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侦探的趣味雅
目录
正统推理
正统推理
正统推理
正统推理
犯罪推理
犯罪推理
犯罪推理
变体推理
变体推理
其他作品
其他作品
其他作品
其他作品
其他作品
其他作品
其他作品
其他作品
其他作品
其他作品
学者侦探的趣味雅
上一页下一页
J· I· M· Stewart生于1906年,年轻时就读艾丁堡学院(Edinburgh Academy),不久后进入牛津大学奥瑞尔(Oriel)学院,主攻英国文学。1929年,他前往维也纳攻读精神分析学。学成归国后,他开始从事教学,最后在哈佛退休。1936年,他用麦可·伊尼士作为笔名,写了自己第一本推理小说《校长宿舍谋杀案》。在他接下来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大部分的作品是用笔名发表的。此外,他也以本名发表学术论文和严肃小说,两个身份的作品都受到很大的回响,不少书迷还不知道这两个人其实就是同一人呢。

以校园学术圈为背景的新型态推理小说

我们到了英国牛津,在酒吧内与德克斯特进行访谈,几杯酒下肚后,他也变得健谈起来,访谈工作很顺利的就完成了。访谈结束后,我们请德克斯特充当导游,带我们逛逛牛津大学。我问到他一件事,这么多的推理小说都以牛津校园为背景,按人口比例来看,牛津大学应该是全世界发生谋杀案机率最高的地方。牛津不过几万人口,被推理小说这样一路杀下来,应该没剩下几个活人了(笑),为什么牛津会这么受推理小说家喜爱?德克斯特先生给了我一个很幽默的答案:“别忘了这里是牛津大学,每个人都有好几个理由,想要杀掉其他人的!”这句话生动的描述出学术界里谁也不服谁,勾心斗角的现象。德克斯特又告诉我,把牛津大学套入推理小说的第一个人,是J· I· M· Stewart。这位J· I· M· Stewart是谁?他就是我今天要谈的麦可·伊尼士。
这种传统一路发展下来逐渐茁壮。19www.99lib.net46年艾德蒙·克里斯宾写《玩具店不见了》,创造了另一个大学教授侦探费恩。费恩是牛津某个学院的院长,平常碰到案件发生,就会开着自己的爱车在校园里横冲直撞的进行办案,可说是轻松的谋杀喜剧。谋杀在故事里没有血腥,没有份量,只是提供一个斗智的游戏题目而已。到了70年代,德克斯特继承这样的传统,继续写牛津地区的谋杀案。伊尼士创造了艾伯比这样博学的学者型侦探,为推理小说的侦探角色开创了更多的可能性。就连现实世界的警察分工也产生变化,慢慢得从纯粹行使司法武力办案,分支出使用知识办案的警察角色,办案的力量不是来自他的肌肉或武装,而是靠自己的知识和判断。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小说出现,和作家的出身来历是有关系的。英国推理小说界中,有非常多一流的学者跳进来进行创作的,他们把写推理小说这件事当成是一种娱乐。自己行有余力,趁学校教书研究的闲暇之余,就来玩一玩,写写推理小说,写作目的只是想创造出一个谜题给大家解,是抱着游戏的心情在创作的。这样的创作形式发展到极限,就出现了像麦可·伊尼士这种爱引经据典的“掉书袋”小说,作家把自己平日所学融入作品中。一方面他自己写的开心,读者读来也觉得有趣。

