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计 从善如流——刚愎自用只会乱了大局
精彩案例
目录
第01计 以德服人——用高尚的人格感化他人
第02计 完善自我——非凡素质打造卓越领导
第02计 完善自我——非凡素质打造卓越领导
第03计 以心换心——以己之诚换取他人之心
第04计 宽容大度——宽恕包容关怀呵护人才
第04计 宽容大度——宽恕包容关怀呵护人才
第05计 信守诺言——以守诺博取他人的信任
第06计 唯才是用——让人才得到发挥的机会
第06计 唯才是用——让人才得到发挥的机会
第07计 扬长避短——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人之长
第08计 知人善用——能充分了解他人的才能
第09计 公平公正——对待人才要一碗水端平
第10计 用人不疑——让人才得到信任和尊重
第11计 分工授权——领导者要学会的分身术
第12计 人尽其才——把人的才能都挖掘出来
第13计 礼贤下士——关怀体贴才能赢得人才
第14计 团结协作——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第15计 不计前嫌——往事如浮云一笑泯恩仇
第16计 巧舌如簧——会沟通的领导魅力四射
第17计 精心培育——罗致人才更要培育人才
第18计 擒贼擒王——抓住关键环节一举中的
第19计 激励有方——让每个人才都鼓足干劲
第20计 勇于担责——为人才撑起辽阔的天空
第21计 恩威并用——灵活运用胡萝卜和大棒
第22计 以德报怨——不让个人恩怨影响工作
第23计 法外有情——法度之下也要关照人情
第24计 从善如流——刚愎自用只会乱了大局
精彩案例
第25计 难得糊涂——含糊一点效果反而更好
第26计 打破常规——关键时刻懂得破格用人
第27计 不计门户——摒弃门第之见延揽人才
第28计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
第29计 敲山震虎——对不用心的人提出警示
第30计 爱护有加——人才难得而易毁须加保护
第31计 论功行赏——奖励那些做出成绩的人
第32计 铁腕制人——管人者绝不能养虎为患
第33计 慧眼识人——刚愎自用只会乱了大局
第34计 化解矛盾——领导者要善于处理纠纷
第35计 依法行事——完善制度约束人的行为
第35计 依法行事——完善制度约束人的行为
第36计 收买人心——用金钱感情来笼络人心
上一页下一页
韩信问道:“先生怎么给人看相,能说说吗?”
一天,一个叫邹忌的齐国人说自己会弹琴,要见齐王。见了齐王,邹忌却不弹琴。齐王问:“你不是来弹琴的吗?为什么不弹?”邹忌说:“我不会弹琴,却知道琴的道理。”齐王听了一愣,说:“琴的道理?你说说看。”邹忌说:“弹琴就是为了让人走向邪路。琴,前宽后窄,象征着尊贵与卑贱;琴声轻重缓和,象征君臣和睦,天下太平。现在大王只知听琴声,却不治理国家,恐怕天下会不太平呀。”齐王听了,整容说道:“先生说得很对。”于是就任命邹忌为相国。
春秋战国时,齐威王整天喝酒、听音乐,不理朝政。
命令刚发下去,当官的与一般老百姓都来进谏,门庭若市。几个月后,还断断续续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人。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所说的从朝廷上战胜敌人。
第二天,邹忌就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实在不如城北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因为偏爱我,就说我比徐公漂亮;我的妾因为害怕我,客人因为想让我帮他办些事情,也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王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市,宫中的妇女和左右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天;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害怕大王;四境之内,所有人都有求于大王。由我和徐公比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整天听到许多恭维的话,您受到的蒙九*九*藏*书*网蔽就更厉害了。”
韩信思前想后,犹豫不决,还是不忍心背叛汉王。他觉得自己有这么多的功劳,汉王没有理由加害自己,于是就谢绝了蒯通。蒯通的劝说没被采纳,担心祸从口出,就装疯做了巫师,看来他这个说客也还是打动不了韩信的心啊!
蒯通见到韩信,说:“我以前学过给人看相,让我也给您看看吧。”
韩信自从得到萧何的保举被刘邦拜为大将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助刘邦一举平定三秦,打开了东进的通道。接着又东奔西逐,南征北战,灭魏,破代,平赵,取燕,定齐,南摧楚军二十万。战功赫赫,威震天下。
蒯通和韩信的对话是最原始版的“隆中对”,无疑,蒯通是诸葛亮,可惜韩信不是刘备。当一个人端了个饭碗等待别人的嗟来之食时,挨饿还是山珍海味全靠自己的造化了!韩信啊韩信,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好事自己不做,最后被诛灭三族也怪不得别人了。
就这样,一代盖世英豪,不仅自己被斩首,而且还被株连三族,斩尽杀绝。
几天过后,蒯通见韩信还是没有行动,就又劝他说:“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成就大业,敢于行动,才是办事成功的关键。如果安于干小差事的杂役,就会失去掌握国家大权的机会,要是满足于稍高一点的俸禄,就会失去公卿宰相的地位。所以,聪明人应该当机立断,迟疑不决是办不成大事的。俗话说:‘猛虎要是犹豫,还不如勇敢九九藏书网的黄蜂:骏马要是踌躇,还不如稳步的劣马。虽然像舜禹一样聪明,但如果不说出来,那就还不如聋哑人的比划手脚。’这说明最可贵的是雷厉风行。功业成功很难,失败却很容易,得到时机很难,失去机会很容易。机会是不会重复光顾您的家门的!还请您尽快决定!”
