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十六国(冉魏)
第七十九章 武悼天王冉闵
目录
第一卷 秦
第二卷 西汉
第二卷 西汉
第二卷 西汉
第三卷 东汉
第三卷 东汉
第三卷 东汉
第四卷 三国(魏)
第四卷 三国(魏)
第五卷 三国(蜀)
第五卷 三国(蜀)
第六卷 三国(吴)
第七卷 西晋
第七卷 西晋
第八卷 东晋
第八卷 东晋
第八卷 东晋
第九卷 十六国(汉、前赵)
第九卷 十六国(汉、前赵)
第十卷 十六国(成、汉)
第十一卷 十六国(前凉)
第十一卷 十六国(前凉)
第十二卷 十六国(后赵)
第十三卷 十六国(冉魏)
第十三卷 十六国(冉魏)
第七十九章 武悼天王冉闵
第十四卷 十六国(前燕)
第十五卷 十六国(代)
第十五卷 十六国(代)
第十六卷 十六国(后秦)
第十七卷 十六国(后燕)
第十七卷 十六国(后燕)
第十八卷 十六国(北燕)
第十九卷 十六国(西燕)
第十九卷 十六国(西燕)
第二十卷 十六国(西秦)
第二十卷 十六国(西秦)
第二十一卷 十六国(后凉)
第二十一卷 十六国(后凉)
第二十二卷 十六国(南凉)
第二十三卷 十六国(北凉)
第二十三卷 十六国(北凉)
第二十四卷 十六国(南燕)
第二十五卷 十六国(西凉)
第二十六卷 十六国(夏)
第二十七卷 南朝(宋)
第二十七卷 南朝(宋)
第二十八卷 南朝(南齐)
第二十八卷 南朝(南齐)
第二十九卷 南朝(梁)
第二十九卷 南朝(梁)
第三十卷 南朝(后梁)
第三十卷 南朝(后梁)
第三十一卷 南朝(陈)
第三十二卷 北朝(北魏)
第三十二卷 北朝(北魏)
第三十三卷 北朝(东魏)
第三十四卷 北朝(西魏)
第三十五卷 北朝(北齐)
第三十五卷 北朝(北齐)
第三十六卷 北朝(北周)
第三十六卷 北朝(北周)
第三十七卷 隋
第三十八卷 唐
第三十八卷 唐
第三十八卷 唐
第三十八卷 唐
第三十九卷 五代(后梁)
第四十卷 五代(后唐)
第四十卷 五代(后唐)
第四十一卷 五代(后晋)
第四十二卷 五代(后汉)
第四十二卷 五代(后汉)
第四十三卷 五代(后周)
第四十四卷 十国(吴)
第四十四卷 十国(吴)
第四十五卷 十国(南唐)
第四十五卷 十国(南唐)
第四十六卷 十国(吴越)
第四十七卷 十国(前蜀)
第四十八卷 十国(后蜀)
第四十九卷 十国(闽)
第四十九卷 十国(闽)
第五十卷 十国(北汉)
第五十卷 十国(北汉)
第五十一卷 十国(南汉)
第五十一卷 十国(南汉)
第五十二卷 十国(荆南/南平/北楚)
第五十三卷 十国(楚)
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五十四卷 北宋
第五十五卷 南宋
第五十五卷 南宋
第五十六卷 辽
第五十六卷 辽
第五十六卷 辽
第五十七卷 辽(北辽)
第五十八卷 辽(西辽)
第五十八卷 辽(西辽)
第五十九卷 金
第五十九卷 金
第六十卷 西夏
第六十卷 西夏
第六十卷 西夏
第六十一卷 元
第六十一卷 元
第六十一卷 元
第六十二卷 明
第六十二卷 明
第六十二卷 明
第六十三卷 清
第六十三卷 清
上一页下一页
