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 内阁大堂
二、陈氏父子
目录
自序
第01讲 永乐迁都
第01讲 永乐迁都
第02讲 天下之中
第03讲 宫前气象
第03讲 宫前气象
第04讲 午门凤翔
第05讲 太和之门
第06讲 太和大殿
第07讲 太和大典
第08讲 中和方殿
第09讲 保和宫殿
第10讲 保和殿试
第11讲 文华经筵
第12讲 文渊书阁
第13讲 武英修书
第14讲 内阁大堂
二、陈氏父子
第15讲 父子宰相
第16讲 乾清宫门
第17讲 康熙书房
第18讲 乾清三案
第19讲 乾清三宴
第20讲 乾清三悲
第20讲 乾清三悲
第20讲 乾清三悲
上一页下一页
陈以勤、陈于陛父子为帝师,父子为宰辅,父子都清廉,父子都善终,这在明朝官场上是罕见的。相反,首辅杨廷和与他的状元儿子杨慎,其经历与结局,与陈以勤、陈于陛父子是不同的。
当时内阁高拱和徐阶不和,明争暗斗。朝中大臣,各有依附,互相攻击,但陈以勤中庸不阿,也无私人。后徐阶下野,赵贞吉入阁,高拱与赵贞吉又掐。待张居正入阁,内阁斗争更为复杂。陈以勤见事不能为,便引疾求罢。隆庆帝念老师之恩,给他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衔回乡。二年后,高拱被逐下台,感叹地说:“南充,哲人也。”就是说陈以勤有先见,高明啊!以勤乡居十年,七十大寿,皇帝颁银币祝贺,又过六年病死。陈以勤究竟是位老师,是位书生,而不是政客,不是佞臣,知进知退,晚节清誉。《明
www.99lib.net
史》赞道:“陈以勤诚心辅导,献纳良多。后贤济美,继登相位。”又说:“天之报之,何其厚哉。”(《明史》卷一百九十三)他的儿子陈于陛继父为相,故事更为精彩。
历史巧合,无独有偶。在明朝直隶曲周县(今河北省曲周县),也有一位进士叫陈于陛,相传因与张居正政见不合,受到排挤,一度弃官,回家务农,布衣草履,下田耕作。两袖清风,一尘不染,身后家中仅有纹银八两,受亲友资助,才草草埋葬。
裕王做皇太子时的讲官如陈以勤、殷士儋、高拱、赵贞吉、张居正,后来都成为大学士,参与机务。
嘉靖帝死,30岁的裕王即位,这就是明穆宗隆庆帝(万历帝之父)。陈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诏嘉其忠愍。隆庆元年99lib•net(1567年)春,陈以勤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后改武英殿大学士,参与机务。隆庆帝既怠政又怠学,很少御门听政,也很少听老师讲课。太监、妃嫔、宫女、佞臣围在皇帝左右,但陈以勤坚持请皇帝励精修政,学习经典。
陈以勤(1511—1586年),四川南充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嘉靖帝有八子,先后有七位皇子都早死,就剩下裕王载垕(hòu),就是后来的隆庆帝。嘉靖帝的长子,生下立为太子,但两月病死。又立四岁的皇二子为太子,十岁又死。这时大臣请立第三子载垕为太子。嘉靖帝说:前两立太子,都立后而死,推一推再议。尔后,皇四子、皇五子、皇六子、皇七子、皇八子都先后死去,只有皇三子存活。皇三
99lib.net
子载垕,被封为裕王。裕王的老师为陈以勤。后任裕王载垕的讲官。当时东宫位号未定,皇储争夺激烈。嘉靖帝父子关系,长期淡薄,裕王载垕经年不得见皇父一面。裕王的俸禄,不能按时发放,连续三年,不给发放。裕王也不敢申请,王邸生活,极为窘迫。怎么办呢?裕王身边的官员,花费千金,贿赂宰相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世蕃见钱高兴,嘱咐户部官员,补发三年欠俸。《明史·食货志六》载亲王每年俸禄:“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茶千斤,皆岁支。马料草,月支五十匹。”陈以勤迁修撰(从六品),进洗马(从五品)。这个“洗马”,不是给御马洗澡,而是管太子事务的官员。做什么呢?《明史九九藏书网》说:“洗马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刊辑之事。”(《明史·职官志》卷七十三)
陈于陛(1543—1596年),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初,参预修嘉靖帝的《明世宗实录》和隆庆帝的《明穆宗实录》,任日讲官,后升为翰林院掌院学士,领詹事府事,教习庶吉士。奏言早立太子,又请早朝勤政,皆不报。后进礼部尚书,仍领詹事府事。陈于陛少从父以勤学习前朝历史,熟悉朝廷掌故,上《恭请圣明敕儒臣开书局纂辑本朝正史以垂万世疏》,长三千余言:“我朝史籍,只有列圣实录,但正史阙焉。朝野所撰次,可备采择者无虑数百种。倘不及时网罗,岁月浸邈,卷帙散脱,耆旧渐凋,事迹罕据。欲成信史,将不可得。惟陛下立下明诏,设局编辑,使一代经制典章,犁然可考,鸿
99lib•net
谟伟烈,光炳天壤,岂非万世不朽盛事哉!”诏从之。后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疏陈亲大臣、录遗贤、奖外吏、核边饷、储将才、择边吏六事。末言:“以肃皇帝(嘉靖帝)之精明,而末年贪黜成风,封疆多事,则倦勤故也。今至尊端拱,百职不修,不亟图更始,后将安极!”万历帝优诏答之,但不能采用。帝以军政失察,斥南北两都言官30余人。于陛与同官申救至再,又单独疏请宽宥,都不被采纳。乾清、坤宁两宫火灾,请万历帝接见大臣,也不报。请辞职,也不许。后改文渊阁大学士。时内阁四人,赵志皋、张位、沈一贯和陈于陛,都是同年生,遇事协调,不相龃龉。但万历帝拒谏更甚,上下阻隔。于陛忧形于色,以不能补救,在直庐望着日影叹息。《明史·陈于陛传》记载:“终明世,父子为宰辅者,惟南充陈氏。”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