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宫少鹏 外交作为各种矛盾的纠合处,内中有深刻的学问
目录
第一章 潘岳 民族先锋队的思想守望者
第一章 潘岳 民族先锋队的思想守望者
第一章 潘岳 民族先锋队的思想守望者
第二章 熊光楷 “新军事变革”格局中的中坚
第三章 房宁 民族不自立,谈何“全球化”?
第三章 房宁 民族不自立,谈何“全球化”?
第四章 秦晓鹰 喉舌、匕首、投枪
第四章 秦晓鹰 喉舌、匕首、投枪
第五章 江平 法的精神——只向真理低头
第五章 江平 法的精神——只向真理低头
第六章 余克礼 义正辞严,中国统一意志不可逆转
第六章 余克礼 义正辞严,中国统一意志不可逆转
第七章 解思忠 中南海里的学者官员
第八章 吴建民 挥扬外交之剑,折冲樽俎
第八章 吴建民 挥扬外交之剑,折冲樽俎
第九章 甄小英 奏响中国政治改革的最强音
第九章 甄小英 奏响中国政治改革的最强音
第十章 楚树龙 台湾、美国问题了然于胸,中国态度凛然在外
第十章 楚树龙 台湾、美国问题了然于胸,中国态度凛然在外
第十一章 张卓元 巨笔如山,参与起草国家“十五”计划
第十一章 张卓元 巨笔如山,参与起草国家“十五”计划
第十二章 温铁军 休养生息,以拳拳之心回报农民父母
第十二章 温铁军 休养生息,以拳拳之心回报农民父母
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第十六章 张文木 天鹅绒手套中要有外交铁掌
第十六章 张文木 天鹅绒手套中要有外交铁掌
第十七章 李希光 劈斩中国形象“妖魔化”
第十七章 李希光 劈斩中国形象“妖魔化”
第十八章 李际均 “兵马未动,学术先行”的解放军老将
第十九章 宫少鹏 外交作为各种矛盾的纠合处,内中有深刻的学问
被误传为宫达非之子
第二十章 陆建华 中国社会学界“四大金刚”之一
第二十一章 康晓光 孜孜探求社会公正的“政治良心化身”
上一页下一页
宫少鹏,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陕西农村插队落户,两年后应征入伍。1975年转业后在北京内燃机厂工作,于1978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在外交学院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1988年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与防务研究中心进修两年,学成后回到外交学院任教。
无论未来的中国有多么大的发展,“说理外交”的传统都不应为“表态外交”所取代。
——宫少鹏

被误传为宫达非之子

1971年宫达非作为中国代表赴科威特谈判,促成两国建交;1976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扎伊尔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中非,与博卡萨总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非共和国国家关系正常化的联合公报。1983年他对新建交的安哥拉进行友好工作访问并访问加蓬和刚果,作为中国政府特使赴马尔代夫参加加尧姆总统的就职典礼;同年11月在新德里同印度官员举行两国边界第四轮会谈,并于次年4月代表中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中印边界会谈联合公报,为中国的外交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宫少鹏1952年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过早九-九-藏-书-网离开人世,使宫少鹏在很小的时候就尝到了痛失亲人的悲伤。这是宫少鹏永远的伤痛,却很少为人所知,以至成名后的宫少鹏一直被人误认为是我国前辈外交家宫达非的儿子。大概是因为他们气质太过相像,连笔者也一直深信不疑,直到笔者采访宫教授向他核实时才恍然大悟。
宫达非的诗人气质很浓,爱好诗词、书法、围棋和京剧,退休后仍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抢救与振兴事业,先后参与和协助“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赢得了国内外儒学界普遍的尊重和崇高的声望。
宫达非与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成为外交界的一段趣话。1970年夏,宫达非以西亚非洲司副司长身份随周恩来总理陪同民主也门总统委员会主席鲁巴伊赴杭州会晤毛泽东。毛泽东注意到“宫达非”这个名字与众不同,便问宫达非:“你怎么叫宫达非呀,什么意思啊?”宫达非与泽东第一次见面,会谈又即将开始,他手足无措间竟不知如何回答。后来他在另一个场合才开玩笑说:“我的名字就是要到非洲去!”
www.99lib.net
九_九_藏_书_网
宫姓在全国是少有的姓,在山东也只有几个县才有宫姓。宫达非饶有兴致的提问仿佛是要从这个后辈身上找到繁复的宫氏家谱中的神秘链节。
说来也巧,宫少鹏的父亲生前也在外交部工作,与宫达非年龄相仿,他们都是山东胶东地区人;宫少鹏的母亲和宫达非的夫人也都姓张;且宫少鹏身上的儒雅气质和名士风范与宫达非有着惊人的相似。
2003年8月29日,北京外交学院教授宫少鹏应邀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就朝核问题北京六方会谈的意义与网友进行交流。这虽是宫少鹏第一次作客人民网,却已是无数次在媒体上露面了。就像他走进中央台视台的直九九藏书播室解读中东局势时一样,宫少鹏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纵观世事风云,评说政治焦点,其思维纵横捭阖,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宫达非1917年3月生于山东省莱阳,学生时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后来创办了誉满齐鲁大地的通俗报刊——《鲁中大众报》,曾任《鲁中南报》社长兼总编辑,兼任新华社鲁中分社、鲁中南分社社长、总编辑,成为著名的报人。新中国建立后,他调到国务院外交部工作,长期主管非洲国家外交事务,历任外交部西亚非洲司专员、副司长、中国驻摩洛哥使馆参赞、驻伊拉克大使、驻扎伊尔大使、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是一位颇有建树和名气的
藏书网
外交家。
这诸多巧合难怪让人们会发生误解,就连宫达非本人对宫少鹏也产生好奇。
2000年5月,外交家宫达非因患肠癌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宫少鹏难忍内心的悲痛,潸然泪下。
不过宫教授对笔者冒失的提问并无吃惊。据他所说,多年前包括中央高层在内很多人都把他和宫达非联系在一起。
尽管宫少鹏与宫达非没有亲属关系,但他从这位前辈身上吸收了许多优秀品质和良好的治学作风。人们看到宫少鹏身上呈现出来的儒雅气质、执着的求实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着实有着宫达非的影子。
有一次,宫达非见到在外交研究领域崭露头角的宫少鹏,和蔼地问道:你是哪儿的宫家?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