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解思忠 中南海里的学者官员
用“人生篆书”浓缩对人生的思考
目录
第一章 潘岳 民族先锋队的思想守望者
第一章 潘岳 民族先锋队的思想守望者
第一章 潘岳 民族先锋队的思想守望者
第二章 熊光楷 “新军事变革”格局中的中坚
第三章 房宁 民族不自立,谈何“全球化”?
第三章 房宁 民族不自立,谈何“全球化”?
第四章 秦晓鹰 喉舌、匕首、投枪
第四章 秦晓鹰 喉舌、匕首、投枪
第五章 江平 法的精神——只向真理低头
第五章 江平 法的精神——只向真理低头
第六章 余克礼 义正辞严,中国统一意志不可逆转
第六章 余克礼 义正辞严,中国统一意志不可逆转
第七章 解思忠 中南海里的学者官员
用“人生篆书”浓缩对人生的思考
第八章 吴建民 挥扬外交之剑,折冲樽俎
第八章 吴建民 挥扬外交之剑,折冲樽俎
第九章 甄小英 奏响中国政治改革的最强音
第九章 甄小英 奏响中国政治改革的最强音
第十章 楚树龙 台湾、美国问题了然于胸,中国态度凛然在外
第十章 楚树龙 台湾、美国问题了然于胸,中国态度凛然在外
第十一章 张卓元 巨笔如山,参与起草国家“十五”计划
第十一章 张卓元 巨笔如山,参与起草国家“十五”计划
第十二章 温铁军 休养生息,以拳拳之心回报农民父母
第十二章 温铁军 休养生息,以拳拳之心回报农民父母
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第十三章 海闻 以才通世,从北大到全国的影响力
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第十四章 宋晓军 大规模、大跨越式发展国防刻不容缓
第十五章 沈伟光 信息战:“决胜于未战之前”
第十六章 张文木 天鹅绒手套中要有外交铁掌
第十六章 张文木 天鹅绒手套中要有外交铁掌
第十七章 李希光 劈斩中国形象“妖魔化”
第十七章 李希光 劈斩中国形象“妖魔化”
第十八章 李际均 “兵马未动,学术先行”的解放军老将
第十九章 宫少鹏 外交作为各种矛盾的纠合处,内中有深刻的学问
第二十章 陆建华 中国社会学界“四大金刚”之一
第二十一章 康晓光 孜孜探求社会公正的“政治良心化身”
上一页下一页
随着“人生篆书”的传播,向解思忠索字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不局限于人生格言。他说,写几个字并不难,凝神片刻之后便可一挥而就,难的是写什么内容,应该力求内容贴切、字句简洁;因此,确定一幅字写什么内容,往往需要思考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陕西省1998在重修仙游寺时要建一座碑林,有关部门远道而来登门求字;鉴于该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当年创作《长恨歌》的地方,他便书写了诗中最后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里的“天长地久”四字——既形容这座寺院历史年代久远,又暗示白居易曾在这里创作了《长恨歌》。中国现代文学馆落成后收藏作家书画,收入他的书作是自撰的“文魂存”三字——该馆是收藏作家作品、手稿等创作资料地方,也可以看作是存放作家灵魂的地方。中国作家协会2002年出版《当代中国作家诗书画选》一书,收入他的书作是自撰的“文贵先声”四字——文章难能可贵的是发出时代的先声。
就在即将结束对解思忠的采访时,话题又回到了现实之中。我指着他办公桌对面墙上与朱基总理握手交谈的照片,想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解思忠回忆着说:那是2002年2月28日,朱总理到这个办公楼看望大家时留下的;当时,国务院稽察特派员已根据新布的公司法转任为国务院派出的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由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代管;座谈会结束后,大家正准备起身到办公楼一层大厅合影,朱总理却挥手示意让大家坐下,动情地说:“你们不要动,我到你们面前和你们每个人握握手。”说着,就走下主席台,一一与大家握手交谈。
www.99lib.net
对于提高国民素质,解思忠曾寄厚望于社会;后来发现,对受过基础教育的人来说,主要依靠自己——只要大家都能自觉地“独善其身”,国民的整体素质就必然会大大提高。他说,世界卫生组织上世纪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指出:“健康不是基本人权,而是自我责任。九十年代的健康观应该是学会自我医疗与自我保健。”也就是说,健康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要寄希望于社会能为你承担什么责任;对提高国民素质来说,也是同样——提高素质不是基本人权,而是自我责任。
当问及为什么要采用小篆这种古远的书法形式时,解思忠说,中国古代人生哲学发源辉煌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代,而篆书亦诞生于这一时期;故用小篆书写中国古代格言不仅具有久远典雅之韵味,且能使内容与形式更趋和谐完美;而且,自己对小篆的兴趣也由来已久——这种字体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字形优美,在古文字中较易于辨认。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就开始收集关于小篆的资料;每次去书店,都要浏览、选购关于小篆的字帖和书籍;平时在报刊上看到小篆作品,便将其剪贴或复印;外出遇到用小篆题写的碑匾,就用相机拍摄下来;近20年来,已积累了大量有关小篆的资料。
其实,早在大学期间99lib.net,解思忠就系统涉猎过古今中外关于人生的格言。那是“文化大革命”中期,为了搞“斗批改”,将一些“糟粕”油印后供批判。有一次,他偶尔看到油印的1949年以前出版的《格言联集古》《中国格言录》和《西洋格言录》,内容分别取自中国古代典籍、中国近代格言和外国格言;当时便如获至宝,特意买来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偷偷把这三本书摘抄完;以后每当看到、听到喜爱的人生格言,也抄录在上面。这个笔记本至今还保留着。
