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讲 宫前气象
三、正阳之门
目录
自序
第01讲 永乐迁都
第01讲 永乐迁都
第02讲 天下之中
第03讲 宫前气象
第03讲 宫前气象
三、正阳之门
第04讲 午门凤翔
第05讲 太和之门
第06讲 太和大殿
第07讲 太和大典
第08讲 中和方殿
第09讲 保和宫殿
第10讲 保和殿试
第11讲 文华经筵
第12讲 文渊书阁
第13讲 武英修书
第14讲 内阁大堂
第15讲 父子宰相
第16讲 乾清宫门
第17讲 康熙书房
第18讲 乾清三案
第19讲 乾清三宴
第20讲 乾清三悲
第20讲 乾清三悲
第20讲 乾清三悲
上一页下一页
总之,明清故宫之前,通过承天门(天安门)、大明门(大清门)和正阳门(前门),可以看出宫城的大气象、大格局。北京确实是龙兴之地、雄险之地、居中之地和帝王之都,确实有一条中轴线即子午线贯穿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中轴线上宫城“前有三凸、后有三靠”,贯穿“中正安和”的理念,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魂。
问:大军不向敌,为何要进城?
总之,正阳门的设计,处处从军事防御着眼。正阳门的命运,也总是与兵事息息相连。这里主要讲明朝崇祯年间,李建泰在正阳门出征的史事。
崇祯帝生前未曾想到:他在正阳门城楼上为大学士李建泰的“三赐”——其一,赐书“代朕亲征”,寄以重托,李建泰却攻打自家城池、鞭挞自家臣民;其二,金壶赐酒,亲为饯行,李建泰却违背初衷,投降求生;其三,赐尚方宝剑,鼓励杀敌,李建泰却做了清朝的大学士!崇祯帝梦想的是,扶大厦之将倾,救江山于危殆;没有想到的是,李建泰演出了一幕幕闹剧,奏出了一曲曲哀歌。正阳门城楼上,历史烟云,已经消散。李建泰的九九藏书“三叛”为后人所鉴戒。
大明门以南,就是内城正门——正阳门(初称丽正门,俗称前门)。永乐建北京时,正阳门就是京城的南大门。为了防御蒙古入犯,正阳门修筑了包括城楼、瓮城和箭楼在内的完整防御体系。正阳门楼和箭楼,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遭毁坏。有文记载: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自西安返回北京时,在城台上扎彩牌楼以壮观瞻。尔后进行重建改建,带有西洋建筑色彩。正阳门城楼居北,城台与承天门一样高大,城楼两层,整座城楼高达42米,是北京城门之最,守城者因此占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城台南北上沿各有1.2米高的女墙,用来掩护守城士兵。城台正中只开一个门,门内还有千斤闸,从外部难以攻入。城楼高两层,面宽七间,进深三间;楼顶为重檐歇山顶,灰瓦绿琉璃剪边。正阳门箭楼居南,是明朝正统年间增建的。箭楼城台比城楼略矮,同样只开一个门,而且门有两重:前为千斤闸(今仍能看到闸板遗迹),上下开闭;后为铁叶大门,左右对开。箭楼本身是一座砖砌的堡垒,上下共分99lib•net四层,东、南、西三面开射窗,正面有52个,侧面各有21个,射窗共有94个。城楼和箭楼之间由瓮城连通。敌兵一旦攻破箭楼门洞,守军就可以关闭箭楼和城楼的大门,使敌兵进退不能,如同掉入瓮中;然后居高临下,从四面八方合击被围之敌,是谓“瓮中捉鳖”。
问:城里没有粮银!
后来,李建泰率军到了保定府,残兵不过数百,请求入城。守城的同知邵宗元等不答应,李建泰就拿出颁赐的印信给他看。邵宗元说:“你获得过天子的厚恩,皇上曾经亲自登上正阳门,赐给你上方剑,还给你倒酒,跟你饯别。如今你不代皇上西征,却要叩关避贼吗?”一番话刺到了李建泰痛处,他大声斥责邵宗元,还举起尚方宝剑威胁他。堂堂尚方宝剑,出鞘头一遭,竟指忠臣良将!幸好城上有人认识李建泰,这才放他进来,否则李建泰怕重演攻打广宗的闹剧。
答:军队没粮食,进城要粮银!
