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革”风暴
四、离别丹东
目录
第一章 戏校生活
第一章 戏校生活
第二章 生活苦难
第二章 生活苦难
第三章 重登舞台
第三章 重登舞台
第四章 丹东岁月
第五章 继承和发扬荀派艺术
第五章 继承和发扬荀派艺术
第六章 “文革”风暴
第六章 “文革”风暴
四、离别丹东
第七章 投身教育
第七章 投身教育
附录
附录
附录
上一页下一页
几十年后,回忆起丹东,她总是更愿意感恩,也更愿意向人提起丹东人对她的好。
2002年,张正芳再回丹东时,就特别要求去海洋红公社看看。
不仅在艺术上她感谢丹东,丹东人对她的真情实意,也让她记了一辈子。

1978年朱军、李玉铭等在农村演出《杨排风》,张正芳再次为她们辅导。
1998年,丹东市委宣传部、丹东市电视台受各界委托,邀请张正芳回丹东看看。离开19年后,她第一次回去这个“第二故乡”,可谓百感交集。她受到了原丹东市市委书记宋克难、刘仲文等热情接待;参加了丹东市社会各界的欢迎会;在老干部局座谈,为几百名老观众、老同志、老领导清唱、演出;那年的春节,她还在丹东市的春节联欢晚会中现场直播《红娘》献给观众。她说:“我想用这样的方法,来谢谢丹东市的广大观众。”
1954年,张正芳第一次来到丹东。那时,丹东在她的眼里,只是像烟台、大连一样,会短暂停留、暂时演出的地方而已。没想到,她在这里一待就是25年,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和最晦暗的日子,都在此地度过。
“我至今还记得在丹东剧团演第一出戏《春香传》时,团里专门为我请了朝鲜族老师教舞蹈……那时候,只要北京有好戏上演,就让我到北京来学,学会了回去演。无论我排什么戏,丹东都为我安排最好的班底。观众对我多热情啊,不管演什么,都是满堂彩。如果说,我现在有一点成就的话,那就是这个平台给了九*九*藏*书*网我反复实践的机会,是这个平台让我实践出来的真知。”

在传艺班教王兰、李淑敏等全体女生《百花赠剑》。

图为《辽宁日报》1979年4月中旬报道张正芳传艺班的剪报。
她还特意准备了红包,分发给大家。不为了钱,只为找一种方式表达她的情感。张正芳说:“钱这东西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且我跟他们确实有感情,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帮了我一把,只能这样来实实在在表达我的感谢了。”

1979年张正芳在丹东举办告别演出《百花赠剑》,饰演百花公主。

1998年2月离开丹东时,丹东市文艺界赴车站为张正芳送行。后排右起第七位为张正芳。

在传艺班教《打焦赞》身段。
http://www.99lib•net
1979年,张正芳接到中国戏曲学院的调令。
离开之前,辽宁省文化厅作出决定,成立“张正芳传艺学习班”。这个以演员命名的传艺班在辽宁省历史上只开设过一次,省里的文艺界希望张正芳把她的艺术留下。
这样的屋子根本不够张正芳和他的孩子们居住,人住进去后,连放东西的地方都没有,她只能把储物的箱子寄存在别人家里。这时,有一个当地纤维厂的工人为张正芳提供了帮助。此人原是张正芳在丹东京剧团时所教的团带班学员,由于唱戏的天资并不是很好,后来就被介绍去了纤维厂工作。这次他以纤维厂工人的身份(“工、农、兵”占领舞台)回到剧团,参加文艺工作。按照分房政策,他祖孙三代同住,所以可以享受二室一厅的住房待遇。这个工人看到张正芳没地方住,就把自己原来在纤维厂的房子悄悄私下里让出来了。这间屋子有15平方米,只是路途有些远,需要坐好多站公交车才能到达。那时,张正芳每天要上班,而菜市场往往在她下班后就关门了。于是只能上班前买好菜,下班再拎着菜赶公交车回家。她大包小包地走在冰天雪地里,公交车司机看见了,虽然没到站,也会让车在她面前停下来,请她上车。还连连说着“张团长,你辛苦了”。车上的乘客也大半认识张正芳,纷纷给她让座,还有人安慰她“张团长,你受委屈了”。

