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共和政体下的罗马
了解希腊之后
目录
第一章 罗马的诞生
第一章 罗马的诞生
第一章 罗马的诞生
第二章 共和政体下的罗马
第二章 共和政体下的罗马
了解希腊之后
第二章 共和政体下的罗马
第二章 共和政体下的罗马
第二章 共和政体下的罗马
上一页下一页

因为护民官既要维护平民的利益,同时又要向国家统治层反映平民阶级的意见,所以这一职位的设立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平民的全胜,但是仔细品味,实在有些微妙。
国王政体的罗马
这种状况不能延续下去。以元老院为牙城的贵族也意识到了有必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围绕《土地法》,平民阶级始终在坚持不懈地抗争。他们举行过罢工,拒绝应征参军,即使应征参军,也是在战场上消极怠工,拒绝奋力拼杀。他们的种种行为绝对够得上被判死刑。但是他们终究没有取得斗争的胜利。原因不在于他们缺少凝聚力,而在于他们名誉至上的美德。
对此,平民欣然接受,甚至有更多的平民响应执政官的号召加入军队。战斗以罗马的胜利而告终。接下来发生的另两次和不同部族之间的战斗也以罗马告捷而结束。
既然法律规定他们不能结婚,那么要想把平民姑娘占为己有,只能让她做自己的情人或奴隶。因为担心姑娘拒绝做他的情人,阿庇乌斯于是指使自己属下的一个人,让他对外宣称姑娘是自己家的女奴生的孩子。因为奴隶的孩子仍是奴隶。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物,他们的孩子同样也归奴隶主所有。就这样,阿庇乌斯成功霸占了自己喜欢的姑娘。这一期间,姑娘的父亲,前护民官正在战场上英勇杀敌。
无论是谁,不得用禁闭或锁链阻止罗马公民响应执政官的号召自愿参军,不得在罗马公民执行军事行动期间出售或没收他们的私有财产。
尽管知道根据法律只能接受这一结果,但是,平民阶级认为自己的正当权利遭到了否决。因此,他们的愤怒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比以前更强烈了。这次他们转移到了比罗马七丘远很多的蒙特萨克罗山上拒不出来。他们进行了第二次罢工。
但是,他的提案遭到了公民大会的否决。因为“税制=军制=选举制”的制度规定,在罗马,经济实力越强,有义务提供的士兵数越多,能拥有的票数也越多。于是,在这种制度下,贵族阶级要在公民大会上左右一项决议并非难事。
公元前509年,推翻王政后的罗马人高调宣布:罗马人自由了,罗马人绝不会让国王再次骑到自己头上了,由此开始了共和政制的新时代。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罗马人在与支持图谋王政复辟的最后一位国王小塔克文的伊特鲁里亚人之间的战争中,以及在与伺机把刚刚诞生的共和政体罗马连锅端的邻近各部族之间的战争中度过。为了抵御这些外敌,这一时期的国内自然而然地处在了举国一致对外的形势之下。
公元前494年,称为圣山的蒙特萨克罗一带响起了胜利的欢呼声。谈判结果是,决定设立一个专门以保护平民阶级利益和权利为目的的职位。这个职位叫作护民官(亦译保民官),就任该职位的必须是平民阶级出身,这是绝对条件。护民官不是在贵族阶级操控的公民大会上选举产生,而是另设了平民大会,由平民大会选举产生。最早的护民官人数为两人。
要让平民放弃罢工,这就足够了。在独裁官瓦莱利乌斯的号召下,平民走下山冈积极响应,很快就完成了10个军团的编组。
罗马人一方面对其他民族很宽容,另一方面又有很强的共同体意识。他们只要团结起来共同作战,http://www•99lib•net要取得战斗的胜利并不困难。这次战斗同样取得了胜利。任期结束后的瓦莱利乌斯辞去独裁官的职务,他把权力交还给执政官后,提出了一项提案,禁止剥夺欠债公民的自由。
通常我们认为共和政体要比国王政体先进,可是为什么共和政体下反而会出现国王政体时代没有过的这类阶级矛盾呢?首先,从下面的图解来看一下这两种政体的权力构造有什么不同。
顿时群情激奋,他们一齐涌向位于古罗马广场一隅的元老院会场。两位执政官力劝大家镇静,但是没有一个人听得进去。为了商议对策,紧急召集元老院元老开会。但是吓得浑身发抖的元老们躲在家里不敢前来。由于参加者没有达到规定的人数,临时会议未能举行。
