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组织智慧
第六章 文化竞争力
目录
总序
第一部 组织智慧
第一部 组织智慧
第六章 文化竞争力
第二部 信息化天梯
第二部 信息化天梯
第三部 创新营销
第三部 创新营销
上一页下一页
作为民营企业,创业初期张近东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生活得更好一点。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张近东深刻地体会到,民营企业规模小的时候是个人的,大了就是员工的、社会的,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直接关系到像苏宁这样的大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苏宁倡导“只要认同、融入苏宁的企业文化,不管是以前的老人、刚加盟的新人,还是刚毕业的年轻人,都不拘一格地大胆任用”。反之,凡不能融入苏宁文化、不认同苏宁价值观的,不管本事多大,苏宁都坚决不用。
四是把企业管理提到了很重要的高度,强调要增强企业的控制力,重目标、重执行、重结果。应该说这是预见到企业未来发展将会在管理上面临的重大挑战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之策。
晚上,陈金凤召开开业前的工作会议,商量对策。会刚开不久,就有员工兴奋地跑来说:等待购物的顾客已经排到了商场后面的加油站了。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很兴奋,紧张、疲惫顿时一扫而空。当晚,大家都留在店面进行最后的准备。
背后的力量还有为演出服务的各个工作小组:
不经历“大忙”不算苏宁人
一位顾客买了两台空调,由于顾客的儿子第二天就要结婚,顾客想要在儿子结婚前就把空调装好,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中心网点,网点的空调安装工王栓雷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动要求让自己去为这位顾客服务。货送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他还是按时抵达了用户家,规范地进行着每一步操作。
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算不上真正的士兵,在苏宁,没有经历过“大忙”,就不算真正的苏宁人。
“加班,为了顾客的满意。”
在这转型发展、二次创业的关键时刻,张近东认为,苏宁将从此走向大企业的发展道路,从保证企业做大、做强、做长的角度出发,有几个事关企业发展根本的问题必须予以明确和解决:
五是特别重视可持续。不论是要“持续增强企业赢利能力”、“持续增强企业控制能力”,还是“矢志不移,持之以恒,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服务品牌”,都反映出苏宁人做企业的良好心态:放眼长远又脚踏实地。
2003年,全国部分地区“非典”蔓延,4月29日,苏宁向北京市人民政府捐助300万元,用于北京地区的“非典”防治工作。
精彩的节目背后倾注了所有编演人员的许多心血与汗水。由于排练场地有限,一般都是每个节目轮流上场排练一次,但是有些大区的演职人员,一练就是两三次,一直到工作人员催促才肯下场。结果两分钟后,工作人员又在走廊上看到了他们的身影。原来,他们自发在没有空调的闷热的楼道走廊上强化训练。虽然看上去有些疲惫,但是他们嘹亮的歌声和真挚的笑容却让大家精神为之一振。
2006年,“超越梦想·成就未来”大型文艺晚会。首次号召全国各地选拔文艺精英,上报文艺节目,并安排各地演员统一集中在总部进行排练。当晚演出的舞蹈、武术、情景剧等节目都极具专业水准,所有演员克服高温、敬业团结的精神,令现场的观众为之震撼。
一家企业如何融入社会之中,如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过去可能还只是一种思考,或者是一个口号,今天已经到了义不容辞真正去做的阶段了。张近东说:“不管是对苏宁这家企业、还是对我个人来说,履行社会责任都是不可或缺的。”苏宁是一家目光远大的企业,明白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明白只有承担责任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如今,“苏宁之夏”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文艺表演,而是在唱歌、跳舞的同时,用歌舞去展示各个体系的发展、工作、文化、团队。苏宁人演的就是他们想的、做的。通过“苏宁之夏”这个平台,各个部门把自己的目标、业绩和苏宁人的精神风貌表演出来,真正起到了传承文化,传承企业的作用!
文化吸引人才
在节目中可以看到,苏宁概念店在采购环节上依托于智慧B2B平台,达到与供应商的无缝对接;通过JDA,实现系统化的门店布局和商品规划;在销售环节上通过概念店模式的建立,让顾客真正体验到智能化购物的快乐,体现了科技苏宁与众不同。行政总部和南京大区联合演出的歌舞剧《新跨越,新征程》,通过激情活力的丁家桥、奋进的新街口、多元协同的银河及即将入驻的昭示着百年苏宁梦想的徐庄智慧总部,不但对苏宁从宁海路开始创业的20年历程进行了总结与回顾,也展望了苏宁充满希望的未来……2010届“苏宁之夏”晚会第一次实现了全国苏宁同步网络直播,真正成为全体苏宁人的“春晚”。苏宁各大区的员工们在收看节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与现场互动。
张近东进一步指出,纵观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从他的实践体会来看,原始积累的创业发展靠个人奋斗,形成规模化的发展靠机遇和管理,实现可持续的规模化发展靠企业文化。
王师傅,苏宁一名40多岁的普通送货工。作为进城打工的老民工,2005年是他连续第三年选择到苏宁打工。当被问及原因时,王师傅说:“作为苏宁人,每次送货到客户家里,人家都说,你们苏宁的服务好啊,我就挺自豪的,这里有我的一份功劳。再说苏宁规定了,像我们这种季节工,只要是老员工,每年月基本工资增加50元,虽说不是特别多,但心里觉得苏宁对我们也挺有感情的,所以每次农忙一结束,就又来了。”
苏宁的价值观
苏宁拥有怎样的企业文化?张近东是如何打造苏宁的企业文化竞争力的呢?
企业文化有时颇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然而,走进苏宁,我们就会切切实实地感到它们的存在和力量。
卜扬,苏宁营销总部执行副总裁,回顾张近东对品牌建设的指导,深有感触:张总对苏宁品牌的珍视就像对生命一样,宁可在市场上知名度提升慢一点、声音小一点,也不能让企业美誉度和信誉出一点偏差。
但开业前一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店面的样品崭新、整齐地摆出来了,却很少有人过来观望。这与在别的地方开店的情形很不相同,在别的地方开店,开业前一天,就会有成群结队的人来店门口观望,而且都是急不可待地想冲进店里面去购买的架势。这一对比,让陈金凤的心一下子揪紧了,是不是成都的开店策略出了问题?