在《红灯照》中,张正芳饰演林黑娘剧照。
99lib•net
整整30年,沧海桑田。
离开丹东,张正芳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虽然是逃离是非之地,可又有着万般不舍。毕竟这里成就她一生京剧事业的最高峰,万般荣耀;但这里也让她体会到磨难的最低谷,万般屈辱。她说:“当我登上南去的列车,看到肥沃的黑土地正孕育着生意傲然的绿色庄稼,真是千丝留恋、万种滋味涌上心头,汇出一句话,‘唉,我在丹东这25年啊’……”
她激动地说:“那可真是热情接待啊,整个海洋红都沸腾了。”
再次回到阔别12年的舞台,她带来一出新编近代戏《红灯照》,盛况空前。

1979年张正芳即将离开丹东,辽宁省文化厅决定成立“张正芳传艺学习班”,召集全省各市青年主演向张正芳学习《红娘》《杨排风》等剧目。图为张正芳在学习班上教授李静文、李萍、李玉棠、智秀玲等演《杨排风》身段。
“我刚从农村回来那会儿,就住在办公室。后来单位给我分了一间很小的房子,不足十平方米,说是一室厨。”
也是从这一刻起,张正芳的人生基本告别了舞台,全身心投入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工作中去九九藏书。第一批传艺班的学生都是辽宁省各地剧团的青年主演。“传习班”主要解决的是形式和内容统一的问题,表现手段和内心支撑的协调问题,新戏人物的艺术创作问题……学习班上,张正芳用半个月的时间,早、中、晚三班授课,主教《红娘》《杨排风》等剧目,培养了李静文、李萍、李玉棠、智秀玲、童敏等一批后来蜚声艺坛的优秀演员。
此后,张正芳离开了丹东。但是,张正芳一辈子都记得丹东,丹东也一直没有忘了她。

“张正芳传艺学习班”师生合影。后排:赵璐群(左二)、李萍(左三)、李玉棠(左五)、童敏(左六)、孙桂雯(左七)、荆彤(左八)、孟桂荣(左九);前排左起:钟瑞、张秀菁、许克休、张正芳、智秀玲、曲惠敏、李经文。

在传艺班教童敏等《红娘》。
“无论如何,从1954年到1966年,丹东给了我的艺术人生,整整12年辉煌的平台。”是的,在丹东的艺术成就是她人生中重要的一笔。
张正芳还记得,刚回丹东时,由于需要重新置办很多日用品,就跑去商店购买。物资紧缺的年代,攥着票证,还要里三层外三层地排队,售货员看到了队伍最外头的她,就说“闪开闪开,给张团长让个道”。当地的民众也都认识这位饱受磨难的大姐,也都http://www.99lib.net给行了方便。售货员又格外热情:“张团长,你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没有的我到后面去找。”
张正芳扮演大师姐“林黑娘”;编剧高君林也同台演出,这是一位非常有才华,戏曲界不多见的艺术家。李佐扮演二师哥,他的父亲李春元是沈阳京剧院的演员,当年曾陪张正芳在沈阳演出焦赞,李佐的爱人张淑敏也是张正芳的得意高徒,进步飞快,由她担任《林黑娘》的B组,后来成了丹东市的挑梁主演。

1978年,张正芳回到阔别12年的舞台演出《红灯照》。
1998年,因为时间紧张张正芳就没去海洋红公社。但不久老乡知道情况后给她写信,问她,既然回到丹东为什么不来看看我们老乡呢?思念之意,尽含信中。

张正芳饰演百花公主,宋志勇饰演海俊。
2000年,她再一次回到丹东,市委宣传部提出,搜集张正芳一生的剧照,做一本艺术生涯相册,存进丹东市档案馆。2002年,这本由欧阳中石封面题词,名为《梅珍张正芳》的相册问世,张正芳再次赴丹东参加相册的首发式。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关于张正芳的各种图片资料,都被囊括其中,也多亏了这批珍藏的档案,才使那段岁月的珍贵记忆,被保存了下来。
就在一部《红灯照》再次引发观众热情时,张正芳却要离开丹东了。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