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稀缺 为何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区别对待|选择的标准
目录
第一章 稀缺 为何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区别对待|选择的标准
第二章 成本 不要只盯着钱
第二章 成本 不要只盯着钱
第三章 需求 好东西运到远方去
第四章 价格 如何减少竞争的无谓损失
第四章 价格 如何减少竞争的无谓损失
第五章 权利 自由不等于免费
第五章 权利 自由不等于免费
第六章 耐心 想象力决定生产力
第七章 供应 好钢用在刀刃上
第七章 供应 好钢用在刀刃上
第八章 信息不对称 谁的话语权更大
第九章 合作 为何同工不同酬
第九章 合作 为何同工不同酬
第十章 协调 众人如何彼此影响
第十章 协调 众人如何彼此影响
第十章 协调 众人如何彼此影响
上一页下一页
这个案子最后打到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的意见也非常不一致。他们总共做出了6份裁决,主导意见是:学校根据学生的种族因素予以照顾,并不违反宪法,但是实施刚性的配额制度则是违法的。
可巴奇没想到,由于自己是白人,校方根本没把他当成弱势群体。巴奇觉得受到了歧视,就把加州大学告上了法庭。
当所有银行都这么做的时候,房地产市场短时间内当然会一片繁荣。但一向审慎的银行知道,这些债务是有毒的,所以把这些债务包来包去、卖来卖去,就像击鼓传花一样,只是不知道这个有毒的资产最后会传到谁手里。银行还相信一点,就是所谓的“大而不能倒”——欠债越多,影响就越广,政府就越不会让你倒,因而就毫无顾忌地这么做下去。
这个故事是说,人们经常以偏概全做判断,那是不得已,因为信息费用很高。以偏概全做判断当然会发生错误,但是跟人们要付出的成本相比,还是值得的。
在美国,存在各种各样的歧视,政府也采取了大量措施来遏制歧视。问题是,如果政府禁止了本身合理的歧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歧视与逆向歧视
我们把经济学建立在“稀缺”这个基础上。但稀缺并不是一个假设,而是一个基本事实。稀缺是人类始终面临的基本约束,只要我们活在这世上,就必须面对。
经常听有人批评,说现代人培养了许多不必要的需求。真有不必要的需求吗?
稀缺、选择、区别对待和歧视这四个概念,其实是一体的,只要有一个就意味着同时有其他三个。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回避歧视,而只能直面歧视,并进一步讨论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歧视,歧视的条件又是什么,谁来歧视,以及歧视的后果是什么,等等。
第四,除了学校以外,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也就是这项招生政策的后果承担人,应该有权取得相关信息;某个学生是因为体育好、学习好,还是因为种族或肤色的特征而被录取的。用人单位应该有知情权。
稀缺是一个基本事实
歧视行为的效率含义
第一,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学校招生时,必然要对学生进行选择,选择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歧视也是不可避免的。不是平权运动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没有资格声称自己的立场是中立的,每个人的立场都是有倾向的、偏颇的。
在教育领域,一些大学为了不歧视黑人或其他少数族裔学生,专门做了规定,照顾这些学生入学。1978年,美国发生过一个非常著名的案子,叫“巴奇诉美国加州大学董事会案”(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 Bakke, 1978)。在该案中,原告巴奇(Bakke)是一名工程师,参加越战看到许多伤员后,萌发了治病救人的愿望,回到美国后打算报考医学院学医。
为了消除歧视,却产生了新的歧视,我们称之为逆向歧视。
前面我们讨论过,“人本理性”不能作为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因为人不一定是理性的;“人本自私”也不能作为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因为人也不完全是自私的。那么经济学这栋大厦,应该建立在什么http://www•99lib•net样的基础上才最稳固呢?答案是:稀缺。
因为年龄偏大,巴奇觉得自己也是弱势群体,于是向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申请,希望校方将其当作弱势群体,准许入学。实际上他的成绩,离录取分数线也只差两分。

思考题

很多人都喜欢说:“我不赞成结果平等,但我主张机会平等。”你觉得这话有意义吗?