从苏宁《2009年业绩公告》看,2009年,苏宁年度纳税31亿,同比增长达53.7%,是企业利润增幅的1.75倍,上市以来累计纳税近百亿元。
谈及当时的老板张近东,她说:“他很有魄力,敬业精神强。他忘我地工作,全身心地投入。那时候他都是自己到柜台参与销售,自己去谈业务,亲历亲为。”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员工一致的价值取向。企业的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取向,并为员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企业价值观给员工以神圣感与使命感,鼓舞着员工为实现崇高的信念、宏伟的目标而奋斗。
弹指一挥间,10年过去,今天的苏宁已成为行业的领路者,并在加速迈向世界500强。然而回望苏宁二次创业这10年所走过的路,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苏宁所做的一切、所获得的一切,在苏宁《企业基本法》中都已是设计规定好的,或者是已有预料的。
行政组——晚会前,他们最先进入筹备现场,日夜轮流搭建舞台、保障用电。从舞台到贵宾室,从草丛中的配电箱到休息室的空调,一次次细致入微的检查,确保各项设备正常用电。晚会中,当所有观众为精彩的演出欢呼时,他们猫在配电箱旁,监督着晚会每条线路的用电情况;当同事们坐在座位观看演出的时候,他们坚守在晚会现场的各个岗位上,保障晚会现场的安全。晚会后,他们负责疏导所有观众退场和现场物资安全撤场……
回国以后,张近东就开始想怎样对“苏宁之夏”进行改造,开始有意识地将它变成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自从2007年转型以来,“苏宁之夏”一直在调整,真正变成外在看上去是文艺娱乐,而其内在的本质是企业文化的展示,是企业精神的自我教育,言我所做,做我所言。“苏宁之夏”成为企业文化落地的标本。
诗朗诵《专心专注,专业服务》(服务总部)
至真至诚、苏宁服务,顾客满意是苏宁人的唯一目标。既然以顾客满意作为终极目标,加班有时便是他们无可奈何的选择。苏宁店面的关门时间是在晚上9点,这个时间在零售业内算是比较晚的,但是在盛夏之时,苏宁某些大区的店面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空调,甚至统一延长营业时间,直至最后一位消费者满意而归。
企业竞争的最高层次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当对那些成功企业进行一番考察后,我们会发现,虽然它们成功的环境、方式、路径千差万别,但共同的特征是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并且这种企业文化既是其竞争力的源泉,又是其竞争力的一种体现。
“苏宁之夏”准备时间短,任务重,所有演员来自全国苏宁各个体系的员工。各大区、子公司接到总部通知后,纷纷上报节目,挑选文艺精英。经过总部的层层把关,确定文艺节目,各地演员再集中到南京总部,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之中,不少大区采取节目组合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苏宁人的大协作精神。特别是受南京“秋老虎”的影响,高温持续不下,所有演员发扬苏宁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每一个节目都认真排练,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要反复多次,一丝不苟,体现了苏宁人的执著拼搏精神。
年终表彰甚至员工工资的发放,张近东都会亲自过问,并要求按时发放,不允许迟发。很多外地员工的小孩在南京上学的事情,张近东也都会亲自帮助解决。
1998年夏季,更是空调销售特别火暴的“大忙”,售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安装师傅人手不够,不能及时为顾客安装空调。张近东立即下令,调集公司所有的人员,共同解决人手不足的难题。那时候很多管理人员白天忙一天,晚上12点以后还要到物流和售后服务那99lib•net边去协调,帮忙干活,平均每天休息的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
情景剧《苏宁动漫秀》(南京直属地区)
早上一开门,顾客像潮水般涌进来,电梯被挤停了好几次。回忆起那一刻,陈金凤仍难掩兴奋地说:“当时有一个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把摄像机架在了二楼电梯上,准备拍下顾客冲进商场的场面,结果摄像机被汹涌而来的顾客冲撞到地上,踩坏了……”
2006年,在与新员工亲切沟通时,张近东说:“夏季空调‘大忙’是公司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也是成为真正苏宁人的必经阶段。公司真诚希望所有新员工都能够积极投身‘大忙’,在‘大忙’中了解企业,融入企业。”
比如客服,作为一个直接面对顾客的窗口,“一个电话解决一切问题”的阳光服务理念是靠他们来传递的。以杭州大区嘉兴公司为例,“大忙”期间,受理组客服日受理量高达1000单以上,而工单日处理量也高达100条。投诉组也是客服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帮助顾客解决问题,她们不辞辛劳、忘我工作。
那时的“大忙”,没有人能例外,包括张近东本人。
20年来,一年一度的“大忙”积累了苏宁人钢铁般的意志和优秀团队,成为苏宁连锁事业最为宝贵的财富!
有一次,张近东要外出参加一个重要活动,已经出了南京城,突然接到电话得知一名在苏宁工作了10多年的老员工突然发病,而且情况危急,他决定不去参加活动,立即调转车头赶赴医院,亲自和医生讨论治疗方案。为了老员工可以得到最好的诊治,张近东还想办法请来北京、上海的专家来南京会诊,最后该员工转危为安。
2002年5、6月份进驻北京,6月22日进驻西安,23日进驻合肥。为连锁店筹建,这半年苏宁元老陈金凤几乎跑了大半个中国,先是在北京协助范志军(时任北京苏宁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一个月时间完成两家店的开业,之后转战西安,参与西安店筹建后期工作以及开业。10月1日,陈金凤又挥师向西南,同时启动重庆与成都两个市场开店工作。
“大忙”——这是一个字典里没有的词,来自于苏宁人的劳动与创造。只有苏宁人才真正知道它的深刻含义。
虽然开店的队伍有保证了,但筹建过程中,仍然遇到了不少的阻力。武林门店和当时杭州的手机零售商圈隔了一条街,听闻苏宁将要卖手机的消息,当地手机零售经销商大为恐慌,成立了23家零售商手机联盟,每家收取2万元保证金,共同封锁对苏宁的供货,企图从货源上钳制苏宁的进入与销售。这个手机联盟甚至动员媒体拒绝为苏宁做广告,不允许工厂派导购、给货,甚至派人来抢苏宁的机器。当时协助筹建该店的凌国胜将这一情况向张近东作了汇报,张近东要求务必想出解决办法,如果杭州找不到机器卖,就从南京,从其他地方想办法。这一提议提醒了凌国胜,他迅速通过南京的运营商联系了一家供货商。但问题又出来了,只有机器没有运营商的号码,同样不好卖。怎么办?那时刚刚实行机卡分离,卖手机实际上卖的是网络,放号相当紧俏。凌国胜四处寻找,最后终于通过运营商的介绍,找到了放号的代理商。
开店:为成功开业兴奋不已
在苏宁,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加班,并且,职位越高,加班肯定越多。
