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计 唯才是用——让人才得到发挥的机会
精彩案例
目录
第01计 以德服人——用高尚的人格感化他人
第02计 完善自我——非凡素质打造卓越领导
第02计 完善自我——非凡素质打造卓越领导
第03计 以心换心——以己之诚换取他人之心
第04计 宽容大度——宽恕包容关怀呵护人才
第04计 宽容大度——宽恕包容关怀呵护人才
第05计 信守诺言——以守诺博取他人的信任
第06计 唯才是用——让人才得到发挥的机会
第06计 唯才是用——让人才得到发挥的机会
精彩案例
第07计 扬长避短——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人之长
第08计 知人善用——能充分了解他人的才能
第09计 公平公正——对待人才要一碗水端平
第10计 用人不疑——让人才得到信任和尊重
第11计 分工授权——领导者要学会的分身术
第12计 人尽其才——把人的才能都挖掘出来
第13计 礼贤下士——关怀体贴才能赢得人才
第14计 团结协作——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第15计 不计前嫌——往事如浮云一笑泯恩仇
第16计 巧舌如簧——会沟通的领导魅力四射
第17计 精心培育——罗致人才更要培育人才
第18计 擒贼擒王——抓住关键环节一举中的
第19计 激励有方——让每个人才都鼓足干劲
第20计 勇于担责——为人才撑起辽阔的天空
第21计 恩威并用——灵活运用胡萝卜和大棒
第22计 以德报怨——不让个人恩怨影响工作
第23计 法外有情——法度之下也要关照人情
第24计 从善如流——刚愎自用只会乱了大局
第25计 难得糊涂——含糊一点效果反而更好
第26计 打破常规——关键时刻懂得破格用人
第27计 不计门户——摒弃门第之见延揽人才
第28计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
第29计 敲山震虎——对不用心的人提出警示
第30计 爱护有加——人才难得而易毁须加保护
第31计 论功行赏——奖励那些做出成绩的人
第32计 铁腕制人——管人者绝不能养虎为患
第33计 慧眼识人——刚愎自用只会乱了大局
第34计 化解矛盾——领导者要善于处理纠纷
第35计 依法行事——完善制度约束人的行为
第35计 依法行事——完善制度约束人的行为
第36计 收买人心——用金钱感情来笼络人心
上一页下一页
公元628年,唐太宗对房玄龄、杜如晦说:“你们身居相位,应当替我分忧,广开耳目,求访贤才。我听说你们每天断案数百,光是读公文都来不及,怎能帮我求贤呢?”他要求房玄龄、杜如晦二人把琐碎事务都交给左右丞,从一般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帮助自己求访贤哲。唐太宗多次对大臣们说:“你们公务繁忙是肯定的,但是不能只忙公务而忘记举荐贤才。”
在防边御敌上,唐太宗认为得一良将胜过修筑万里长城。特别是他给太子李治的《帝范》一书中,广征博引,从治理国家、皇帝为政等不同角度,论述了选贤任能的重要性,并着重指出:“商汤不以伊尹是个厨子为羞,周文王不以姜太公杀猪、钓鱼为耻,终于成就了大业。”鲜明而又富有远见地阐述了他的用人思想。
●五张羊皮换名相——秦穆公任用囚徒
秦穆公即位时,秦国地处偏僻的西方边境,最初只是周朝王室的一个附庸小国。后来因为秦襄公被周平王封为侯,并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秦国才有了一定的势力,便定都在雍城。后来的穆公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君主,决定广泛地招揽贤才,使秦国强盛起来。
穆公查知百里奚在楚国,就想用重金向楚国赎回他藏书网。又一想,用重金相求,就暴露了百里奚是个有才之士,楚国必不放行。
辨识人才,不能僵化地遵循书本上所规定的一些标准。关于人才的特征和标准,尽管在理论上进行各种研究和规定,以供各级领导者参考,但人才毕竟是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理论上所给定的那些规定和标准是很难准确把握的。如果硬要把活生生的人予以僵化、呆板地看待,并用事先准备好的“人才框架”去套,其结果要么找不出人才,要么找到的只是个“庸才”,还会闹出类似于“按图索骥”的笑话。
我们在对待一个人,评价一个人的是非功过时,也应当观大节,看主流,而不应斤斤计较于细枝末节,更不能抓住一点不放,以小节之过否定大节,把人一棍子打死,把事情全盘否定,对人不必求全责备而已。
唐太宗有一个重要的用人思想,就是取当世之才治理天下。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者总是埋怨身边没有人才,认为不是自己没本事,而是身边的人没本事,只把人才与历史的名哲圣贤相比,而不善于从身边、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因此犯了与封德彝同样的错误。
封德彝回答说:“臣虽然愚昧,但是怎敢不尽心尽力办这件皇上九*九*藏*书*网交给的事呢。只是至今所见,天下的贤才都已经被举荐完了。”
秦穆公胸怀大志,懂得重用人才的道理。他听人说百里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连忙马上派人,四处打听,一定要把他找回来。