一般人认为,歧视别人就是欺负别人,被歧视就是被欺负,歧视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单向行为。
第一个对这种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是芝加哥大学的加里·贝克尔(Gary S. Becker)。贝克尔在博士论文《歧视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Discrimination)中说,歧视别人的人,自己也得付出代价。
信任也是稀缺的,不是可以随便建立起来的。同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同学决定了你将来社交的圈子、工作的层次。许多人读书,不是冲着教授来的,而是冲着同学来的,与同学建立信任是一项长期投资。

思考题

人们说,今天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一切都有机器人代劳了,什么东西机器人都会替我们去做,那么,在这样的世界里,还会存在稀缺吗?

每当说到需求无止境时,就会有人说,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有些东西人们要了以后就不会再要更多。比如阑尾炎的手术,人们做完一个,就不会要求再做一个。
我从小在广东长大,那时候,在广东人眼里,所有的人就分三种:广东人;广东以北的所有人,我们称之为北方人;中国人以外的,我们称之为外国人或者鬼佬。
顺着这个思路去想,我们会明白歧视造成的后果越严重,人们就越有积极性去减少歧视。如果歧视带来的后果不太严重,人们就会很随便地歧视别人。
政府威逼利诱反歧视,酿造次贷危机恶果

第010讲 选择和歧视

第三,学校是招生的主体,学校有权制定任何歧视性的招生标准。学校可以多元化招生,招一些来自弱势群体的学生,哪怕他们的考试成绩差一点;也可以招一些体育优等生,哪怕他们的考试成绩低一些,只要他们对整个群体有帮助。无论是明晃晃地规定照顾弱势群体,还是隐性地暗中照顾弱势群体,都可以,但学校要承担他们这样招生、歧视的后果。
第二是信息不对称。假设房间里忽然跳出一只老虎,我们会怎么做?会赶紧跑!因为老虎会吃人。如果有人跟我们说:“先别跑,这只老虎不一样,它不吃人。”我们肯定会说:“我怎么知道它吃不吃人,我还是先跑为上。”
阑尾炎手术和治病的药我们确实不需要很多,只要把病治好就行了,不需要做了一个再来一个。治病的药也是如此。只要把病治好就行了,我们不需要吃了再吃。但问题是,治同样的病会有不同的药,药与药之间是有区别的,有些药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有些药则不会。
实际上,商业银行迫于竞争,并不会随便歧视弱势群体。如果真的还得起房贷,而银行不给贷款,这岂不是银行的损失?但是大众并不相信。这份报告出来以后,整个社会掀起了一场要求对弱势群体发放更多贷款http://www.99lib.net的运动。
10年前,美国经历了一场次贷危机。2000年前后,美国房价一直攀升,直到2006年房价开始掉头向下。2006年第四季度,人们停止还房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2008年,出现次贷危机。
1991年,美国商业银行放贷的数据被公开,人们发现,能够拿到贷款的人多数是白人,而那些少数族裔、弱势群体,拿到贷款的可能性比白人低很多。这时候,大家觉得商业银行有特别强的歧视弱势群体的倾向。

