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国际化“千里不解鞍”,灰度妥协更显智慧
来自国际市场的政治滤镜
目录
第一章 向世界优秀企业学习,升级组织系统
第一章 向世界优秀企业学习,升级组织系统
第二章 从狼性霸主到狮子王者,实现业务再造
第二章 从狼性霸主到狮子王者,实现业务再造
第三章 借助资本之手,走全球合资战略
第三章 借助资本之手,走全球合资战略
第四章 开放的华为引发“世界波”
第五章 国际化“千里不解鞍”,灰度妥协更显智慧
来自国际市场的政治滤镜
第五章 国际化“千里不解鞍”,灰度妥协更显智慧
来自国际市场的政治滤镜
第六章 后任正非时代,华为走向何方
上一页下一页
2001年,华为设立北美总部,试图进入美国市场。2008年,华为并购3Com,被美国政府阻止。2010年5月,华为收购3Leaf的部分员工和知识产权,又被美国政府叫停。2010年7月,华为竞购2Wire,还是以失败告终,2Wire被英国的Pace以4.75亿美元购得。2010年7月,华为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网络基础设施部门,结果这块业务被诺西以12亿美元购得。
在中国政府高度关注此事的同时,华为方面也积极进行了危机公关。为严正申明华为是一家100%的商业公司,没有“中国军方”背景,华为积极借助澳主流媒体渠道作了一系列澄清性报道。华为澳大利亚公司董事会主席约翰?劳德还接受众多媒体的采访,并告诉主流财经媒体《澳大利亚金融评论》说:“华为对澳大利亚而言不是安全威胁,这就是为什么我担任董事会主席、布伦比先生和唐纳先生担任董事会成员的原因。”
事件发生之后,中澳媒体严正质疑澳大利亚政府的行为,澳大利亚政府为了“自圆其说”,除了担心网络攻击之外,还罗列了华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华为是军人掌舵、运作不透明、与政府有关联。澳大利亚政府解释说,华为的总裁任正非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而且他从不接受媒体采访,华为的运作也不透明、不公开。澳大利亚政府还认为华为与中国政府有关联,因为在很多中国政府的商贸活动中,人们都能看到华为的身影。如在2010年11月,华为董事长孙亚芳曾经参加了胡锦涛主席访问法国期间的中法经贸合作项目签字仪式,并与巴黎工商会会长皮埃尔?西蒙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
为了打消印度政府的疑虑,华为作出了一系列努力。华为计划投资5亿美元,在印度第四大城市——钦奈市附近设立电信设备生产厂并选定厂址,甚至表示愿意公布其网络系统的源代码,以证明其设备不存在安全威胁。在华为的努力下,印度政府也没有什么理由拒绝华为在印度的发展。
华为布局了全球150多个国家,大规模占有非洲、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唯有北美区的美国市场还是空白。在加拿大,由于没有像美国那样的“国家安全”审察,华为已经大规模进入加拿大市场。2010年4月,华99lib.net为在渥太华卡纳塔开设加拿大首个研发中心。2011年1月,华为在安大略省万锦市正式启用新的面积为4.6万平方英尺的加拿大总部大楼。同月,华为获得加拿大WindMobile公司的一份新的合作合同。2011年7月,华为加拿大公司又赢得加拿大马尼托巴省NetSet公司的WiMAX网络设备订单。
2010年10月初,美国国会4名议员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致信,敦促其对华为进行详查,指出联邦通讯委员会应当仔细审查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并考虑采取使这些中国企业难以在美国开展业务的措施。可见,在美国政府中,有一些人对于中国企业甚至是中国人都有一种潜在的排斥情绪。他们只希望中国人用着微软系统、开着福特汽车、吃着麦当劳,而对于中国人在美国发展商业却视若眼中钉。
由于美国的政治滤镜很强大,华为在美国的拓展还是吃到了类似中石油和海尔那样的苦头。
事隔不久,印度又发难。2010年7月,印度情报部门列出25家中国公司的“黑名单”,认为这些公司威胁到印度的安全。这些公司包括华为、中兴通讯、联想、日海通讯、武汉烽火科技、UT斯达康、通宇通讯、国人通信、迈普通信等设备供应商。这次“黑名单”是之前印度禁止进口华为电信设备的升级版。看来,印度人比美国人还要警觉。
未来,华为将会在人力和财力方面加大对北美市场的投资。在中美关系发展的平和时期,华为将会在北美市场获得突破,不过在获得突破之前,华为人需要等待,需要坚守,更需要创新的市场思维。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短期内不能彻底解决,中美关系时好时坏,而这种政治环境造成超级大国美国对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公司的扩张长期怀有警戒之心。与此同时,在南亚的印度,多年来,其国家规划总是打出“赶超中国”的口号,所以对于中国公司在其境内的扩张也进行了钳制。
屡战屡败的业绩伤了华为的心,而关于美国政府的干扰对中国公司造成的伤害,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詹姆斯?路易斯表示:“无论公平与否,只要有理由怀疑有可能改善(中国的)网络作战能力,美国人就不愿让一家中国企业进入其通信网络。”
华为进入国际市www.99lib.net场,原本是以商业公司的名义进行一些收购、建厂和产研销活动,不过,有一股势力总是与华为对着干,那就是来自国际市场的政治滤镜。这个政治滤镜即地方保护主义,说得严重一点就是“反华情绪”。最近华为遇到的政治滤镜一个是美国的“国家安全说”,一个是印度的“间谍软件说”。