但是,这次的事态与公元前501年的那次不同。这一次独裁官的任务不是排除外敌,而是平定国内的动乱。因此,这次任命的独裁官没有从拒绝向平民阶级妥协的斗争派中产生,而推举的是与平民相处极其融洽的瓦莱利乌斯家族的马尼乌斯。他是第一代执政官“亲民者”瓦莱利乌斯的弟弟。
但是,罗马平民阶级的力量在不断积聚。接下来他们提出的要求是法律的成文化。
有一天,古罗马广场来了一位平民老人,此人年近60岁,快到服兵役的上限年龄了。只见他身上穿着破衣烂衫,神情极度疲惫。从他被长长的头发和凌乱的胡子遮住的脸上看,他既不像是要饭的,也不像是奴隶。他那穷困潦倒的模样吸引了聚集在古罗马广场的人们。人们关切地问他怎么回事,老人紧闭的双唇终于慢慢地张开了。
梭伦改革中,根据不动产的多少分配兵役比例的税赋和参加国政的权利这一制度,用不着向梭伦学习,罗马在王政时代就早已确立。在雅典,克利斯提尼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把不动产改成了动产。但是,罗马是农业国,和工商业国家雅典不同。如果把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依据改成动产,不符合罗马的实情。这一点大概平民也有同感吧。罗马平民要求的不是把不动产改成动产,而是不动产的公平分配。但是《十二铜表法》丝毫也没有触及这个问题。
罗马人在重新制定法律的时候,通常不会采用对现有法律进行修改的方法。即使现有的法律很不合理,或者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也要全盘保留,而重新制定新的、适用的法律。结果,旧法中与新法不符的部分自动失效。在外行人眼里,法律的这种重新制定方法一定很有吸引力。因为修改旧法,眼光容易盯着过去,而制定新法只要看现在和将来就可以了。

尽管如此,护民官的设立在短时间内还是给罗马带来了国内的安定。乘此时机,罗马元老院开始努力修复和邻近各部族之间因推翻王政而日趋恶化的关系,尽早结束因废除王政导致的与他们之间连年不断的战争,重建宗教、语言和军事一体化的拉丁同盟。
通常,罗马人在取得战斗的胜利后,不会把对方部族置于彻底的统治之下。他们更愿意接受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置的方式。虽然不是全部,但是很多情况下他们会接收战败方的部分“所有地”,把其中的一半作为同盟国赢得的份额分给它们,另一半留作自己的“公有地”用来出租给罗马公民。围绕这一公有地的出租份额比例,再次引起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对立。
在地里埋头耕作、安静地度过每一天的辛辛纳图斯,一接到独裁官的任命通知,马上扔下锄头,拿起权杖,率领国人,与入侵的外敌作战。取得这一战斗的胜利仅用了不到15九九藏书天时间。战斗结束后,尽管离6个月的任期还很远,辛辛纳图斯却在第16天就奉还了独裁官的权杖,重新回到自己的地里,开始日常的百姓生活。只留下年幼的后代、带领一家人为保卫国家宁为玉碎的费边也是很好的例证,证明罗马贵族心怀强烈的使命感。
然而,与此同时,共和政体下的罗马出现了新的严重矛盾,那就是在以后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把罗马社会一分为二的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对立关系。
罗马城内充满了革命前夜的气氛。就在这时,传来了外敌来袭的消息。执政官们没有时间细细地思考对策,无奈之下,执政官之一的塞尔维利乌斯发布了一则通告,试图和平民达成妥协。
没有一项内容是新的,真不知道他们去希腊都考察了些什么。这一定是大多数罗马人的内心困惑。
其次,护民官虽然有否决权,但是有附加条件,即战时不得行使这一权力。罗马树敌很多,几乎年年都处在战争之中,以致规定和平时期必须关闭的雅努斯神殿的大门总是敞开的。这就表明,护民官享有的最大权力——否决权——的行使机会是少之又少。
《十二铜表法》是因为共有十二条法律被分别刻在十二块铜板上才这样叫的。这是古罗马最早的一部成文法,据说今天研究罗马法律的专家也只能理解其中的三分之一左右。我想大概是评价实在太差,不断进行修订的缘故吧。
这件事情之后,因为制定成文法而被授予绝对权限的十人委员会瓦解了。贵族阶级答应了平民的要求,规定今后没有平民方面的同意,不再设置任何机构。这也是小意外推动大进步的一个典型事例。

