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目录
第一章 罗马的诞生
第一章 罗马的诞生
第一章 罗马的诞生
第二章 共和政体下的罗马
第二章 共和政体下的罗马
第二章 共和政体下的罗马
第二章 共和政体下的罗马
第二章 共和政体下的罗马
参考文献
上一页下一页
A.Toynbee,Hannibal’s Legacy: The Hannibalic War’s Effects on Roman Life. I: Rome and Her Neighbours Before Hannibal’s Ent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London,1965年,《汉尼拔的遗产》(秀村欣二等译,河出书房新社,1969年)
尤里乌斯·恺撒(Caius Iulius Caesar,前100—前44年):他是历史上罕见的人物,用简洁明了、典雅而独特的文体叙述了自己的事迹。如果他和丘吉尔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一定会早于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写作能力绝非丘吉尔等人能及,就连西塞罗都不惜溢美之词。其代表作为《高卢战记》(De Bello Gallico)。(《恺撒文集》,国原吉之助译,筑摩书房,1981年。)
金币·银币·铜币
古代罗马有一个官职叫大祭司,是在公元前509年实施共和政体时设置的官职,他是宗教祭祀的最高负责人。就像本书中介绍的那样,这是一个普通官职,在公民大会上选举产生。除了是宗教祭祀的最高负责人,这个官职还有一项工作,就是书写每年的日志。他们要详细记录每一天里发生的一切与罗马有关的事情,比如有哪些人当选本年度执政官以下的官职,与哪个部族发生了战争,在哪里进行了和谈,等等。在实施共和政体之前的王政时代,大祭司由国王兼任,因此,书写日志想必也是国王的工作,因而留下来的史料不仅少而且很不清楚。但是,自从实施共和政体以后,这种日志式的记录工作得以延续下来。这项工作不是在官邸里进行的,也不是当即收纳于档案馆中的。在这一年里,记录下来的日志就放在官邸的前面向世人开放,一年过去后,才保存到档案馆中。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公元5世纪,因此,这意味着在古罗马存续期间,这样的记录从未中断。关于这一点,有史实可以证明。虽然历史学家李维指出,古罗马史料因公元前390年凯尔特人入侵被付之一炬,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以后的罗马人喜欢记录的习惯。

J.Vogt,La repubblica romana,意大利语翻译:Bari,1987年
国王政体、共和政体时代(前753—前31年)
L.Pareti,Storia di Roma,共6卷,Torino,1952年

二、写于后世、以研究为主要目的的历史著作,即二手文献

提图斯·李维(Titus Livius,公元前59—公元17年):从32岁开始一次10卷地撰写出版《罗马史》(Ab urbe condita libri),他一生中一共写了142卷,这些著作又被罗马人赞誉为罗马历史研究的金字塔。这部《罗马史》记述了从罗马开国到公元前9年的史实,只是大部分在中世纪时散失了,现存的部分不到原书的三分之一,使得罗马史研究者扼腕叹息。
http://www.99lib.net
村川坚太郎、弓削达、吉村忠典、铃木一州、秀村欣二、吉野悟、青柳正规、长谷川博隆、北原理雄、柴田光藏、石本雅男、佐藤笃士、国原吉之助、大场正史、井上智勇、岛田诚、松本宣郎、船田享二、坂口明、市川雅俊、本村凌二、毛利晶、岛创平、后藤笃子、栗田伸子,以上各位学者的所有著作和研究论文。
哈利卡纳苏的狄奥尼修斯(Dionysius of Halicarnassus):生卒年不详,是奥古斯都大帝时代出生于哈利卡纳苏的希腊人。为了写《古罗马史》(Antichita romane),移居到罗马,记述了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264年为止的罗马历史,共20卷。
但是,即便无意于书写日志式的历史,对于希望把历史写得生动有趣的人来说,再也没有比枯燥无味的、流水账式的记录更难能可贵的史料了。没有这种记录,生活在公元1世纪的历史学家李维大概写不出《罗马史》;同时代的狄奥尼修斯特意从小亚细亚的哈利卡纳苏移居到罗马,想必也是为了便于查阅收藏在罗马档案馆中的这些记录吧。
C.Nicolet,Rome et la conquete du monde mediterraneen,Paris,1978年
作者按:以上各文献中,不仅仅限于国王政体和共和政体时代的罗马,也有一些涉及了帝政时代。从《罗马人的故事》第二册开始各册末的参考文献中只刊载未在这里提及的文献。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井上幸治责任编辑,中央公论社,《世界名著》第28卷,1972年)
萨卢斯提乌斯(Caius Sallustius Crispus,前86—前35年):在不得已放弃政治生活后,开始了写作生涯。因此,作为历史学家,人们经常把他和马基雅弗利做比较。他留下了非常出色的著作。体现在文章中的热情和卓越的描写能力也经常被视为能够与马基雅弗利进行比较的缘由。其代表作为《喀提林阴谋》(De Coniuratione Catilinae)、《朱古达战争》(Bellum Iugurthinum)和《历史》(Historiae)。