于是,就派使者向楚国说,我国一个陪嫁奴仆百里奚,逃在贵国,我们想用五张羊皮赎回去治罪。楚国一看这个人如此不值钱,毫不怀疑地就把百里奚交给了秦国。
秦穆公求贤若渴、识贤如镜的名声传扬开来,很多贤士都汇集其麾下,形成了“谋臣如云,猛将如雨”的局面,使秦国一跃成为“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的强国。
70多岁的百里奚被押解回秦国,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了手铐和脚镣,把他从牢房里放出来,并向他虚心求教国家大事。百里奚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有资格和您谈论这些呢!”穆公说:“虞君正是因为不重用你,国家才会导致灭亡,亡国又不是你的过错。”穆公坚持向百里奚请教,百里奚很感动,与穆公谈了起来。他们一连谈了三天三夜,言无不合,秦穆公觉得很投缘,也看出百里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高兴地说:“我得到您,就像齐桓公有了管仲一样。”当即封百里奚为国相九-九-藏-书-网,掌管国家大政。因为百里奚是用五张黑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们又称他为“五牂大夫”。
唐太宗时常责令宰辅大臣“广开耳目,求访贤哲”,不要只知道埋头于政事。这足以看出唐太宗当时对举贤荐能的决心是何等的坚定。
百里奚原来是虞国人。他有经世之才,却家贫如洗,空有报国之心,得不到重用。后来,经虞国大夫宫之奇的推荐,当了大夫。虞国国君不听他的劝谏,借道给晋国,反而被晋国灭亡,百里奚也成为晋国俘虏。晋国国君想任他为官,他却宁愿做囚犯,也不肯为敌国做官。晋献公非常生气,就把他做了陪嫁奴,送到秦国。百里奚感到受了奇耻大辱,便偷偷跑到楚国,当了一个放牛倌。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右仆射封德彝说:“要想使国家从根本上达到安定,唯有得到贤才。最近我命你举荐贤才,却没见你推荐一个。治理天下,政务繁重,你应当分担我的忧虑和辛劳,你不推荐人才,我将托付给谁呢?”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难得,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只要是有智慧、有才能的人,心胸开阔的智者往往能慧眼识珠,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百里奚看秦穆公礼贤下士,就对他说:“您能够赏识我,我99lib•net很荣幸。可我的才能远远不及我的朋友蹇叔。蹇叔非常贤能,只是不为人知罢了。回想当年,我逃亡到齐国的时候,穷困潦倒,不得不向别人乞讨,是蹇叔收留了我。后来,我想到齐君无知那里去做事,被蹇叔阻止了,否则,我有可能会被卷进齐国的内乱,遭遇到不测;我来到周地,发现穨喜欢牛,就借着养牛的机会去接近他、可是蹇叔又阻止了我,让我离开。后来王子穨被杀,我却因听从了蹇叔的劝说保住了一条老命。我想去虞君手下做事,蹇叔又阻止我。其实我也知道虞君不会赏识我、重用我,只是为了那一份爵位和俸禄,才暂时留了下来,想不到就成了俘虏。我两次听从蹇叔的意见,都能幸免于难,只有一次没听他的,就遭遇了虞君亡国的大难。从这三件事上,就能看出蹇叔有非凡的才能和远见卓识。”秦穆公听了,立即派人将蹇叔请来,任命他为上大夫。
秦穆公,姓嬴,名任好。他即位的当年就开始扩张疆土。秦穆公亲自带领军队讨伐茅津的戎人,并取得了胜利。秦穆公四年,(公元前656年),秦穆公到晋国迎娶晋国太子申生的姐姐穆姬为妻。在晋国陪嫁的奴隶中,有一个叫百里奚的人。穆公在清点人数时,却没有这个人。晋国http://www.99lib.net的使臣说:“这人不过是70多岁的老奴,没有什么用处,跑了算了。”
●不惜才于异代,皆取才于当时——唐太宗求贤若渴
唐太宗的批评十分中肯,使封德彝无地自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一生对人才有着特殊的偏爱和执著的追求。在起事之前,他就曾礼贤下士,散财结客,并且亲临牢房去求访有识之士刘文静;他亲身经历了隋朝末年的风云变幻,吸取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的人才观,认为得贤是“天下大端”。他形象地说道:“车子如果没有轮子,就无法行走;舟船如果没有船桨,就无法航行。国家如果缺乏人才,就无法治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求贤若渴,多方求才。所下的求贤诏就达五次之多。为了广泛求贤,他还责成臣下选贤;要求中央官员,特别是宰相,要把发现和推荐人才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对于这种推卸责任的托词,太宗十分生气,驳斥他说:“前代圣明君王,使用人才就像使用器物一样,不惜才于异代,皆取才于当时。难道我们能等着去梦见傅说、吕尚这样的贤才,然后再去治理国家不成?况且,哪一个朝代没有贤才,恐怕只是我们遗漏而不知道罢了。”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