冉闵刚刚回到邺城,前燕国君慕容俊已经攻取幽、蓟,又派大将慕容恪向冀州出兵。冀州是冉魏的势力范围,冉闵岂肯让前燕染指,便准备带兵收拾慕容恪。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料到冉魏会吃败仗,便对冉闵说:“鲜卑人乘胜进军,我们哪里是他的对手!况且,敌众我寡,我们明显处于劣势,不如暂时躲避一下锋芒,等他们士气低落时我们再增加人马,和他们决一雌雄。”冉闵一听,勃然大怒,说:“我想用这些人马平定幽州,砍掉慕容俊的脑袋。现在碰到慕容恪就想逃避,人们将会怎样评论我呢?”说罢,下令出兵。司徒刘茂等见冉闵一意孤行,便悲愤地说:“我们这明明是去送命!与其受人戮辱,不如自杀落个干净。”于是都自杀了。
冉闵杀害石鉴的当天,司徒申钟等48人联名递交了一封劝冉闵称帝的效忠书。冉闵把他们叫到跟前,假惺惺地说:“我们都是晋朝臣民,现在晋朝依然存在,我们只能分割州郡,称牧、守、公、侯,无论如何不能称王称帝。”尚书胡逵知道这不是冉闵的心里话,便对冉闵说:“你德高望重,理当称帝。晋室已经窜到江南,我们何必去理会它!”冉闵笑着说:“胡尚书之言很有道理。”于是便即皇帝位,改国http://www.99lib.net号叫大魏。史称冉魏。
冉闵被送到蓟城时,慕容俊让他站在跟前,像训孙子一样训斥道:“就你这副奴仆样还想称帝?!”冉闵不知从哪里来了那么大的勇气,扬起头理直气壮地说:“天下大乱,连你们这些夷狄都想称帝,何况我乃一时英雄,为什么不能称帝呢!”慕容俊一听这话气得浑身发抖,举起鞭子就向他抽了300下,然后派人把他送到龙城(今辽宁朝阳)。永和八年(公元352年)五月,冉闵被杀于龙城的慕容氏太庙。
冉闵字永曾,小字棘奴,是魏郡内黄(今属河南)人。后赵国君石虎的养孙,因此又叫石闵。他的父亲被石虎收为养子,曾当过左积射将军,被封为西华侯。冉闵虽是养孙,但由于他反应敏捷,因此像亲孙子一样受到石虎的宠爱。长大后,胆识过人的冉闵自然被石虎提拔为将领。冉闵也不负石虎的厚望,在战争中冲锋陷阵,视死如归,逐渐建立了较高的军事威望。
太子元年(公元349年),石虎病死,太子石世继承帝位,刘太后临朝听政,奸臣张豺出任宰相。石闵此时已恢复自己的原姓,他和姚弋仲、蒲洪、刘宁等人在镇压了梁犊起义回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的途99lib.net中听到这些消息,都非常气愤,便鼓动统帅他们的大将军彭城王石遵起兵讨伐张豺、刘太后。石遵也有当皇帝的野心,便让冉闵打先锋,向邺城进发。石遵为了让冉闵更好地为他卖命,对冉闵许愿说:“好好干,事成之后,我立你当太子。”但是石遵待杀掉石世当上了皇帝后,却又食言,把自己的侄子石衍立为太子。还在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的煽动下准备杀掉冉闵。冉闵得到石鉴的密报,大吃一惊,立刻带兵把石遵、郑太后、太子石衍、孟准、王鸾全部杀掉,推石鉴当皇帝,冉闵自己则当上了大将军。
冉闵把石鉴关进御龙观后,想了解一下人们对他的态度,于是便颁布命令:“近日孙伏都等人发动叛乱,已经全被我消灭。自今日起,愿意和我一心一意干事的人全部留下,不愿跟我干的可以各奔东西。”因冉闵是汉人,后赵汉人听到消息后,昼夜兼程回到邺城,胡、羯则扶老携幼纷纷出城。冉闵一看,知道胡人对他并不感兴趣,便对士兵们说:“只要杀一个胡人,文官可以升三级,武官一律封为牙门将。”士兵们在丰厚赏赐的诱惑下,个个都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一天之内就让几万人头落地。冉闵还嫌杀人太少,又亲自带兵到九_九_藏_书_网处屠杀,只要是胡、羯,不管男女老少,举刀就杀,弯弓就射,共杀20多万人。次年正月,冉闵又把石鉴及石虎的28个孙子全部杀死。
