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负笈英法
目录
第一章 故里家世
第二章 大学时代
第三章 负笈英法
第三章 负笈英法
第四章 孤岛岁月
第五章 步入剧坛
第五章 步入剧坛
第六章 艰难时刻
第七章 定居京华
第八章 流年沉浮
第八章 流年沉浮
第九章 十年尘世
第九章 十年尘世
第十章 著译尖峰
第十一章 笔耕不辍
第十一章 笔耕不辍
第十二章 生活侧影
第十三章 死者如生 生者无愧
第十三章 死者如生 生者无愧
第十四章 生命之火
第十四章 生命之火
上一页下一页
当他们夫妇回到老金家寓所,就拉上窗帘,相对读书。开学期间,他们稍多些社交活动。同学间最普通的来往是请吃午后茶。师长总在他们家里请吃午后茶,同学则在学院的宿舍里请。他们教杨绛和钱钟书怎么做茶:先把茶壶温过,每人用满满一茶匙茶叶,你一匙,我一匙,他一匙,也给茶壶一满匙。四人喝茶用五匙茶叶,三人用四匙。开水可一次次加,茶总够浓。
杨绛他们搬入达蕾出租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厨房了。钱钟书就想吃红烧肉。由俞大缜、俞大姊妹以及其他男同学对烹调都不在行,却好像比杨绛略懂得一些。他们教杨绛把肉煮开,然后把水倒掉,再加生姜、酱油等作料。生姜、酱油都是中国特产,这在牛津是奇货,而且酱油不鲜,又咸又苦。他们的厨房用具确是“很不够的”——买了肉,只好用大剪子剪成一方一方,然后照俞氏教的办法烧。两人站在电灶旁,使劲儿煮——也就是开足电力,汤煮干了就加水,横竖就是烧不烂。事后杨绛忽然想起她妈妈做橙皮果酱是用“文火”熬的。对呀,凭自己粗浅的科学知识,也能知道“文火”的名字虽文,力量却比强火大。
牛津的假期相当多。钱钟书把假期的全部时间投入读书。大学图书馆的经典以十八世纪为界,馆内所藏经典作品,限于十八世纪和十八世纪以前。十九二十世纪的经典和通俗书籍,只可到市里的图书馆去借阅。那里藏书丰富,借阅限两星期内归还。他们两人往往不到两星期就要跑一趟市图书馆。他们还有家里带出来的中国经籍以及诗、词、诗话等书,也有朋友间借阅或寄赠的书,书店也容许站在书架前任意阅读,所以不愁无书。他们每天都出门走走,他们管这叫“探险”去。往往早饭后,他们就出门散散步,让老金妻女收拾房间。晚饭前,他们的散步是养心散步,走得慢,玩得多。两种散步都带“探险”性质,因为他们总九*九*藏*书*网挑不认识的地方走,随处有所发现。
那段时间,她们夫妇俩真得很快活,好像自己打出了一个天地。
“虾,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吧!”
在他们住入新居的第一个早晨,“拙手笨脚”的钱钟书大显身手。杨绛因入睡晚,早上还没有醒。他一人做好早餐,用一只床上用餐的小桌把早餐直端到她的床前。居然做得很好,还有黄油、果酱、蜂蜜。她可从没吃过这样早饭!
据杨绛记忆所及,她的丈夫也爱玩,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文字游戏。满嘴胡说打趣,还随口胡诌歪诗。他曾有一首赠向达的打油长诗。头两句形容向达“外貌死的路(still),内心生的门(sentimental)”——全诗都是“胡说八道”,他们俩都笑得捧腹。向达说钱钟书:“人家口蜜腹剑,你却是口剑腹蜜。”能和他对等玩的人不多,不相投的就会嫌他刻薄了。杨绛认为,“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钟书和我就以此自解。”
K.J.Spaldng是牛津某学院(Brazenose College)的驻院研究员。富翁请他们夫妇到他家吃茶,劝钱钟书放弃中国的奖学金,改行读哲学,做他弟弟的助手。他口气里,中国的奖学金区区不足道。钱钟书立即拒绝了他的建议。以后,杨绛他们和他仍有来往,他弟弟更是经常请他们到他那学院寓所去吃茶,借此请教许多问题。钱钟书对于攻读文学学士虽然不甚乐意,但放弃自己国家的奖学金而投靠外国富翁是决计不干的。
在下一次做红烧肉的时候,杨绛买了一瓶雪利酒,权当黄酒用,用文火炖肉,汤也不再倒掉,只撇去沫子。这次红烧肉居然做得不错,看到钱钟书吃得挺快活的,杨绛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呢!