但是,进入共和政体后的罗马,权力构造发生了变化。由两位执政官同时执政取代以前的国王,尽管可以多次当选,但每次的任期都是一年。两个人同时执政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独裁,但任期只有短短一年的两位执政官除了祭祀,还承担所有以前由国王负责的工作,因此,他们需要具备相当强的能力和成熟的思想。而年年选择两位执政官的,就是由各派势力首脑组成的团体——元老院。
第三个要因我想可以概括为这样一种情形:尽管罗马平民强烈要求少数人统治的政体下的机会均等,但是他们并没有要求改变少数人统治的政体,即寡头政治。尽管他们要求授予自己的代表以统治的权力,但是他们并没有要求让平民阶级的所有人都参与政务。
他曾经有一些农田,因为那里变成了战场,农田和家毁于一旦,没有烧死的家畜被偷被抢。为了重建家园,他不得不借钱。借款的利息非常高,而收获也不像预期的那样,少得可怜。实在没钱还债,所以根据法律,他就成了债权人的私有物。虽然是罗马公民,却落了个农奴身份,债主使用他比使用奴隶还狠。
但是,这样的结果并不表明雅努斯神殿的大门可以关上了。因为在拉丁各国成为盟友之后,还会有其他部族出现,成为新的敌人。从战斗的结果来看,虽然还做不到屡战屡胜,但基本上都是罗马军占优势,所以在这一点上没有问题。问题恰恰就出在战斗中的胜利次数过多。
凯旋的罗马士兵想当然地认为塞尔维利乌斯发布的通告很快就要变成法制。然而另一位执政官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拒绝同意这则通告的合法化,原因是塞尔维利乌斯事先没有征求他的意见。罗马执政官的权限规定任何决策必须两位执政官意见一致才能生效。元老院的大部分人大概已经忘记了被蜂拥而至的群众吓得不敢露面时的恐惧,赞成克劳狄乌斯依法行使否决权。九九藏书
因此,国王政体的权力构造呈三足鼎立。三足鼎立的构造非常稳定,这也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三条腿的桌子总是很常见的原因。
而且,享有罗马公民权的人接受判决后,可以向公民大会提起上诉。如果公民大会否决上述判决,那么该公民将不被处以死刑。这一条文也不过是对共和政体诞生之初已有的法律进行了追认而已。此外,贵族和平民之间的联姻依然在禁止之列。

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出台。一条一条刻在铜板上的《十二铜表法》出现在古罗马广场的一角。对于它的内容,期待已久的平民自不必说,连协商派的贵族也不禁哑然。
为此,向希腊派遣了考察团,向希腊学习法律成文方面的经验。公元前5世纪中叶,三个罗马人带着讲述至此的罗马现状向雅典出发了。考察团带着罗马人尤其是平民阶级的满心希望离开了罗马。在考察团回国前的这一年里,平民阶级暂时停止了和贵族之间的抗争。
一听到敌人逼近国界,他们就会冰释前嫌,自愿参军;一得知友军陷入苦战,他们就无法坚持消极怠工或拒绝上前线。罗马最终还是能够赢得战斗。
除了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平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无法还清欠债时的人身自由问题。虽然这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自己的人身自由作为借贷担保而产生的问题,但是在《十二铜表法》中,对这个问题只是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而已。
平民阶级认为公有地的出租分配偏向贵族阶级,而贵族阶级则以尊重私有财产的法律为挡箭牌,抵制平等分配。罗马人本来就是个农牧民族,对于他们来说,所谓的财产就是土地。对于视土地为根本的人来说,不是只要能分得土地就可以不在乎土地的好坏。土地有肥沃和贫瘠之分。由于肥沃的土地分配给了贵族,自己只能得到贫瘠的土地,平民阶级对此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事态发展至此,民愤激昂,再也没有人响应执政官的号召,一致对敌,共同抵抗再次来犯的外敌。他们固守在埃斯奎里山和阿文庭山,拒不出来。这是罗马历史上最早的罢工运动。
护民官有权对执政官做出的决定行使否决权,同时享有和今天的国会议员相同的人身不可侵犯权。
