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襄公立国
目录
一 荆轲刺秦王
二 襄公立国
看似“弼马温” 其实很关键
二 襄公立国
三 穆公东扩
三 穆公东扩
四 孝公变法
五 合纵连横
六 昭襄王称霸
六 昭襄王称霸
七 异人奇缘
八 生父之谜
九 赵姬之乱
九 赵姬之乱
十 吕不韦之死
十一 李斯为政
十二 通天大计
十二 通天大计
十三 韩氏初兴
十四 三家分晋
十四 三家分晋
十五 韩国之亡
十六 赵武灵王
十六 赵武灵王
十七 秦赵之争
十八 长平之战
十九 邯郸之战
十九 邯郸之战
二十 赵国之亡
二十 赵国之亡
二十一 水灌大梁
二十二 秦灭燕国
二十三 楚国之亡
二十三 楚国之亡
二十四 不战而降
二十五 股肱之臣
二十六 六世余烈
二十六 六世余烈
二十七 集权皇帝
二十八 统一制度
二十八 统一制度
二十九 万里长城
三十 生死茫茫
三十 生死茫茫
三十一 焚书坑儒
三十一 焚书坑儒
三十二 秦始皇之死
三十三 秘不发丧
三十三 秘不发丧
三十四 沙丘政变
三十五 李斯变节
三十六 二世诈立
三十六 二世诈立
三十七 巩固帝位
三十八 李斯之死
三十八 李斯之死
三十九 指鹿为马
四十 赵高之死
四十一 子婴亡国
四十一 子婴亡国
四十二 皇陵之谜
四十三 盗陵毁陵之谜
四十三 盗陵毁陵之谜
四十四 汉儒评秦
四十四 汉儒评秦
四十五 唐人论秦
四十六 千古一帝
四十六 千古一帝
四十七 难说再见
四十七 难说再见
四十七 难说再见
上一页下一页
秦朝作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肇始,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浓重笔墨。秦始皇正是这个统一帝国的缔造者,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整整十年的时间他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东方六国。然而,在秦始皇之前,他的家族为这个目标奋斗了将近六百年。秦始皇的丰功伟业自然要大书特写,他的先辈们的不懈奋斗亦不能小觑。
秦始皇的祖上并无显赫家世,但因一技之长得到了周孝王的任用和赏识,后被封为卿大夫,遂有食邑,踏出了从政的第一步。但是,多年以后,秦始皇的祖上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作为。随着周室的衰微,尤其是到了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周幽王时代,秦始皇家族抓住了历史机遇逐渐兴起,被封为诸侯,在形式上获得了与东方诸国平起平坐的地位。虽然当时秦始皇家族并没有太多的土地,但是却获得了周王“尊王攘夷”、攻伐西戎大片土地的正义号令。面对强大善战的西戎,秦始皇家族到秦穆公时代才最终称霸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这完全得力于一个人的援助。那么,秦始皇的祖上是干什么的呢?他们抓住了怎样的历史机遇?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帮助秦穆公称霸西戎?

看似“弼马温” 其实很关键

尽管秦人地位比东方的诸侯地位要低,但凭借一技之长,总算是在以周天子为塔尖的金字塔政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意味着秦人踏上了立国的第一步,这一步至关重要。
周武王灭商之后,大封诸侯,但是,在周初分封的诸侯中,不见秦人的踪迹。由此可知,西周初年的秦没有诸侯的名分,只不过是一个小族群。
到西周第八位天子周孝王时期,秦人的地位有了转机。当时,秦人的首领是非子,非子很喜欢马和其他牲畜,善养殖,他养的马繁殖快,长得膘肥体壮,当地人报告到周王那里,周孝王召见了他。于是,善搞养殖业的非子被派到汧(qiān,千)水与渭水之间主管马匹,其业务精湛,颇受赏识,因此被封于秦(今甘肃陇西),并让秦人“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这是秦人得到采(cài,菜)邑的开始。www.99lib.net99lib•net
东周又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一般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为止;周元王元年(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止是战国时代。
所以,卿大夫比诸侯的地位要低,而且,卿大夫没有国,即没http://www.99lib.net有政权。
自周初开始,周天子把天下划分为若干领地(领主管理的土地),分给他的亲属、功臣,让他们成为诸侯。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向天子朝贡、述职;但是,在诸侯领地中他们又是世代相袭的最高统治者。诸侯九九藏书在其国中又分封领地给卿大夫,卿大夫只有领地,没有政权。卿大夫的领地就是他们的采邑。
卿大夫与诸侯是什么关系呢?
采邑是古代天子、诸侯封赐给所属卿大夫世禄的封地,也称食邑。而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也用食邑代指卿大夫。这样,非子成为秦嬴的合法继承人。

在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武王灭商,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这一段历史时期被称为西周;从公元前
九九藏书
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东周。
由此可知,秦人最初比东方的诸侯如晋、齐、燕的地位要低得多。
采邑只是卿大夫的封地,还远远比不上真正的诸侯。因此,得到采邑的秦嬴只是一个卿大夫。
据历史记载,在秦始皇继位之前,秦国的先君有三十五位,秦始皇是第三十六位。从有确切时间记载的秦庄公开始到秦王政继位,将近六百年,而这六百年恰恰是中国的西周、东周时期。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