对此,杨绛觉得并九*九*藏*书*网不稀奇:因为钱钟书不爱活动。自己在清华借读半年间,游遍了北京名胜,而他在清华待了四年,连玉泉山、八大处都没去过。清华校庆日,全校游颐和园,钱钟书也跟着游过颐和园,还游过一次香山,别处都没去过。直到一九三四年春,杨绛在清华上学,他北上去看她,才由她带着遍游北京名胜。他作过一组《北游诗》,有“今年破例作春游”的诗句,后来删改只剩一首《玉泉山同绛》了。
钱钟书跟她讲道理,说道,虾不会像你这样痛,他还是要吃的,以后可由他来剪。
牛津还有一项必须遵守的规矩。学生每周得在所属学院的食堂里吃四五次晚饭。吃饭,无非证明这学生住校。吃饭比上课更重要。据钱钟书说,获得优等文科学士学位(B.A.Honours)之后,再吃两年饭(即住校二年,不含假期)就是硕士,再吃四年饭,就成博士。当时在牛津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是获得奖学金或领取政府津贴的。他们假期中也离开牛津,别处走走。惟独钱钟书和杨绛直到三个学期之后的暑假才离开。
杨绛对钱钟书说,像老金家的茶饭我相信总能学会。她按照报纸上的广告,一个人去找房子。找了几处,都远在郊外。
杨绛以为,自己“搬家是冒险,自理伙食也是冒险,吃上红烧肉就是冒险成功。从此一法通,万法通,鸡肉、猪肉、羊肉,用‘文火’炖,不用红烧,白煮的一样好吃”。所以她把嫩羊肉剪成一股一股细丝,两人站在电灶旁边涮着吃,然后把蔬菜放在汤里煮来吃。杨绛又想起曾看见过厨房里怎样炒菜,也学着炒。蔬菜炒的比煮的好吃。一次店里送来了扁豆,因为不识货,一面剥,一面还嫌壳太厚、豆太小。她忽然省悟,这是专吃壳儿的,是扁豆,于是便焖了吃,颇为成功。店里还有带骨的咸肉,可以和鲜肉同煮,咸肉有火腿味。熟食有洋火腿,不如我国的火腿鲜。至http://www.99lib.net于猪头肉,杨绛向来认为“不上台盘”的:店里的猪头肉是制成的熟食,骨头已去净,压成一寸厚的一个圆饼子,嘴、鼻、耳部都好吃,后颈部嫌肥些。还有活虾。她很自信地说:
牛津大学的学生,多半是刚从贵族中学毕业的阔人家子弟,开学期间住在各个学院里,一到放假便四散旅游去了。牛津学制每年共三个学期,每学期八周,然后放假六周。第三个学期之后是长达三个多月的暑假。考试不在学期末而在毕业之前,也就是在入学二至四年之后。年轻学生多半临时抱佛脚,平时对学业不当一回事。他们晚间爱聚在酒店里喝酒,酒醉后淘气胡闹,犯校规是经常的事。所以钱钟书所在的学院里,每个学生有两位导师:一位是学业导师,另一位则是品行导师。如学生淘气出格被拘,由品行导师保释。而钱钟书的品行导师不过经常请他们夫妇吃茶而已。
有一次他们散步“探险”时,杨绛发现高级住宅区有一个招租广告,再去看又不见了。她不死心,一人独自闯去,先准备好一套道歉的话,就大着胆子去敲门。开门的是女房主达蕾女士——一位爱尔兰老姑娘。她不说有没有房子出租,只把她打量了一番,又问了些话,然后就带她上楼去看房子。
在杨绛的记忆里,他们借住的老金家的伙食开始还可以,渐渐地愈来愈糟。钱钟书饮食习惯很保守,洋味儿的不大肯尝试,干酪怎么也不吃。而杨绛的食量小。他能吃的,杨绛就尽量省下一半给他。杨绛觉得他吃不饱。这样下去,不能长久。而且两人生活在一间屋里很不方便。杨绛很爱惜时间,也和丈夫一样好读书。他来一位客人,杨绛就得牺牲三两个小时的阅读,勉力做贤妻,还得闻烟臭,心里暗暗叫苦。
“得剪掉须须和脚。”