澳大利亚的网络攻击说

印度的间谍软件说

2010年11月,华为竞标Sprint项目,同样落得个出局的命运。当时,华为竞标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数十亿美元的蜂窝网络升级项目。华为给出的竞标价格均低于竞争对手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和三星。不过,迫于政府的压力,Sprint最终拒绝了华为。因为自从华为向Sprint提交竞标文件以来,来自美国各方“安全担忧”的声音就从未停止过。2010年8月,美国几名共和党参议员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审查华为与Sprint之间的交易。参议员们在给美国行政高层的联名信中称:“Sprint公司用户包括美国军方、执法部门以及私营领域。如果华为成为Sprint的供应商,将对美国企业构成实质性威胁,并有可能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我们为此感到担忧。”
由于印度市场的需求,加上当地政策变动较快,2012年1月,华为印度业务高层透露,华为已暂时取消印度工厂创建计划,并与新加坡伟创力国际公司的印度工厂签订当地通信设备生产合同。华为考虑由于印度本地的通信设备需求不高,成立新的当地生产工厂毫无意义,通过为其他厂商供货的方式,也可以在印度销售通信设备,而且运营成本要低很多。
不过,华为不会放弃美国市场。未来,华为将通过合资公司和反收购等创新方式不断进入美国市场。像华为参与组建的华赛、华三等合资公司直接为美国企业用户服务,都是一种新的尝试。
为了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2012年4月10日,中澳双方签署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备忘录,重新申明双方将按照“互利互惠,政府引导,商业运作”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两国企业在基础设施领域开展投资合作。中澳企业可以在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管理咨询、工程建设、运营和
九-九-藏-书-网
设备供应等方面展开自由合作,双方不能单方面拒绝商业机构参与竞标,也不能损害中澳双边关系大局。
2010年4月,印度通信部曾出于安全原因,禁止进口中国生产的电信设备。印度通讯和信息技术部解释说,这只是“否决了购买建议”,并不是正式禁止购买中国华为的电信设备。
华为很早就进入了印度市场。1999年,华为在班加罗尔市组建了研发中心。2002年,华为开始在印度市场销售其产品。此后,华为在印度市场的销售收入逐年稳固增长。2009年,在印度的合同销售额已超过900亿卢比(约合20亿美元)。印度BSNL/MTNL、Reliance(信实电信)、TataIndicom(塔塔电信)和BhartiAirtel(巴帝电信)等电信运营商皆为华为的重要客户。
不过,近几年来,印度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屡屡向中国公司开刀,一会儿说嵌有间谍软件,一会儿说威胁国家安全。可见,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扩张让印度人害怕了。
2012年4月,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表示中方高度关注此事,并认为澳大利亚政府以安全为由拒绝华为参加澳大利亚全国宽带网设备项目投标有失公平。在中国商务部的高度关注下,澳大利亚政府开始慌神了。如果中国政府给以严厉反击,那么,中澳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即将破灭,几百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将发生戏剧性逆转。澳大利亚政府也在懊悔此事因小失大,只不过既然拒绝华为的决定已经作出了,只能“继续维护原判”,如果朝令夕改,澳大利亚政府的公信力将大打折扣。澳方向中方表示,希望这件事不会损害双边关系大局,同时欢迎华为继续在澳开展业务。
从2001年华为在北美拓展市场算起,可以说在美国少有建树,问题的关键不在华为,而是美国政客的干扰。这些美国政客动辄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中国企业登陆美国市场,如中石油在2005年尝试收购优尼科却因受到美国国会的干扰而以失败告终,又如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严格审核”下,报高价的海尔在2005年也不得不退出竞购美泰的交易。
2010年11月初,美国国会顾问小组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在一份草拟的报告中写道:“中国实际上将在许多领域成为主
九九藏书
要市场动力,包括电信。由于关键基础设施部件的制造、部署、运营和维护由外国机构负责而引发的国家安全漏洞正在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可见,华为的成长和美丽“让人嫉妒”,所以引起了美国人的戒备。由于美国人的戒备与恐慌,华为在竞标Sprint项目中又失败了。
为的每次收购活动都要提交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核准,不过,该机构总是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华为的商业活动。美国的外国投资委员会成立于1988年,专门审议外资收购行为。该机构对于涉及军事安全的事务十分在意,而高科技及电信资产也被视为特别敏感的目标。而华为是中国企业,是世界第二大通信供应商,拥有高科技和电信资产。所以,华为就成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重点盯防的对象。