刘显被冉闵打败后秘密派人告诉冉闵,愿意杀掉石祗立功赎罪。待冉闵回到邺城,刘显果然将石祗以及太宰赵庶等十几个人的头颅送了来。冉闵为了表奖刘显,把他封为大单于、冀州牧。两个月之后,刘显重新和冉闵翻脸,带兵再次攻打邺城,被冉闵打败后回到襄国,自称皇帝。次年二月,刘显率兵攻常山。冉闵本来就对刘显的反复无常和称帝之举恨之入骨,现在他又来挑衅,岂能容忍!冉闵让太子冉智留守邺城,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营救常山。刚一交战,冉闵就把刘显打垮,乘胜攻克襄国,将刘显及刘显分封的文武百官100多人全部杀掉,将襄国的居民全部迁到邺城,临走时,放火把襄国城烧成灰烬。
但是,没过几天,石祗部下刘显所率领的7万官兵到达了距邺城仅有23里的明光殿。冉闵听到消息后就像热锅里蚂蚁急得团团乱转,待头脑冷静一些时,立刻派人通知大将王泰商量对策。王泰曾在出战前劝冉闵谨慎,但冉闵没有纳谏,他对冉闵不听他的苦口良言而致惨败怀恨在心,于是便以伤口未愈为借口拒不应99lib.net召。冉闵对此虽然很生气,但国难临头,只好放下架子亲自到王泰家讨教迎战策略。冉闵走到王泰身边时,王泰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反复强调自己的身体如何欠佳。冉闵讨个没趣,回到宫中时气得浑身发抖,对身边的大臣气呼呼地说:“巴奴王泰,难道我离了你就打不了胜仗吗?走着瞧吧!等我消灭了刘显再让你见阎王!”说完,传令官兵立即出战。冉闵说到做到,打败刘显后就以叛逃罪名杀掉王泰。
石鉴即位不久就密石苞等三人在深夜时分袭击冉闵。冉闵奋力抵抗,把石苞等人打退。接着,冉闵又杀了企图谋害他的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等人。尤骧将军孙伏都率3000羯兵攻打冉闵,也被冉闵打败,后龟缩到凤阳门内。冉闵命令几千名士兵砸毁金明门攻进宫内,活捉了石鉴,杀死了孙伏都。
刘茂等的自杀并没有使冉闵回心转意,他仍然逼迫官兵马不停蹄地奔赴战场。开始,冉闵连战连胜,后来由于慕容恪改变了作战方案,冉闵一时无法适应,遭到了前燕骑兵的包围。冉闵跨在九-九-藏-书-网马背上挥舞着双刃大刀,一连砍掉了300多个燕兵脑袋,终于冲出了包围圈。但由于战马暴毙,冉闵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被燕兵俘虏。
永年元年(公元350年)三月,也就是冉闵称帝两个月之后,后赵新兴王石祗也在襄国(今河北邢台)即皇帝位。这两个政权水火不能相容,都想吞并对方。同年四月,石祗派汝阴王石琨讨伐冉闵。冉闵哪能让石祗得势!经过一阵较量,冉闵把石祗的10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半年之后,冉闵主动向石祗开战,带着10万人的大军把襄国包围了几个月之久。次年三月,姚弋仲和石琨前来援救石祗,冉闵急忙派胡逵、孙威抵挡援军,不料被姚弋仲和石琨打败。冉闵见状十分紧张,亲自去和姚弋仲、石琨交战。没想到把军队拉出去后遭到姚弋仲的儿子姚襄、石琨和悦绾的三面夹击,冉闵的儿子冉胤和左仆射刘琦被活捉到襄国,遭到石祗的残杀,十几万官兵死于战场,冉闵带十几名骑兵偷偷地逃回了邺城,吓得躲在宫中几天都没敢露面。邺城内的官兵以及普通百姓以为冉闵已经丧身于沙场,冉魏即将面临灭顶之灾,个个心惊肉跳,不知如何是好。射声校尉见此,说服冉闵到郊外祭礼以安民心,冉闵这时倒很听话,隆重地举行了祭祀活动,谣言也很快销声匿迹。
更多内容...
上一页