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静与动
2、以静制动
目录
绪论 老子与《老子》
绪论 老子与《老子》
第一章 道与德
第一章 道与德
第二章 自然与造作
第二章 自然与造作
第三章 无为与有为
第三章 无为与有为
第四章 拙与巧
第四章 拙与巧
第五章 弱与强
第五章 弱与强
第五章 弱与强
第六章 静与动
2、以静制动
第六章 静与动
第七章 进与退
第七章 进与退
第七章 进与退
第八章 仕与隐
第八章 仕与隐
第九章 治与乱
第九章 治与乱
第九章 治与乱
第十章 战与和
第十章 战与和
第十章 战与和
第十一章 修身与养生
第十一章 修身与养生
第十一章 修身与养生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上一页下一页
我国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政治谋略:在尖锐复杂的政治较量中,君主应该用虚静的态度来对待一切,静观事态的发展变化,细察每一情节和人事。保持虚静就能知道行为是否正确。臣下向君主进言时就表明了他自己的政治主张,臣下办事时自然有一定效果。君主暗暗验证其主张与其效果是否相符,毫不费事就能使臣下现出原形。
最高统治者尤其不能暴露自己的欲望,如果一暴露了自己的欲望,臣下就会精心粉饰自己的言行;也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臣下一了99lib•net解君主的真实意图,他们就知道要怎样伪装自己。这样君主就分不出谁忠谁奸、谁好谁坏。所以,君主不能有任何外在表现——也就是“动”或“躁”,要绝对保持清静而不能有丝毫躁动,深深地藏起自己的喜怒好恶之情,这样臣下就没有办法伪装起来迎合君主,每个人就会表现出各自的本来面目;君主藏起自己的智慧和政见,臣下就无从揣摸君主的意图,因而就无法投机取巧。
为什么要将重、静、轻、躁连在一起呢?稳重者通常表现得静定99lib•net,轻率者总是显得浮躁。重与静彼此相关,轻与躁互为表里,因而贵重就必然贵静,而戒躁也必然要戒轻。
如果说医院病墙上贴的那个“静”字使人觉得亲切,那么,蒋介石办公室中挂的那个“静”字便让人感到阴森可怕。
处于“静”中的君主深藏不露才给人一种神秘感,群臣因此才对他有敬畏感。
所以君主宜静不宜动,自己有智慧也不轻易运用,使每一个臣下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自己有能力也不轻易表现出来,以便更好地观察臣下的言行;自己有勇力也从不逞威风,使
99lib•net
臣下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勇敢。君主不用自己的智慧就是明智,不用自己的才能就有功绩,不表现个人的勇敢就有国家的强大。平时君主总是静悄悄地不露声色,好像自己没有处在君主的位置,臣下也弄不清君主在哪儿。英明的君主在上面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无为,群臣在下面诚惶诚恐地尽职。
我国古今统治者无不深明此理。
君主在上寂静,群臣在下效力,有了成绩功劳归君主,有了错误罪过在臣下。君主在上面保持清静无事的态度,暗暗观察臣下贤愚功过。君主处在“静”的情九九藏书况下,容易掩盖自己的行迹,隐藏自己的念头,使臣下对自己捉摸不透;群臣处在“动”的状态下,他们的真实思想、实际才干都暴露无遗,这样君主便于驾驭和控制。——这就是“以静制动”,“静”是君主的法宝。
看过描写解放战争题材电影的朋友,也许有人还记得这样的一个镜头:蒋介石办公室的墙上挂一幅匾,上面写着一个大字——静。中国统治者治国不是通过民主程序来运作,而是以个人权术来进行控制。君主以“静”来驾驭臣下是贵静思想在权谋中的运用。蒋介石办公室里那个“静”字,用藏书网意可大不同于医院墙上贴着的那个“静”,后者只是叫病人和家属别高声喧哗,说话声音小点,走路步子轻点,蒋介石办公室中那个“静”字中却潜伏着陷阱和阴谋。
稳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古时的君子即使整日赶路,从来也不离开载重的车辆,时时以重为本,虽然有繁华富贵的生活,从不以此萦怀而恬淡自得,处处以静制躁。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以轻率躁动来治理天下呢?轻率必定要失去根本,躁动肯定将失去主宰。
(参见原第26章)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