秘书组——计划、通知、跟进、会议组织、问题协调……这些是筹备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2010年7月初筹备工作正式启动,自此,秘书组成员便如先锋一般,开始全力出动。从最初的筹备组织架构的搭建,到各项计划的制订、执行和落实,再到彩排、演出期间各组现场的对接、协调。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秘书组凭借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责任心和协作的精神,一起奋斗,传达筹备信息、跟进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领导关心下属、下级尊重上级成为了苏宁文化的一贯传统,也是苏宁家庭式氛围的集中体现。公司大了之后,张近东无法做到一一关心,他就要求各级管理干部把营造家庭式的氛围当做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甚至连员工的婚嫁问题,都会仔细过问,安排专门的婚礼筹备小组帮忙筹备,安排公司的领导去发言、做证婚人等。作为这么大一家企业的董事长,能亲历亲为地做这些看似和企业发展毫无关系的事情,简直难以想象。然而张近东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苏宁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售后安装突击手,才能让千百万用户亲眼所见、亲身体验苏宁的阳光服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我们把企业比做水上之舟的话,那么文化就是载舟之水。
苏宁的企业经营活动,一切以人为本,在企业内部塑造了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从而使每一位人才都饱含热情,积极地、富有责任感地从事创造性活动。就连进城打工的老民工,也被苏宁的文化深深吸引住了:
舞蹈《领航》
2008年,雪灾、汶川大地震等一个又一个灾害接踵而来,在英勇抗击这些自然灾害时,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事迹。这种英雄楷模精神也悄悄在苏宁生根。
舞蹈《腾飞的西部》(西北区)
合唱《苏宁之歌》(全体演员)
作为一名普通的送货师傅,周明自莆田苏宁开业就进入了苏宁这个大家庭。7月19日下午,由于台风的影响,莆田市区普降大雨,天气十分恶劣,周明正在进行配送。当配送车辆行至北大村的时候,他看见路边有很多围观群众一直朝河里望着,很多村民指指点点的还在议论着什么。凭直觉,周明想到可能是有人落水了,他马上停车前去查看情况,只见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正在水里忽上忽下地扑腾,河水流得很急,孩子嘴里发出微弱的求救声。
苏宁加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个由零售业的行业特点所决定,比如周六、周日必须营业,且店面营业要到晚上才能结束,而且有些工作必须在营业结束后才能开始;二是季节性、节假日销售高峰导致的加班;三是由苏宁的成长速度和企业精神所引发的加班。
该员工说:“我觉得自己自始至终都受到了公司的关注。当我病重时,不是我一个人在挣扎,也不只是我的家庭在努力,整个苏宁的同事们都与我站在了一起,给我温暖和支持。苏宁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有人曾问过孙为民这样一个问题:“当初被吸引到苏宁,是因为你身在苏宁之外,所谓距离产生美。当你进入苏宁后,张总对你是否依然很有魅力,或者说苏宁的文化是否依然吸引人?”孙为民说:“在中国,企业所有者、创始人是企业文化的主导者,一定意义上,企业文化里流淌着的是创始人的理念和意志。在苏宁,张总的思想、品格、境界、追求已渗透进苏宁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与我同时期及在此之后,又有许多人加入苏宁,进入苏宁高层,这至少说明苏宁的文化不仅吸引了我,它还吸引到了更多的人。你只要看一看苏宁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在苏宁的工作年限就知道了,他们大部分人都已干了10年以上,长的快20年了!苏宁高层一直非常稳定,其内在的凝聚力就是苏宁的企业文化。”
也就在这一年,“苏宁之夏”开始发生重要的转变。在2006年之前,“苏宁之夏”基本上就只是文艺晚会,不管是早期请专业的演员表演,还是2000年以后苏宁自己内部的员工表演,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娱乐、欢庆、放松。
张近东为苏宁确立了鲜明的企业价值观:“做百年苏宁,国家、企业、员工,利益共享;树家庭氛围,沟通、指导、协助,责任共当。”
“苏宁之夏”文艺晚会
2007年,“苏宁之夏”开始转型,不再纯粹是歌舞表演,而是从内容方面更多地去反映公司的发展、进步,反映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这一年的改变,首先是精心策划的两个仪式——升旗仪式和火炬接力仪式。这不仅彰显了苏宁精神,还固定成为之后晚会的传统仪式。2007年的主题是“成就卓越·引领行业”。晚会汇集了全国各地5000多名员工和千余名供应商、新闻界、金融界等各界嘉宾。
镜头一:全力以赴,开辟全新市场
三是突出了企业的本质。如增强企业赢利能力,追求更高的企业价值。
企业像人一样是有性格的,企业性格最直接地体现为企业文化的个性,而这种个性从起源上讲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创始人的文化个性。
第二,进入二次创业的新10年,苏宁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必须明确、坚守不动摇,并且要让全体干部员工都知道。在这一方向和目标下,让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未来是有不确定性的,既充满希望、诱惑,也有很多艰难风险。苏宁二次创业能否成功,关键不在外部而在于苏宁自身,而且首先在于能否坚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不改变。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已经快速成长发展壮大的苏宁,只要能坚守正确的方向和目标,选择正确的路径和手段,再大的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它的发展。
苏宁《企业基本法》
与此同时,随着苏宁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事业平台的不断提升,张近东认为,苏宁已经不是哪一个人的了,如今的苏宁是企业15万多名员工的,是国家和整个社会的,苏宁要回报社会。
这样的企业基本法突破了传统的抽象、空洞的说教,可以实实在在地指导企业的现实经营管理。
转变的缘起,是因为应韩国三星的邀请,张近东率苏宁部分高管参加了三星的新员工修炼大会。这个大会,是三星进公司一年的新员工进行集体培训以后,最后一天的一个大型团体表演。七八千人分成五六个方阵,表演过程中,舞台上方有对表演者作简要说明的字幕,说明他们是哪个事业单位或经营单位的,还有各个体系经营的理念。这本来是三星的内部会议,不对外开放。邀请苏宁,是他们第一次对外开放。参加的过程中,三星企业的文化,员工的活力、素质,还有传递的那种精神和晚会本身修炼大会的形式,都给张近东带来许多思考。张近东曾说过做企业就是做文化,到底什么藏书网是文化?文化在企业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次三星之行,他终于找到了答案。细想起来,苏宁事实上也一直在做类似的文化活动——每年“大忙”过后的文艺晚会。只是苏宁以前的晚会太像一般的公共娱乐晚会了,只图一时的热闹娱乐,从目的、主题、内容到形式都没有进行过深入思考,也没有经过提炼。无论节目还是参演人数,与三星比起来,“苏宁之夏”都毫不逊色,但在表达企业精神面貌、凝聚力方面,却远远比不上三星的这台节目。
任峻,现任苏宁电器副总裁。1999年从南京大学商学院毕业,踌躇满志地来到苏宁,经过一段时间的基层锻炼,他有幸来到张近东身边当秘书,得以近距离地贴身观察:作为一名知名的民营企业家、身价亿万的富豪张近东是如何工作生活的。
苏宁武林门店开业当天创造了1093万的杭城家电销售奇迹!