美国的“国家安全说”

此前印度有人传言,华为在印度的研发中心,部分区域不允许印度员工进入。华为相关人员出面澄清:“印度员工可进入该研发中心的任何区域,该中心不存在任何仅允许中国高管进入的区域。”随后,华为印度公司高管同印度总理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的官员举行了会谈,协商解决办法。
2012年3月,当华为野心勃勃想在澳大利亚拿下几百亿澳元的政府大单时,澳大利亚政府却拒绝其竞标。澳大利亚政府给出的理由居然是担心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该项目是澳大利亚全国宽带网设备项目,总投资达359亿澳元(约合378亿美元),计划为93%的澳大利亚家庭和企业提供光纤网络连接。澳大利亚政府担心,如果华为这一家中国公司竞标成功,那么,整个国家的宽带网都会在别国公司的控制之下,这将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010年5月,印度担心来自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在设备中嵌入间谍软件或技术对印度国家安全造成威胁,要求华为在一个月内披露其公司所有权的全部细节。华为否认了在其通信设备上安装间谍软件的说法,并表示公司将配合印度政府,随时接受该国政府对华为印度研发中心的检查。华为高管表示:“我们欢迎印度政府对华为的设九_九_藏_书_网施进行检查,我们将就此予以配合。”
2010年8月,印度通信部的禁令部分解除,印度运营商可以从华为进口部分设备,而不能购进全系列产品。贸易这一头刚刚解禁,出入境这一头又出现问题。2011年1月,印度以间谍罪为由拘禁3名华为员工。华为否认印方间谍的说法,华为在印度的发言人表示,公司已知晓此事,正与当地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确定事实情况。
约翰·劳德指出,澳大利亚政府的行为是不明智的,因为在华为澳大利亚公司中,有很多澳大利亚政府的前任官员担任重要职位,如果华为对澳大利亚有威胁,难道这么多本土官员在里面都做“睁眼瞎”吗?约翰?劳德本人兼任多个澳政府咨询机构的职务,现出任华为澳大利亚公司董事会主席。布伦比则是维多利亚州的前任州长,现任华为澳大利亚公司董事会成员。唐纳是任期最长的前外交部长并曾长期担任自由党领袖,现任华为澳大利亚公司董事会成员。在华为有效的危机公关下,澳大利亚媒体开始反思,有些媒体还将矛头指向澳大利亚吉拉德政府。
美国和印度的政治滤镜,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华为在当地的发展与扩张,不过这正是考验华为国际化智慧的时候。华为人唯有不断创新,不断进行思想的艰苦奋斗,才能找到一条适合当地的突围之路。
在加拿大的成功对华为来说可以算是一种安慰,但是,北美市场的大户还是美国。根据华为公布的2009年年报,2008—2009年间,在全球前50大运营商中,与华为有合作的运营商从36家增加到45家。不过,美国市场就有4家电信公司还没有与华为建立合作关系,它们分别是Verizon、AT&T、Sprint和德国电信(T-Mobile)美国公司。
华为进军澳大利亚市场,也遭受了一记重拳。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家门口的全国宽带网设备,居然不顾中澳贸易伙伴双边关系协定,单方面拒绝华为参与公开、公平的竞标活动。
被指“间谍公司”“危害他国安全”“政府活动工具”,华为过去在某些国家的遭遇,可以说是很不公平、很不合理。不过,单一的商业组织无法与整个国家的政治力量相抗衡,所以华为在云时代的升级过程中,进行国际化突围不仅需要高端技术和优质服务水平,还需要高超的商业智慧和公关艺术。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