第一个要因大概要归咎于作为农牧民族的罗马人自古以来的保守性格吧。罗马人本能地厌恶改革,即使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进展也很缓慢。一旦改革成功,就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他们与希腊人相比,发展的速度也很缓慢,但是一旦开始发展了,又能保持长期的持续性。即使进入衰退期,大概也会是慢慢衰退的。
首先,执政官和元老院避免了与平民阶级面对面的交锋,以后他们只需要与两位护民官交涉就可以了。想象一下以群体为对象的交涉和以两个人为对象的交涉,它们的区别显而易见。
父亲这样说着,手上的短刀深深地扎进了姑娘的胸口。
这件事情不仅让留守罗马的平民愤慨不已,就连身在战场的平民也竞相表示愤怒。他们全体聚集到蒙特萨克罗山,抗议贵族阿庇乌斯的专横。贵族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们逮捕了企图率领属下和平民进行对抗的阿庇乌斯,并择日进行审判。就在判决的前一天夜里,顽固的保守分子、自尊心极强的阿庇乌斯无法接受被审判的耻辱,选择在狱中自尽。
这只是一两个有名的事例,而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的史实更是不胜枚举。因此,当战争结束,外敌来犯的担心刚消失,就开始浮出表面的贵族和平民之争始终得不到解决也就不难理解了。
借款人如果在约定的99lib.net时间内无法还清欠债,则被拘留60天。60天后依然不能还清,则或卖为奴隶,或用无偿劳动抵扣借贷的款额。但是,正在执行军务时除外。这几乎就是以前的翻版,不过是把曾经不成文的东西变成成文的而已。
《十二铜表法》从出台之时就评价不佳。期待落空的平民阶级再次摆出了对抗的态势。效果很快显现。制定《十二铜表法》的主要领导人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率领的罗马军队两战两败。但是,罗马人通常不会把战败的责任归咎于司令官身上。平民对克劳狄乌斯的不满爆发,不是因为这两次战斗的失利,而是因为他在一件事情上的做法。
罗马国王是终身制的,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经元老院确认同意。一位国王只要在王位上坐上三四十年,势必与元老院的关系变得很松散,权力独立性也会很高。因为元老院的职责只剩下向国王提建议和劝告了。与此相反,所有罗马公民都可以参加的公民大会,因为有权对国王施行的政治策略和军事行动投票赞成或反对,从而维持了他们与国王之间的关系。
共和政体诞生之初的十几年里,罗马不得不举国一致共同对外。但是与此同时,罗马的平民阶级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力量。他们意识到,没有他们的参战,无休止的战争既不能取胜也无法坚持下去。
之所以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究其原因,其中之一竟然在于该时代的罗马人具有的美德,这不免让人啼笑皆非。
几乎连年不断的战事使他们不得不长时间地离开他们工作的农田、牧场、施工现场或商店,直接导致了平民阶级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差。另一方贵族阶级有大片的农田、牧场做后盾,即使不劳动,经济也不至于很快衰退。因此,经济上的理由就像一根导火索,导致罗马平民阶级起来反抗贵族阶级。
一年后,他们为编写成文法成立了十人委员会,由包括回国后的三个人在内的十位委员组成。这一机构有相当大的权力,为了编写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它可以拒绝任何妨碍该项工作的事情,就好像委员会是无任期年限的独裁官。但是十人委员会的领导者不在从希腊考察回来的三个人之中,而是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这位一开始就明确要与平民进行斗争的人物。
他说为了保卫祖国罗马,曾经参加过无数次战斗,还当过百夫长。于是,人们就有了疑问:既然这样,为什么现在这样落魄呢?对于这个问题,老人的回答是这样的:
共和政体的罗马
第二个要因是罗马贵族抗争的态度非常强硬。和雅典贵族不同,罗马的贵族阶级拥有强大的力量,足以和平民阶级一决高下。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细述。
