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顶卷 女院出家
三 行幸大原
目录
卷第一 吾身荣华
卷第一 吾身荣华
卷第一 吾身荣华
卷第二 劝说
卷第二 劝说
卷第二 劝说
卷第二 劝说
卷第三 皇子诞生
卷第三 皇子诞生
卷第三 皇子诞生
卷第三 皇子诞生
卷第四 信连
卷第四 信连
卷第四 信连
卷第五 迁都
卷第五 迁都
卷第五 迁都
卷第六 入道死去
卷第六 入道死去
卷第六 入道死去
卷第七 一门出奔
卷第七 一门出奔
卷第七 一门出奔
卷第七 一门出奔
卷第八 临幸山门
卷第八 临幸山门
卷第九 小宰相跳海
卷第九 小宰相跳海
卷第九 小宰相跳海
卷第十 验收首级
卷第十 验收首级
卷第十 验收首级
卷第十一 坛浦会战
卷第十一 坛浦会战
卷第十一 坛浦会战
卷第十二 六代被斩
卷第十二 六代被斩
卷第十二 六代被斩
灌顶卷 女院出家
三 行幸大原
附录
上一页下一页
池边樱花落,飞入古池中。漂漂花成浪,又开几多重?
在障子拉门上,处处贴着录有经典重要文句的色纸。其中有定基法师在宋清凉山所咏诗句:
从岩洞冒出的淙淙泉声,好像在倾诉着古老的故事。绿色的茑萝墙外,一抹翠黛的山峦遥遥可望。景色之妙恐非笔墨所能尽之。
法皇接着看了看隔壁,好像是一间寝室。在一根竹竿上挂着麻布衣裳与纸布被褥。从前是绫罗锦绣衣饰,本朝汉土之名贵者,无所不备;而今往者已矣,只如一场春梦。随侍的公卿殿上人,大都见过华衣丽服的女院。今非昔比,人人不禁以衣袖拭起泪水来。
细细端详老尼,身上所穿不知是绢是布,缝连补靪,褴褛不堪;而居然大谈道理,颇不寻常。因问道:“到底汝是何方人氏?”老尼泣不成声。良久,才勉强含泪答道:“承问自家姓氏,惶恐之至。老身是故少纳言信西之女,人称阿波内侍。家母是纪伊二位。从前曾蒙关切,宠爱有加,而今竟认不出来,可见自家有多衰老矣。多言无益。”说罢,以袖掩面,悲不自胜;使人不忍多看一眼。法皇抑不住泪水盈眶,叹道:“原来,汝乃阿波内侍。时至今日,不忘也难。仿佛在梦中。”随从的公卿、殿上人互道:“起初只觉得老尼不同寻常,原来这般身世,也难怪。”而为之一洒同情之泪。
九九藏书网
日月如梭。文治二年春,后白河法皇静极思动,起意探望隐居大原的建礼门院。但二月三月间,春风凄厉,余寒犹烈;峰顶积雪尚存,谷底结冰未融。春往夏来,北祭已过,法皇才在东方发白前,动身行幸大原山中。虽然说是微行暗访,随行者却有德大寺、花山院、土御门等公卿六人、殿上人八人。还有北门侍卫数人。
法皇来到女院的庵室。只见檐下爬满茑萝与木槿。忘忧杂在忍草之间。正如古人所云:
杉皮所葺的庵顶已开始疏落,霜露雨雪不甘落在月光之后,也争先从间隙泄漏进庵来藏书网。显然,主人有意任其腐坏,无心加以修补。庵后是山林,庵前是田原。清风掠过矮竹林,沙沙作响。身为遁世弃俗之人,依然时有悲感愁绪,多如陋屋竹柱之节,一节又一节。从京城传来的信息,稀比柴门竹篱之疏,稀稀疏疏。偶有来访者,无非山上跳树的猿啼、卑贱樵夫的斧声而已。除此之外,只见遍地紫藤与青葛,不见前来探望之人。
且说便在此时,山上出现了两个身穿缁衣的尼姑,正沿着曲折突兀的小径慢慢走了下来。法皇看见了,急问道:“彼是何人?”老尼含泪答道:“臂上垂挂花篮、手持杜鹃花者正是女院。背负柴薪、前抱野蕨者,不是别人,乃是鸟饲中纳言伊实女儿、五条大纳言邦纲卿养女、先帝乳母大纳言典侍。”话未说完,便禁不住涕零如雨。法皇也觉得可怜,悲从中来,泪水不由得夺眶而出。女院自忖道:“虽说已是遁世之身,唯以如此装扮相见,岂不丢人现眼?但愿从此销声匿迹。”想来想去,不知如何是好。
笙歌遥闻孤云上,圣众来迎落日前
庭中嫩草密密匝匝。青柳垂条,迎风狂舞。池上浮萍,随波上下,如濯染锦缎然。池中假岛有古松,紫色藤花缠绕其上,摇摆成浪。晚樱同绿叶并放,其可珍爱甚于春樱。池边的棣棠韡盛开,若飘乱雪。远从层层云间传来杜鹃一声,好像在恭候法皇的莅临。法皇看在眼里,听在耳中,即兴咏歌一首:
西山之麓有一佛寺。寂光院是也。古池古树,古趣盎然。所谓:
行幸经过了鞍马街道,便顺路参观了清原深养父所创的补陀落寺,以及小野皇太后宫的遗址。然后坐上了御舆。远山飘白云,形似落英之缤纷;树梢变绿叶,意若惜春之恋慕。时值卯月二十日,夏草繁茂,拨开前行。首次行幸山区,所见所闻无不陌生。山路不见人迹。悲悯之情油然而生。藏书网
法皇叫道:“有人否?有人在乎?”但无人应门。过了许久,有一老尼走了过来。法皇问道:“女院何在?”答道:“在此山上,采花去了。”“诸如此等小事,无人代劳乎?虽是厌离秽世之身,实在可悯。”老尼却道:“因为前世五戒十善之果报已尽,今日方有如此悲苦之遭际。《因果经》云:‘欲知过去因,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见其现在因。’若能了悟过去未来之因果,便不至于如此大惊小怪。悉达太子十九岁出伽耶城,在檀特山麓,缀树叶以遮肌肤。上山采薪,下谷汲水。历经苦修难行之功,终于成等正觉,开悟成佛。”九-九-藏-书-网
犹忆赏月夜,澄辉照玉宫,今望云间月,争在深山中?
瓢箪屡空,草滋颜渊之巷;藜藿深锁,雨湿原宪之枢
或许惯于夜夜汲取阏伽水供佛,时时溅湿法衣;朝朝拨草上下山路,常常露沾衣袖,永无拧干之时。现在,既不愿转回山上,亦不肯进入庵中。只见泪如泉涌,站着动也不动。内侍老尼趁机走上前来,接过了女院手上的花篮。
甍破雾焚不断香,枢落月悬常住灯www.99lib.net
盖指此种景致而言。
又在稍微隔开处,看到一首和歌,应为女院所作:
法皇到处观览。庭中草卉千种,叶上朝露犹浓,叶叶倾向篱笆。篱外水淹小田,鹬鸟不辨塍陌。进入庵室,拉开障子一看,有佛堂一间,供奉来迎三尊佛菩萨。中尊阿弥陀佛手挂五色丝线。左边是普贤菩萨的画像,右边是善导和尚以及先帝的遗影,还放着《妙法莲华经》八卷、善导和尚的著作五部九卷。虽无兰麝之香,却有香火之烟。传说净名居士在方丈居室之内,安放三万二千座位以迎接十方诸佛,盖可比拟。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