80年代的谋杀天王

把创作推理小说当娱乐

谋杀专门店的选书以古典推理小说为主,作者大多都已经去世了。出版社希望能访问到目前还健在的作家,作个专访特集,于是我们到英国拜访《昆恩的静默世界》的作者,柯林·德克斯特先生。德克斯特四十岁后才开始创作,写作速度不快,大概两年才有一本作品问世。他仅仅只写了十多本小说,就拿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的银匕首奖、金匕首奖,以及相征终身成就奖的钻石匕首奖,堪称80年代的谋杀天王。九_九_藏_书_网
1951年,伊尼士写了《Operation Pax》,故事里有动作追逐戏,剧情还牵涉到国家危机,以及学术圈里疯癫又博学的故事情节。所有的章节结构,是借用米尔顿的长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故事里面的所有坏人,都能在《失乐园》里找到来历,一部小说里又有隐藏另一本着作,这也是一种阅读乐趣。
最后介绍的这本,是我个人认为伊尼士的非艾伯比系列小说中,最有意思的一本,叫《The New Sonia Wayward》。这个书名也是一语双关。Sonia在故事中是一位超级畅销作家。有一天,Sonia竟意外身亡,吃软饭的丈夫不甘看到自己的财源就这样没了,于是想尽各种方法,想要隐瞒Sonia死亡的事实,用Sonia的名义再出版新的小说,以赚取更多的版税。所以“The New Sonia Wayward”代表的不只是Sonia新出的小说,也是指冒牌的Sonia替身。故事里有大量的“掉书袋”情节,读起来可能会有点跟不上节奏,但对九九藏书网我来说也是一种乐趣,只要看到我不知道的书名,我就会想办法去找到这些书来读,希望能知道这个书名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故事里。这样的小说自然是有拘限性的小说。它不是那种可以真正深入民心,普罗所有大众的小说。但是这也代表着一个新的意义:追求知识时,其实也是可以带有娱乐效果的。
麦可伊尼士很喜欢玩文字游戏,就拿《艾伯比的终点站》这个书名来说,书里提到艾伯比想要退休,在这本小说出版后将近五年,伊尼士都没有写有关艾伯比的小说,所以我猜想,伊尼士当时是真的想要结束掉艾伯比系列的。所以这个书名其实是双关语,想要暗示这是系列作的最后一集。“艾伯比”在书中不但是人名,也是火车站站名。艾伯比警探竟然来到艾伯比的终点站来办案,不就像是三国演义里,凤雏先生庞统来到落凤坡,大难临头了吗?故事里,艾伯比也真的有好几次陷入绝境,但最后都能逢凶化吉。不过是个书名,就能用双关语玩出这么多的暗示,这正是伊尼士的魅力所在。
伊尼士五十年创作生涯,扎扎实实的建造出掉书袋小说的传统。作品除了故事情节好看之外,到处有双关语、到处有隐藏典故。另外,他把学者写得又疯癫又博学,有知识但又有点古怪,将学术圈中各色各样的人物融入在故事中,也相当有趣。
各行各业的作家为我们带来不同领域的推理小说:学者带给我们掉书袋的推理小说,脱衣舞娘带给我们声色场所的秘密,医生带给我们医院里的众生相,在政府工作的人写出政府机关内的勾心斗角,宗教人士则写教会内部斗争。所以读推理小说不只是看神探厉害、谜题精彩,品味每一个不同的故事背景所带来的专业领域知识,九九藏书网也能得到不少收获,可说是如观百工图般的乐趣。
我觉得用“趣味雅”来形容英国的推理小说,是最为准确的。阅读推理小说不只是趣味,里头还有一种雅性。雅性的故事像是私人俱乐部的游戏,游戏要求读者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文化教养累积的越深,才越能懂得如何去欣赏,获得的乐趣当然也越高。
感谢远流出版社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第二次进入校园,和推理社团打交道。另外,宣传海报上的题目是错的,其实这要怪我,之前我写了一张字条给秘书,告诉她我的主讲题目是“学者侦探的趣味雅”,可能她觉得太奇怪,为什么会用雅这个字?结果就改成趣味“派”了。
过去推理小说中的神探们,如福尔摩斯,在犯罪相关知识上是无所不知的,但对于其他领域,如文学、哲学等则是一无所知。这位艾伯比却大不相同,他受过高等教育,有相当渊博的文学知识。办案时,他不只是调查命案现场,还跑到每一个嫌疑犯的房间内,观察每个人的藏书,来进行心理分析,是一本步步为营的推理小说。
在美国则有另一种现象,在街头江湖混过的人也会挑战推理小说创作,如大家熟悉的达谢尔·哈梅特,他就做过水泥工、飞机驾驶、电报生、还有征信社侦探。就因为有这样特殊背景的人也来参与创作,所以美国推理小说大多有种血肉模糊的写实感。这样的概念在当时的英国相对就比较少,但后来受到美国的推理作品影响,英国也慢慢的开始重视写实的要素了。

学者侦探与牛津谋杀的历代传承

——谈《校长宿舍谋杀案》与《艾伯比的终点站》
《校长宿舍谋杀案》开创了以校园http://www•99lib•net学术圈为背景的新型态推理小说。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圣安东尼学院,晚上校园对外的门口是关闭的,外人不得进入。在这样的环境下,校长在宿舍里遭人谋杀,拥有钥匙能进出命案现场的,只有10个拥有崇高地位的学者。到现场调查命案的警察自认没有能力侦办这个案件,便向总局请求支援,伊尼士笔下的名警探艾伯比就这么登场了。艾伯比发现有嫌疑的学者们,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恩怨,问案过程也是困难重重,这些学者谈话时都会大量的引经据典,必须听出言外之意,才能顺利的理出真相。
30~60年代,美国正尝试将写实的街头犯罪融入推理小说时,英国作家则是写比较轻松的推理游戏。因为英国作者多是学者,学者平时并没有什么机会去接触街头现实,对他们而言,用校园学术界为背景来进行创作当然是轻而易举的事。伊尼士一路创作下来,就算不是用学校作背景,不是用艾伯比做为主角,他也还是喜欢玩文字里暗藏典故的游戏。1937年他写了《Hamlet,Revenge!》,故事里的角色们正在筹拍莎士比亚的舞台剧,伊尼士还安插了一件谋杀案,藏在戏剧的制作中,创造了用戏剧来隐藏谋杀案的架构。
伊尼士的小说有两个特色,一是故事里会大量的引用英美文学作品的原文和典故,另一则是常会讨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这些元素对美国读者来说是蛮头痛的,我在网路上曾看过某个美国书评家这么评论伊尼士:“伊尼士的作品中所引用到的诗文,在美国既使是专修英国文学的学生,顶多也只是听过引用的作者名称,对于其着作却是不了解的。”但这些引经据典并不会影响读者阅读时,对于情节设计的理解,可说是另一种阅读趣味来源。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