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合纵连横
目录
一 荆轲刺秦王
二 襄公立国
二 襄公立国
三 穆公东扩
三 穆公东扩
四 孝公变法
五 合纵连横
连横失败落魄受辱 发愤读书重出江湖
六 昭襄王称霸
六 昭襄王称霸
七 异人奇缘
八 生父之谜
九 赵姬之乱
九 赵姬之乱
十 吕不韦之死
十一 李斯为政
十二 通天大计
十二 通天大计
十三 韩氏初兴
十四 三家分晋
十四 三家分晋
十五 韩国之亡
十六 赵武灵王
十六 赵武灵王
十七 秦赵之争
十八 长平之战
十九 邯郸之战
十九 邯郸之战
二十 赵国之亡
二十 赵国之亡
二十一 水灌大梁
二十二 秦灭燕国
二十三 楚国之亡
二十三 楚国之亡
二十四 不战而降
二十五 股肱之臣
二十六 六世余烈
二十六 六世余烈
二十七 集权皇帝
二十八 统一制度
二十八 统一制度
二十九 万里长城
三十 生死茫茫
三十 生死茫茫
三十一 焚书坑儒
三十一 焚书坑儒
三十二 秦始皇之死
三十三 秘不发丧
三十三 秘不发丧
三十四 沙丘政变
三十五 李斯变节
三十六 二世诈立
三十六 二世诈立
三十七 巩固帝位
三十八 李斯之死
三十八 李斯之死
三十九 指鹿为马
四十 赵高之死
四十一 子婴亡国
四十一 子婴亡国
四十二 皇陵之谜
四十三 盗陵毁陵之谜
四十三 盗陵毁陵之谜
四十四 汉儒评秦
四十四 汉儒评秦
四十五 唐人论秦
四十六 千古一帝
四十六 千古一帝
四十七 难说再见
四十七 难说再见
四十七 难说再见
上一页下一页
秦惠文君从秦孝公手中接过来的是一个迅速崛起的秦国,同时也是一个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的秦国。此时天下形势出现了战国以来的一个重大变化:秦国一国独大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六国之中任何一国都没有能力再与秦国单独抗衡。面对这种新的局面,六国只有采取能够适应新形势的生存策略才能继续存在下去,秦国面对六国的生存策略也只有调整应对策略才能持续地走在崛起的大道上。其实,六国的生存策略、秦国的应对策略和两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正是这两个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左右着当时的天下大局。那么,这两个人是谁呢?

连横失败落魄受辱 发愤读书重出江湖

此时,秦孝公已经去世,即位的是秦惠文君。是,苏秦对秦惠文君说:秦国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四面环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国家。东面有华山、黄河,西面有汉中,南面有巴蜀,北面是代地,这是一个天然的天府之国。凭着秦国众多的士兵和百姓,凭借这么精锐的军队,完全可以称帝而统治天下。秦惠文君因为刚刚车裂了商鞅,非常忌讳说客,他一看苏秦又是一个说客,一来就劝他称帝,便婉言谢绝了苏秦(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史记·苏秦列传》)。

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曾经外出游历多年,却一事无成。狼狈不堪的他回到家中时,九_九_藏_书_网家人都嘲笑他:人家都知道干活挣钱,你把挣钱的技艺全都抛弃了,到处游荡,还学什么演讲,靠舌头能挣钱吗?落到今天这么个下场,真是活该(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听了之后,非常惭愧。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拿出自己的藏书,自言自语地说:我读了这么多年书,却不能用所学知识谋取荣华富贵,读了有什么用?但他并没有气馁,挑选了一本名为《阴符》的书,认真研读了一年。一年后,悟出了许多揣摩人心理的诀窍,他兴奋地想,现在终于大功告成了,可以用这一套去说服当今的那些国君了!
苏秦当年游说秦惠文君失败后,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儿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
九-九-藏-书-网
,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此时的苏秦回到家中,妻子不下织布机,嫂子不做饭,父母不搭理他,狼狈不堪(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范祥雍《战国策笺证·秦策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本书凡引《战国策》,均为此本,不再一一注明)。整个家庭成员对苏秦的集体无语与一致的冷落漠视,强烈地刺激了苏秦。苏秦决心发愤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中国古代“头悬梁,锥刺股”故事中的“锥刺股”一事就是从苏秦这儿流传下来的。
这两个人中的第一个叫苏秦,东周洛阳人。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对苏秦至少可以了解三点。一是读书为君。九-九-藏-书-网苏秦是一位说客,他读书就是为了能为某一位君王服务。至于自己服务的对象是周天子还是秦惠文君,他才不在乎呢!二是苏秦曾经想为秦国服务,因为秦国当时强大,有实力,是理想的工作单位。三是苏秦有着极强的功名利禄之心,其实这也是苏秦奋斗的根本目的,因为这个时候他的价值观有了很大变化,原先君臣父子的那套价值体系在功名富贵的冲击下溃不成军。所以说,苏秦这种功名利禄之心有着深刻的背景:时代因素,个人因素。前者指当时天下的形势造就了一批像苏秦这样的谋略家,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自己才华从而谋取富贵的巨大平台;后者则是指苏秦如果不能成功,他在家中都毫无地位,更不用说在社会上立足。
《战国策·秦策》记载,苏秦最后成功游说了燕王、赵王,带着高车驷马和众多随从前往楚国去的时候,九_九_藏_书_网途经自己的家乡,父母听说苏秦回来了,亲自清理房子,打扫道路,而且出城三十里迎接儿子;苏秦的妻子不敢正眼看今日成功的丈夫,认真倾听,生怕漏掉一个字;当年不给他做饭的嫂子,匍匐在地,像蛇一样爬行到苏秦身边,向他道歉。苏秦问,嫂子前后两次待我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他的嫂子倒很直接地说,因为你现在地位尊贵还那么有钱。苏秦听完之后,仰天长叹:人穷了,父母都不认儿子;富贵了,家人都害怕自己。一个人活在世上,对权势富贵怎么能不重视呢(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藏书网”范祥雍《战国策笺证·秦策一》)!
而据《史记》的记载,苏秦学成之后,第一个求见的是周显王,但是,周显王身边的人一向看不起苏秦,周显王也不信他(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没有办法,只好西行奔赴秦国。
这段记载与《史记·苏秦列传》的记载略有不同,描述也更生动形象,但两段都一致地记载了苏秦在不得志的时候,连至亲都看不起他,这些磨难与刺激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促使他更加执着地奋斗。
在秦国没被接纳的苏秦又来到赵国,赵国国君这时候正用他弟弟为相,这位赵相也不欣赏苏秦的主张。于是苏秦只好离开赵国去往燕国,这是他寻找工作的第四站了。
《战国策·秦策》的记载比《史记·苏秦列传》的记载更具传奇色彩: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