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后记
目录
教诲录
教诲录
教诲录
教诲录
论属神的安慰
讲道录
讲道录
讲道录
讲道录
讲道录
讲道录
讲道录
讲道录
讲道录
附录
译者后记
上一页下一页
2001年5月于上海
荣震华
实际上,尽管由教皇签发了训喻,在德国多明我会内,埃克哈特的思维方式及其学说,始终起着很大的作用。他的同时代人约翰尼斯·陶勒(Johannes Tauler)和亨利希·绍依塞(Heinrich Seuse),一方面匿名发表了埃克哈特的一些著作,特别是其德语讲道,另一方面,又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大量运用了埃克哈特的思想。有许多同情埃克哈特的人为保存他的手稿作出了贡献。
在经过了近七个世纪的被贬抑以后,埃克哈特大师的许多思想和论点,尤其是在最近的二三十年,受到了非凡的重视。在基督教神学范围内,大师的学说被认为是将基督教恢复到其最纯粹的原始形态,是可以承担起使基督教摆脱一切非属神的和会引人误入歧途的人为因素的使命。埃克哈特往往被称为是一位神秘学家,然而,他的神秘学,恰好就是对早期基督教所信奉的神秘根基的回归。他在他的著作和讲道中对于教会和宗教仪式的作用所谈到的看法,尽管在他的时代是与当时流行的观点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越益受到更多的信徒的赞同。他的灵魂学说,他的超世脱俗学说,他的有关上帝生养他的子的学说以及他的关于人的内在行为远远高于其外在行为的学说,这一切,在理论上又植根于他的关于一统、关于“太一”、关于人与上帝的合一以及万物之中皆有上帝的基本出发点。
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和基督教新教的创始人马丁·路德,是埃克哈特死后第一个有影响的拥护者。他在他的著作中广泛地引用了埃克哈特的论点,尤其是其德语讲道中所阐述的许多思想。自19世纪中叶以来,除了众多的神学家对埃克哈特大师的学说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以外,又有一系列著名的哲学家从各个方面发展和运用了他的理论,他们中有:叔本华、弗洛伊德、海德格尔、布洛赫等。如果说那时对埃克哈特大师的兴趣始终保持在学术和理论的研究上面的话,那么,在20世纪上半世纪出现的新的埃克哈特热,则其中毕竟搀杂有许多借题发挥以为己用的目的,如一些纳粹的“理论家”和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学说”,都企图断章取义地拾取大师的个别语句大加发挥,达到为他们的“理论”作辩护的目的。然而,这在客观上却也产生了一个积极的后果,那就是促成了埃克哈特大师的著作得以比较系统完整的整理和出版。在德国,自1936年开始,受德国国家研究协会的委托,编辑出版《埃克哈特大师德语与拉丁语著作全集》,下又分《德语著作全集》和《拉丁语著作全集》两大部分。《德语著作全集》共分五卷,《拉丁语著作全集》也分五卷。《德语著作全集》由埃克哈特大师的研究家约瑟夫·克温特(Josef Quint)将古德语翻译成现代德语,《拉丁语著作全集》也由瓦依斯等三人将拉丁语翻译成现代德语。我这次翻译的这本《埃克哈特大师文集》,就是根据约瑟夫·克温特在1955年从《德语著作全集》中挑选出来的他认为最可信和最能够代表大师的思想的德语著作,包括他的3篇论说和59篇德语讲道。1979年该书列入《第欧根尼丛书》第20641号,书名为:《埃克哈特大师德语讲道和论说集》(Meister Eckhart:Deutsche Predigten und Traktate,Diogenes Taschenbuch 20642,1979)。
九*九*藏*书*网
埃克哈特在15岁至18岁期间进德国埃尔福特(Erfurt)多明我会修道院。然藏书网后,于公元1285/1286年起继续在科隆的教团高等学校学习。在这期间,他初次去了巴黎。他的神学学习是在科隆或者巴黎结束的。1293年,他短期在巴黎大学任格言讲师,他对彼得(伦巴第的)(Petrus Lombardus,1095—1160)的格言作了讲解和评论,涉及到上帝、创世、得救和圣礼。从1294年至1298年,他担任埃尔福特多明我会修道院院长,同时又任图林根代理主教。他的《教诲录》就是在这期间他对教团青年弟兄们所讲的。在1302/1303年,在巴黎被授予硕士学位并获得讲学许可。他自1302年8月28日即圣奥古斯丁纪念日起用拉丁文开讲论述奥古斯丁的课程。自1303年至1311年,任萨克森教团大主持,又任教团教士联合会的监事,策划并领导教士会会议。并且,自1307年起,又任波希米亚省副主教。1313—1323年,任斯特拉斯堡主持主教。埃克哈特的德语讲道,大部分都是在斯特拉斯堡的这段时间里讲的,他的《论属神的安慰》以及《论贵人》,后来收录于以《哥林多后书》(1章,3节)为标题的《赞美上帝集》(Liber benedictus)之中的,也是约1318年在斯特拉斯堡写成的。自1323/1324年至1327年,他在科隆讲学。公元1326年,由科隆大主教根据埃克哈特在《赞美上帝集》以及他的德语讲道中的一些语句对他进行了指控,开始了对他的宗教法庭审理程序。该年9月20日,第一次传讯埃克哈特,由科隆委员会对受指控的语句作神学上的鉴定。1327年1月24日,对他第二次传讯。2月13日,埃克哈特大师在科隆的多明我会教堂中作无罪声明,表明对信仰之真理的认同,也承认会有一些错误之处。2月22日,在教团大主持亨利希·冯·奇格诺和另外三位讲师的陪同下,埃克哈特他们前往阿维尼翁九*九*藏*书*网教廷,向教皇约翰二十二世面陈该事。埃克哈特于1328年去世,可能是死于阿维尼翁。公元1329年,由教皇签发以“在主的耕地上”(In agro dominico)为开始的训喻。这以后,由罗马教廷将埃克哈特的全部著作作为异端加以禁绝。