调研访谈过程中,笔者经常出入苏宁总部查资料,与各个体系的高管进行对话。因为高管们的工作很忙,很多访谈都安排在晚上,而且经常谈到晚上十一二点,他们都还很兴奋,精神饱满。而与此同时,整栋楼里常有许多房间还亮着灯。笔者好奇地问:“这么多人都在加班?”为了消除疑问,陪同人员还特意带笔者到一个很大的办公区域看了看,他说:“我们这儿没有加班一说,因为公司的发展太快了,要想赶上公司发展的步伐,大家都会自觉地投入更多,没有人强制或要求。”
至今,很多创业的老将仍然记得张近东在小店铺中忙活的生动形象:张近东身先士卒,忙里忙外,做事非常执著,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要把它做好。旺季旺销的时候,天气很热,张近东就在脖子上裹条毛巾,一边擦汗一边向顾客推销产品,同时还要忙进货,里里外外地张罗。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苏宁电器在第一时间启动“1+1阳光行”储备资金,向灾区捐赠500万元,随后,董事长张近东还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赠5000万元,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捐款600万。
到2009年,“苏宁之夏”已经全面改造成“围绕苏宁的发展,围绕苏宁的理念,围绕苏宁的风采”三个核心来组织节目和演出,因而2009年度的“苏宁之夏”的主题显得格外有魅力——“超越自我·创新未来”。晚会表演了歌舞《乘风破浪》(连发总部)、曲艺《激情节拍》(东北区)、情景剧《为您不变》(营销总部)、音乐剧《我们的世界》(服务总部)、舞蹈《问鼎华中》(华中区)、歌舞剧《历程》(华北区)、人偶剧《办公室奇妙夜》(财务总部)、舞蹈《领驭华一开启未来》(华东一区)等22个节目。
例如,这10年苏宁专心致志做连锁,连锁网络遍布全国,并延伸到了日本、我国的香港地区,深入到城乡;投巨资进行信息化建设,形成苏宁的核心竞争力;以信息化为基础,苏宁对公司组织、流程、人力资源、采购、物流、售后服务、店面管理等等进行了系统化再造,使得苏宁不论是在业务规模与种类还是经营地域和员工数量等急剧高速扩张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不仅没有散架,或者产生像通常情况下容易出现的“大企业病”,而是更加有序、效率更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出现几十倍的增加。
“大忙”不只是每年夏季空调的旺销,还是检验苏宁服务能力的重要时刻,更是锻炼队伍、考验干部、选拔人才的机会。销售的急剧爆发、持续的高温作业,作业的时长、强度都大幅增加,安装量、维修量、送货量、电话及工单量是平时的几倍,工时长、坚守在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岗位,折射出了苏宁人高尚的敬业精神。
杰斯帕·昆德在《公司精神》一书中将著名的星巴克品牌形容为“咖啡宗教”,并交代了星巴克是如何通过这种“宗教文化”来吸引自己想要的人才的。所谓“咖啡宗教”,即由具有大致相同的人生情调、社会身份的人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公司的领导人几乎在每一个公共场合都会说:“如果人们认为他们与某公司有着相同的价值理念,那么他们一定忠于该公司的品牌。”可见,星巴克吸引、留住关键员工的原则首先是他们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以及对“咖啡宗教”的热情,乃至于狂热。
当笔者走出演出会场时,突然感到,这会场不就是苏宁企业大学的教室吗?今晚在这里不就是上了一堂激情而生动的苏宁企业文化课吗?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工作人员,更是将个人才能发挥到极致:身兼演员、场务、剧务乃至主持人等,而且演出工作两不误。
2006年岁末年关,有很多大学生因买不起回家的车票,只能留在学校或趁寒假期间在外兼职以赚取生活费。得知这一情况后,苏宁便在北京各大高校资助数百名贫困大学生回家过年,圆他们与家人的团圆梦。
十几万人的苏宁,分散在全国及日本的几百个城市、1300多个店面,几千个工作场所。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成长经历,有着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当他们凝聚到一个目标、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工作的时候,迸发出的将是一种怎样的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相反,当这十几万人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相互争斗的时候,它又将是一种怎样的令人担忧的涣散消耗?
“大忙”期间,每一个苏宁人时刻战斗着,抓好每一个管理细节,强化每一个销售环节,优化每一个服务环节,抓销售、拼服务、看结果,从工作精神上进入大忙的状态,从工作氛围上进入大忙的气势,借助空调“大忙”带动全品类销售。
用户家是钢混墙,打墙洞有很大的难度,两个墙洞就打了三个多小时,还把水钻钻头打坏一个。已经是深夜11点多了,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他放弃了自己晚上休息的时间,不畏艰辛和疲劳,直到两台机器安装完成并且调试完毕后才回家,到家时已经是凌晨5点多。
与此同时,为了获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陈金凤也再次发扬了苏宁“店门未开,服务先行”的优势。她招聘了一大批维修服务人员,对他们进行短期的强化培训,在开业前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进社区活动,免费为当地消费者提供电器保养及维修服务等。
火炬接力(播放片区、产业、总部2007表彰大会宣誓剪辑)
创业初期,每次张近东出国回来都会给员工们带一些小礼物。有一回,他居然从香港拎回了两箱宝洁的肥皂送给大家,给一些老员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这三大问题的深入思考,让张近东越来越感觉到,必须有类似国家宪法一样的根本大法,来确定苏宁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路径和手段,并以此形成苏宁未来处理一切问题的核心准则,它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兴趣而改变。
第一,苏宁第一次创业的10年时间,历经风雨坎坷、艰难探索,在这一过程中被实践证明是正确、成熟或成功的东西,是苏宁的宝贵财富,必须将之明确下来,固化下来,延续下去。历史的价值在于感悟,在于传承。
2003年“苏宁之夏”大型文娱晚会,这届晚会第一次按照较为成熟的晚会模式进行组织筹备,首次亮相的长达14分钟的50人歌舞节目,令现场的3000多名观众都眼前一亮。
苏宁精神体现了企业和员工共同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心,这是苏宁企业的个性偏好,也是苏宁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
苏宁的家庭式氛围文化,不仅让企业内部员工深受感染和熏陶,而且还延伸到了人才工程的“预备营”——大学在校生中间。
应邀参加“苏宁之夏”的《广州日报》记者曾发表这样的感言:表演可以与央视春晚相媲美的“苏宁之夏”,给了现场包括我在内的记者一场视觉的盛宴、听觉的轰炸……感慨于苏宁的执行力,晚会的现场衔接是那么的流畅,背后不知得付出多少时间和汗水;感慨于苏宁的团结力,那些激情澎湃的员工,整晚就基本没在凳子上坐过;还感慨于苏宁的号召力,各个大区的表演,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工作汇报吗?偌大的场地,似乎只听到一种声音——成功,来自背后的力量。
早在创业之初,每年夏季的空调“大忙”,者是苏宁人最紧张、最繁忙的日子。因为夏季是空调销售的高峰期,苏宁安维(安装维修)量日均高达1000多台。为及时有效地协调工作、安排人员作业,网点负责人经常加班至凌晨两三点。相关信息员每日不间断地跟进自有网点、外包网点以及厂家的信息,保证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保证及时为客户服务。安装工程师忙得连喝水吃饭都顾不上,加班加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顾客服务,以最快的速度给每一位顾客送去清凉。
过去我们常说,要感谢国家和党的改革开放,使民营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张近东认为,其实不光是感谢,还应该报答——在过去的发展中有一些积累的企业更应该去考虑这一点。报答的形式有很多,但不管哪种形式,有了这种感恩的心,才能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闪耀人性的光辉。
舞蹈《连发九箭问鼎九州》(连发总部)
近年来,苏宁累计捐赠两亿多元的善举,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在全国“两会”期间,作为民企代表之一,张近东还提交了关于完善社会募捐制度的提案,以示苏宁进一步承担企业公民责任,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的决心。
苏宁的制度是严厉的,但苏宁的文化是温情的。如果一家企业的文化能让上至公司的副总裁,下至一名普通的临时工都为之深深着迷,那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苏宁的文化确有其独到的吸引人之处了!