推举独裁官意味着事态已经相当严重。虽然独裁官的任期只有短短6个月,但是对于他的决定,即便是执政官也无权提出异议。这是只有共和政体的罗马才有的一种制度。当罗马出现紧急事态时,推举独裁官,把平时两位执政官共享的权力集中到一个人手中,以此渡过危机。公元前501年,罗马在对萨宾人的战斗中曾经有过先例。
还有,如果贵族阶级安于现有的权利而回避做出牺牲的话,平www.99lib.net民阶级的不满就有了大义的名分。但是,当时的罗马贵族简直就是位高责重的榜样,处处以身作则。因此这也很不利于平民阶级。
说着说着,老人脱去身上的衣服让大家看他的身体。身上除了刀伤显示他曾经是一名战士外,还有数不清的鞭痕。
“若要还你自由之身,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其间,最后的国王和他的儿子们相继客死在亡命地或战死在战场上,王室没有了后继之人。而邻近各部族也在罗马军的顽强抵抗面前再次收敛起来。罗马暂时成功地渡过了新生期被侵扰的危机。
这个问题远比剥夺欠债平民人身自由的问题严重得多。欠债平民的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设立护民官这一职权得到保护。但是,这个问题随着战斗的一次次胜利,对立逐步升级。
得知这一消息,她的父亲马上赶回罗马。看到被抢的女儿,这个男人忍不住失声痛哭。
至此,我非常希望接下来要写的罗马终于确立了自由和秩序并存的先进政体,既不同于重秩序的斯巴达,也不同于重自由的雅典。然而,史实并非如此。其后的罗马直到公元前367年,在漫长的80年里始终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贵族和平民之争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造成这种情形的要因可以列举如下几个:
元老院被迫认真讨论起对策来。平民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朗,他们要实施罢工。对此贵族一次次地进行了商议,出现了斗争派和协商派。结果,以克劳狄乌斯为首的斗争派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只好由元老院做出裁决,最后决定推举一名独裁官。

于是,执政官和元老院之间的距离自然是逐年缩短,渐渐地,三足中的两足出现重叠,直至合二为一。至于公民大会,虽然它的权力和以前一样,但是在罗马共和政体的权力构成从三足鼎立变成二足并立后,他们迟早会产生不安全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来也见不到两条腿的桌子。因为这一不安定的因素,所以罗马国内出现了王政时代没有过的这一结果。
也许到了此时,共和政体下的罗马终于看似迎来了平民掌握政权的时代。因胜利而意气风发的平民在战场上表现得更加出色,与外敌的战斗屡战屡胜。罗马的平民阶级甚至把军事上的战绩也归功于自己。如果这时的罗马平民阶级和波斯战争后的雅典平民一样,宣布由“平民”负责国政,这也许更符合历史潮流。如果这个时候罗马的平民阶级真的这样做了,罗马也会经历民主政体。然而,罗马并没有这样做。
贵族中的协商派和平民阶级中的稳健派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力量。时间并不宽裕,没人知道外敌何时来犯。因为罗马国内两个阶级对抗的消息,别说是邻近各部族,甚至已经传到伊特鲁里亚人的耳朵里了。

法律只要还停留在口头约定上,在执行中就容易偏向握有法律制定权的贵族阶级。因此,平民阶级要求法律条文化合情合理。成文的法律谁都能看得到,执行起来就可以做到客观公允。正因为要求合理,所以贵族方面无法对其置之不理,而且,在这件事情上,贵族中的协商派也和平民意见一致。
《土地法》造成的对立使得罗马像体内长了瘤子一样难以安生。就这样,在对立和摩擦中过了500年,直到尤里乌斯·恺撒的出现,才得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但是,他出身于克劳狄乌斯这一罗马的名门望族,姑娘却来自平民阶级。虽然这个女孩的父亲曾经担任过护民官,但平民终究还是平民。《十二铜表法》禁止贵族和平民通婚。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