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房宁 民族不自立,谈何“全球化”?
一厢情愿的“和平与发展”,“新帝国主义”允许吗?
目录
第一章 潘岳 民族先锋队的思想守望者
第一章 潘岳 民族先锋队的思想守望者
第一章 潘岳 民族先锋队的思想守望者
第二章 熊光楷 “新军事变革”格局中的中坚
第三章 房宁 民族不自立,谈何“全球化”?
第三章 房宁 民族不自立,谈何“全球化”?
一厢情愿的“和平与发展”,“新帝国主义”允许吗?
第四章 秦晓鹰 喉舌、匕首、投枪
第四章 秦晓鹰 喉舌、匕首、投枪
第五章 江平 法的精神——只向真理低头
第五章 江平 法的精神——只向真理低头
第六章 余克礼 义正辞严,中国统一意志不可逆转
第六章 余克礼 义正辞严,中国统一意志不可逆转
第七章 解思忠 中南海里的学者官员
第八章 吴建民 挥扬外交之剑,折冲樽俎
第八章 吴建民 挥扬外交之剑,折冲樽俎
第九章 甄小英 奏响中国政治改革的最强音
第九章 甄小英 奏响中国政治改革的最强音
第十章 楚树龙 台湾、美国问题了然于胸,中国态度凛然在外
第十章 楚树龙 台湾、美国问题了然于胸,中国态度凛然在外
第十一章 张卓元 巨笔如山,参与起草国家“十五”计划
第十一章 张卓元 巨笔如山,参与起草国家“十五”计划
第十二章 温铁军 休养生息,以拳拳之心回报农民父母
第十二章 温铁军 休养生息,以拳拳之心回报农民父母
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第十六章 张文木 天鹅绒手套中要有外交铁掌
第十六章 张文木 天鹅绒手套中要有外交铁掌
第十七章 李希光 劈斩中国形象“妖魔化”
第十七章 李希光 劈斩中国形象“妖魔化”
第十八章 李际均 “兵马未动,学术先行”的解放军老将
第十九章 宫少鹏 外交作为各种矛盾的纠合处,内中有深刻的学问
第二十章 陆建华 中国社会学界“四大金刚”之一
第二十一章 康晓光 孜孜探求社会公正的“政治良心化身”
上一页下一页
我们可以把《新帝国主义时代与中国战略》看作房宁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又一次集中阐述,又一次像《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一样把鲜活的民族主义思想具象化了。战略专家张文木称,读《新帝国主义时代与中国战略》,使人有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敏锐感觉,进而感到,看到危险逼进却无力阻止的感觉更让人心碎!他认为,该书那些沉浸在新的和平与发展的高歌中,对险象环生的周边安全环境熟视无睹的人敲响了警钟。
这是伊拉克战争后,房宁对世界的又一次深刻反思。他断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已经走到尽头,随着资本国际大循环出现障碍,新帝国主义时代已经来临。
有人认为,中华文明能够历数千年而不灭就要归功于和平主义的中庸思想。当尚武的西方文明遇到麻烦时,他们便会注意到中国文明的价值。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学者号召西方人学习中国的和平主义。这些似乎证明了“有容乃大”是可以胜过武力的。房宁认为,这种看法在当前对中国十分危险。当中庸文明与尚武文明相遇时,吃亏的总是前者。虽然西方一些学者可能欣赏中庸思想,但关键的是西方政客对此毫无兴趣。因此当你的对手崇尚武力时,你仍然死抱着有容乃大的思想,那不是智慧,而是迂腐。“拿枪指着敌人的额头,效果无疑超过一百部《论语》。”九九藏书网
事实上若干年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包括中国在内的政治家们都认为,世界总的趋势是和平与发展,世界不会发生大的军事冲突。就像房宁所描述的:“20世纪后半期的和平与发展,又给人类一种历史进步的印象。人们以为世界、历史彻底改变了,全球化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结为一体。”但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让人们警醒:“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作为一种历史要结束了。”
中国政策中经济优先的思路使房宁感到担扰。按照那样的思路,似乎“经济建设搞上去,政治就稳定了,精神文明也发展了,道德也进步了,国防也会搞上去”。他承认从抽象的意义上说,这是有道理的。但问题是,“发展经济再搞国防,但中间会有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经济发展上去以后,再转化为国防实力,但假如这个过程中断了,我们的前途就不堪设想”。
这样的回答可以把房宁理解为一个执著于思考和探索99lib.net的人。事实上房宁从没有把民族主义当成一个符号,而是在努力探寻其具体的内容。他曾说,一旦民族主义变成了一堆教条,被编成“四言八句”,写到教科书里,民族主义大概也就到了晚期,快变成化石了。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到《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再到《新帝国主义时代与中国战略》,房宁对当代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最大贡献在于,把中华民族主义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基础揭示了出来,那就是全球化自身运动的规律。
曾经有人给身处体制之内的具有官方学者身份的房宁出了一个难题:“您是怎么成为一个民族主义者的?”
