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与德
6、为什么物极必反?
目录
绪论 老子与《老子》
绪论 老子与《老子》
第一章 道与德
第一章 道与德
6、为什么物极必反?
第二章 自然与造作
第二章 自然与造作
第三章 无为与有为
第三章 无为与有为
第四章 拙与巧
第四章 拙与巧
第五章 弱与强
第五章 弱与强
第五章 弱与强
第六章 静与动
第六章 静与动
第七章 进与退
第七章 进与退
第七章 进与退
第八章 仕与隐
第八章 仕与隐
第九章 治与乱
第九章 治与乱
第九章 治与乱
第十章 战与和
第十章 战与和
第十章 战与和
第十一章 修身与养生
第十一章 修身与养生
第十一章 修身与养生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上一页下一页
很少人窥见此处所谓“反”的奥妙,对它的解释不是失之片面便是流于肤浅,要么只是把它释为正反之“反”或违反之“反”,要么只把它训为返回之“返”或往返之“返”。这两种释义的意指又正好相反,前者之“反”指其“违”或“逆”,后者之“反”指其“归”或“还”。一“反”字而生出相反二义,注释家们又各执一义互不通融,真的是“东向而望不见西墙,南向而视不睹北方”,训释“反”义变成了割裂“反”义。
“反”既是“道”运动变化的存在本体,那么“反”的内涵是什么呢?
“反者道之动”之九九藏书“反”一字而融贯正反两义,兼赅“反”意与“返”意,现在我们来分述“反”所兼容的正反内涵。
我们何不运用这一规律来指导自己为人处世呢?想要收敛的东西不妨先让它扩张,想要削弱的对象不妨先让它增强,想要废弃的东西不妨先让它兴盛,想夺取的东西不妨事先施与,自觉地引导事物向其反面转化,最终完满地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
(参见原第40章)
“反者道之动”指“道”之体,“弱者道之用”言“道”之用。“藏书网弱者道之用”倒不难理解,而“反者道之动”可就难以阐明。
由于事物无成而不毁、无往而不复,总是向自身相反的方面发展,所以“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伸直,低洼反而能注满,破旧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
“物极必反”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与社会之中:天上“日中则移,月盈则亏”,地上“花开则谢,叶绿则枯”,人间“乐极生悲”“苦尽甜来”,事物“木强则折,物壮则老”,国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在前文曾经说过:万物都在蓬勃生长,我们从此看99lib•net出它们循环往复;万物尽管变化纷纭,最后又各自返回它们的本根。
“反者道之动”深刻地揭示了有“反”才有“动”这一本质规律。英国诗人布克莱在《天堂与地狱的联姻》中也说:“没有‘反’便没有‘动’,没有矛盾便没有发展:吸引与排斥、理性与能量、爱恋与憎恨,没有这些就没有人的生存。”岂止人是这样,万事万物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没有“反”就没有“动”,没有“动”就没有万物的生生不息,就没有大地的四季更替,就没有树木花草的“一岁一枯荣”。
“反者道之动”之“反”所蕴含的返回之
99lib.net
“返”,其主要内涵是指万事万物的矛盾运动总是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终而复始”,“否极泰来”,也就是那条家喻户晓的成语所说的“物极必反”。
为什么说“反”的运动变化是“道”之体呢?“道”无定体而唯变是体,只有“大道”运动变化才大化流行。同样,“道”无定用而唯化是用,只有在“道”的运动变化中万物才生生不息。
“反者道之动”之“反”所蕴含的正反之“反”,主要强调天地万物普遍存在的内在矛盾,正是由于万物自身存在着对立面,才引起万物常生常灭、自生自化的运动。如“道”自身就是九九藏书“无”与“有”的统一,就其无形无名而言它是“无”,就其生成天地创造万物而言它又是“有”。借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术语来说,当“道”处于潜在的无限可能性时是“无”,而“无”这种扬弃了所有规定的抽象同一性,其自身又潜在着各种差异性,由于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潜在的各种差异性得以展开为现实的多样性,现实的多样性呈现于我们眼前,就是大家天天耳闻目睹的鸟语花香、高山流水、楼台亭阁、珍奇野兽等万事万物。“反”或者说矛盾无处不在:人有老与少,家有富与贫,国有治与乱,地有远与近,色有黑与白,水有浊与清……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