由于牛津是个安静的小地方,杨绛和钱钟书可以在大街、小巷、一个个学院门前以及郊区公园、教堂、闹市,一处处走九*九*藏*书*网,也光顾店铺。牛津的人情味重:邮差半路上碰到他们,就把来自远方的家信交给他们。小孩子就在旁等着,很客气地向他们讨中国邮票。此外高大的警察,戴着白手套,傍晚慢吞吞地一路走,一路把一家家的大门推推,看是否关好;确有人家没关好门的,警察会客气地警告。
在牛津上学期间,当时的中国同学有俞大缜、俞大姊妹,向达、杨人楩等。他们家的常客是向达。他在伦敦抄敦煌卷子,又来牛津为牛津大学图书馆编中文书目。他因牛津生活费用昂贵,所以寄居休士牧师家。同学中还有后来成为翻译名家的杨宪益,他年岁稍小,大家称他“小杨”。
牛津当时有一位富翁名史博定(H.N.Spaldng),据说他将为牛津大学设立一个汉学教授的职位。他弟弟K.J.Spaldng是汉学家,专研中国老庄哲学。
房子在二楼。一间卧房,一间起居室,取暖用电炉。两间屋子前面有一个大阳台,是汽车房的房顶,下临大片草坪和花园。厨房很小,用电灶。浴室里有一套古老的盘旋水管,点燃一个小小的火,管内的水几经盘旋就变成热水流入一个小小的澡盆。这套房子,在杨绛看来是挖空心思从大房子里分隔出来的,由一座室外楼梯下达花园,另有小门出入。她问明租赁的各项条件,第二天就带了丈夫同去看房。
杨绛已记不起他们是怎么由老金家搬入新居的。只记得新居有一排很讲究的衣橱,她怀疑这间屋子原先是一间大卧室的后房。新居的抽屉也多。他们搬家大概是在午后,两人学会了使用电灶和电壶。一大壶水一会儿就烧开。他们借用达蕾租给他们的日用家具,包括厨房用的锅和刀、叉、杯、盘等,对付着吃了晚饭。搬一个小小的家,也着实让他们忙了一整天,收拾衣物,整理书籍,直到夜深。钱钟书劳累得倒头就睡着了,杨绛则劳累得睡都睡不着。
钱钟书看了房子也喜出望外,他们和达蕾99lib•net女士订下租约,随即便通知老金家。他们在老金家过了圣诞节,大约新年前后搬入新居。他们先在食品杂货商店定好每日的鲜奶和面包。牛奶每晨送到门口,放在门外。面包刚出炉就由一个专送面包的男孩送到家里,正是午餐时。鸡蛋、茶叶、黄油以及香肠、火腿等熟食,鸡鸭鱼肉、蔬菜水果,一切日用食品,店里应有尽有。他们只需到店里去挑选。店里有个男孩专司送货上门;货物装在木匣里,送到门口,放在门外,等下一次送货时再取回空木匣。他们也不用当场付款,要了什么东西都由店家记在一个小账本上,每两星期结一次账。
这样,每晨一大杯牛奶红茶也成了钱钟书毕生戒不掉的嗜好。后来国内买不到印度出产的“立普登”红茶了,杨绛就只好用三种上好的红茶叶掺和在一起作为替代:滇红取其香,湖红取其苦,祁红取其色。直到现在,杨绛家里还留着些没用完的三合红茶叶。看到这些东西,便能唤她想起当年在英国最快乐的日子。
于是杨绛就出花样,想租一套备有家具的房间,伙食自理,膳宿都能大大改善。她已经领过市面了。钱钟书不以为然,劝夫人别多事。他说,你又不会烧饭,老金家的饭至少是现成的。自己的房间还宽敞,将就着得过且过吧。
她刚剪得一刀,活虾在她手里抽搐,她急得扔下剪子,扔下虾,逃出厨房,又走回来。钱钟书问她怎么了。她说:
就这样,他们玩着学做饭,觉得很开心。钱钟书吃得饱了,也很开心。
那里地段,离学校和图书馆都近,过街就是大学公园。而住在老金家,浴室厕所都公用。虽然新的房子的房租、水电费等种种费用,加起来得比老金家的房租贵,但这不怕,只要不超出预算就行,杨绛的预算是宽的。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