房宁对时有露头的“绥靖主义”也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批评。在他看来,尽管绥靖主义从历史上看不失为一种策略,但是我们不应该被绥靖主义表面的历史现象所牵动。关键要搞清楚绥靖主义背后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绥靖主义可以作为一种策略使用,在什么条件下不能。绥靖主义作为政策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对手对你的利益欲求是有限还是无限。当对手对你的企图无限时,无论怎么妥协都不行。
房宁注意到,美国的战略与此正好相反,美国认为,综合国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军事实力。美国这个实用主义的国家向来奉行实用主义的文化,它的眼中只有实力,而且它
藏书网
认为这种实力的集中表现不是GDP,更不是文化中国,而是军事实力。房宁还看到,美国如果不能够用炸弹跟你对话的话,才能以文明方式,把对手当文明人对待。反过来,如果你没有这个实力,那美国就认为你是野蛮人,用不着跟你平等对话。他认为,“只有加速实现我们国防的现代化,只有具有了反侵略战争的能力,我们才能防止美国用新帝国主义的办法削平对方,只有有了国防现代化的强大保障,我们才有资格、有本钱去和世界平等地交往”,因此,“加速国防现代化才是中美和平共处的基础”。
在房宁看来,后殖民主义与新殖民主义的最大区别是:后殖民时代,西方将不再满足于间接地通过跨国公司、国际经济组织控制第三世界经济,进行价值转移。西方将直接控制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部分或全面接管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主权,直接掌握第三世界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权力。房宁所称的这种“后殖民主义”就是他后来所说的“新帝国主义”。
房宁一直强调,中美关系不取决于中国的态度。他认为,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看,中美之间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无法回避的。鉴于这样的情况,中国需要自己的发展战略。
房宁关于“新帝国主义”的概念可追溯到1995年《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和1999lib.net99年的《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在这两本书中,他提出了“再殖民化”和“后殖民主义”的概念。他把世界资本主义的历史分成三段式:殖民主义时代,表现为直接统治,超经济的掠夺;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旧殖民主义瓦解,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新殖民主义产生,一种有利于西方的世界经济秩序出现;但随着“发展的陷阱”使全球化出现障碍,西方国家不得不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越发直接的控制和干涉,其手段日益向殖民主义时代复归,房宁把它称为“后殖民主义”或“再殖民化”。
著名战略家张文木对房宁的“新帝国主义时代”的提法很感兴趣,他认为这是房宁的“最重要判断”“因为它打破了人们关于‘和平与发展’的一厢情愿”。
房宁分析了老帝国和新帝国的异同。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内容上,如扩张领土及势力范围、强大军队、尚武精神等;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如军力的量和质的方面,侵略野心的膨胀程度,战争借口的不同等等。因此他把“新帝国”归纳为5大特质:超强的军力,强权政治,文化帝国主义,恐怖加民主的帝国意识,先发制人的战术手段等。
房宁认为,不应鼓吹和宣扬武力,但却决不能放松武力防备。“花钱在国防就像是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付保险费。
九九藏书
表面上没有创造价值,但防止了可能的损失。”
房宁或许并不承认自己是一个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家,那就让历史来做结论吧。
但是令房宁这类民族主义者气馁的是,中国人是一个缺乏尚武精神的民族,总是讲究“以德服人,有容乃大”。这样的一种文化其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历代的政策走向。他认为,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并不一定总是要通过战争解决争端,但总是把战争看成解决问题的积极方式。没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并不是不发动战争,而是他们不能从战争和武力对抗中获得民族振兴的力量,也不把战争看成是解决问题的积极方式,只把它当成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
2003年,房宁的新作《新帝国主义时代与中国战略》出版,再次引起关注。
中国如何面对新帝国主义时代,是房宁着重解答的问题。他认为,鉴于时代的变化,鉴于美国的战略,鉴于美国的行动态势,我们应该对时代、对战略、对经济与国防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反思。
房宁当时笑答:“我觉得‘左’和‘右’或‘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实际上是说给圈外人听的,戴上这样的标签,别人容易了解,否则不好定位。而我作为圈内人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我不会先给自己定位,然后再让自己的言行、理论都与之相符。我是从实际出发,面对具体问题,研究具体问题的,并不在乎‘左’‘右’。”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