在管理方式上特别是用人上,苏宁坚决拒绝家族式管理,但是在工作上却大力地倡导家庭式氛围。苏宁很早就明确提出“制度重于权力、同事重于亲朋”,建立起了一套有苏宁特点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苏宁的管理理念在制度与人性化上寻求平衡,并由此还派生出“严谨的工作导向,友善的家庭式氛围”的内部人际观。
张近东非常注重企业文化,他说:“做企业就是做文化,苏宁讲究品位、格调,大企业要使得几万人步调一致、齐心协力,除了制度、规范、流程,还要靠文化。文化上的认同让我们有了同一种价值观,相同的价值观让我们能够识别和接
99lib.net
受相同的目标和行为规则。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没有去‘创造’或‘制定’核心理念,而是‘发现’核心理念,靠内省找到核心理念。核心理念必须量体裁衣,不能削足适履。它必须是发自内心、用整个人生去追求捍卫的东西,否则就不是核心理念。最后,企业会明确无误地告诉所有员工,在企业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鼓励什么行为,惩戒什么行为。”
比如物流,旺季时刻比的是速度,拼的是快捷,物流至关重要。一个城市的空调收发量,在“大忙”时期,日收、发都是上千台的量。为保证准时发货,仓管员日夜忙于备货、发货;同时,加强对商品分类、分区整齐堆码存放,反复进行仓库盘点。派工负责人更是在“大忙”期间,从早晨6点至晚上24点忙于系统滚动派工;物流人员在“大忙”期间日工作长达16~17个小时,有力保障了空调旺季的正常运作。
一个企业的文艺晚会为何有如此震撼人心的魅力?
由此可见苏宁《企业基本法》对苏宁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不仅是手机,彩电、冰箱、洗衣机也都出现了类似的供货问题,但在苏宁的努力下,均一一化解。
以“大忙”期间苏宁某地区的一个物流仓库为例。
“大忙”是练兵场。苏宁处在企业快速扩张和发展中,面对新市场、新公司、新员工,“大忙”就是一次最好的练兵机会,新公司、新员工要在战斗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在“大忙”中成熟。
现场组——现场组是“苏宁之夏”的管家,从场地租赁、交通工具选择、嘉宾席和观众席的桌椅摆放到工作人员的就餐,现场组的每个人事无巨细,亲历亲为。
人事组——由于参会人数多次不断增加,人事组制作的方阵布局图也要经过多次修改,一张小小的图上,每个方阵多少人,坐哪个体系的员工,都要经过精密计算。因此,修改起来非常困难,但是想到能有更多的人参加苏宁之夏,他们觉得修改多少次都是值得的。
一是明确。有关苏宁发展的方向、目标、路径、手段阐述规定得清清楚楚,没有任何含糊不清之处。
苏宁《企业基本法》是在苏宁成立10周年,公司面临重大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制定颁布的。1999年,张近东作出了从单一空调批发零售向综合电器零售转型,并且迅速展开全国连锁经营的战略决策,由此拉开了苏宁二次创业的大幕。
苏宁人有一句这样的“名言”——开店就是战斗。为了打响成都第一店的战役,陈金凤一行到达成都后,来不及休息,就立刻投入到了筹建工作中,每天和钢筋水泥为伍,吃住在工地现场,从店面线路布置、消防设施改造,到材料的进出和使用,组织工人认真学习。施工现场条件恶劣,加上赶进度,他们经常是饿了啃一包方便面,累了就在椅子上躺一会儿。
可以说,苏宁的第二次创业外部发展空间广阔,前景喜人,公司内部管理能否有效支撑,手段和方法是什么,才是迫切需要思考和明确的问题。
企业不是生存在真空中,各种社会关系都会投射到企业里面。对于这种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苏宁的观念非常明确。苏宁欢迎和接受任何社会关系,但社会关系是企业信誉和企业环境的象征,不是特权和特殊化的标志。在苏宁,没有不受制度约束的特殊员工,只有职责分明、平等互助的工作关系,这是苏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根本标准。
任峻说,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张总是一个充满自信但绝不武断,对事业勤奋执著,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奉行完美主义的人,在工作上不知疲倦近似疯狂,其工作热情之高、节奏之快、强度之大,常常连自己这样的年轻人都难以承受。他是苏宁的创始人和大股东,苏宁是他的家,是他的生命。但他本人在很多公开场合都明确表示:“苏宁不是我张近东的苏宁,而是苏宁人的苏宁,是社会的苏宁。”正如张近东自己所言:“就个人财富而言,我三代之用都够了,我确实无需如此辛劳,但一想到跟着我干的十几万名苏宁员工,一想到要创造苏宁的宏伟基业,我没有理由选择休息或者清闲。”
与张近东共事是有压力的。这不仅来自于工作负荷本身,更多的来自于他对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任何人工作得不好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尽管如此,员工仍然从内心尊敬他、佩服他,因为员工知道,这是源自于他对事业的执著与热情,而这个事业是大家的。
在工作中苏宁不讲情面,但在工作之外,苏宁却非常重视员工的生活和各种社会关系。
舞蹈《舞动华南》(华南区)
其中连发总部表演的小品名叫《连发远航,梦想起飞》,舞台大屏上首先出现的是一幅大大的中国地图和苏宁在全国连锁店的拼图。箭头从南京出发,指向中国大地的四面八方。通过表演,将苏宁2010年连发体系的开店计划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旗舰店、精品店、乡镇店、超越1200店;建标准、抓绩效、强体系、打造开发大平台。”集团版的《苏乐乐成长记》,将苏宁概念店让顾客“在科技的苏宁体会到智慧服务”的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年春节,全国人民都期盼“春晚”。每年夏季苏宁的空调“大忙”过后,苏宁人盼望的是盛大的“苏宁之夏”文艺晚会。
二是紧密结合苏宁发展的实际,非常务实,具有可操作性。比如通过多元化、连锁化、信息化来实现更高的企业价值;通过重目标、重执行、重结果来保证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强企业控制力,都是既长远又现实的问题。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苏宁的连锁店扩张提速。
……
一家企业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外乎有三种措施或办法:一是物质待遇,二是事业平台或者说是发展机会,三是企业文化。在苏宁,首先强调的是企业文化。
2002年11月21日,重庆解放碑店成功开业后,陈金凤率部马不停蹄地从重庆再次转战成都。而苏宁电器成都第一店西大街店开业定在2002年12月7日,留给陈金凤的只有短短半个月时间,她怎样才能做到呢?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还有两三天就要开业了。为了货源顺利入库,许多人连轴转地工作,保证24小时收货。货源一到位,立马在店内布展出样,与此同时,还要投入精力组织开业前的促销宣传活动。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反复讨论。最后,杭州武林门店冲破重重阻力,于2002年1月1日开业。这一天,四五千市民排队抢购,有的消费者从深夜凌晨两点就开始排队。商场被迫在凌晨提前开门,在电器连锁行业创下“开门最早”的纪录。保安把门打开后,开门的瞬间人如潮水,收银台、展台被顾客围得水泄不通。有名保安被人群挤在了闸门上半天下不来,而在门口收银台的蒋勇被挤得人斜倒向收银台不能动弹,半天才被四五个警察“解救”出来。而当天维持秩序的警察从最初派出的20多个,后来加到了两三百人……
老将们都被张近东的激情与干劲感染了,“在苏宁,你肯定一心想着工作,全身心投入,可以说到了忘我的境界,因为张总这种忘我的境界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有他这样的榜样,我们也会这样做”。
光从节目单中的节目名称和选送、表演的单位,我们就会发现,一年中苏宁多方面的发展业绩,已经变成了各节目多姿多彩的内容与表达样式。
