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生活侧影
目录
第一章 故里家世
第二章 大学时代
第三章 负笈英法
第三章 负笈英法
第四章 孤岛岁月
第五章 步入剧坛
第五章 步入剧坛
第六章 艰难时刻
第七章 定居京华
第八章 流年沉浮
第八章 流年沉浮
第九章 十年尘世
第九章 十年尘世
第十章 著译尖峰
第十一章 笔耕不辍
第十一章 笔耕不辍
第十二章 生活侧影
第十三章 死者如生 生者无愧
第十三章 死者如生 生者无愧
第十四章 生命之火
第十四章 生命之火
上一页下一页
杨绛就在这匆忙的访问中,不时思考着学术问题,利用各种机会,解决文学翻译上的疑难杂症。杨绛曾谈过中国明代天启年间,意大利耶稣会神甫艾儒略用文言文撰写的《职方外纪》,这是一部记述“绝域风土”的书籍,其中讲到西班牙的一节说:“国人极为好学,有共学在撒辣蔓加与亚尔加辣二所,远近学者聚焉。高人辈出,著作甚高,而陟禄日亚与天文之学尤精。古一名贤,曰多斯达笃者,居俾斯玻之位,著书最多,寿仅五旬有二。所著书籍,就始生至卒计之,每日当得三十六章。每章二千余言,尽属奥理。后人给彼像,两手各执一笔,章其勤敏也。”杨绛思忖,书中提及的这位从出生到死,每日撰写七万多字的“名贤”究竟是谁呢?她翻译《堂吉诃德》时,发现堂吉诃德提到的一个人名字“托斯达多”很像“多斯达笃”。她顺藤摸瓜孜孜矻矻,终于考证出多斯达笃(即“托斯九九藏书达多”)就是西班牙阿维拉主教的译音,“陟禄日亚”是神学的译音,两所“共学”便是指撒辣蔓加与亚尔加辣两所大学。而“托斯达多”是绰号,不是人名,意思是“焦黄脸儿”。可是他为什么绰号“焦黄脸儿”,他的身世如何,杨绛“总觉不放心”。
杨绛与钱钟书一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她除了出访国外,还在寓所中,接受了海外学者的多次采访,交流信息,增进友谊,他们当中有来自港台的,还有外国的英、法、美、德、日、俄、新加坡等地。
随着噩梦般的“文革”的结束,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钱钟书、杨绛伉俪在中国和国际的学术界重新露面。
杨绛是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随中国社科院代表团一道到西班牙和英国去作学术访问的。这次访问,她也有很大的收获。
杨绛如饥似渴地汲取国外的研究成果,她看到了许多未曾看到的书籍,并利用这个机会,购阅了不少自己需要的书刊,她怀着丰厚的收获回国了。
http://www.99lib•net
九七九年春天,杨绛与钱钟书同机出发赴法,钱钟书转机赴美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派出的第一个访美代表团;杨绛则留在巴黎,参加由梅益为团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访法代表团,作为期近一个月的访问。这是一个包括中国社会科学各专业学者的学术访问,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国与法国的文化交流,考察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学术成果。
杨绛因翻译《堂吉诃德》而获西班牙政府颁发的大奖,并通过西班牙驻华大使馆邀请她出访:第一任大使邀请,杨绛谢绝了;第二任大使送来正式的书面邀请,杨绛正式地以书面谢绝了;第三任大使通过中国社科院领导马洪去请,杨绛感到实在“赖不掉了”,才答应下来。说起此事,钱钟书无不得意地说:“三个大使才请动她!”www.99lib.net
杨绛处处留意,她在旅馆的早餐桌上,发现“备有各式面包的盘里,照例有两片焦黄松脆的面包干,封在玻璃纸里,纸上印有‘Pan tosotado’二字”,于是她猜想到“托斯达多”的脸色。大概就是这种焦黄色。后来,杨绛游览托雷多古城的大教堂,看到一间屋里陈列的历任主教像,没有托斯达多的像。她向导游请教。原来,托斯达多的像在阿维拉,这位主教血统里混有吉普赛人的血,面色焦黄,不像一般西班牙人的肤色是白的,所以绰号“焦黄脸儿”。托斯达多的著作叠起来有他本人一样高,他是我国文献里最早出现的西班牙作家。杨绛在此得知“焦黄脸儿”(“多斯达笃”)的缘由,感到“出乎意外的高兴”。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杨绛在中外文化的殿堂中驰骋多年,深知外语的重要,因此,对于青年人的外语学习十分关注。她非常喜欢和年轻人聊天,总是问寒问暖,关怀备至。一九九二年九月的一天,杨绛在接待社科院计算室的两位年轻科研人员董磊、孙小玲的时候,听到他们抱怨外语难学,口语不行,听力也差。她鼓励道:“多会一门外语,好比多一把金钥匙,每一把金钥匙都可以打开一座城。城里有许多好看好玩的东西,好像一个大游乐园。你们如果不懂外语,就会比别人少享受很多东西。不要因为自己在学外语的某一方面困难就放弃外语,这样就太可惜了。”她略加思索,接着又说:“我当初学习西班牙语的时候,是没有老师教的。但是只要刻苦和努力就会学好的。”她亲切地笑了笑,这样的见识往往给予年轻人很大的信心。
九九藏书网
九*九*藏*书*网
杨绛在英国首都伦敦访问的时候,躲开各种琐事,偷得一个多星期时间,到大英博物馆悉心阅览许多在国内看不到的书籍与稿本,她嗜书如命的性格在国外也时时“发作”,于是博览群书,如愿以偿
杨绛又随代表团到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市访问,参观了当地的印第安总档案馆(Archivo general de Indias),看见陈列的塞万提斯亲笔信一页。那是当年塞万提斯呈送国王斐利普二世的申请书,自陈曾为国家效力,想在美洲殖民地谋个官职。印第安总档案馆馆长得知代表团成员杨绛是《堂吉诃德》翻译者后,特地将这封信原件复制一份,赠送给她留存。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