M.Grant,Storia di Roma antica
九*九*藏*书*网
意大利语翻译:Roma,1981年
以上这些都是综合描写关于罗马史的著作,关于每个事件、现象、人物均刊载于相关册的末尾。
S.I.Kovaliov,Storia di Roma,意大利语翻译:Roma,1982年
沿着罗马大道,每隔一罗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无论在当时还是现代,它们无疑都是重要的历史信息来源。此外,墓碑和纪念碑也都是重要的史料。与帝政时代相比,共和政体时代留下来的碑文比较少,不超过1 300块。把这些碑文收集整理后出版的有以下两部:《拉丁碑铭集》(Corpus Inscriptionum Latinarum,Berlin,1861年)、《罗马共和时代碑铭集》(Inscriptiones Latinae Liberae Rei Publicae,Roma,1972年)。
日志中记录的是每一天发生的事情,尽管详尽,内容却难免枯燥。生活在公元前2世纪的老加图在写历史的时候曾经这样说过:
T.Mommsen,Romische Geschichte,共6卷,Beilin,1854—
日本人的著作
A. Piganiol,Le conquiste di Roma,意大利语翻译:Milano,1972年

有关罗马史的主要史料
普鲁塔克(Plutarchus,46—120年):在此无须多说,是《希腊罗马名人传》的作者。
阿里斯托芬:《喜剧全集》(《希腊喜剧全集》,田中美知太郎等译,人文书院,1961年)
科尔涅利乌斯·奈波斯(Cornelius Nepos,前100—前25年):尽管他的洞察力不及普鲁塔克,但是他作为罗马公民特有的观点不容忽视,是当时开始在罗马出现的知识分子中的一个。其代表作为《伟人传》(De viris illustribus)。除此之外的著作还有若干。
我无意于像大祭司那样记录每一件事情。我绝不会写诸如食品价格几许、大雾笼罩罗马几日、何时满月、几时月亏等等。
泰伦提乌斯(Publius Terentius Afer,前190—前159年):继普劳图斯之后出现的罗马喜剧作家。非洲奴隶出身,但是和历史学家波里比阿一样,是西庇阿家聚会上的常客。他写下了为数众多的喜剧作品。要了解布匿战争时期的罗马,他的作品也是必读的。
第一手史料是直接传递当时时代气息的史料,虽然它们被统称为原始史料,但是并非都出自当时人之手。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几百年前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历史专家都会九*九*藏*书*网有的疑问。事实上,以编年体的方式写下《罗马史》的李维是帝政初期的人,他写的《罗马史》却始于比他生活的时代早700年的古代。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Doidorus Siculus):居住在西西里的希腊人,生卒年不详。据说他的著作《历史图书馆》(Biblioteca)完成于公元前30年前后,40卷中现存的只有15卷。他的著作中介绍了罗马初期的史料,这在有关史料消失后的现在实属难得。
荷马:《奥德赛》《伊利亚特》(高津春繁、吴茂一译,筑摩书房,1964年)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久保正彰译,岩波书店,1966—1967年)
有关希腊史的主要史料
合著,Storia di Roma,共25卷,Bologna,1954—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普鲁塔克英雄传》,河野与一译,岩波书店,1952—1956年)
普劳图斯(Titus Maccius Plautus,前259—前184年):是深受布匿战争时期的罗马民众喜爱的剧作家,对于希望了解那个时期的人来说,他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为了了解布匿战争时期的罗马,他的喜剧作品是必读的,就像为了了解雅典而必读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作品一样。
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史料。因为在苏拉以后,货币也被当时的掌权者用作非常重要的宣传手段。例如,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制造的货币等。这种通用货币,即使看不懂罗马世界的通用语拉丁语或希腊语的人,每天也会拿在手上。这种宣传手段用得最充分的是恺撒,这位伟人常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
柏拉图:《全集》(代表作的责任编辑为田中美知太郎,中央公论社,《世界名著》第六卷,1966年)
G.Dumezil,La religione romana arcaica,意大利语翻译:Milano,1977年
莎草纸文献是指从埃及的沙漠中发现的书写于莎草纸上的希腊语史料。例如《古典文化研究导论》(Introduzione Allo Studio Della Cultura Classica,Roma,1975年)。
Ch. Wirszubski,Il concetto politico di liberta a Roma tra Repubbulica e Impero,意大利语翻译:Bari,1957年