李建泰恼羞成怒,下令官兵攻城。城攻破后,杀死乡绅,鞭笞知县。堂堂宰辅重臣兼督师的李建泰,出京第一仗,竟然攻打自家县城,
九*九*藏*书*网
竟然屠杀天朝庶民,竟然鞭笞自家知县,完全违背出师初衷!
人们登上宫城正门——午门,向南瞻望,端门展端正,天安门尚安泰,大明门崇国统,正阳门扬正气;向北瞻望,太和门开太平,乾清门守清正,玄武门重武备,北安门要安定——中轴线即子午线上这九座大门,功能重要,意义非凡,格局恢弘,气贯乾坤,我称之为“天子九门”。“天子九门”,午门居中——午门发生过哪些历史故事呢?
午门是历史的见证:中国正直的士大夫有一股高尚精神,就是正气,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这种浩然正气,就是:坚持正心,敢于直谏,不怕廷杖;坚持正言,敢说真话,不怕羞辱;坚持正义,敢做实事,不怕邪恶;坚持正气,敢犯天颜,不怕皇威——铮铮风骨,磊磊赤胆,三上奏疏,三遭廷杖,斯人虽死,正气长存,正如文天祥所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可是,李建泰出师不利,才走了几里地,所坐的轿子忽然轿杆折断,众人都觉得这是不祥之兆。是日大风扬沙,占卜的卦辞说“不利行师”。这是怎www.99lib.net样一支“王师”呢?虽然李建泰调来了得意的下属,甚至西洋人汤若望都随军出征,负责火攻水战,但行军到京南涿州,即逃散三千多人。不久“兵食并绌,所携止五百人”。时李建泰军惊闻老家曲沃陷落,家中资财散失一空,预期的粮饷打了水漂。他一急就病了,行动顿时慢下来,每天不过走三十里,手下士兵也纷纷逃散。走到广宗,守城知县一连三天不准李建泰入城,并问李建泰——
答:如不开门,我要攻城!
李建泰,山西曲沃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军队进逼山西。崇祯帝临朝叹息说:“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栉(zhì)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面目见于地下!朕愿督师亲决一战,身死沙场无所恨,但死不瞑目耳!”(《明史·李建泰传》卷二百五十三)说完痛哭起来。李建泰见状慨然说:“臣家曲沃,愿意用家产充当军饷,不用官家发钱,请求带兵西征!”崇祯帝转悲为喜,给李建泰升官,让他兼督师,赐给尚方宝剑,准许便宜行事,还按照他的意思派去了下属。
不久保定城破藏书网,有人说李建泰拔剑自刎未遂被俘,有人说他主动出降,总之明朝大学士兼督师,一转眼成了李闯王的人。是为李建泰第一叛——大明。后来,李自成败走,李建泰摇身一变,成了大清朝的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是为李建泰第二叛——大顺。三年后,李建泰因“受赃”罢官回家。后在故明大同总兵姜瓖降清又叛清时,李建泰在家乡曲沃与他遥相呼应。是为李建泰第三叛——大清。顺治七年(1650年)李建泰兵败被擒。这次清廷没有宽容李建泰,而下令把李建泰杀掉。(《清世祖实录》卷四十七)
同月二十六日,在正阳门举行遣将礼,就是出征饯行仪式。快到正午,崇祯帝登上正阳门城楼。卫士东西对列,从午门一直排到正阳门外,虽十分壮观,但虚张声势。皇帝赐宴饯行,亲贵和文武大臣都要侍坐,鸿胪寺派人赞礼,御史负责纠仪,大汉将军侍卫,可谓隆重之至。崇祯帝亲自用金酒壶给李建泰倒了三杯酒,还赐他手敕,上书“代朕亲征”。太监为他披红簪花。宴毕,出征,崇祯帝目送很久才返驾回宫。大明朝的国运,崇祯帝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建泰的一军之上。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