这是一本距今逾七个多世纪的神学—哲学著作,而且,由于作者长期遭贬,因而有好多篇都是根据一些零星流传的手稿和记录稿才得以以今天的面目面对读者的。这一点,有些类似于我国曹雪芹的《红楼梦》。但因为相隔年代更加久远,难度就更大了。克温特以及在他之前的法兰兹·法依弗(Franz Pfeiffer),以他们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这项艰巨而烦琐的工作之中,终于使埃克哈特大师的那些久遭尘封但具有深邃思想内涵的著作得以重新面对广大读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虽然有时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在克温特氏注释的帮助下,大部分都得以迎刃而解了。有个别地方,可能由于手稿的不完整,语句之间的衔接似乎有些问题。好在这样的情况不是很多。应当承认,译者虽然作了极大的努力,但限于本人的水平,错误和不恰当之处一定是在所难免的,敬请广大读者多加指教更正。
埃克哈特受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以及东方哲学家如阿维森纳等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剖析他的思想来源,则不可忽视的是他将上述所谓异教大师们的思想吸收到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的正统的基督信仰学说之中去,力图协调其间的差异和矛盾之处。他又受到多明我会内同伴的影响,对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而,他对神学问题的阐述,往往多从哲学的观点来开展的。这也是为什么埃克哈特的思想备受哲学家重视的原因。译者在美国“雅虎”(www.yahoo.com)网站以“九_九_藏_书_网埃克哈特大师”作为关键词进行了检索,竟发现有多于二千多条的内容,除了有大量的相关论文和著作以外,还有不少专门的研究学会,并出版一些定期的研究期刊。
埃克哈特受到指控,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多年以来,在所谓世俗教士与托钵修会(多明我会即为托钵修会之一支)之间,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斗。自1324年以后,由于埃克哈特的参与,科隆的多明我修道院在关系到教团的规章纪律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改革。那些受到指责的教士,对热心于改革的教士感到无比的愤恨。而直接引起对埃克哈特大师的指控的,则是他的那本包括《论属神的安慰》和《论贵人》在内的《赞美上帝集》以及他的那些广为流传的讲道记录。教廷对埃克哈特强调科学理论与拯救灵魂这二者之间的关联和对他贬低教廷和教皇的地位,始终是极其不满的。埃克哈特的倾向于普通的平民百姓,对社会底层贫民的同情,也是与教廷的做法大相径庭的。实际上,在埃克哈特活着的时候,他始终在为自己辩护,作了必要的解释,对自己的基本论点是坚持的。他的死,也是很值得怀疑的。在他死后发布的教皇训喻中所说到的他临死时的悔过表现,其可靠性,则是无法考据的了。直到公元1980年,才在教士教团大会上正式提出为埃克哈特大师恢复名誉,并成立“埃克哈特大师委员会”,从事文档整理工作。
约瑟夫·克温特,作为本书的编者和译者,基于他长期以来对埃克哈特大师的深入研究和考证,作了大量极其重要的注释,对我能够顺利翻译本书,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译者在2000年11月,趁赴德国短期讲学之便,有机会查阅到不少有关的资料,并和多年从事埃克哈特大师思想研究的克利斯多夫·阿斯姆特博士(Christoph Asmuth)探讨了几个较难理解的名词术语在古德语中的确切含义,对我的翻译有一定的帮助,在此致谢。另外,在翻译过程中,也适当参考了美国1996年出版的《埃克哈特大师著作集》(The Works of Meister Eckhart),但该书的翻译不太确切,漏译和错译之处很多。此外,瑞士马内斯出版社(Manesse Verlag)1999年出版的小册子《埃克哈特大师德语讲道录》(收入《马内斯世界文库》),也帮助译者了解了大师的生平事迹以及一些重要内容的出处。约·克温特编辑和翻译的这本《埃克哈特大师:德语讲道和论说集》,在书首有克温特的较长篇幅的前言,其内容主要涉及克温特多年来对埃克哈特著作的一些考证,对中国读者可能不会引起很大的兴趣。前言中对大师的一些思想的评述,也仅代表克氏个人的看法。因此,我就不将其译出了。99lib•net
本书中引用《圣经》处很多。众所周知,当今广泛使用的新教《圣经》是在埃克哈特之后由马丁·路德译成的,因而与埃克哈特的引文有时会有出入。译者在翻译到《圣经》经文时,首先考虑到中文本《圣经》的语句是否可用,如相差不大,则尽可能直接引用或相近地引用。但是,遇到埃克哈特在解释经文时对原文的理解与中文本《圣经》译文出入较大时,则只能按埃克哈特的意思加以翻译了。另外,中文《圣经》译文个别地方有较重大的错译,则予以更正。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以“译注”的方式标明。
埃克哈特大师,他的全名是约翰尼斯·埃克哈特(Johannes Eckhart),但无论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和他死去以后,也无论是他自称还是别人称呼他,都是以埃克哈特(也有译为爱克哈特或艾克哈特的)大师而闻名于世的。他的生卒年份,最近经过多方面的考据,已基本可以确定。他于公元1260年生于德国图林根(Thueringen)州的塔姆巴赫(Tambach),于公元1328年逝世,但究竟是死于德国科隆还是法国的阿维尼翁,则尚未能确定。但较可能是死于阿维尼翁。
更多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