马尔库斯·波尔基乌斯·加图(Marcus Porcius Cato,前234—前149年):布匿战争时期罗马伟大的政治家、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的政敌、罗马保守派重要人物。为了区别于恺撒时代的加图,又称他为老加图。他也是有关农业经营和历史的作品《农业志》(De agricultura)、《创始记》(Origines)等的作者。
九九藏书网
波里比阿(Πολύβιος,Polybius,前202—前120年):希腊人,亡国后被带到罗马,了解了新兴罗马的真实情形。回国后,开始写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各国历史——《通史》(Historiae)。作为同时代的人,尤其他对布匿战争的描述,有着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
阿庇安(Appianus):图拉真皇帝时代生于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人。公元160年前后,写下了由24卷长篇构成的罗马和地中海世界史《罗马史》。如果全部被保留下来的话,内容应该是从建国开始直到共和政体结束为止。对两大历史学家的著作中散失的部分起到了补充作用。
瓦罗(Marcus Terentius Varro,前117—前27年):恺撒时代的罗马人,最初追随庞培,庞培失败后,投奔恺撒,受命设立国家图书馆。他因担任此项工作,写了很多著作,代表作有《拉丁语研究》(De lingua Latina)、《罗马人记》(De gente populi Romani)、《论农业》(Antiquitates)。
瓦莱利乌斯·马克西穆斯(Valerius Maximus):生卒年不详。曾经把自己的著作《嘉言懿行录》(Factorum et Dictorum Memorabilium)献给罗马第二代皇帝提比略,因此,他应该是公元1世纪的人。写这部作品的目的大概是为了学习拉丁语修辞学的罗马学生。因为是逸事集,所以即使不是学生,读起来也很有意思,而且有用。
恺撒麾下的将军们:《亚历山大战记》(Bellum Alexandrinum)、《西班牙战记》(Bellum Hispaniense)。
G.De Sanctis,Storia dei Romani,共8卷,Roma,1979年
希罗多德:《历史》(青木严译,新潮社,1968年)
卡图卢斯(Caius Valerius Catullus,前87—前54年):恺撒时代的抒情诗诗人,留下了爱情诗的杰作《歌诗》(Carmi)。
(凡是已有日文版的,在这里只记录日文版出处。)
合著,Storia di Roma,共8卷,第4卷之前已出版,Torino,1988—
诗文·剧作
此外,除了尚存的罗马世界的建九_九_藏_书_网筑、遗迹、美术品和艺术品之外,其他所有遗存物作为史料也非常有用。
合著,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第4卷以后,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ondon,1969—
T.Frank,Storia di Roma,意大利语翻译:Roma,1970年
J.Bayet,La religione romana,Torino,1959年
色诺芬:《全集》(只含《回忆苏格拉底》,佐佐木理译,岩波书店,1974年)
亚里士多德:《全集》(代表作的责任编辑为田中美知太郎,中央公论社,《世界名著》第八卷,1972年)
碑文
卡西乌斯·狄奥·科克亚努斯(Cassius Dio Cocceianus):生活在公元2世纪至3世纪,虽然是希腊人,却是罗马元老院元老。他留下了80卷本的《罗马史》,内容从建国开始到公元229年,但留存至今的只有第36卷至第65卷。尽管如此,由于李维也没有共和政体末期的史料,所以他的作品和阿庇安的著作一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价值。
莎草纸文献
H.Wagenvoort,Roman dynamism,Oxford,1947年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年):罗马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因其好友阿提库斯从事出版业,所以他的著作基本上都被保留下来了,这也是学习拉丁语的欧洲高中生最憎恨他的原因。他的书信特别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的罗马状况,对历史学家来说,无疑是一大宝库。只是在偏重思想哲学的日本,西塞罗和爱比克泰德、马可·奥勒留一样,只有一小部分作品被翻译成日语。(《全集》,《世界名卷》第14卷,中央公论社,1968年。)

一、原始史料

留存至今的大祭司的记录只有一些残篇,数量之少屈指可数。但是,只要读过古代罗马人及希腊人写的东西,就可以了解到这些记录的利用率相当高。正是因为这些记录的存在,即便是生活在公元3世纪的历史学家也可以写出1000年前的古老历史。
学习历史,首先必须面对的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史料。史料分为两种,即原始史料(或称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所谓第二手史料,是后世的学者、研究人员以及历史学家写的史书。之所以称作第二手史料,是因为它们都是基于原始史料,即第一手史料,写成的。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