解思忠在对人生科学的探索过程中,深感中国古代人生哲学堪称人生智慧宝库,几乎涉及到人生科学的各个方面;而浓缩人生哲理精华的人生格言,则尤为世人所喜爱,常被作为座右铭,或置之案头,或悬于壁上,晨钟暮鼓,自我警示。为了传播这些人生哲理精华,他经常应他人请求,将人生格言用小篆书写后相赠;有的格言引自原文,有的则系自撰,多为寥寥数字。这些书法作品的落款署名都是“大隐”。据他解释,并非取意于古人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而是取意于钱钟书先生的“敢云大隐藏人海,且耐清寂读我书”——耐得清寂的读书人才堪称是“大隐”。友人鉴于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先生阐释老子、庄子和孔子等古代先哲人生智慧的漫画作品被称为“人生漫画”,便将他的书法作品称之为“人生篆书”。
“敢云大隐藏人海,且耐清寂读我书”——结束对解思忠的采访后,我反复咀嚼,才明白他为何在以人生格言为题材的“人生篆书”书法作品上,以钱钟书先生这句诗中“大隐”二字作为落款署名——解思忠虽然表面上是个声名显赫的“朝中高官”,但九_九_藏_书_网骨子里却是个耐得清寂的读书人。
解思忠深情地望着面前的照片,继续说道:朱总理非常关心国有企业;我从担任国务院稽察特派员开始,在这个岗位上已工作了5年;在今年年初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撤消后,我们这支队伍又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管;虽然机构在不断变化,但我要继续努力做到不辱使命。据介绍,他负责稽察的第一家企业在1999年3月进驻时正处于困境,已有半年多时间发不出工资;通过稽察,迅速扭转了企业的困难局面,职工自发地在厂里张贴标语:“感谢江总书记派来特派员!”2000年,吴邦国副总理在中央企业工委工作会议上讲话中,以及随后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汇报时,举出三家企业作为稽察取得明显成果的典型,其中就包括他负责稽察的那家企业。
谈话中,解思忠还流露出对两个地方的特殊感情。一是中南海——他进入这里已13年,是迄今为止呆得最长的地方,感情自然就非同一般;被任命为国务院稽察特派员后,由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故所在机构一直未列入正式建制,他的行政关系按规定仍留在国务院;早晨上班,他都是途经中南海时进去吃早饭,顺便也与老同事聊聊天。第二个地方是北京大学——早在上中学时,他就向往着将来能进入这所著名高等学府的中文系学习;尽管后来由于改考理工科而放弃了这一志愿,却在时过40年之后被该校聘为兼职研究员,并兼任北京大学国民素质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研究机构),在校园的老化学楼里有一间工作室。
那么,如何才能增99lib•net强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呢?解思忠认为,不能光是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角度来强调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激发人们实现圆满人生的欲望,启迪人们实现圆满人生的智慧。所以,他近年来又将自己的国民素质研究延伸到人生科学的领域。关于人生科学,他通俗地将其解释为“关于人应该如何生活的学问”;据介绍,1994年已成立了中国人生科学学会。
言谈之间,解思忠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创作计划——从2003年起,准备用三年时间完成一部以人生格言为题材的《人生篆书》,作为60岁生日时给自己的“献礼”。该书拟收录100句人生格言,按“哲理”“修身”“待人”“治学”“处事”“管理”分类,内容力求涵盖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以及人生科学的各个方面;用小篆书写成对联、中堂、斗方、条幅或横披,并在每句格言后面附600字左右的感悟,总计约6万字。他用三年时间完成的“国民素质三部曲”共60万字,而现在又要用三年时间完成的《人生篆书》却只有6万字——在内容、文字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从某种意义上要10倍于前者,其倾注的心血可想而知!由于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展示书者书法成就的作品集,更重要的还是一部凝聚作者人生感悟的智慧书,所以,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不是花在“如何写”上,而是花在“写什么”上。目前,他正从先秦的《老子》《庄子》《论语》,到明清两代的《菜根谭》《呻吟语》《传世言》,系统阅读中国古代人生哲学典籍;对其中一些像《老子》这样的典籍,则置于案头,反复阅读;与此同时,遴选、撰写格言和感悟,并用小篆把格言书写成书法作品。www•99lib•net
论及书法,解思忠说道:近年来兴起的书法热潜伏着一种危机,这就是较多的关注书法的艺术形态,而忽略了其文化内涵。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曾指出:“中国书法如果失去深广的哲学、美学底蕴,便失去了灵魂。”晚年致力于书法理论与教育的已故著名旅法学者熊秉明先生认为,学者书法堪称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非常典型地代表着一种文化人格,是书者心性的抒发与情感的倾诉;中国许多著名学者到了晚年都是放置诸艺,只作书法,这不仅是他们约化到最后的文化活动与精神寄托,也是一种在精通经史子集之后“我笔写我心”的哲学实践。解思忠表示,他不仅赞同上述观点,而且还将书法视为书者的“印记”——一幅真迹,不仅记录着书者的心灵踪迹,还凝聚着书者本人的其它信息。
兴之所至,解思忠出示了自己几幅已入选出版的书法作品——雍容圆润、静穆古雅之中,透着浓郁的书卷气。他说:近年来,虽然自己的书作曾被收藏、刻碑、出版、展出,但本人既无意跻身于书法界,亦无意于让其成为把玩收藏之物,只希望“人生篆书”能像自己以前出版的作品一样,走进民间;如果自己的书作在内容上有教化之功,在形式上有审美之效,为大众所喜爱,那就非常满足了!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