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赵国之亡
主次不分 秦国坐收渔利
目录
一 荆轲刺秦王
二 襄公立国
二 襄公立国
三 穆公东扩
三 穆公东扩
四 孝公变法
五 合纵连横
六 昭襄王称霸
六 昭襄王称霸
七 异人奇缘
八 生父之谜
九 赵姬之乱
九 赵姬之乱
十 吕不韦之死
十一 李斯为政
十二 通天大计
十二 通天大计
十三 韩氏初兴
十四 三家分晋
十四 三家分晋
十五 韩国之亡
十六 赵武灵王
十六 赵武灵王
十七 秦赵之争
十八 长平之战
十九 邯郸之战
十九 邯郸之战
二十 赵国之亡
二十 赵国之亡
主次不分 秦国坐收渔利
二十一 水灌大梁
二十二 秦灭燕国
二十三 楚国之亡
二十三 楚国之亡
二十四 不战而降
二十五 股肱之臣
二十六 六世余烈
二十六 六世余烈
二十七 集权皇帝
二十八 统一制度
二十八 统一制度
二十九 万里长城
三十 生死茫茫
三十 生死茫茫
三十一 焚书坑儒
三十一 焚书坑儒
三十二 秦始皇之死
三十三 秘不发丧
三十三 秘不发丧
三十四 沙丘政变
三十五 李斯变节
三十六 二世诈立
三十六 二世诈立
三十七 巩固帝位
三十八 李斯之死
三十八 李斯之死
三十九 指鹿为马
四十 赵高之死
四十一 子婴亡国
四十一 子婴亡国
四十二 皇陵之谜
四十三 盗陵毁陵之谜
四十三 盗陵毁陵之谜
四十四 汉儒评秦
四十四 汉儒评秦
四十五 唐人论秦
四十六 千古一帝
四十六 千古一帝
四十七 难说再见
四十七 难说再见
四十七 难说再见
上一页下一页
这时赵孝成王在做什么呢?
赵孝成王十年(前256),秦派兵进攻赵国,攻占赵国二十多个县,杀死九万赵军。赵孝成王派乐乘等率兵进攻秦信梁军,大败秦军。此时的燕国非但不帮赵国抗秦,反而趁秦、赵大战之机,攻占了赵国昌城(今河北冀州),这进一步激化了燕、赵矛盾。

燕国本应帮助赵国对抗秦国,这样,赵国就会成为一道屏障,保护燕国不受秦国兵燹之灾。但是,燕王鼠目寸光,只图眼前利益。自以为赵国长平之战以后,兵力大损,想趁火打劫。结果,损兵折将。
于是,燕王派出两路大军、两千辆战车。一路以栗腹为帅,进攻鄗(今河北高邑);一路由卿秦为将,攻打代(今
九-九-藏-书-网
河北蔚县)。赵国也兵分两路迎战,一路由廉颇率领,迎战栗腹;一路由乐乘任主帅,迎击卿秦。结果,赵军大败燕军,杀了挑起这场战争的燕国丞相栗腹,俘虏了卿秦等人。
赵国不仅面临着秦国巨大的军事压力,同时还不断遭受北面燕国的骚扰。燕国是一弱国,实力远远比不上赵国。但是,在赵国的亡国史上,燕国的作用不可小瞧。
燕、赵两国本来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赵国为燕国阻挡了秦军的进攻,就此而言,燕国应当帮助赵国抵挡秦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赵孝成王主次不分,在长平之战、邯郸之战之后,并没有对内休养生息,对外广交朋友。对燕国的趁火藏书网打劫进行必要的反击是必须的,但是,在教训了燕国之后,应当适可而止,不应当和燕国又打了四年之久。
秦国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秦趁赵、燕两国大战之机,出兵伐赵,首先是攻占晋阳(今山西太原),接着攻占榆次(今山西晋中榆次区)等三十七座城邑。晋阳是赵国早期的都城,号称“柱国”,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晋阳被占,赵国在山西的门户洞开,秦军可以轻松地从西边进攻赵国。榆次等三十七座城邑的被占,则让赵国大片土地落入秦国手中。直到此时,赵孝成王才醒悟过来。赵孝成王十九年(前247),赵、燕两国议和,双方交换土地,矛盾得以缓解。
燕王召见了重臣乐间,询问他藏书网的看法。乐间回答:赵国是一个四面都需要应敌的国家,因此,这种国家的应战能力超强,不能打。燕王又问:我是以众伐寡,用二打一的办法还不行吗?乐间肯定地回答:不行。燕王赌气地说:那我用五倍的兵力去伐赵,行不行?乐间还是坚定地回答:肯定不行。燕王一听,雷霆大怒。大臣们一看燕王震怒,便齐声附和燕王(王召昌国君乐间而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王曰:“吾以众伐寡,二而伐一,可乎?”对曰:“不可。”王曰:“吾即以五而伐一,可乎?”对曰:“不可。”燕王大怒。群臣皆以为可。《史记·赵世家》)。面对失去理智的燕王,乐间不再说话。
邯郸之战尚未结九*九*藏*书*网束,赵国的武垣令傅豹等人率领该地原燕国百姓叛逃到了燕国,为赵、燕两国关系种下了矛盾的种子。
他导演的长平之战几乎毁掉了赵国,因此,赵孝成王应当深知赵国的劲敌是秦而不是燕。但是,赵孝成王也像燕王一样不识大体。打败燕国之后本应当立即修补赵、燕关系,全力对付秦国。然而,赵孝成王感觉得了理,在其后的两年中,把主要兵力用来对付燕国。趁燕国战败之机,连续三年兵伐燕国:赵孝成王十六年(前250),赵国派廉颇伐燕;十七年,再伐燕国,包围了燕国的国都;十八年,协助魏国攻燕。
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燕王派丞相栗腹出使赵国,送了五百金的重礼给赵王。但是,这个栗腹回到燕九*九*藏*书*网国,马上向燕王报告说:赵国的壮年人都死在长平了,未成年人还没有长大,可以趁此机会讨伐赵国。
赵国灭亡的第三个因素是主次不分。这主要表现在赵国后期对待燕国的态度上。
燕国确实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不识大体,但是,赵孝成王应当明白赵国的大敌是秦而不是燕,赵国的主要矛盾是秦、赵矛盾而不是燕、赵矛盾。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赵国应当全力应对秦国随时可能发动的新进攻。结果,赵孝成王却举全国之力打击了应该团结的对象燕国,不但失去了一个盟友,失去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而且,放松了对秦国的戒备,让秦国坐收渔翁之利,岂不失之大矣?最终的后果是兵力进一步消耗,国土进一步沦丧,亡国之日加速到来。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