第011讲 凡歧视必得付代价

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繁华的大都市纽约,另外一个是得克萨斯州的偏远小镇。这两个地方,哪个地方的歧视更严重?当然是偏远的小镇歧视更严重。
东南亚华人的歧视故事
第二,既然歧视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谁进行了歧视,谁就要承担歧视的后果。
这次危机告诉我们,在现实中歧视往往都是有原因的,尤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下,歧视往往也是有效率的。如果出于政治原因,政府逼着市场改变歧视标准的话,就有可能酿成恶果。
但巴奇已经30多岁,当时美国的大学有严重的年龄歧视,觉得30多岁的人不应该再接受大学教育。他报考了十几所大学,但没有一所大学肯录取他。这时,巴奇发现加州大学招生有一个特别条款,它在100个招生名额中,留了16个专门照顾弱势群体。
那时候,我们一般只和广东本地人打交道,很少和北方人、外国人打交道,所以即使歧视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损失,相反,我们还能得到一些自我满足。
当我们购买王菲的唱片时,其他歌手在我们这里就被歧视了。如果不喜欢说这是歧视,那换个词,叫区别对待,其实是同一个意思。
所谓的威逼,就是政府规定,如果银行歧视弱势群体,经查证属实,会被处以巨额罚款。所谓的利诱,就是让有政府背景的两家房地产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去收购商业银行的房贷合同,也就是让政府来承担所有放贷的风险。
贝克尔的老师是米尔顿·弗里德曼。弗里德曼第一次看到这篇论文时,心里也不高兴,因为弗里德曼是犹太人,以前也受过别人的歧视。说歧视别人的人自己也得付出代价,好像有点替这些人辩护的意思。当然,弗里德曼很聪明,很快就转变了思路。
也有人说,这是金融创新犯的错。有各种各样的资产和债务,被银行打包卖来卖去,链条太长,出现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了金融危机。但是,银行家从来都是精明而审慎的,在别的行业里面,怎么就没有商人把东西包来包去,最后卖个好价钱糊弄人呢?
第一是偏好。例如,有人喜欢王菲的歌,就会花钱买王菲的唱片,而不会买其他歌星的唱片;很多人喜欢去影院看电影,就会花钱买电影票,而不会买话剧票。
人们一般认为,凡是歧视别人的人,都是比较强势的人。但有人就发现,情况并不总是这样。比如,华人在美国本来是个弱势群体,但他们自己却很喜欢歧视别人。在很多行业,比如博彩业、零售业、金融业,华人就喜欢自己围成一个圈子,不跟外人玩儿。这当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古到今,我们所知道的疾病数量越来越多,说明人类活得越来越仔细,健康的标准越来越高了。人的需求是得寸进尺的,即便物质无限丰富,人类欲望得到充分满足的日子也不会到来。
稀缺的含义非常广泛,不仅指矿产、森林和能源等有形资产的匮
99lib•net
乏,还指空气、美貌、天资、注意力和时空等无形资产的不足。
歧视,即区别对待,有两个最根本的起源。
当然,以偏概全是要付出代价的。例如,马云早年到处找投资人,如果我们是投资人,觉得他太夸夸其谈了,没把钱投给他,那现在可能会非常后悔。错误的歧视,有可能要付出巨大代价。
商业银行是商业机构,不会随便放松放贷条件,承担不应有的风险。为了促使银行放贷,政府威逼加利诱双管齐下。
有一位华人女经济学家,名叫珍妮特·兰达(Janet Landa),她给出了非常漂亮的解释。
美国“平权运动”的宗旨就是让那些弱势群体也能得到平等待遇。那是不是有了平权运动的条款,有了平权运动的意识,歧视就会消失呢?
不准明晃晃亏待白人,就只能静悄悄照顾黑人
举两个不容易察觉的例子。地理位置也是稀缺的。我们坐在飞机上往下看,茫茫大地,会发现土地是无限的。但所有的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地球仪上却只有一个针眼那么大。既然土地有那么多,为什么许多城市还要填海造地呢?原因是:土地虽然很多,但地理位置是稀缺的。
如果你是一名少数派——不管是在宗教信仰上、卫生习惯上、性别取向上,还是在政治观点上——当你遇到了唯利是图、只想多挣钱的雇主时,那恭喜你,他会是你的避风港。
第二个原因是人的欲望无限。只有野菜的时候,人们想要馒头;有了馒头,就想要吃肉,想要喝酒;有了酒肉,就想备足了馒头和酒肉到远方捕捞海鲜,还要用馒头、酒肉和鱼虾来供养艺术家拍电影。某登山家在攀登珠峰时借助直升机飞了一段路程,遭到了人们的指责,那是因为人们不乐意稀释登顶的荣誉。这种荣誉是人造的,为了争夺这种人造荣誉,就得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可以说,物质越丰富,需求就越新奇。
很多年前刚开始使用去屑洗发水时,我就想,我们真的需要去掉头屑吗?还是广告商刻意营造了这样一种需求?
我们可以用歧视的概念来分析更为复杂的现象,比如歧视是不是合理的;而如果合理的歧视被政府禁止,会酿成什么样的恶果。
市场竞争让人心胸宽广
事实上,这种方法不仅不会减少当地华人做生意的收益,反而能够增加他们的效益。因为同村的人、同族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道德约束,有自己的关系、声誉,这些都可以成为生意信用的保障。
当我们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时,就会纵容自己歧视的习惯;当我们要付出很高代价时,就会节制自己歧视的习惯。
