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父子宰相
目录
自序
第01讲 永乐迁都
第01讲 永乐迁都
第02讲 天下之中
第03讲 宫前气象
第03讲 宫前气象
第04讲 午门凤翔
第05讲 太和之门
第06讲 太和大殿
第07讲 太和大典
第08讲 中和方殿
第09讲 保和宫殿
第10讲 保和殿试
第11讲 文华经筵
第12讲 文渊书阁
第13讲 武英修书
第14讲 内阁大堂
第15讲 父子宰相
一、张氏父子
第16讲 乾清宫门
第17讲 康熙书房
第18讲 乾清三案
第19讲 乾清三宴
第20讲 乾清三悲
第20讲 乾清三悲
第20讲 乾清三悲
上一页下一页

导语

上一讲介绍了在内阁大堂上班的明朝的父子宰相,本讲介绍清朝的父子宰相。清朝内阁,沿袭明制。雍正设军机处。清内阁与军机处,既有联系,又有专责。这里讲的内阁大臣,主要是大学士,不包括军机大臣(后面要讲到)。
有人据《清史稿·大学士年表》统计,清大学士为249人,其中父子宰相如索尼、索额图父子,阿兰泰、富宁安父子,尹泰、继善父子、阿克敦、阿桂父子,傅恒、福康安父子,英和、奎昭父子,蒋廷锡、蒋溥父子,张英、张廷玉父子,陈元龙、陈世倌父子,刘统勋、刘墉父子,翁心存、翁同龢父子。
本讲主要介绍清朝三对汉人父子宰相——张英和张廷玉、刘统勋和刘墉、翁心存和翁同龢,特别介绍其家庭教养的传承与延续。

一、张氏父子

张廷玉(1672—1755年)官做到军机大臣、大学士,死后配享太庙。史评:“终清世,汉大臣配享太庙,惟廷玉一人而已。”(《清史稿·张廷玉传》卷二百八十八)张廷玉也有古大臣之风。雍正十一年(1733年)殿试时,雍正帝钦点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考卷是密封的,拆卷时知一甲第三名为张若霭,是张廷玉之子,荣登探花,众臣敬贺。按例一甲可以免试庶吉士三年学习和散馆考试,即授为翰林院修撰、编修。但张廷玉没有顺水推舟,玉成其事,却叩谢皇恩,跪下坚辞:若霭是臣子,这万万不可!雍正帝说:卷子是密封的,你又回避,朕决定前并不知道是谁的试卷,此事与你无关。廷玉仍跪九九藏书网地不起,雍正帝说:这次科试,你已回避,是朕主意,你快起来!廷玉跪奏道:臣家两代辅臣,已经蒙恩了;天下寒士很多,应该让给别人。雍正帝稍加思索,说:好吧,让二甲第一名(第四名)升为一甲第三名,若霭降为二甲第一名。
读书要有一个家庭环境。由张氏一门可见,书香家庭对于一个青年、一个学子的成才是多么重要!
张英的贤惠妻子姚氏,也是桐城人。张英初官翰林时,薪水很低,家里很穷,有人馈送千金,不接受,并告诉妻子姚氏。姚氏说:“穷人家或得馈赠十金五金,童仆都欣喜相告。今无故得千金,人问是从哪来的,能不惭愧吗?”有时家里经济拮据,典当衣物,买米做九_九_藏_书_网饭。后张英俸禄稍丰裕,姚氏勤俭之风不改,一件青衫,数年不换。张英做了宰相,姚氏更加谦卑。亲友派丫鬟来问起居,姚氏正在缝补旧衣,来人问她:“夫人安在?”姚氏恭敬起应,来的丫鬟大为惭愧。张英六十岁时,姚氏仍亲手缝制棉衣给宰相丈夫御寒。儿子张廷玉,继入翰林,直南书房。有一天,康熙帝环顾左右说:“张廷玉兄弟,母教之有素,不独父训也!”张廷玉母亲得到康熙皇帝的赞扬。姚氏还喜读书,工诗文,有《含章阁诗》传世。(《清史稿·列女传》卷五百八)
张英退休回乡后,更加谦逊低调。相传晚年他在家乡西山居住,有条山间小道,他出来散步时,遇见挑柴的樵夫,总要退到www.99lib.net路边草地上,让樵夫先行。
张英和张廷玉父子宰辅,事情在康、雍、乾三朝。
张英(1617—1700年),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入翰林院。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南书房,召张英入直,并在皇城西安门内赐第,清朝汉官住在皇城里的这是首例。时平定三藩之乱,战务繁忙,军报多时一天三五百封。康熙帝每日乾清门听政后,就来到懋勤殿,与张英等儒臣,讲论经史诗词。张英随侍左右:“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慎密恪勤,上益器之。幸南苑及巡行四方,必以英从。一时制诰,多出其手。”(《清史稿·张英传》卷二百六十七)官做到文华殿大学士,奉敕主编《渊鉴类函》,454九_九_藏_书_网卷。张英家训:务本力田,随分知足。张英性格:性情和易,不务表襮(bó,表露)。不去随意讨好,做善事不张扬:有所荐举,终不使其人知,推荐他人做官或升官,始终不使别人知道——做好事,不宣扬。
张英较早在南书房,并任文华殿大学士。张英任宰相时,有一个“六尺巷”的故事。说的是:安徽桐城张家和吴家为邻,吴家要拓展院墙,影响张家,张家不让。官司打到县衙,张家是显宦,吴家是豪富,谁也得罪不起,知县非常为难。张家写信给当朝宰相张英,希望他修书给知县关照。张英见信后,提笔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石碑)张家见信后藏书网,主动让出三尺。吴家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出现至今犹在的“六尺巷”。
桐城张家为清代书香门第典范。张英四个儿子——廷瓒、廷玉、廷璐、廷彖都是进士,廷璐子若需、若需子曾敞也都是进士,廷玉子若霭、若澄也都是进士。张英之家为书香门第:“以科第世其家,四世皆为讲官。”张英、张廷玉父子为相,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代帝师,张廷玉配享太庙。张氏一门,前后六代十二位翰林,共有二十四位进士——这在清代是绝无仅有的。史称:“自祖父至曾玄十二人,先后列侍从,跻鼎贵,玉堂谱里,世系蝉联,门阀之清华,殆可空前绝后矣。”[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五]张英、张廷玉父子都享年八十四岁,算是高寿。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