民营企业最初的原动力无非是让企业主个人的收入多一些、生活好一点,归根结底是追求财富和社会荣誉。但当企业的规模逐渐发展扩大后,张近东认为,一味强调个人的作用和价值是危险的企业文化,不讲员工个人价值回报是虚无的企业文化。苏宁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有这样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允许讲个人的价值,但个人价值必须得到企业和团队的认同,通过团队的努力来实现;二是允许提个人待遇,但不允许通过和他人的比较来衡量自己的待遇;三是允许满足个人的利益,但不允许通过损害企业利益来满足个人的利益。
关于第三点原因引起的加班,苏宁认为,勤奋永远是一个民族、企业、个人的希望之所在。中国企业发展起步晚,要想追赶发达的西方企业,就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在苏宁,加班的绝对不只是员工,苏宁的高管层,特别是张近东本人,更是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苏宁高管们通宵达旦地开会、讨论决策,是经常性的事。
目前,苏宁是全国唯一建立社工服务制度的民营企业,其“1+1阳光行——苏宁社工志愿者行动”,由员工自发组织,每人每年拿出一天的时间参加社工服务,弘扬“责任、奉献、希望”的社工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据苏宁社工志愿者的资料显示,其服务范围包括:社区、学校、公园、街道等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服务;运动会、博览会、艺术节等大型社会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医院、敬老院、福利院、孤儿所等机构的护工服务;植树造林、河道绿化、护花种草等环保活动;电器咨询、校园支教、职业辅导等知识普及活动;助老、助残、助教等长期帮扶;公益性文艺演出;拥军优属;电器免费保养、维修服务;赈灾救护。
歌舞剧《光荣与梦想》(华东二区)
舞台剧《平凡中的乐趣》(行政总部)
下午3点,厚厚的提货单不断地出现在库房,送货组忙得不可开交,信息部的电话铃声也是此起彼伏……当日晚上甚至出现车辆短缺、导致仓库运作速度明显减慢的状况。这时,配送中心果断作出决定——先提货,后装车,次日需要配送的商品当晚必须全部发出。但此时,送货工人已全部派完,为了确保货物的正常配送,经理决定从所有仓库抽调库工提货并于次日跟车送货。各仓库最大限度从库房抽出库工送货。送货工解决了,紧接着就是库房的库工人手不够,无法及时发出货物。在这种情况下,物流所有岗位的员工全部到仓库参与发货,各部门的部长、主管、所有岗位的员工都站到了第一线,推起了“绿色战车”。
小品《大话西游之苏宁财务转型篇》(财务总部)
于是,苏宁的《企业基本法》诞生了。
九-九-藏-书-网一台大型晚会,尤其是一台成功的大型晚会,离不开所有筹备人员的辛勤付出。而在“苏宁之夏”,除了踏实严谨和任劳任怨之外,更多的是团队意识的强化、家庭氛围的树立,以及全国苏宁各体系、各产业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增强。
周师傅没有考虑太多,一下跃入水中,用力游到小孩身边。孩子最后得救了!闻讯赶来的孩子的父母无限感激,当即掏出一叠人民币给周师傅,以表酬谢。周师傅笑着拒绝了:“不用了,这是我应该做的。”因为还有顾客在等待车上的商品,周师傅在说明情况后便立即开车继续送货了。面对危急的情况,周师傅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救人,并把它理解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周师傅一句简单的“不用了,这是我应该做的”,显示了苏宁人最朴实的人性光辉。而成功救人之后,周师傅所想的不是换下湿透的衣服,也不是英雄的赞誉,更不是金钱的报酬,而是焦急等待货品的顾客,这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苏宁人,他的心中永存着服务顾客的信念。
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增强企业赢利能力,多元化,连锁化,信息化,追求更高的企业价值;以顾客为导向,持续增强企业控制能力,重目标,重执行,重结果,追求更高的顾客满意度;矢志不移,持之以恒,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服务品牌。
11年的历练,任峻如今已是苏宁的副总裁。他深情地说:“从一名大学生成为一名管理者,我觉得很幸运,是苏宁给了我这样一个发展平台。面向未来,企业在新的发展中正迎接着更大的机遇,我也憧憬着和企业一起获得更大的发展。”

走近苏宁——做企业就是做文化

其中服务总部的音乐剧《我们的世界》,用音乐片段穿插全剧,演员按照音乐的节拍做肢体动作,以生活与工作场景展现苏宁服务人员的世界,表现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积极主题。财务总部的人偶剧《办公室奇妙之夜》,展现了苏宁人在上信息化中的感受——“SAP成功上线了,财务业务集成了/我是财务新青年,最近兴奋得老失眠/系统的管理更规范,财务的支持更完善(强哎!)/如今管理预算化,费用上线人人夸/财务共享更集中,系统搞定不要用手工/BCS用起来不一般,合并报表变简单/实时报表真准时,BO系统来演示/各类数据真准确,财务分析更科学/业务指标还在手工整理?BW报表都可取/POS的销售更方便,数据的传递都在当天/供应商对接更加简洁,B2B平台翻开新一页/先奔香港查看地形,再跑东京过去两百里/信息化的脚步正在前进,自主研发才是硬道理……”这一年苏宁实现了行业领跑,并成功入主日本Laox,一系列的成就使得那场晚会的演出内容丰富多彩,节目精彩纷呈,第一次以完全成熟的筹备规划模式、节目评选标准进行晚会组织,在强调企业文化的同时也注重了艺术的表达,达到了视觉与内涵的完美结合。

走进苏宁——品味苏宁文化

2008年的“苏宁之夏”,主题是“激情领跑·辉煌未来”。晚会节目都由苏宁旗下的各体系选送,包括:
由于时间太紧,经营经验不多,苏宁悉心挑选,从南京总部调集了参与过新街口店开业的精兵强将参与筹建。
刘晓萌是苏宁资金结算中心的总监,是最早进入苏宁,并随同公司一起发展至今的创业元老之一。回忆起当初的情形,她依然充满感情与怀念:“当时工作非常忙,不像一般的企业比较闲,工作时间也比较长,但大家都没有怨言,反而干得特别开心。”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苏宁成都公司,有的员工家里遭受了巨大损失,有的员工亲人受伤,甚至永远失去了亲人。张近东很难过,他说:“为灾区人民捐款的同时,也必须对受灾员工进行慰问和帮助。”并当即宣布公司向四川灾区员工拨款100万元,成立专项资金,用于对受灾员工家属的慰问,以及在抗震救灾中表现优秀员工的奖励。
接待组——晚会筹备期间,正值公司第三次工作会议,接待组一边负责整个会议期间的会务保障工作,一边要筹备“苏宁之夏”相关工作。为保证两项工作顺利完成,接待组一忙就到凌晨两三点。就是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接待组也没忘记接待的每一个细节,为使在场嘉宾感受到苏宁服务的品质,接待组为嘉宾定制了精心包装、印有晚会Logo的嘉宾餐,并协调一辆冷藏车对食品进行保鲜。细致的服务得到了与会嘉宾的称赞。
北京林业大学的小李,是一名来自新疆的同学,她是受到苏宁资助的同学之一。她说,起初苏宁在她的印象中只是个大的连锁家电卖场,与其他卖场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当自己有幸成为苏宁送大学生回家过年活动中受助的一名学生,而且连续两年得到了苏宁的资助后,深深地被企业的这种行为所感动,此后,苏宁在她心中成为一家对社会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企业。毕业后,她选择了到苏宁工作。
反对家族管理,倡导家庭氛围
“加班,为了我们的承诺。”