周其仁老师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两种治疗高血压的药,一种是国产的,一种是进口的,这两种药在疗效上完全一致,唯一的不同是,国产药吃了以后手会抖,进口药吃了以后手不会抖。人们要治的是高血压,手抖不抖要紧吗?当然要紧。而为了研制一种吃了以后手不抖的药,我们就得消耗更多的资源。
正因为这个逻辑,其中一位大法官才公然说:“为了平等待人,必须待人有别。我们不能够,也不敢让平等保护条款延续种族上的优越性。”意思是,只有亏待白人,优待黑人,结果才能公平。而另一位法官则针锋相对地反驳说:投票支持平权运动的法官,其实都是铁杆的逆向种族歧视者。
因为在偏远的小镇,居民的同质性强,歧视外人不会有多大损失,而在纽约这样的多种族集聚的地方,如果歧视别人,就得蒙受巨大的损九九藏书网失。并不是人生下来就心胸宽广,人们不歧视别人的心态,是在竞争当中慢慢习得的。
为了探寻究竟,兰达在当地找了一个橡胶园,她发现这一带的橡胶园是由来自福建泉州和永春县的五大家族把持的。这五大家族分别姓陈、李、林、黄、严。她发现华人之所以强调儒家思想,是要用儒家思想来进行关系计算,其目的是要进行信用评级。
所以说,只要稀缺不可避免,选择就不可避免,区别对待就不可避免,歧视也就不可避免。
在国有企业里,竞争压力较小,招聘部门就有更大的主动权去歧视特立独行的人;相比之下,在私营企业里,竞争压力较大,雇主如果以貌取人,就得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他们会更看重雇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而忽略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偏好。在这样的机构里,歧视现象就比较少。
可见,歧视有时候也是非常有建设性的。
这个案子,要是我来判的话,我会这么说:
这个判决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法官绕来绕去都未能直面现实: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总的入学名额只有100人,因此必然要区别对待,实施歧视。照顾了这个群体,就会损害另外一个群体的利益。如果不准明晃晃地亏待白人,那就只能静悄悄地照顾黑人。
稀缺的原因
到了1992年,联邦储备局波士顿分行发布了一份所谓的科学统计报告,声称经过严密的计算,美国商业银行肯定是对弱势群体进行了歧视。
歧视的起源
是什么造成了稀缺呢?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二是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不断升级。
人的需求永无止境
当然可以说,这种需求是被营造出来的。但是一次一次使用之后,我们就觉得,肩膀上看不到头屑是个人清洁卫生的一个标准。我们今天的人,肯定要比20年前、50年前、100年前的人更干净、更卫生、更悦目。
平权运动,一场反歧视运动
先说第一个原因,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到商店找自己最喜欢的商品时,发现它的价格是最高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喜欢的别人很可能也喜欢。
次贷危机为什么会发生?有人说,是因为资本家贪婪。可是,资本家从来都是贪婪的,贪婪,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次贷危机。
由于东西总是不够的,资源总是稀缺的,人们在利用有限资源的时候,就不得不对资源的用途进行选择;而每当要做选择时,都必须采取某种选择的标准;一旦确定了选择标准,就意味着存在区别对待,而区别对待就是歧视。
真正的原因是这样的。历史上,美国人的购房率一向都比较低,其中一个原因是银行家非常审慎,不轻易放贷,因此大多数的美国人买不起房。而从1960年开始,美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目的是矫正社会上不公正的现象,支持所谓的弱势群体,鼓励他们买房。
我跟太太结婚,也是做了选择。我娶了她,就歧视了世界上其他的女人,也歧视了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因为现在有些国家同性也可以结婚了。虽然我想平等对待所有的人,但是法律不允许我这样做。
兰达通过分析发现,其实闽南人这么做是有道理的。华人生活在马来西亚,语言不通,寄人篱下,真发生借钱不还的情况,很难把别人告上法庭。华人没有政府关系,也不懂当地的法律,正式的司法系统很难保护他们,就只能用这种距离的计算进藏书网行自我保护。
歧视不是问题,如何歧视才是问题
最后的结果,就是次贷危机。
加州大学明文规定要照顾弱势群体,而弱势群体又不包括白人,这是否也算一种歧视?
也就是说,要照顾弱势群体可以,但不能定量地、有配额地推行这种做法。最后巴奇被允许入学。
巴奇诉美国加州大学董事会案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子,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大多数人容易忘记的一点:稀缺必然导致歧视。我们不应该问要不要歧视,而是要问应该如何歧视。
他们把人分成七等以后,做生意的时候,针对不同等级有不一样的条款,贷款收取的利息也不一样。
法官们在争论的是如何才能避免歧视,而他们似乎还没弄清楚,由于稀缺性的存在,歧视是不可避免的,是绕不过去的,凡做选择就必有歧视。

