我的外孙女儿,是亲的了,若与宝玉比起来,可是宝玉比你更亲些。讲了心里话。倘宝玉有些不好,我怎么见他父亲呢。’”说着,又哭起来。贾母也有她的难处,我想《红楼梦》就是好在这种地方,从哪一种角度来看都在情理之中。《红楼梦》的悲剧不是说哪一个坏人、哪一个好人造成的,是人生必然的这么一种情形下,合情合理发生的。跟希腊悲剧完全不一样,希腊悲剧是讲天神震怒、人神冲突,好多乱伦在里头。《红楼梦》是人生常态,到最后了大家都知道,原来人生是佛家说的镜花水月,一切归于空字,红楼一梦,再多的繁荣,再多的情,到最后都归于寂灭。99lib•net
黛玉死了,宝钗原不知,一天问起林妹妹的病,不知道好了些没有。贾母就流泪告诉她说:“我的儿,我告诉你,你可别告诉宝玉。都是因你林妹妹,才叫你受了多少委屈。”她讲,就是在你结婚那天没了。你看宝钗的反应。宝钗把脸飞红了,贾母这样讲,她不好意思了。想到黛玉之死,又不免落下泪来。宝钗忍辱负重,可以这么讲,她肯装成黛玉就这么成婚了,宝钗这个人在节骨眼儿上,什么都可以忍得下去的。按她的理性,这个婚是不得不结的,上面选定了,下面也定了,这个定就是她自己愿意嫁给宝玉,如果嫁给一个莫名其妙的像是薛蟠那样的人,当然就难点头。她原本喜欢宝玉,为了宝玉,为了婚事,她愿意委曲求全。
宝玉听到黛玉死了,从昏厥中苏醒,他要悼黛玉,要到潇湘馆去大哭一场。这一次,贾母、王夫人都陪着去的,宝玉再伤心,他对黛玉的死有再多的痛,这么多人在旁边,他的哭怎么能尽情?作者在这里先给他哭一阵子,等于这么多人一起在哭。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