2010年,“苏宁之夏”的主题为“献礼20年腾飞新苏宁”。晚会开场特别设计全场6500多人共同点燃手中的蜡烛,空灵的音乐中,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手捧蜡烛,带领全场人员共同唱响“祝你生日快乐”,一起许下对苏宁、对家人、对自己的愿望,现场非常温馨。晚会生动地总结了苏宁20年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示了苏宁在2010年的迅猛发展,展望了未来10年国际化、科技化、智慧型新苏宁的美好愿景。
晚上12点,截单了,营业结束了,一天销售总额几千万。业绩实在是令人兴奋,原本已经累得发软的双腿,又重新迈动起来。凌晨4点,一天的工作任务也差不多完成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第二天上班时间,大家又鼓起了干劲……就这样持续到元旦促销期结束,全体物流员工圆满完成了元旦期间的物流工作,确保了前台的正常销售,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合唱《成功背后的力量》(营销总部)
每逢过节,张近东总是会先想到给员工发东西,即使是“六一”儿童节这个与成年人无关的节日,张近东也不会忘了给下属的小孩送些礼物,并要求认真落实。直至现在,无论他多忙,这个传统仍然保持着。
其中服务总部《专心专注,专业服务》的多人朗诵,表达了苏宁的服务精神和服务品质——“我们自豪,大服务是苏宁服务的中流砥柱;我们自信,物流配送是苏宁服务的领军先锋;我们骄傲,苏宁售后为千家万户安装温馨;我们快乐,苏宁客服为男女老少传递福音。”营销体系的《南征北战突击先锋》,以郑州二七广场店为蓝本,演绎了突击队队员从接到命令紧急奔赴郑州,到队长带领队员进行宣誓到开业前的忙碌、成功开业那天忙而不乱地销售的故事,让“观众”一睹“销售突击队”队员的风采。此外,这一届晚会因为2008年这个特殊年份变得与众不同,很多节目都将奥运、抗震救灾、执著拼搏等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7000多名员工参加,1300多名演员的阵容也创历史最高纪录。
加班:不同的理解
君子求财,取之有道。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商业伦理文化,在获取利益的方式上,必须是合法、合理和合适的途径与手段。创业伊始,张近东就为苏宁定下了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信条。
“苏宁之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苏宁创立初期,每年的空调旺季之后,为了庆祝空调“大忙”的成绩,表达对员工的慰问与感谢,增进与合作伙伴的友谊,苏宁都会组织员工旅游、厂商联谊会等形式的活动。1999年,在南京中山陵音乐台,集团以文艺晚会的形式,邀请社会各界演艺明星,组织了第一届“苏宁之夏”文艺晚会,当时有1000多人参加了这一晚会。从此以后,为了表彰每年“大忙”季节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慰劳每一位兢兢业业的苏宁人,激发全体员工的士气,展望苏宁灿烂的未来,“苏宁之夏”被固定下来作为苏宁传统的年度企业文化节日。
小品《借东风》(华东一区)
在苏宁,有一个戏剧化的事件充分反映了管理人员身先士卒的表率精神。现任执行总裁孟祥胜2000年加入苏宁,此前,他在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任职。受过系统管理学教育的他到苏宁来,第一个反对加班加点,但随着他进一步了解家电零售行业,了解苏宁,他开始发现苏宁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速度制胜的商业环境下,保持一种激情、奋斗的力量是绝对有必要的。于是,作为分管组织、人事的副总,他开始第一个带头呼吁企业二次创业阶段员工们上下一心、艰苦奋斗的必要性,而他自己也成了加班最多的人。
苏宁提出“做百年苏宁”,而苏宁百年基业何以为继?张近东给出的答案是:传承文化,传承企业。
在苏宁,加班不是制度,但已成为一道文化风景线。
情景剧《婚礼在暴风雨中举行》(华中区)
现任苏宁电器执行总裁孟祥胜,在为苏宁咨询的过程中,苏宁的发展愿景、事业舞台、企业文化深深地吸引了他。咨询结束后,他加盟到了苏宁的高管团队。孟祥胜说:“融入苏宁博大精深的组织与文化,不管是老人、新人还是年轻人,都能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与机会,这也是苏宁最大的魅力之所在。”
以苏宁员工数量最多的农民工终端员工为例,最早他们一直是劳动合同签署的困难人群,因为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大,大多数农民工本人并不愿与公司签订合同,原因是签订后需要缴纳社会保险,本人需承担个人部分,可能带来月收入的降低。苏宁一方面要求签订劳动合同,由公司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另一方面积极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从公司角度看,苏宁成本会有所提高,但苏宁还是想出各种办法解决了这些困难,为他们所有人都办理了劳动合同。新《劳动法》出台后,苏宁还根据法律精神,进一步延长了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年限,基层员工从过去的一年一签转为三年一签,而中层管理人员的合同年限也延长到了五99lib•net年。
在这中间最辛苦的人莫过于店长,进入空调旺季以来,他们每天几乎都是全天班,店长办公室每天都有心急投诉的顾客,问题几乎都是希望更快地送货和安装,而且顾客的火气也一个比一个大。为了让顾客能够尽快用到空调,店长自己雇车亲自到物流外仓提货送货。每天晚上都送货到凌晨两点。他们声音变得沙哑了,人变得憔悴了,第二天依旧坚持上班。他们常说:“我们辛苦一点不要紧,顾客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最重要。顾客在苏宁购买空调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这是我们的责任!”
苏宁赖以持续健康成长的力量正是来源于其独特的文化体系,而苏宁的企业文化又是企业在长期运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体现为企业的个性、素质、目标和氛围。在一次内部大会上,张近东说:“苏宁生来就是一家个性鲜明的企业,喜欢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喜欢迎接挑战,我们渴望做大、做强、做长,我们希望赢得社会的尊重,而不是个人的安逸。”从某种意义上讲,张近东为苏宁企业文化注入了坚忍不拔却又自洁内敛、朝气蓬勃的灵魂,使之栩栩如生,既有形又有“神”!
虽然是一家拥有十几万员工的全国连锁企业,但苏宁的劳动用工严格按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执行,实行全员合同制。公司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每一名员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书》,并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缴纳各项保险。
作为企业来说,优先要回报的就是为苏宁创造价值的员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更高的收入待遇、更有发展前景的空间,是苏宁爱护员工、培养员工,为员工创造价值的责任;员工在企业获得更高利益回报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具体表现。
“大忙”是检验场。公司各大体系是否有战斗力,就看是否能在“大忙”中承受住“大忙”的考验;各地的老公司是否能够焕发新的活力,就看“大忙”中能否取得优异的业绩;新公司是否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就看在“大忙”中能否敢冲敢打,一显身手。
这是收获的庆典,也是成功的礼赞!晚会上,翩翩的舞姿,挥洒着苏宁人的自信;服务的赞歌,体现了苏宁人的社会责任;每一个音符,都渗透着苏宁人的坚毅与汗水。他们为成功举杯,为欢乐起舞!全体苏宁人无不感到由衷的自豪与喜悦!