第009讲 稀缺

经常有人说,美国人怎么样、日本人怎么样、韩国人怎么样。这都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视角,这种视角是一种歧视。但了解陌生人是有成本的,以偏概全(歧视)能让我们以最低的成本获取一些初步的印象。
兰达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侨,从小在马来西亚长大。她在小时候就发现,本地人经常有排华的行为,排华的理由之一,是华人做生意的时候排斥非华人。
歧视不可避免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反歧视的法律,比如美国。
后来我到了美国,在一个班里,有中国人,有美国人,有白人,有黑人。这时要组成学习小组,如果我还坚持小时候歧视的习惯,不是广东人就不跟他交往,不跟他组成学习小组,那我的学业恐怕就会大打折扣了。

第012讲 歧视的作用和限制歧视的恶果

我们永远不能避免歧视。例如,资源有限,一块木材,拿来造铅笔,就不能拿来盖房子;时间有限,今晚去看电影,就不能留在家里看电视;金钱有限,买了王菲的唱片,就不能买别人的唱片了。
对人歧视越多,自己代价越大
同样的道理,在不同机构里,歧视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如果一个男人身上文着文身,戴着鼻环,梳着小辫儿,那么他在国有企业里受到的歧视严重,还是在私营企业里受到的歧视严重?
当地的华人把人分成七等:第一等,直系亲属,也就是近亲;第二等,大家族当中的远亲;第三等,同族或者同姓的人;第四等,同村的人;第五等,同方言的人或者其他说本方言的中国人;第六等,说其他方言的中国人;第七等,非中国人,包括欧洲人、印度人,还有马来西亚本地人,等等。
商业银行看到无论怎么放贷,最后都有政府兜着,已经没有风险,自然改变观念,不再对借款买房的人进行严格审查,相反,都鼓励大家借款。

思考题

人们的歧视行为,是在选总统的时候更严重,还是在选伴侣的时候更严重?

思考题

你能不能举一个歧视的例子,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歧视不合理,但你却觉得它是合理的?

有人评论道:“你这是歧视,你是以对一般老虎的印象来判断这只具体的老虎,你应该多花一点时间了解这只老虎。”我们会说:“我了解不起,时间太紧,风险太高。”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