齐威王听后,连连点头,于是发布命令:“朝廷大臣、官吏以及老百姓,能当面指责寡人过失的,给予上等奖赏;上书劝告的,给中等奖赏;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指责寡人,而且传到我耳朵里的,就给予下等奖赏。”
“况且,有勇有谋、超过君主的人往往自身难保,功业天下第一的人无法赏赐。可是您呢?您俘虏了魏王,擒获了夏说,攻占了井陉口,杀了成安君,攻取了赵国,制服了燕国,平定了齐国,摧毁了楚国20万大军,杀了楚将龙且。您丰厚的战绩,出众的谋略,天下没有人能比。您的威势超过了汉王,您的功劳无法赏赐。您归附楚国,楚国人不敢信任您;归附汉国,汉国人也担心您。您归附哪边合适呢?如果您不自立,怎么可能保全性命呢?”
韩信沉思了很久,说:“请先生先不要说了,我考虑考虑!”
韩信说:“请先生具体说说。”
俗话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对领导者来说,要善于听众下属的谏言,正面意见要听取,反面意见也要听取。领导者只有广开言路、胸无狭私,才能发现真情实况,改正自己的错误。
后来,吕后与相国
九九藏书
萧何谋划,骗得韩信入宫,派武士捆缚而斩首。临死前,韩信仰天长叹,痛悔没有听从蒯通的话。
此时,齐国人蒯通是个能力很强的人,他知道天下大势的关键就在于韩信,就想给韩信出主意。蒯通假装成看相人,来劝说韩信。
蒯通说:“汉王这些做法,其实都是表面现象,是做给您看的。您自认为跟汉王交情很深,想帮他建功立业,我认为您想错了。当初,张耳和成安君陈馀还是平民的时候,结成了生死不渝的朋友,可是后来怎么样,两人互相怨恨,成了仇人,最后陈馀被张耳所杀,被天下人所耻笑。这两个人开始的交情可以说是深厚无比,然而最后却互相残杀,原因就是人太贪心啊!人心难料!现在您跟汉王的关系并不比张耳、陈馀他们交情更深更可靠,而你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却比他们大得多。所以我认为,您那么坚决地肯定汉王不会危害自己,实在是错误的想法。

不听善言酿悲剧——韩信之死

蒯通说:“天机不可泄露。希望能让其他的人暂时回避一下。”韩信示意,手下的人全都退了出去。
蒯通这才继续说:“看您的‘面’,只能封侯,而且危机重重,要是看您的‘背’,真是大贵啊!”
“再说,君臣关系就可靠吗?当初,文种和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渡过了难关,助他称霸,可是勾践功成名就了以后,文种身死,范蠡逃亡。论交情,您和汉王比不过张耳、陈馀;论忠信,你们也超不过文99lib•net种、范蠡与勾践的关系,这两种人的下场足可以让您借鉴的了,希望您考虑考虑。
兔死狗烹,韩信不信蒯通之言,终于酿成了自己的悲剧。
“然后,您再分割大国,削弱强国,用来分封诸侯,诸侯恢复了原来被割去的土地之后就会听从您的指挥。这样,您既能稳守齐国故土,又可以安抚全天下的君王,这可是世世代代的根基啊!俗话说‘上天赐给您的东西,要是不接受,就会受到惩罚’,希望您能顺应天意,认真考虑我的意见!”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后,照着镜子问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谁英俊?”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邹忌不信自己比徐公美和,就又问他的妾:“你说我和徐公哪一个漂亮?”妾说:“您当然比徐公漂亮。”邹忌还是不相信。第二天,有个客人来找邹忌,他又问客人:“你老实说,我城北徐公谁好看?”客人说:“徐公不如您好看。”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徐公,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徐公走后,邹忌看着镜子,又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很远。晚上躺在床上后,邹忌一直想着这件事情,他自言自语道:“妻子说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说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韩信说:“好!那就请先生给我相一面吧!”
韩信听了这一番话,毫不犹豫地说:“汉王待我一向很好,把自己的车让给我坐,把自己的衣服九*九*藏*书*网让给我穿,自己吃的食物让给我吃,这种待遇,有谁能够做到?我怎么可以背叛他,怎么能背信弃义,唯利是图呢?”
在邹忌的辅助下,齐国一时间成为强国,齐王对邹忌十分信任。
蒯通说:“当初天下人刚刚起义反抗秦国的时候,英雄豪杰们自立为王,天下勇士云集。那时大家只是担心能不能打败秦国。如今和以前不一样了,楚王跟汉王争夺天下,使天下百姓受苦受难,暴露在荒郊野外的尸骨不计其数。楚汉之间连年战争,其实都已经两败俱伤,国库里的粮食也不多了,百姓疲惫不堪,不断抱怨,人心也不安宁,不知道投靠谁。按我的看法,能改变天下这种局面的,一定是圣贤之士。而这位圣贤之士就是您。
蒯通回答说:“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卑贱,主要看骨相。是忧愁,是喜悦,要看脸色。成功还是失败,那就要看他的判断力怎么样了。用这三条来相人,可以说万无一失。”
“现如今,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就掌握在您的手上。您替汉王出力,汉王就胜利,替项王出力,项王就胜利。我为您着想,我看您不如谁都不帮,让他们双方对峙,然后您跟着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三方对立,谁也就不敢先动手了。凭着您的才智,再加上兵强马壮,占据着强大的齐国,还牵制着燕国和赵国,要是您出兵牵制刘邦和项羽,阻止楚汉纷争,为百姓请命,那么天下百姓就会争着响应您,谁还敢不听从呢?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要改正——齐王纳谏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