当天晚上,西大街店的销售数字统计出来了:1700万!陈金凤几乎难以相信,半个月来的辛苦努力终于得到这个飘红的历史新高数字,她激动得一夜无眠。
杭州武林门店是苏宁第一次走出江苏,到省外开综合性零售大卖场。2001年12月7日签下门店,浙江公司正式打报告向总部请示,希望将开业时间定在2002年1月1日,这意味着从真正开始筹备到开店营业,仅有23天的时间。
“公司里的人在晚上12点甚至凌晨1点打我手机,都是正常的。”张近东说,“苏宁还在创业期,晚上10点之后如果苏宁高层都不接电话,那就没有今天这么辉煌的苏宁。当然,我希望我们现在加班的结果,能让未来少加班或不加班,我们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苏宁为什么在这时候推出《企业基本法》?它对苏宁未来的发展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当我们反复研读只有几句话的苏宁《企业基本法》,我们不难发现它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三,苏宁从创业开始一路走来,企业从小到大,在管理上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从带有随意性的灵活,走向科学化的规范;从“人治”走向法治,以应对企业规模扩大导致的管理复杂性和不可控性的迅速增加。上述问题苏宁不仅已经碰到,而且未来会更加突出。
专题片《燃烧激情领跑辉煌》
进入二次创业,苏宁人依然保持着“大忙”精神。每年夏季,无论是店面、物流、售后、客服组成的市场第一线,还有大营销、大财务、大连发、大行政等体系都要全面投入,进入“大忙”状态。
晚会表演了音舞诗画《新跨越,新征程》(行政总部&南京大区)、歌舞《节日欢歌》(西南区)、小品《连发远航,梦想起飞》(连发总部)、歌舞《胡杨颂》(西北区)、舞台剧《荣誉》(华北区)、舞蹈《岁月如歌执著变革》(营销总部)、小品《苏乐乐成长记》(财务总部)、合唱《苏宁之歌》(全体人员)等21个节目。
记者的洞察力道出了晚会成功的关键因素:看得见的是绚丽的舞台,看不见的是背后无数人的默默付出。
2000年10月,苏宁颁布了自己的《企业基本法》:
商人具有逐利的天性,天性需要约束,包括自我约束和外部约束。例如纳税是许多企业容易违法出事之处,张近东对此特别警惕,认为规范纳税、保障民生是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的重点。苏宁是江苏省的纳税大户,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纳税企业。1996年,苏宁的业务量不断扩大,财务人员从早忙到很晚用手开发票,不仅工作量大赶不及,而且还容易出差错。张近东要求财务部主动上门去税务局协商,要求采用电脑开票。对这种企业主动请求更好地交税的举动,税务部门给予了高度评价。
苏宁员工还将以自愿的形式参加“每年捐赠一天工资”的活动,爱心捐款将统一存入专门的“苏宁员工爱心账户”,由苏宁工会统一管理对外的援助事宜,并将援助费用清单定期在苏宁的OA(Office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平台上公示。与此同时,苏宁现有和未来加入的员工都将领取到苏宁爱心服务卡,里面将登记每一名员工的爱心服务记录,这将是除工号牌以外每一名苏宁员工必备的“苏宁身份证”,苏宁将以此作为每年员工考评时的一项辅助依据。
海信深圳分公司的一位总经理杨万君,从总部调到深圳分公司,他上班第一天的重要任务便是拜访公司在深圳主要的客户——苏宁。首次进入深圳苏宁的卖场后,当时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里的“家庭式工作氛围”。苏宁上下轻松随和的气氛和员工之间和谐友好的关系,令杨万君颇感惊讶。
苏宁在其公开的《2009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强调,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短缺的压力日益凸显的今天,尽管苏宁不涉及相关制造型企业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但公司依然坚定地承担起这个绿色使命。苏宁认为,作为零售企业,连锁网络的合理布局、店面以及办公能源消耗,特别是所销售的家电产品的能效,对于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苏宁重视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向消费者推广更环保绿色的产品:告知消费者如何减少产品使用中的能耗;重视废旧家电回收、以旧换新,形成了包括产品销售、使用、回收在内完整的环境保护闭环。在内部管理上,苏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加强了连锁店、总部等的用电管理;通过合理的连锁网络布局、信息化技术手段等实现物流配送等环节的节能减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镜头二:斗志昂扬,为新店成功开业激动得一夜无眠
2001年“苏宁之夏”篝火晚会在南京珍珠泉户外进行,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此次晚会最大特色是,无论说唱还是歌舞,所有节目的“主演”全都是苏宁人。
A.O.史密斯热水器中国地区总经理丁威应邀参加了晚会后,曾这样说道:“作为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我们深知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在中国,我们选择了苏宁作为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因为我们发现,苏宁已经超前具备了世界500强企业必需的企业文化,它正在以飞快的速度与国际接轨,‘苏宁之夏’让我看到的就是苏宁所有员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配乐诗朗诵《大灾无情大爱无疆》(西南区)
2000年,苏宁出资30万元建立了三所希望小学;2001年苏宁与江苏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发起的“苏宁希望之星”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出资30万元,帮助全省140名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应届高考学生,为圆他们的大学之梦“雪中送炭”。
每一家新店的筹建,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苏宁人聚在一起,全力以赴。他们不是战士,却有着钢铁战士一样的品质、意志和战斗力。筹建过程中,许多镜头值得永久回味。
回忆起战功辉煌的往昔,陈金凤说,那些在全国各地跑的开店的日子,说不累是假的,但过后再回想,却又是她一生最难忘的回忆。提到苏宁成都西大街店时,她说:“因为时间紧,那时我们每天都召开筹建会议,全面跟进工作进展,及时协调问题。通常晚上12点营销人员还在宾馆开营销会议,研究营销策略。”
情景剧《起航》(人力资源管理中心)
元旦早上7点半,各仓库开始发货,下午销售额开始狂升,从百万元到千万元,不断往上攀升。苏宁人工作的激情亦不断地升温,精神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就像抗洪的战士一样,随时待命。根据销售势头迅猛的判断,物流中心决定——晚上12点截单!这意味着要干到凌晨两三点,甚至更晚。但是这里的员工没有任何怨言。正如一名员工在接受访谈时所说的:“顾客所要求的就是我们承诺的!”
对苏宁来说,企业文化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那一天,苏宁开业几乎成了成都的“节日”。
情景剧《南征北战突击先锋》(营销总部)
“加班,因为要用行动演绎阳光服务。”
舞蹈《东北鼓舞》(东北区)
2010年4月3日,苏宁电器向西南五省市捐赠1000万元用于抗旱救灾,4月15日,当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时,苏宁第一时间向灾区捐赠500万元,不久又向玉树追加1000万,共捐赠了1500万,向舟曲捐助500万。
曲艺联唱《京城攻略》(华北区)
陈金凤回忆起1994年夏天那段“大忙”时光,仍然津津乐道:“由于南京的空调零售市场非常火暴,董事长亲临现场指导,向顾客介绍产品。当时,我们还是开手工发票,我一人一天开了28本发票,手上身上都是复写纸的颜色,头顾不得抬,饭顾不上吃,生怕怠慢了排队等待的顾客,一直忙到晚上10点。后来董事长考虑到员工的休息及第二天的正常营业才强行闭店。”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