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宫少鹏 外交作为各种矛盾的纠合处,内中有深刻的学问
附录 “报人”外交家
目录
第一章 潘岳 民族先锋队的思想守望者
第一章 潘岳 民族先锋队的思想守望者
第一章 潘岳 民族先锋队的思想守望者
第二章 熊光楷 “新军事变革”格局中的中坚
第三章 房宁 民族不自立,谈何“全球化”?
第三章 房宁 民族不自立,谈何“全球化”?
第四章 秦晓鹰 喉舌、匕首、投枪
第四章 秦晓鹰 喉舌、匕首、投枪
第五章 江平 法的精神——只向真理低头
第五章 江平 法的精神——只向真理低头
第六章 余克礼 义正辞严,中国统一意志不可逆转
第六章 余克礼 义正辞严,中国统一意志不可逆转
第七章 解思忠 中南海里的学者官员
第八章 吴建民 挥扬外交之剑,折冲樽俎
第八章 吴建民 挥扬外交之剑,折冲樽俎
第九章 甄小英 奏响中国政治改革的最强音
第九章 甄小英 奏响中国政治改革的最强音
第十章 楚树龙 台湾、美国问题了然于胸,中国态度凛然在外
第十章 楚树龙 台湾、美国问题了然于胸,中国态度凛然在外
第十一章 张卓元 巨笔如山,参与起草国家“十五”计划
第十一章 张卓元 巨笔如山,参与起草国家“十五”计划
第十二章 温铁军 休养生息,以拳拳之心回报农民父母
第十二章 温铁军 休养生息,以拳拳之心回报农民父母
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第十六章 张文木 天鹅绒手套中要有外交铁掌
第十六章 张文木 天鹅绒手套中要有外交铁掌
第十七章 李希光 劈斩中国形象“妖魔化”
第十七章 李希光 劈斩中国形象“妖魔化”
第十八章 李际均 “兵马未动,学术先行”的解放军老将
第十九章 宫少鹏 外交作为各种矛盾的纠合处,内中有深刻的学问
附录 “报人”外交家
第二十章 陆建华 中国社会学界“四大金刚”之一
第二十一章 康晓光 孜孜探求社会公正的“政治良心化身”
上一页下一页
我们今天研究“报人”外交家为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是希望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掘他们身上的优良传统,为四化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那么,我们应当向“报人”外交家们学习什么呢?
我们要学习他们全心全意献身中国外交事业的敬业精神。建国之初,百废待业,懂外语的记者在对外宣传和国际新闻领域里得到广泛的发展机遇。因此,一些过去在新闻界工作的干部在接到调令赴外交界任职时,确有不愿放弃新闻事业而投身新领域的思想顾虑。特别是,新中国的外交是“说理”外交,工作的“主战场”在办公桌上,这就使得许多才华横溢的外交干部要埋头“后台”工作,与“声誉”“名望”绝缘。另外,像章汉夫、乔冠华、龚澎这样的“秀才”,一生未有机会到海外长驻,人们www.99lib.net想像中的优越生活条件和优厚待遇(其实是不存在的)也是他们无从领略的。如果没有可贵的献身精神,他们也是不能取得为人所称道的成就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驻外人员的待遇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比起海内外不少公私职位,仍有很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老一代外交人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就特别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要提倡爱国主义,坚持身体力行,反对口是心非,才能弘扬正气、清除邪气,从而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成绩来。
我们还应当学习老一代“报人”外交官刻苦钻研外交业务、勇于实践的创业精神。新中国外交开辟之初,一切几乎都是白手起家,所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要求每一个同志一切从学习出发”,并强调“应当在工作中培九*九*藏*书*网养锻炼”。老一代“报人”外交官之所以取得骄人的成就,是和他们勇于探索新事物、坚持岗位学习分不开的,这一点尤其值得目前工作在外交界的中青年同志效法。当今的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全球性、区域性“一体化”的趋势在加强,这给新时期的外交工作既带来了新的机遇,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创新经验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必要前提,我们必须在实际而不是在口头上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同时我们也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说理外交”仍然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风格和基本特征,一切探索和创新都必须以此为出发点,而不应有悖于此。前一阶段,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要求在国际问题上说“不”的本本和小册子。或许作者们的心情有令人理解的地方,99lib.net但仅仅会说“不”的风气却不值得提倡。无论未来的中国有多么大的发展,“说理外交”的传统都不应为“表态外交”所取代,这一点在当前特别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们称道“报人”外交家为新中国外交所做的贡献,其意并不在于抹煞其他同志的功劳。事实上,许多建部时期进入外交界的老同志经过组织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很快也变成了精通外交业务的“秀才”,同样为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前辈“报人”外交官对业务工作一丝不苟、举轻若重的敬业精神。外交场合,“一言可兴邦,一言可丧邦”,来不得半点疏忽大意,因此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是做好外交业务的前提。现在常有一些报道,把许多“报人”外交官描绘成斗酒诗百篇、文章倚马可待的风流才子。作者的九九藏书好心似不必怀疑,但所报道的却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书从疑处翻成悟,笔到穷时方有神”。天下那里有容易写的文章,不下大力气,不一点一滴地积累,富有哲理、切合时宜的文章是不可能出世的。如果读一读成幼珠同志的回忆文章,看到乔冠华、陈楚等人在修改文件时“大声地想”的情景,就不难想像“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是经常发生在“报人”外交官群体中的“家常便饭”,令人称道的成就来之不易。在新的历史时期,调查研究仍是对外工作的基础。我们要学习老一代“报人”外交官的优良品质,克服“重交际、重接待、轻调研”的不良倾向,反对空喊口号、凭感想写文章的歪风,脚踏实地地把调研工作做好。
我们称道“报人”外交家为新中国外交所做的贡献,其意也不是说新闻工作者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合格藏书网的外交干部。新中国外交界“报人群体”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外交官的素质也非“报人”素质所能全部涵盖的。新中国已经建立了自己系统培养外交人员的机构,外交队伍的新老交替也已基本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外交界“报人集团”已圆满地为自己的历史存在划上一个光辉的句号。
我们称道“报人”外交家为新中国外交所做的贡献,其意更不是说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从未出现过偏差和失误。在毛泽东主席晚年,“左”倾思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成为他指导国家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干了不少与中国国力不相称的事情,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混乱。一些“报人”外交家在这一期间执行了某些“左”倾政策,犯了错误,其主要责任当然不能归咎于他们身上。
宫少鹏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